摘要版
2010.9.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苦勞網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台灣立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綠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看守台灣協會
台灣環境行動網
綠色陣線協會
環境信託網站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洪雅書房
  中科三期環評通過後2天 法院駁回抗告

阿塱壹古道;攝影:陳秉亨
爭取土地權益的農民;攝影:munch

最高行政法院2日駁回中科三期的兩份抗告,一是環保署與中科管理局提出的假處分抗告、二是國科會的停止執行抗告。中科四期也在同一天,最高行政法院認為國科會、中科管理局抗告有理,發回重為調查。

然而,對一個兩天前才續審通過環評審查的案子(中科三期)裁定駁回抗告,已完全沒有意義。而停工中的中科四期卻因為這個「發回重為調查」可以重新動工。此時還正是中科四期相思寮居民與中科談原地保留的時刻。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中科三期環評大會 專案小組是否嚴格把關?
未納入后里既存風險 中科三期環評初審過關
后里農民:污染鋪天蓋地 人民何以為家?
停工不停產 中科三期加速審查引眾怒
 

世界遺產巡禮:澎湖石滬申遺之路

綠領經濟封面小圖

作者:楊夢茹

澎湖的石滬群大多建於清朝,日據時期增添了一部分,建於台灣光復之後的只有少數,近海漁業尚未現代化之前,擁有石滬等於擁有財富,是物資缺乏時代漁民養家活口的重要收入來源。1971年以後,澎湖近海漁業的裝備不可同日而語,漁獲超過石滬,而石滬也因股份愈分愈細,個人獲利被稀釋而逐漸失去吸引力。1981年左右漁村青年大量外移,石滬面臨乏人巡滬、定期維修,甚至任其倒塌散形消失的困境。近來澎湖積極開發觀光業,水上摩托車等活動嚴重破壞海洋資源,動力漁船以及周邊立竿網攔截魚群,不法的炸、電、毒魚造成漁源枯竭,興建跨海大橋導致水文改變等等,無不加快石滬漁業式微的速度。

精采內文

 

農村草根行:小農分化記(下)─ 彰化二林田調

綠領經濟封面小圖

作者:許博任(台灣大學城鄉所研究生);審稿:吳音寧

隨著年齡的老化、體力精神的衰退,農民便會考慮改變原本小商品生產的經營模式。老農改以外包方式種糧食作物,意味著至辛苦與高風險的小商品生產農業的經營線上退休,而農業收益也就相對減少,老農通常都戲稱這樣的經營方式為:「作健康的」,或者「罔作」。 不過隨著子女成家後,家庭消費需求減少,老農外包種植糧食作物的些許收入,還是扮演著退休金的角色,意即靠著稻作賺取一些現金收入,加上老農津貼,老農就可以支應生活上的現金需求,減低對兒女的依賴,維持一點經濟自主性,所以有些老農也會稱自己持續耕作是為了「賺索費」。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黃慧珊

中科三、四期之外,高科技園區開發再添一筆。南投「精密科學園區」設置案,縣府委經過三天在竹山、名間和南投三處預定地舉辦公聽會後,建設處處長曾仁隆表示,交通最便捷的竹山預定地,徵收費用最低,但「把良田變廠房,有些農民可能這輩子再也找不到土地耕作,社會觀感不可能好」。曾仁隆說,精密園區將力邀美利達、捷安特等自行車組裝產業進駐,降低汙染疑慮。

今年4月份發生的墨西哥灣的漏油事故尚未解決,昨(2日)再度發生石油平台爆炸事件。美國海岸警衛隊說,石油平臺的大火已經得到控制,目前還沒有漏油的跡象。該平臺由馬利納能源公司操作。大火導致13名工作人員跳入大海,這些人都已獲救,沒有人受傷。綠色和平組織希望號的成員在31日爬上凱恩能源公司位於格陵蘭冰冷海域的鑽油平台,企圖阻止平台的運作。綠色和平成員表示:「BP發生在墨西哥灣的事故,表明了是該放棄石油的時候了」他們認為,若北極地區石油被大量開採,會威脅氣候及當地脆弱的環境。如果他們成功阻止平台運作,即使是很短的時間,凱恩能源將很難在10月初的最後探勘期限,在冬季海面結冰前完成鑽探工作。另外,印度著名的果亞海灘也因為一艘船隻在海上丟棄大量廢油,而遭到嚴重污染,目前印度當局還在追查兇手。

中國正遭受嚴重的水土流失。調查發現,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年均輸入黃河的泥沙達16億噸,相當於該地區2億畝耕地年均流失耕作層1釐米,比土壤形成過程快200-400倍,嚴重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預知死亡記事──環保署鬼屋的故事

捷運新莊線機廠段工程將造成樂生院區滑動崩壞。

作者:潘翰聲(綠黨召集人)

感覺這是一場預知死亡記事的台灣現實版。

8月31日下午的會前記者會上,戴著署長沈世宏面具的黑袍魔鬼在行動劇公開「死亡筆記本」,預告中科三期環評就像已被寫入生死簿,在31日傍晚於環保署,宣告環評法已死,未來國人健康將死。而帶著「紅心」的白袍天使,象徵有良心的環評委員,以「進入二階」的決議,挽救了台灣的環境與司法的尊嚴。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黃慧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