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0.1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百分百愛山林,全民牽手走步道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水產出版社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苦勞網
推薦瀏覽
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
濕地保護聯盟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
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荒野保護協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溪流環境協會

 
  綠黨競選起跑 讓覺知的良心歡喜投票


5位綠黨市議員候選人9日正式宣布競選起跑。

【相關連結】
小額捐款 送綠黨候選人進北市議會

選舉次數不重要,選舉體質才是改革重點

2008年 綠黨基本盤!
綠黨串起2010亞太綠人在台灣
綠黨5位台北市議員候選人,9日正式宣佈競選起跑。在台灣政治資源由藍綠兩大黨把持下,小黨要出頭並不容易,而綠黨打著將政治回歸生活基本面,強調「安居」、「樂業」及「綠城市」的政見,將扭轉台灣政治生態。多位學者、文人發起推薦綠黨連署,發起人作家兼樂評人張鐵志說,綠黨是台灣面對重大危機的政治力量。

「綠黨參選讓覺醒的良心可以歡歡喜喜投票!」時事評論家楊憲宏表示,劉曉波得諾貝爾和平獎代表即使像中國這樣不容易改變的地方,也面臨改變的契機。台灣反而更令人擔心,他相信綠黨的參選帶來改變的力量。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毒化人生

台灣是最愛用石化等塑膠製品的國家

採訪、撰稿:張岱屏; 攝影、剪輯:張光宗

根據石化產業龍頭台塑集團的估計,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的石化原料用量,是170公斤,是世界平均值的10.6倍、中國大陸的23倍,可以說是最愛用石化等塑膠製品的國家。然而在每天耗用塑膠用品的背後,卻也帶給台灣人健康與環境上的災難。

塑膠製品中,往往添加了許多有害物質,包括塑化劑、阻燃劑、保鮮劑、重金屬等等,其中最常用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是一種環境荷爾蒙,它的生殖毒性,會對下一代造成永久的影響。

台灣的塑化劑用量驚人,每年高達二、三十萬噸。包括PVC材質的保鮮膜、食物包裝、塑膠皮革、汽車內裝、玩具等塑膠產品中塑化劑含量,可能高達30%,甚至60%以上。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詹嘉紋

林宇中9日於大河案開唱,呼籲粉絲支持環保工作

林宇中全台巡迴「愛‧不插電LIVE TOUR」音樂會,上周六(9日)在台北大河岸開唱最後一站,擔任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保大使的他,演唱會中不忘運用偶像魅力,呼籲粉絲支持環保工作,響應「隨手捐發票,守護山林海洋和溼地」的行動。

2010年10月10日10點,國慶日舉國歡騰之時,板橋石雕公園護樹志工隊等護樹志工與當地民眾約5百人,於石雕公園舉辦「石雕公園老樹不要走、10101010黃絲帶真情祈求活動」,抗議政府違法砍樹蓋警局。鹽水溪流域919豪雨洪水氾濫,自上游台南縣龍崎鄉沖下大批漂流木及廢棄物,在中下游關廟、歸仁、新化等鄉鎮市橋梁、橋墩處堆積如山,迄未清理。居民擔心再有豪雨,水患會更嚴重,要求相關單位儘快處理。

在非洲,因糧食安全的問題,研究員和農夫仍舊因為糧食和生質作物的利益而立場分明,但塞內加爾卻一步一步穩定地朝糧食和生質能源的平衡的需求邁進。而匈牙利毒污泥汙染事件越演越烈,匈牙利總理9日警告說,本月4日爆裂的鋁工廠廢水池很可能潰堤,造成第二波有毒污泥外流,鄰近的村莊已經預先撤離以防萬一。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強迫徵地 農民悲歌

作者:蔡宗羲(中國文化大學經濟系教授)

近年來,因為政府面臨到經濟衰退,組織與制度之不合時宜,現在法律太過於陳舊等,再加上中央各部門之協調不足、地方政府之施政粗暴等因素,使得政府各部門之徵地行為被人民感覺是一種強迫性之「圈地」行為,引發農民集結在凱道之露宿抗議、當地農民之反彈。

其實,台灣的產業區位配置政策,除早期之加工出口區、新竹科學園區以外,其他都是失敗的例子,其原因係由於沒有國土綜合開發計畫、土地基本利用計畫、產業區位配置計畫,以及沒有具體的,而只是裝飾性之經建計畫等,再加上文官制度內人才、資訊不夠,時機的掌握非常不切實際等,才會使台灣的工業區到處林立,轉型失敗,一旦投資環境惡化,企業出走,工業區(或科學園區)內之土地、廠商多處閒置。官員不好好研究如何轉型,如何有效利用等,而一再推出新竹科學園區第三期、第四期,以及南科、中科三、四期,其他如苗栗大埔科學園區等,對農民強迫徵地。 精采內文

 
 

綠黨競選起跑 讓覺知的良心歡喜投票

本報2010年10月1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綠黨5位台北市議員候選人,9日正式宣佈競選起跑。在台灣政治資源由藍綠兩大黨把持下,小黨要出頭並不容易,而綠黨打著將政治回歸生活基本面,強調「安居」、「樂業」及「綠城市」的政見,將扭轉台灣政治生態。多位學者、文人發起推薦綠黨連署,發起人作家兼樂評人張鐵志說,綠黨是台灣面對重大危機的政治力量。

張鐵志說,2010年多起土地、環境事件,兩大黨無力面對回應,使民眾對台灣政治失去熱情,失去信心。而林三加律師說這幾年參與環境保護,認為台灣現在還在談民主參與,台灣民主,窮得只剩下選舉權。

「綠黨參選讓覺醒的良心可以歡歡喜喜投票!」時事評論家楊憲宏表示,劉曉波得諾貝爾和平獎代表即使像中國這樣不容易改變的地方,也面臨改變的契機。台灣反而更令人擔心,他相信綠黨的參選帶來改變的力量。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廖本全指出,台灣環境災難已不是危機、而是常態,一定會發生;而少數政客為了自己的未來,不要台北、台灣的未來,不斷變更台北市都市保護區的土地。「保護區簡單的意思就是它會保護我們,所以我們保護它。」台北市北投行義路、松山慈惠堂、慈濟內湖基地都即將就地合法化,廖本全說,台灣政治病因之一即「野蠻遊戲」,而政經力量是啟動機,要阻止野蠻遊戲只有一個方式,就是將綠黨送進政治廳堂。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也表示,與其支持只能有限回應人民的兩大黨,不如支持在每天生活中實踐社會、環境關懷的綠黨。作家張曉風則以「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鼓勵大家給綠黨關愛的眼神。

綠黨5位候選人以不同顏色來突顯其政見,大安、文山區候選人張宏林帶著狗,抨擊台灣長期以撲殺流浪動物解決問題,他以「一戶一票給綠黨」策略,爭取綠黨獲得服務的機會;中正、萬華區候選人宋佳倫提出「參政是平民翻身之路」,並以自己的經驗出發,改善年輕人的勞動條件,讓年輕人租得起、買得起房子。新北市淡海地區候選人王鐘銘則以「農業是我們的未來」為訴求;內湖、南港區候選人李盈萱則強調草根的民間改革,推動資訊公開與民眾參與。

松山、信義區候選人潘翰聲說,「大家都渴望改變,卻又說改變是不可能的,但總要有人去推動改變。」他以松山菸廠大巨蛋BOT案努力的經驗,原本以「簽約的既定政策」認為不可能,但民眾勇敢站出來,使得2009年監察院提出糾正、在今年的環評也認定不應開發。他將參選市議員是為一個支撐點,「藉這個支點的槓桿,就能撐起整個地球。」

Top

 
 
 

我們的島:毒化人生

採訪、撰稿:張岱屏; 攝影、剪輯:張光宗

根據石化產業龍頭台塑集團的估計, 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的石化原料用量,是170公斤,是世界平均值的10.6倍、中國大陸的23倍, 可以說是最愛用石化等塑膠製品的國家。 然而在每天耗用塑膠用品的背後, 卻也帶給台灣人健康與環境上的災難。

塑膠製品中,往往添加了許多有害物質,包括塑化劑、阻燃劑、 保鮮劑、重金屬等等,其中最常用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 是一種環境荷爾蒙,它的生殖毒性,會對下一代造成永久的影響。

台灣的塑化劑用量驚人,每年高達二、三十萬噸。包括PVC材質的 保鮮膜、食物包裝、塑膠皮革、汽車內裝、 玩具等塑膠產品中塑化劑含量,可能高達30%,甚至60%以上。

陽明大學教授陳美蓮調查發現,有37%的台灣民眾,體內塑化劑(DEHP)含量超過每日容許的暴露量,這個値是美國的五到七倍、 德國的三倍,另外成大微量毒物中心也和醫院合作, 蒐集孕婦的血液、尿液、羊水、乳汁等做分析, 結果發現孕婦體內塑化劑含量越高,甲狀腺賀爾蒙就越往下降, 極可能影響胎兒中樞神經的發育,這些孕婦生出的嬰兒, 也有明顯雌性化的傾向。

令人擔心的是,台灣孕婦體內塑化劑DEHP的含量,是美國的10到13倍,為什麼台灣人體內的塑化劑,會遠高於歐美? 走一趟大賣場就可以找到元兇...

PVC保鮮膜中含有大量的塑化劑,只要接觸到油脂類的東西, 就算不是高溫也會溶出污染食物。另外像便利商店賣的各種餐盒, 經過微波加熱,殘留的塑化劑也接近人體每日容許的暴露量。 日本早在2002年就規範,含有DEHP塑化劑的塑膠材質, 不可以和含有油脂的食物接觸,韓國也於2004年,禁用PVC材 質包裝食物。台灣終於在今年九月宣布,將在2013年禁用PVC家用保鮮膜,但是一般賣場和商店,卻仍沒有明令禁止。另外, 小朋友常常接觸的玩具、鞋類,也是有毒塑膠PVC的大本營。

塑膠用品中的有毒物質不但威脅民眾健康,也威脅我們的環境。 成大微量毒物研究中心十年來進行台灣河川底泥採樣, 發現台灣各大河川中,以將軍溪、二仁溪、 淡水河等河川底泥中的塑化劑、嗅化阻燃劑等濃度最高。 其中將軍溪是台南縣的主要河川, 而台南縣正是台灣塑膠工廠最密集,也是塑化劑使用最多的縣市。 這些有毒物質累積在生態系統中, 導致河川中的魚貝類生殖系統異常,出現雌雄同體情況。

廉價的塑膠用品廢棄之後,成為千年不化的污染。根據統計, 台灣的家庭垃圾中,30%以上都是塑膠製品。 回收再製賦予這些塑膠垃圾新的生命,台北縣中和市是全台灣資源回 收成績最好的鄉鎮,資源回收的輸送帶上, 數十名工作人員每天忙著撿選一波又一波,不斷湧進的塑膠垃圾, 這些塑膠廢棄物中,有很多屬於複合材質,是無法回收的。

台灣每年耗用180億個塑膠袋,但塑膠袋回收率不到十分之一。 這些沒有辦法回收的塑膠垃圾,絕大部分進入掩埋場或焚化爐, 成為焚化爐中戴奧辛最主要的來源。也有許多塑膠垃圾流向大海, 日積月累將海洋釀成一鍋塑膠濃湯。環保團體每年都會舉辦淨灘活動 ,但是相較於廣大的海洋垃圾,能夠被撿起來的垃圾, 顯得微不足道。

這些塑膠垃圾最初的來源,是地球億萬年累積的珍貴石油資源。 當我們繼續享受著便利又便宜的塑膠生活, 我們的健康與環境也正付出代價。但石油資源終有枯竭的一天, 廉價的塑膠生活又能持續多久?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林宇中大河岸開唱 不忘呼籲捐發票護環境

本報2010年10月11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林宇中全台巡迴「愛‧不插電LIVE TOUR」音樂會,上周六(9日)在台北大河岸開唱最後一站,擔任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保大使的他,演唱會中不忘運用偶像魅力,呼籲粉絲支持環保工作,響應「隨手捐發票,守護山林海洋和溼地」的行動。

林宇中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大部分的環保資訊都太生硬,難以深入人心,他希望能盡可能提供軟性的訴求,讓大家能在更自在的氛圍下接收環保訊息,而這也是他創作新單曲〈嗚呼〉的理念,雖然歌詞中有提到大自然破壞的警訊,但仍是以情歌來包裝。

林宇中家鄉位於大馬婆羅洲的古晉市郊,他回憶小時候的住家環境後有森林前有小溪,孩童可以自由地嬉戲玩耍,但後來附近許多自然野地都開發成住宅區,孩童也失去了親近自然的機會。他們「心中沒有大自然,怎麼聽得見大自然?」

他回想小時候家裡窮,住比較偏僻,家中也是簡陋的高腳屋,家長常常要負責驅趕闖入的動物,例如有些蛇會爬到屋子底下,孩子們常禁不住好奇,不管大人斥責,從地板木縫中偷看大人抓蛇。還有一次,叔叔家飛進了一隻貓頭鷹,還跟父親求救......類似的故事層出不窮,可見他小時候與自然環境的距離非常近。

也因為在如此的環境下成長,讓林宇中對自然環境破壞更加在意。他會盡可能在生活中實踐守護環境的行動,喜愛爬山親近自然的他,高中時目睹許多登山客邊走邊丟垃圾,還曾經號召好友順手撿垃圾,把垃圾帶下山。

現在,林宇中也會在網路上寫下一些生活環保的心得,例如夏夜晚風吹襲時,他會到陽台上網,感受夏夜涼風的同時,也省下了室內的空調與照明電力。又例如在他回到大馬老家,若不特別冷,也會洗冷水澡減少燃料的消耗。

他表示能夠做環保大使非常榮幸,而自己的分享也多少能讓大家更願意力行環保,例如有些粉絲會寫信回饋做環保的心得,看到自己的行動能發揮效果他很開心,也希望決策的人能更重視環境教育,讓關心環境的理念從小扎根。

Top

 

板橋護樹遊行盛大高亢 呼喊聲壓過警方麥克風

摘錄自2010年10月10日新頭殼newtalk台北報導

2010年10月10日10點,板橋石雕公園護樹志工隊、江翠國中護樹志工隊,等護樹志工們與當地民眾約5百人於石雕公園舉辦「石 雕公園老樹不要走、10101010黃絲帶真情祈求活 動」,在老樹綁上黃絲帶,同樣也在北縣的雙和護樹聯盟、仁愛公園護樹志工隊也趕來聲援。

群眾比10月2日砍樹當天規模擴大數10倍。超過500人的遊行隊伍日繞著板橋石雕公園前進,當警方拿出麥克風警告遊行違法時,馬上被群眾更高亢的「警察違法」、「所長下台」呼喊聲給比下去。他們要求馬英九總統立即制止砍樹移樹的行為。

護樹志工也說,周錫瑋縣長在議會允諾7天內要懲處,如今7天已到,他們願意再給周縣長3天寬限,但若無任何警方帶頭違法砍樹局所長的下台懲處,與相關究責,他們將再到縣府討公道。

群眾舉著兩三幅大橫幅布條行走,就像在凱道上各式社運遊行一樣井然有序,民眾遊行時於沿路園內老樹綁黃絲帶,直抵近百名警力戒護的砍樹現場,圍籬背後 被「剁腳剁手」白布包紮傷口的慘狀兀自矗立,虛偽的圍籬植生牆格外諷刺。

志工隊總幹事潘翰疆指出,周縣長已經對此事件道歉並說「是非常嚴重的錯誤」,縣警局長林國棟亦坦承警方不解法令,但是從10/2至10/5中午停工前,違法動工持續76小時。

潘翰疆說,該所長對「依國有資產法公園由公所管理、依樹保自治條例樹木管理 為縣府權責」等法律常識,嚴重缺乏法律常識,而且還指揮警力公器私用。

潘翰疆說,石雕公園除了護樹環保議題,也是公有綠地的城鄉規畫、國有公用資產使用問題,非得動到公園綠地砍樹建築實匪夷所思。

Top

 

鹽水溪廢棄物卡橋墩 河川局說地方負責

摘錄自2010年10月9日聯合報台南報導

鹽水溪流域919豪雨洪水氾濫,自上游台南縣龍崎鄉沖下大批漂流木及廢棄物,在中下游關廟、歸仁、新化等鄉鎮市橋梁、橋墩處堆積如山,迄未清理。居民擔心再有豪雨,水患會更嚴重,要求相關單位儘快處理,不要再漠視。

第六河川局管理課表示,鹽水溪流域所有橋梁,依中央與地方河川管理規定,都歸地方政府管理,各鄉鎮市卡在橋梁周遭的廢棄物、漂流木,應由鄉鎮主管機關負責清理。

承辦人員強調,漂流木若來自國有林地,則應要求林務局改善,河川局維護管理權責只在河道行水區,相關廢棄物清理,會發文請主管的鄉鎮市公所清理。

Top

 

塞內加爾 糧食和生質能源平衡邁進

本報2010年10月11日綜合外電報導,戴蘊思編譯;蔡麗伶審校

薩內加爾的目標是在未來兩年以試管研發、育苗和插枝的方式栽種10億棵的痲瘋樹。圖片來自:Busani Bafana/IPS。在非洲,因為糧食安全的問題,研究員和農夫仍舊因為糧食和生質作物的利益而立場分明,但塞內加爾卻一步一步穩定地朝糧食和生質能源的平衡的需求邁進。

每年消耗5億公升柴油的塞內加爾立下了雄心勃勃的生質柴油計畫,在2012年前達到能源和糧食充足。儘管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顯示,生質能源不僅能夠與糧食生產相容,更能和大地嘉惠非洲農業,但許多人始終無法苟同。

幾年來塞內加爾已和生質油投資者、研究員、私人企業共同推行由痲瘋樹提煉的產品(Jathropha Curcus)。痲瘋樹是一種含油植物,一般被使用在屋外的作為籬笆,把家畜隔離在外。也有藥效功能。塞內加爾農業研究院主任迪歐夫博士(Macoumba Diouf)表示,低價能源是讓塞內加爾農業普遍和刺激糧食生產的關鍵。該國已規劃出2012年以前5年內的生質能源計畫。

根據該計畫,目前該國正確保野外已有的痲瘋樹成長良好,並預計今年年底會栽種1/4。塞內加爾會培育32萬公頃的痲瘋樹,有321個地區每公頃栽種1千棵。

「我們預計5年內30萬公頃的痲瘋樹將為我們生產3百萬噸的油,並由此提煉10萬噸的生質柴油,讓我們在未來長時間內都有充足的能源。」迪歐夫博士表示,他的研究機構負責協調此計劃。

該計畫預計花費1.4億美元,製造10萬個工作機會,增加農人的收入。然而塞內加爾很難找到追求生質能源的同盟,因為生質能源計畫已經加速農地的掠取並逼迫農夫從祖傳的土地往農地邊緣遷徙。

儘管倫敦帝國大學的研究審核了目前6個月內的生質油計畫和案例,此研究在六月的結論顯示,目前還有足夠的土地來增加作物的培育,例如甘蔗、高梁、痲瘋樹,同時不會降低糧食生產。

此報告的主要作者,戴斯喬維斯博士(Rocio Diaz-Chavez)解釋,生質能源是解開非洲潛力的關鍵,但是政策必須傳達糧食和生質能源的潛在衝突。「如果能找到適當的政策和程序並納入所有不同的利害關係人,生質能源不但會和糧食生產並行,更能大大地嘉惠非洲農業。」,戴斯喬維斯博士在「規劃非洲的糧食與生質能源報告」中表示。

但是非洲農人協會的理事長卡里里(Phillip Kariri)反對帝國大學的研究發現。「非洲有多餘的農地這樣的印象是錯誤的。」卡里里表示,「我認為在許多非洲國家,同時栽種糧食和生質作物是不可能的。生質能源產業的操作者目標不是在地的糧食安全,很有可能剝奪了糧食安全系統,甚至剝削勞工去種植生質能源,導致人民不種糧食。」

一位加納的農民利迪亞撒蘇 表示,他很多同事把農地變成生質能源計畫後,對收入都很失望。連兩個推行非洲農業的主要組織,非洲農業研究論壇(FARA)和非洲綠色革命聯盟,對於生質能源優先於糧食也相當謹慎。兩個組織研究室發展的重要工具,尤其農業確保政府做了生質能源政策。非洲有很多創意,但是都沒被發揚。FARA迦納分會的曼提瓊斯(Monty Jones)向本報表示。AGRA理事長那岡奇(Namanga Ngongi)表示,非洲處在糧食缺乏的請況,糧食作物必須排在生質作物之前。「如果我們的糧食過剩,而且適合的作物作為生質能源的,那問題就不同了。」那岡奇表示。

在2010年7月23日Green Business刊登的文章上,(Bryce Wolfe)強調,生質能源最大的缺點就是需要大量的農地和水來達到能源的需求。把作物變成乙醇就是把食物從我們口中奪走,然後替車子加油。沃飛錶是呼籲更有效率的方法來生產生質能源。

以美國為基地的糧食與發展政策協會(Institute for Food and Development Policy)表示,不是所有的生質能源所下的承諾都是真的。一些宣稱強調生質能源在改進是綠色能源,且不會導致濫伐,會帶來鄉村發展,不會引起飢荒等等的言論都是迷思,因為這些情況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 參考資料:IPS報導

Top

 

匈牙利毒泥池恐再潰堤

摘錄自2010年10月10日自由電子報報導

匈牙利總理9日警告說,本月4日爆裂的鋁工廠廢水池很可能潰堤,造成第二波有毒污泥外流,鄰近的村莊已經預先撤離以防萬一。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9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由於爆裂廢水池北面的池壁開始出現崩塌跡象,池中其餘的50萬立方公尺、更為黏稠的毒泥也可能流出。

歐爾班表示,受損池壁的破損間隙在一夜間加寬了7公分,因此廢水池很可能整個潰堤。歐爾班也強調,當局已調來了更多保護性與中和性物質,希望能防止新的污泥透過鄰近河川再流進多瑙河。

匈牙利國營新聞社則報導說,救災人員正在柯隆塔村興建一道4至5公尺高的新堤防,以免當地再遭污泥淹沒。此外,人口5千4百人的德維可瑟鎮也可能在必要時撤離,軍方在當地部署了3百多位士兵及120餘輛運輸車,還有五列火車隨時待命。

Top

 

論壇:強迫徵地 農民悲歌

作者:蔡宗羲(中國文化大學經濟系教授)

近年來,因為政府面臨到經濟衰退,組織與制度之不合時宜,現在法律太過於陳舊等,再加上中央各部門之協調不足、地方政府之施政粗暴等因素,使得政府各部門之徵地行為被人民感覺是一種強迫性之「圈地」行為,引發農民集結在凱道之露宿抗議、當地農民之反彈。

其實,台灣的產業區位配置政策,除早期之加工出口區、新竹科學園區以外,其他都是失敗的例子,其原因係由於沒有國土綜合開發計畫、土地基本利用計畫、產業區位配置計畫,以及沒有具體的,而只是裝飾性之經建計畫等,再加上文官制度內人才、資訊不夠,時機的掌握非常不切實際等,才會使台灣的工業區到處林立,轉型失敗,一旦投資環境惡化,企業出走,工業區(或科學園區)內之土地、廠商多處閒置。官員不好好研究如何轉型,如何有效利用等,而一再推出新竹科學園區第三期、第四期,以及南科、中科三、四期,其他如苗栗大埔科學園區等,對農民強迫徵地。

又,台灣工業區建設之主管機關非常不協調,徵收土地雖有法律規定,但徵收價格、徵收程序、徵收時機及徵收倫理等均非常具有歐洲古代之強迫圈地行為或共產主義之強制國有化。例如科學園區之主管機關是國科會,工業區之主管機關是經濟部工業局,但地方政府亦有徵收土地設立工業區之權利。像這樣雜亂無章之徵收機關,或徵收所依據之法律等,實在不會去考慮到農民之意願及設立工業區之基本條件等問題,其目的只是為了配合長官之指示辦理,以及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或形成他們自己之利益集團為主。

台灣經濟之未來發展策略,必須以開發研究發展型園區為主,而這科學園區之需要土地並不太多,因此政府官員之腦細胞必須活化,不要以為開發幾百公頃以上之工業區或科學園區即可使產業升級、產業創新。強迫徵收農民土地,使農民陷於緊張、傷心、自殺之地步,同時產業亦難以升級,製造出一些炒土地或炒股票之財團,全國陷入一片「競租」之火海,這樣的台灣經濟非常堪慮。

※本文轉載自「自由時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李詩婷、陳韋綸、詹嘉紋‧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