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9.1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苦勞網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勞工陣線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翅長、環境耐受度 影響斑蝶遷移趨勢

群聚的紫斑蝶,圖片來源:詹家龍

斑蝶遷移之謎,一向為蝴蝶研究專家欲解開的謎題。每年春季,大批來自台灣南部越冬棲息林內的斑蝶,集體遷移至台灣各地繁殖,成為台灣春季特殊的蝴蝶生態景觀。

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助理教授趙仁方透過計算斑蝶前翅長度的「翅長」,來分析斑蝶體型大小與長途遷移之間的關係。據研究顯示,翅長比較大、強壯的,會先到達蝴蝶谷,因為牠們飛得比較快;同時也會先離開蝴蝶谷去佔地盤;在地的小紫斑蝶、端紫斑蝶就不一定。小紫斑蝶個體小,脂肪少,不耐冷,因此個體越小越先進蝴蝶谷避冬。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蝶出沒,請注意!
北大武山東西兩側蝶道 確實存在
國道讓蝶道 認識紫斑蝶生態廊道
飛過滄海的蝴蝶
 

環境信託:對公益信託未來的想像與行動

作者:溫于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今(2010)年初開始進行一系列公益信託的審議式民主討論,其中,在最後一場願景工作坊(Scenario workshop),則讓各界代表,包含政府單位代表、學者專家代表、民間組織代表及一般民眾,以公開討論形式共同集思,針對公益信託共同願景及操作討論,並提出具體行動方案,以推動公益信託制度完善及可用性。

你的願景、我的願景、「我們」的願景

與會人士的願景為改善目前公益信託法治與稅賦,包含整合檢視現行法制、由NGO組織蒐集各界(包含:NGO、學界、企業、一般民眾)公益信託資訊,並由學界確定應修訂方向,提案修法;建立宣言信託典範,讓宣言信託成為公益信託可實際操作方式之一;此外,由政府設立單一窗口,明確訂立呈案的詳細辦法與操作程序手冊;確定稅務減免的部分;以及請內政部訂定辦法,提憲法增修條文,確定公益信託法律地位,並要求政府的年度預算0.01%指定推動公益信託。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又見工業污染,六輕洩氣讓人不適,雲林縣府開罰!雲林縣台西鄉新興國小師生日前聞到化學臭味,致身體不適事件,環保局表示,研判是六輕工業區內,輕油廠氣體外洩造成,將依空污法開罰並令停工。

宜蘭縣政府開放生雞糞可作為肥料,被環盟批倒退;宜蘭縣環保聯盟砲轟決策過程草率,欠缺對土地與環境保護的堅持,要求縣府緊急收回錯誤決定。根據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報告,生雞糞有大量病蟲、蒼蠅繁殖,殘留的抗生素及重金屬都讓人憂心。環境衛生,影響人類身體健康。河南省近來出現蜱蟲咬死人的情況,造成33人死亡,引起民眾恐慌,不過,據中國疾病防控中心初步鎖定為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並說蜱蟲病原體不會人傳人

海冰融化,大批阿拉斯加海象又登岸!受到氣候暖化的影響,北冰洋的海冰長期呈現減少的趨勢,海象大批登岸的景象,未來可能會愈來愈常見。美國政府正在研究是否要把海象列入瀕臨絕種動物名單。有些生物的生存,卻是受到人類的威脅。在剛果共和國南部,是3萬5千隻體型比一般黑猩猩大的亞種黑猩猩棲息地。科學家指出,隨著剛果南部的叢林肉市場擴大,黑猩猩目前面臨迫切危機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為我們失去的杉原海灘以及共同回憶,要求縣府道歉

作者:林淑玲(阿美族刺桐部落族人)

台東縣政府於2005年,徐慶元擔任縣長時,未經地方居民同意,簽訂長達50年BOT契約。隨之,這個曾經帶給大家歡笑、愉快與增進親子情感的杉原海水浴場,在開發過程中,一一解體,它的一部份則被當作廢棄土埋入主體建築體前的沙灘中。
接下來;台東縣民被迫失去美麗沙灘(已成廢棄土)及親海的權利、長期忍受有礙瞻觀、佔據觀海視線長達近5年。多年來,破壞地方生態及毀損台東觀光形象,亦是前所未有的。為此,我們認為台東縣政府要為錯誤政策所帶來的影響,向台東縣民道歉。

台東縣政府強調地方發展與環保要平衡?

一、開發案並非只有一件,如只為創造就業機會就任由財團圈地、破壞生態、違法開發,我們寧願再等待有良心、合法、重視環保、真心為人民、社會出一份心力的企業合作來為台東觀光發展。
二、本地人謀生確實不易,工作自然應依本識學能就業。但是要學以致用,在觀光界卻是學非所用居多,如要長期在觀光立足,須充實該界之學識,但觀光屬服務人員較為短缺,服務員薪資不算高,以力爭上游之心態在服務界任職不知能有幾人,故多為短期型工作。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