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0.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http://e-info.org.tw/files/diy.gif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水產出版社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苦勞網
推薦瀏覽
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
濕地保護聯盟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
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荒野保護協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溪流環境協會

 
  生物多樣性大會名古屋開議 研商後2010保育目標


攝影:潘紀揚

【相關連結】

全球190個國家近8000名代表今(18)日起齊聚日本名古屋,召開第10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這場盛會可說是繼京都議定書之後,最重要也最緊急的會議,即日起至29日期間,大會討論重點放在制定「後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Post 2010 Biodiversity Target)。預計各國為減緩生物多樣性流失所達成的協議,也將左右接下來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UNFCCC - COP 16)中的各項談判、協商。

為追蹤本次大會最新動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台灣原住民傳統知識工作網(Taiwan Indigenous Knowledge Action Network,TIKAN)合作,TIKAN成員潘紀揚(Jason Pan)擔任特約記者,為讀者帶來最新、內容最豐富的連線報導及議題,讓您思考除了氣候變遷之外,「生命」的價值為何?邀請您一同關心國際環境議題脈動。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這是一場價值之戰

採訪、撰稿:朱淑娟;攝影、剪輯:陳慶鍾

台灣地狹人稠,石化廠不論蓋在哪裡,都無法避開人群密集地區,翻開台灣60年的石化發展史,發現在成就經濟發展同時,環境、人民也付出不小的代價。

60年後的今天,當民間開始反思石化業與土地的糾葛,包括中研院院士、上千名學者連署反對擴張石化業,甚至10多萬民眾願意集資購買濕地。政府要思考的是,繼續擴張石化業,是否符合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利益...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六輕的賺與賠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張光宗

1986年,政府核准台塑興建第六輕油裂解廠,歷經宜蘭利澤、桃園觀音、嘉義東石,最後落腳雲林麥寮。在政府護航,取得水源與大面積土地之下,一個盤據在西海岸的石化王國誕生了。

六輕成為台灣第一個填海造陸的石化園區,20年來,六輕的規模不斷擴張,二、三、四期接連通過,年產能從45萬公噸乙烯,增加到293萬噸,一路擴充了 6.5倍。它擁有獨立的港口、電廠、上下游總共66座工廠,每年為台塑集團賺進3千億元以上的利潤,然而它也成為台灣最大的空氣污染源,加速台灣土地下沉、空氣污染與暖化的浩劫。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陳韋綸

美麗灣渡假村

世界自然基金會公佈生命地球指數,指出需要1.5個地球才能負擔目前人類生活方式,其中歐盟國家消耗資源速度,更是世界平均值的2倍,但是目前全球每6人中,就有一人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美國西雅圖大學發起瓶裝水退出校園運動,強調瓶裝水產生大量環境足跡,與永續發展背道而馳。發展願景必須以在地民眾需求為主體。面對美麗灣渡假村等BOT案,週末東部海洋論壇中,與會代表認為:當地觀光應以部落為主,考慮在地特色與承載量。淡水紅樹林屬敏感生態,是否能承受淡北平面道路經過?15日環評專家會議,環團擔心淡北道路破壞水岸,使水患嚴重。土地與水亦無法承受污染,地球公民協會公佈檢測,發現台塑仁武廠地下水污染,「1,2-二氯乙烷」含量超越管制值30萬倍,恐將引起肝臟血管肉瘤等癌症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緝兇思維 無助治水

災難引發的民怨,很容易被操作成政治議題。

作者:鍾振坤(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三角洲變遷研究小組博士生,2010年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

高雄又再一次淹水,又再一次的所有台灣的水利專家提出又再一次重複的建議,滯洪池、排水幹管、透水鋪面又再一次的被檢驗,水災在台灣一直被視作是一個簡單技術性的問題,但弔詭的是卻一直無法克服,而媒體也一直引導民眾思考的角度:之所以會發生水災,就是因為某些人為的疏失,讓某些環節故障,所以大家有責任要把「兇手」抓出來。所以故障的排水機房、長長的籬笆、阻塞排水的淤泥也就一一現形。

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蘆洲的一則新聞:一場社區大火奪走了8條人命,追究火災的原因是一個六歲的小孩,趁媽媽午睡的時候玩火柴,最後媽媽被判有罪。大家每每 在事件發生之後急於緝凶,而忽略了事件背後結構性的因素:如果一個六歲的小孩用一支火柴就可以燒掉一個社區,這樣的社區安全是何等的脆弱。

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大會名古屋開議 研商後2010保育目標

本報2010年10月18日台北訊,詹嘉紋整理報導,潘紀揚攝影

全 球190個國家近8000名代表今(18)日起齊聚日本名古屋,召開第10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CDB­-COP10),這場盛會,可說是繼 京都議定書之後,最重要也最緊急的會議,即日起至29日期間,大會討論重點放在制定「後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Post 2010 Biodiversity Target)。預計各國為減緩生物多樣性流失所達成的協議,也將左右接下來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UNFCCC - COP 16)中的各項談判、協商。

第10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會場

2010年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年」,5月時,聯合國秘書處發表第三版《全球多樣性展望》(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宣告201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失敗。此目標源自19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地球高峰會上,各國所共同簽署的《生物多樣性公約》。而聯合 國指出,全球正面臨自65億年前恐龍滅絕以來,最嚴重的動、植物消失危機。亟待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大眾共尋解決方法。

WWF在會前發表《2010生命地球報告》指出,熱帶地區的野生動植物生態持續惡化,在熱帶地區與貧窮國家特別嚴重,例如,中部非洲的「生命指數」較過去40年來降低60%;而整體地球的指數在1970年至2007年間,下降達3成之多。另外,此前也有調查指出全世界1/5種植物難保1/3兩棲動物瀕臨滅絕。種種跡象再再顯示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局勢嚴峻萬分,需要各國凝聚更具體的共識來推動2010年之後的全球保育行動。

本次大會有190餘個締約國與會,加上NGO代表及聯合國人士,共計8000多人。除檢討過去10年內,生物多樣性系統持續惡化之因,更重要的是為下一個10年擬定實際的策略方案。在COP10大會開始前(10/11~15),由「《生物安全議定書》 第五次締約方會議」打頭陣,首先展開討論,與會代表認為,為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受傷害,應在議定書中通過具有法律效力的國際條約。此外,聯合國希望 COP10能達成一致意見,確保國家,企業,研究機構或個人都能共享來自遺傳資源的經濟利益──這對談判地位較弱勢的原住民團體更顯重要。

大會中也同時舉行各種議題的討論會,包含山林、海洋、原住民知識、保護區設立等等,對自然資源分配、獲利及保育措施執行,各國將展開唇槍舌戰的協商、談判。

為追蹤本次大會最新動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台灣原住民傳統知識工作網(Taiwan Indigenous Knowledge Action Network,TIKAN)合作,TIKAN成員潘紀揚(Jason Pan)擔任特約記者,為讀者帶來最新、內容最豐富的連線報導及議題,讓您思考除了氣候變遷之外,「生命」的價值為何?邀請您一同關心國際環境議題脈動。

【延伸閱讀】
- 永不落幕的生命慶典:響應國際生物多樣性年 全球行動大串連
- 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 成功或失敗?
- 環保救國 不只是減碳而已

Top

 
 
 

這是一場價值之戰

採訪、撰稿:朱淑娟;攝影、剪輯:陳慶鍾

台灣地狹人稠,石化廠不論蓋在哪裡,都無法避開人群密集地區,翻開台灣60年的石化發展史,發現在成就經濟發展同時,環境、人民也付出不小的代價。

60年後的今天,當民間開始反思石化業與土地的糾葛,包括中研院院士、上千名學者連署反對擴張石化業,甚至10多萬民眾願意集資購買濕地。政府要思考的是,繼續擴張石化業,是否符合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利益...

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目前台灣是全球第9大乙烯生產國,如果再加上國光石化、六輕五期,台灣將躍升為第6大生產國。相較於其他乙烯生產大國,不是地大物博、就是產油國家,台灣國土有本錢發展石化這種高污染產業嗎?

經濟部工業局長杜紫軍認為,如果現在停止所有的石化業投資,台灣經濟會減緩,生產會降低,也會喪失很多就業機會。

 

地狹人稠的台灣 可以成為石化王國?

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質疑,過去台灣創造很大的石化產值,現在應依現有狀況去調整,而不是再往上爬,「這是一個迷思。」

此外,為了方便運輸,包括林園工業區、麥寮六輕、以及規劃中的國光石化,都靠海設立。有學者認為,台灣海陸風盛行,隨著海風吹起,石化廠的污染物隨風飄散到沿海各地,對居民的健康威脅相當大。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分析,這樣會使台灣人口高密度的地方受到PM2.5(細懸浮微粒)的影響大,例如國光石化一年會因為PM2.5的關係,死500多人。如果加上台大公衛所教授詹長權所關心的PAHs(多環芳香烴),可能會到800人。

國光石化違反國土計劃

另外從國土規劃的角度,學者也認為,台灣國土脆弱,環境的容受力低,本來就不適合發展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以國光石化選擇的區位來看,就已經違反國土計劃法草案。

國立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從國土規劃角度分析,濁水溪出海口的大城濕地,是一級的國土保育地區,而一級的國土保育地區管制項目包括:維持原棲地自然狀態之進行,不得排放廢污水、不得挖取砂土。結果我們還在這裡抽砂填海造陸。

雖然學者從健康風險、國土規劃角度,認為台灣不適合再擴張石化業,但經濟部認為,石化業是台灣經濟之母,不擴張石化業,台灣經濟就會衰退。而且也會因為上游原料減少,流失台商向台灣採購的機會。

怪獸理論惹爭議

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杜紫軍表示,決定要不要再發展石化業有三個原則,最重要的是台灣經濟要繼續成長,而成長的狀況下需要石化業。如果不維持這種投資帶動貿易的效果,可能原本在台灣的供應業者直接移到當地去生產,就地供應。

經濟部指出,另一個必須興建國光石化的理由是,有助於建立泛中油、台塑雙石化體系,一來分散資源風險、二來牽制台塑六輕配合國家政策。然而這種不顧一切的「養怪獸、治怪獸」理論,更加巨社會的撕裂。

杜紫軍認為,目前中油的石化生產量只有台塑的1/3,中油希望在五輕停產後蓋國光石化,就是希望讓兩邊的供應量接近平衡。不管是從經濟安全、或從社會調整角度,維持雙體系是最安全的。

沒有公民參與的石化政策

政府強調台灣不能沒有石化業,然而選擇權不見得掌握在自己手裡,如今石化業面對居民反對、中下游嚴重外移中國、中國又積極擴建石化上游原料,種種因素都使得未來台灣石化業的發展,受到相當大的侷限。

爭議從未被釐清,只見政府運用強大的行政資源,刊登廣告為政策辯護,讓政府與民間的撕裂,愈來愈嚴重。

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指出,政府用廣告告訴民眾,你如果不同意的話,多久就沒報紙可看等等,「用嚇人的方式來治理國家,是非常不應該的。」

在沒有任何公民參與下,經濟部訂出「石化工業政策環評書」。2010年9月30日工業局在台中舉行公聽會,只見會場發送文宣品,且只由工業局做政策簡報。把公聽會當成政策宣導的場所。

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淨竹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聖崇當場抗議,最後才改成由工業局、中興大學教授莊秉潔各報告15分鐘。然而,即使環保團體、趕來聲援的大社工業區石化受害居民,提出許多證據反對擴張石化業,但公聽會結束了,工業局當場宣佈,政策環評11月底,將送環保署審查。

到目前為止,台灣所謂的公民參與都只有虛假的外表,而這場公聽會更是赤裸裸見證這個虛假。舉辦公聽會、說明會並不是真心想聽民意,對於民眾的發言,採不採納全看官方的意思,最後公聽會、說明會只淪為跑程序的工具而已。

舉行聽證會釐清爭議

政府掌握了政策的銓釋權,而且是「一定要」的詮釋,民眾所接收到的是片斷、破碎、甚至被扭曲的訊息。朱增宏提議,政府應舉行聽證會,讓正反意見充分辯論,台灣石化業的未來,也應交由全民來決定。

朱增宏說,既然爭議這麼大,應該坐下來花一點時間把這件事情講清楚,有這麼多不同的人在支持跟反對,那為什麼不把它釐清呢?

過去在一切拼經濟的年代,社會成本從來都不在石化業的考量範圍內。如今雖然社會成本漸漸受到重視,但贊成及反對石化業擴張的學者,各自提出不同的成本效益評估。這部分也應透過公開辯論取得共識。

廖本全也贊成舉行聽證會釐清爭議,他並強調政府一再表示石化業產值有多少、GDP有多少,「我並不反對談這個東西,但你要談請談清楚」。包括,為了這些產值、GDP成長,要搜括多少台灣社會既有資源。第二,政府要講清楚的是,那些產值、GDP進了誰的口袋?

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另外,除了還在討論階段的國光石化、六輕五期,過去已經營運多年,包括五輕、林園工業區、六輕、以及中下游的仁大工業區,居民已要求限期遷廠。這些既有的石化廠何去何從,也應該透過充分的公民參與,讓社會取得共識。

這是一場價值之戰

台灣發展石化業60年,許多石化業帶來對環境、人民的危害,其實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都已陸續顯現,石化廠火災、廢水污染、空污對附近民眾健康的傷害,不是現在才有。只要到高雄縣市一些老石化生產區附近問問居民,就知道這3、40年來,居民時時刻刻都與這些污染共存。

經濟、環境、健康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有些東西只要失去了,就不會再回來。經濟發展不是一切,比產值更應該被優先考慮的,是人民、是土地、是社會正義。

而唯有奠基在人民、土地、社會正義之上的經濟,台灣人才能享有可長可久的經濟。

這是一場價值之戰,決定我們究竟要什麼樣的未來。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六輕的賺與賠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張光宗

1986年,政府核准台塑興建第六輕油裂解廠,歷經宜蘭利澤、桃園觀音、嘉義東石,最後落腳雲林麥寮。在政府護航,取得水源與大面積土地之下,一個盤據在西海岸的石化王國誕生了。

六輕成為台灣第一個填海造陸的石化園區,20年來,六輕的規模不斷擴張,二、三、四期接連通 過,年產能從45萬公噸乙烯,增加到293萬噸,一路擴充了6.5倍。它擁有獨立的港口、電廠、上下游總共66座工廠,每年為台塑集團賺進3千億元以上的 利潤,然而它也成為台灣最大的空氣污染源,加速台灣土地下沉、空氣污染與暖化的浩劫。

缺水是雲彰地區長久以來的困境,為了滿足六輕用水需求,政府斥資3百億元興建集集攔河堰,以專管將部分水源送往麥寮工業區。但是六輕從2到5月並沒有水權,台塑必須向彰化、雲林兩個農田水利會買水,導致下游農民無水可用,濁水溪灌溉不了濁水米,居民只好打地下水井自救。

1992年六輕第一次環評有條件通過時,核准的用水量是每天12萬6000噸,到了2006年暴增到40萬4000噸,相當於1年喝掉半個石門水庫 的水,是整個雲林縣的民生用水的1.5倍。直到現在,雲林縣還有12個鄉鎮的自來水,完全靠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加速惡化,高鐵安全出問題。為了搶救高 鐵,水利署計畫封農民的地下水井,犧牲農民的用水權。經濟學者陳吉仲估算,雲林地區因為地層下陷,導致整體社會的損失高達459億到1852億。

由於六輕用水量遠遠超過當初環評的核准量,2007年環保署接連向六輕開出30萬到150萬的罰款。到了2007年底,環保署竟通過六輕提出的環評 結論變更案,將用水量從一天25萬噸提高到34萬噸。地層下陷的代價全民買單,濁水溪斷流的惡果當地居民只能默默忍受。當東北季風吹過乾枯的河床,居民便 籠罩在沙塵暴中。

除了要忍受沙塵暴之外,空氣中更常常傳來刺鼻的氣味。六輕東南方的新興國小小朋友,甚至要戴口罩去上課。2010年9月,麥寮附近5所國小因為臭氣影響,導致師生頭暈嘔吐送醫,距離最近的污染源,六輕卻否認臭氣跟六輕有關。他們說,廠區內空氣污染的監測值,都合乎標準。

居民明明聞到臭味,為什麼六輕卻查不到污染源?台塑的污染監測可信嗎?打開六輕的環境污染監測計畫,廣大的雲林縣只有3個空氣品質連續監測站,監測 的項目只有一般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等。另外,廠區裡面的FTIR氣體分析連續監測儀,可以監測到乙烯、丙烯等兩百多項逸散性氣體,但是監測點是 設在上風處最角落的行政區。曾在六輕內部工作過的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認為,六輕的逸散性氣體監測點位置有問題。台大公衛系教授詹長權也指出,政府對 於六輕所排放的有害物質,監測資料嚴重不足。

2008年開始,雲林縣政府委託詹長權,進行六輕附近居民的健康風險評估。詹長權發現,鄰近六輕的麥寮鄉、台西鄉、四湖、東勢等鄉鎮,癌症發生率明 顯偏高。麥寮鄉血癌與肝癌的發生率偏高,同時他也蒐集附近居民的尿液進行分析,發現在居民尿液中,會導致肺癌的多環芳香烴代謝物濃度明顯偏高。詹長權也針 對雲林縣六輕的周圍鄉鎮的空氣品質與居民肺功能進行調查,發現台西麥寮兩鄉居民,肺功能明顯下降。

除了長期低劑量的暴露,工安意外造成大量污染物的外洩,更缺乏完整的監控。近十年來,六輕幾乎年年發生火災和氣體外洩的意外,2010年7月,短短 一個月間就,發生兩次爆炸事件。根據台塑的檢討報告,煉油二廠爆炸原因,竟然是出在一條小小的油管,油管上有兩道裂縫、一處破口,破口處的管壁因為腐蝕明 顯變薄,顯示油管很可能早在安裝前,就因為海風與鹽分而嚴重鏽蝕。

曾經參與煉油二廠建廠的謝和霖指出,六輕因為填海造陸造成差異沉陷,它所在的位置本來就是高風險、設備維護困難的地帶,但是台塑卻一味擴張,緊縮設 備維護與人事成本。他擔心,按照台塑的管理思維,再加上設備在海風侵蝕下逐漸腐蝕老舊,六輕的工安問題恐怕會越來越多,而這些風險卻是由附近居民承擔。

雲林沿海是養殖漁業的重鎮,養殖種類包括草蝦、鱸魚、吳郭魚、鰻魚、文蛤等等,其中文蛤產量佔全台灣的六成。當爆炸發生後,含有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 煙塵沉降到魚塭,文蛤漁民損失慘重。2009年起,台塑委託海洋大學進行六輕對附近魚塭的影響調查,學者指出粉塵的確會直接影響魚塭的酸鹼值,造成文蛤猝死。

六輕與雲林縣政府達成共識,賠償居民五億的農漁損失。但學者莊秉潔認為,從長遠來看,土地復原的成本可能遠高於這個金額。

除了區域性的污染之外,六輕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高達6757萬噸,相當於全台灣總排放量的四分之一。根據陳吉仲的估算,姑且不論六輕興建後造成的海 岸侵蝕、農漁業損失與健康影響,因為六輕用水導致地層下陷和溫室氣體排放的社會成本就至少1500億。這樣高耗能高耗水的產業,讓台灣的碳排放飆升,近 20年來,人均碳排放量就成長了2.5倍。

台塑所生產的石化中上游產品,絕大部分是外銷,其中汽油七成外銷、柴油有九成、乙烯有三成。生產上游產品的台塑石化連續七年蟬連台灣外銷廠商的第一名,企業大賺外匯的背後,賠掉的卻是台灣的土地與未來。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2010生命地球指數:養活人類需要1.5個地球

摘譯自2010年10月14日ENS比利時,布魯塞爾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位在蒙地卡羅的奢華酒店。圖片節錄自:Josiah Mackenzie相本。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近期出版2010年《生命地球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該會主席利普(James Leape)指出,「過去40年來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財富以及福利,讓我們所居住的星球承受了無法永續發展的壓力。」

生命地球指數(Living Planet Index)是長期監測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眾多指標之一,首次發表於1998年的生命地球報告中,報告顯示:1970年至2007年間,指數下降達3成之多。

利普解釋說,「生命地球報告中,將生命地球指數與生態足跡和水足跡作出關聯,前者是衡量全球生物多樣性健康的指數,後兩者則用以衡量人類對地球自然資源的需求程度。」

根據2007年,也就是最新一期可用的數據顯示,人類的生態足跡已經超過地球的生物承載量的5成,生物承載量指的是產生再生能源以及吸收二氧化碳所需的面積。換言之,需要1.5個地球才足以供應人類所需。

利普寫道,「生態足跡顯示,與1960年代相比,我們對大自然的需求已經加倍,而生命地球指數顯示,物種健康的程度下降了30%,而物種健康狀況是我們所倚賴的生態系的根本。」

馬來西亞沙撈越的非法盜採林木。圖片節錄自:Angelo Musco相本。生命地球報告顯示,如果全世界每個人的生活方式,與歐盟的居民平均水平一樣,依照現在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速率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們需要2.8個地球。

歐盟27國現有5億居民,只佔了全球人口的7%,但所消耗的自然資源幾乎是全居民平均值的兩倍。

「歐盟區是世界人口最稠密也最富有的大洲之一,但是這樣的生活水準,是以消耗發展中國家以及未來世代的資源而來,」WWF歐洲政策辦公室主任隆(Tony Long)說,「事實是,歐盟是一個非常大的生態債務人,而地球這個債權人的資源已經無法繼續供應。」

今年的生命地球報告,預定配合聯合國在日本名古屋所舉辦的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來發表,會議期間是10月18至29日。

這項公約是國際間最重要並具有約束力的自然保育條約,名古屋已經開始預備這項會議。

WWF在14日表示,名古屋會議對歐盟的決心將是一項測試,視其是否能在國內與全球,制止生物多樣性的流失,並面對其消費模式的財政成本。

在對2010年制止生物多樣性流失的目標失敗之後,歐盟27個會員國在3月份同意,「加強歐盟在制止全球生物多樣性流失的貢獻。」

歐盟27國的環境部長14日在盧森堡集會,對歐盟於名古屋會議中所要捍衛的立場達成共識。

在名古屋會議中,與會政府預計達成下列三項目標:

● 擬定新的策略計畫,在未來10年內,訂定具體目標,在2020年以前制止生物多樣性的流失。

● 議定取得協議以及利益分享計畫,以確保大家能公平分享遺傳基因資源的利益。

● 提出資源流通策略,以增加生物多樣性的資金。

「對於生物多樣性的流失,我們需要全球都認同的救援計畫,」隆說,「各國政府必須要改變想法,不再認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一種花費,而要將之視為投資,以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並為數十億人提供食物與營養,讓大家可以在這個星球上,長期且穩定的生活下去。」

這是生命地球報告第一次以國家收入來探討生物多樣性的變化趨勢,突顯出作者所謂的,「在低收入國家,生物多樣性以驚人的速度流失。」

生命地球報告警告,除非人們對保育跨出重大的進步,在短短的20年內,地球將受到更大的壓力。

報告指出,「在『一切照舊』的情況之下,前景十分堪憂,」「即使以聯合國對人口增長、消費狀況以及氣候變遷最保守溫和的預測,2030年的時候,人類需要兩個地球來吸收二氧化碳,並維持提供自然資源。」

「說白話一點,」利普寫道,「我們必須從非常少的資源中,想方設法去取得更多。消耗地球資源的速度,若比供應的速度更快,是在摧毀這個我們所倚賴的脆弱系統。我們必須以自然的尺度以及方式,來管理這些資源。」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西雅圖大學自主 瓶裝水全面退出校園!

本報2010年10月18日綜合外電報導,林可麗編譯;范仕穎審校

美國西雅圖大學自14日起成為華盛頓州第一所拒喝瓶裝水的大學!這所大學已經全面在校內停止所有瓶裝水的供應與販售,包括販賣機、小貨攤、校園書店、校內餐廳,以及外燴。

由於憂心瓶裝水所造成的社會以及環境衝擊,一群大學生在校園內發起了拒喝瓶裝水的運動。西雅圖大學的學生花了長達3年的時間與校方的行政人員合作,聯手減低校園內的瓶裝水。

這些學生藉由參與國際企業責任組織(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發起的拒喝瓶裝水(Think Outside the Bottle)宣導活動,挑戰泛濫的瓶裝水產業,呼籲各界支持建立更完善的公共水資源系統。因為瓶裝水不但過度消耗大量能源,並且產生不必要的廢棄物。

國際企業責任組織的執行主任盧利(Kelle Louaillier)指出,「身為西雅圖大學的校友,看到這些學生及職員在校園內拒喝瓶裝水的決議案的行動,我非常以他們為傲。藉由這個行動,西雅圖大 學在整個華盛頓州以及其他的機構樹立了良好的典範,讓其他的學校機構能採取類似的行動,尤其是其他的教會大學。」

這次拒喝瓶裝水的活動以西雅圖大學先前的一些倡導活動作為開端,這系列的活動在2008讓西雅圖大學被譽為華盛頓州最環保的校園,同年,西雅圖市政 府在前市長尼克斯(Greg Nickels)的帶領之下,也通過了類似的決議案,決定淘汰西雅圖市的瓶裝水。西雅圖的決議案替全國其他城市鋪路,不僅全美國有超過100個城市陸續採 取行動,更帶動了美國國內市長大會通過了一項類似的決議案。

西雅圖大學參與了包括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以及塔夫斯大學(Tufts University)等知名大學在內的其他六所大學, 一起對校園內的瓶裝水採取行動。然而,西雅圖大學的奉獻獨樹一格,他們以廣泛的全球角度連結瓶裝水的議題,強調全球每六個人就有一個人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 水。

西雅圖大學也與國際企業責任組織合作,在校園內提供可重複使用的減價水瓶。一部分的銷售所得將提供給無國界工程師(Engineers without Borders, EWB)在西雅圖大學的分會,以資助EWB在海地建立乾淨自來水的計劃。

副會長利瑞(Tim Leary)表示,「我們是一個耶穌會機構,生態正義一直是一個耶穌會的傳統以及任務。我很高興我們能夠推動由學生提出的建議,這些學生全心投入任務,讓我們對永續的承諾跨出了另一步。」

2008年,西雅圖大學學生對校方提出了建議之後,拒喝瓶裝水宣導活動正式展開。協助推動計畫的社會正義自然領袖社,其成立人之一的布萊克 (Spencer Black)表示,「身為一個學生,我很榮幸可以成為這個全國性活動的一份子,這個活動超越了欺瞞的行銷手法,邁向長期的解決方案,以確保全人類世世代代 都能夠持續有乾淨、安全的飲用水資源。」

西雅圖大學採取行動的動機如下:

  • 告知大眾現今瓶裝水產業所使用的行銷手法
  • 提倡飲用西雅圖的高品質自來水
  • 水是人權的一部分,不應該被財團用來販售牟
  • 減低西雅圖大學的溫室氣體排放

製作瓶裝水的抽水過程不僅對天然水體會造成嚴重的衝擊,同時也會消耗大量能源,以30cc (1盎司的水來說)製造瓶裝水消耗的能源比自來水要高上2000倍。不止如此,產製以及運送瓶裝水的過程消耗的能源等同每年5千4百萬桶原油,並且會製造 超過數十億個廢棄寶特瓶,結果就是狠狠地留下巨大的環境足跡。

這還不包括業界對公共水系統誤導的行銷策略所造成的衝擊。因為事實上瓶裝水的法規規範比自來水還要鬆,而且一半以上市面上銷售的瓶裝水都從自來水分 裝,業界長久以來卻打著瓶裝水比自來水好的旗號牟利,而從未提供任何支持瓶裝水優於自來水的證據。隨著時間過去,這個效應打擊了消費者對自來水的信心。因 為大眾對自來水品質信任的減弱,對公共水設施的支持也隨之降低,現在美國國內每年公共水設施的經費短缺竟高達220億美元。

※關於西雅圖大學對拒絕瓶裝水的行動資訊,見以下連結:
http://www.seattleu.edu/sustainability/water/

※西雅圖大學的永續行動見以下連結:
http://www.seattleu.edu/sustainability/default.aspx

※東西的故事(三):瓶裝水的故事(中文字幕:看守台灣協會製作)

瓶裝水的故事 The Story of Bottled Water 中文字幕 from Taiwanwatch on Vimeo.

※參考資料來源:CommonDreams.org新聞稿

Top

 

民間東海岸保育願景:以在地為主體

本報2010年10月18日台東訊,孫秀如報導

突 兀矗立在台11線杉原海岸邊的美麗灣渡假村,自2007年完成主體建築後,就一直因為其對環境的破壞與環評過程的疑義,而停工至今。此棟近似廢棄的巨大建 物,也引發了一群來自台灣各地,關切東海岸議題的團體及個人,於10月15、16日在台東刺桐部落聚集,展開為期兩天的東部海洋保育論壇,針對花東地區的 海洋威脅及可行的願景行動進行討論。

本次活動由荒野保護協會、富山社區發展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等團體共同舉辦,主辦單位表示,此次會議地點選在台東刺桐部落具有特別意義,希望由美麗灣渡假村的案例來深刻反省我們的東海岸願景與走向。

誰的海洋?誰又破壞了海洋生態

參與此次論壇的成員,包括有台東刺桐部落、台東都歷、都蘭、花蓮港口等部落居民、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及花蓮分會的會員、狼煙行動聯盟成員、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的師生以及關切東海岸議題的學生與志工,總計約30人。會議以世界咖啡館的方式進行分桌討論,分別從「 東海岸目前的海洋生態威脅有哪些?」、「面對海洋生態威脅,我們的遠景是什麼?」、「 面對海洋生態威脅,我們的行動是什麼?」等三個主題來探討。

對於東海岸的海洋生態威脅,成員們提出了至少11項的具體威脅,並從中票選出三項主要議題進行更深入的討論,此三大威脅有:「傳統生態智慧未能彰顯」、「海洋保護力量未能串連」、「觀光遊憩的開發壓力」等。

尊重傳統生態智慧 與海共生

來 自刺桐部落,長期對抗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的部落青年林淑玲說,根據其對部落耆老的訪談與調查,杉原這片美麗沙灘,一直是族人傳統漁獵與生活領域,大海是族 人的冰箱,需要食物時才會去捕獵,依據阿美族的傳統,大海是會賜予足夠的食物,但若有貪心的非份之想時,會遭到上天懲罰,且阿美族從未禁止任何人分享這片 海域。

反觀現今大型的渡假村開發案,都將共有的海灘私有化,未尊重在地地景文化與地質特色的開發方式,更造成文化與生態環境雙重的破壞。與會者共同討論中,未來需要有更多的出版品與影片,以記錄與傳承原住民的傳統生態智慧,學習與海和平共生的生活方式。

觀光遊憩並非萬靈丹 仍需以社區(部落)為主體來發展

雖然觀光產業也有無煙囟產業之稱,但近年來東海岸的種種開發壓力,也多來自於想要發展觀光。諸如,大型渡假村、蘇花高、其它各種的BOT案等等,為 了服務與吸引更多的遊客,造成財團有計畫且大量的購買海岸周邊的土地,而為了抒解交通壓力,拓寛既有道路或是開新路,也成了東海岸常見的現象。

來自港口與都歷部落,長期參與部落事務的Lafai與吳筱帆,也分享了部落在面對觀光遊憩發展所做的努力與思考,如何在集團操作式的觀光結構中,找出部落主體性。

針對東海岸的觀光遊憩發展,與會代表皆認同應以部落(社區)為主,藉由共同討論來形塑對未來發展模式的認同,以進行下一階段的分工,同時,也需考量 在地特色與承載量,以使觀光成為一永續發展且可傳承部落及社區傳統的產業。公部門的參與也以社區培力及基礎建設為主,而非將土地BOT給財團開發。

海洋保護力量需串連 拒絕「出賣東海岸」

有感於花東海岸各式開發壓力的威脅,與會人士也提出串連花東地區海洋保護力量的想法,因為各部落與團體面對的是相同開發壓力,更需要集結力量相互協助,不僅有部落與環保組織,包括學界與法律界都應加入此一串連力量之中,以民間力量來與政府及財團進行對話。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也在會中首映「出賣牙買加」一片,將記錄牙買加觀光業發展內幕的片子,翻譯為中文以利後續在各地進行播放。

荒野保護協會保育專員廖敏惠表示,此次論壇只是一個起步,未來東海岸團體與社區組織將更積極的進行串連與分工,以更多實際行動及參與來搶救東海岸生態與文化。

Top

 

淡水河北側開道路 專家:竹圍恐成淹水區

本報2010年10月17日台北訊,陳韋綸報導,陳錦桐攝影

畫 家陳澄波筆下《淡水》依山傍水,是台灣八大美景;然而居民擔憂丘陵近鄰河岸的天然地勢,將因淡北道路阻礙排水,使紅樹林至竹圍捷運站一帶,淹水問題更為嚴 重。 15日環保署針對「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淡北快速道路第一期替代方案)對於紅樹林生態影響以及交通效益,合併召開專家會議,現場竹圍民眾以及環保團 體呼籲與會專家不可受政治壓力影響,淡北道路將破壞河岸,紅樹林,並使水患更為頻繁。

當地居民與環保團體,於環保署前拉起「反對淡北沿河道路。」

淡水河岸水泥化 竹圍遇水則淹

無論2007年的柯羅沙颱風以及2008年的辛克樂颱風,竹圍居民被迫遷離,綠黨中執委王鐘銘指出包括環評中的淡北道路,紅樹林捷運站旁金色水岸沙 洲工程,以及樹梅坑填溪造路三案,水泥化河岸,是竹圍至紅樹林成為易淹水區的元兇。目前全球面臨極端氣候,暴雨頻率縮短,任何河岸工程必須謹慎,否則就是 「不把人民生命安全當一回事!」

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是淡北快替代方案,以平面取代舊方案高架道路,採雙向4車道,全長4.7公里;其中距離紅樹林保留區最近距離為1.5公尺。 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受文資法保護,負責報告的台灣世曦工程公司表示:「淡北道路『經過』而非『穿過』紅樹林」,並無違法。對此,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楊平世則 質疑,距離如此近卻無緩衝區,難道完全沒有影響?「淡北道路要通過,除非先把文資法84條(自然保留區禁止改變或破壞其原有自然狀態)修掉!」

竹圍至紅樹林捷運站是北縣19個易淹水區之一。

人口成長率低 「促進淡海新市鎮說」受質疑

淡北道路計畫背景,預計2029年淡海新市鎮3期完工,將引入24萬人口。目前淡海新市鎮地售近9成,實際訂戶卻不到5萬人。淡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 副教授張勝雄指出,2001年至2009年,淡水人口增長2萬人,對於2011年至2021年成長24萬人,在當今少子化趨勢下,他表示懷疑。此外,中研 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章波認為必須作地區現量預測,「10年後以及20年後,希望淡水人口發展到哪,必須明確指出。」否則他認為淡北不如不做,保 持生態。金色淡水營造協會王庚春呼籲:基礎建設思考方向,應是人民想居住的環境,如果淡北道路引入大量車潮,淡水還有人願意居住嗎?

居民反對台灣八大美景之一的淡水河岸遭公路入侵。

改善號誌與標線  拓寬台2線  淡北道路非解決塞車唯一選擇

另外,「淡北道路」負責單位是北縣水利局而非公路局?對此北縣交通局代理局長林重昌解釋:「因考慮工程對水利以及防洪影響,水利局對於這些影響會更 加謹慎。」對此,張勝雄質疑:水利局是否具有道路建設管轄權,以及足夠專業向工程單位提出「對的問題?」他並以新莊人的經驗,認為4年40億的淡北道路, 相對於北縣其他塞車更為嚴重的地區,「看不出建設的優先順序。」

公路局曾明確指出,台2線塞車路段是因為橫向路口過多。會中多位學者亦認為應優先透過號誌管制,並正確標線,以及拓台2線的方式,改善交通現況;以 供給導向、假設車流量不變的方式預測需求,以目前北市如市民高架橋為例,僅是在尖峰時段,「多一個塞車的選擇。」此外,交通建設也不應持續鼓勵縱容汽、機 車量成長,而是以減低碳排放的綠色交通為目標。

Top

 

後勁溪水質持續惡化 台塑仁武廠污染改善破功?

本報2010年10月1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針對台塑仁武廠地下水污染事件,地球公民協會提出自行檢測數據,顯示後勁溪水中總含氯有機化合物濃度,自4月以來不斷攀升,其中,氯乙烯超過地下水 管制標準19次、1,2-二氯乙烷超標15次、二氯甲烷超標13次、氯仿超標5次顯示台塑仁武廠的污染仍持續進入後勁溪,並隨著溪水不斷向外擴散。

地球公民協會自今年4月以來,自主監測後勁溪水質,在台塑仁武廠下游的仁武橋採樣超過30次,收集1800個包含氯乙烯、1,2-二氯乙烷在內的60種有機化合物的分析數據。

採樣結果,氯乙烯最高濃度147ppb,超標7.35倍。1,2-二氯乙烷最高濃度316ppb,超標6.32倍。二氯甲烷139ppb,超標2.78倍。三氯甲烷1300ppb,超標1.3倍。

採樣數據再跟97年以來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在後勁溪進行研究的數據比對,發現污染濃度上升的趨勢與往年沒有差別。協會指出,這些採樣結果顯示,台塑公司今年1月27日在後勁溪兩岸設置的14口循環井無法阻絕污染流入後勁溪。

位於高雄縣仁武工業區的台塑仁武廠,今年3月爆發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全國嘩然。地下水部份,「1,2-二氯乙烷」最高每公升15,000毫克,是管 制值0.05毫克的30萬倍,這是到目前為止土基會在國內發現的最高值,這種濃度已接近「純汁」。二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乙烯、四氯化碳也超過 標準。

土壤檢測部份,「1,2-二氯乙烷」污染值也相當高,最高每公斤6,060毫克,是管制值8毫克的700多倍。四氯乙烯、氯乙烯也超過管制標準。

事後各界要求環保署、高雄縣政府勒令台塑仁武廠停工,但環保署、高雄縣政府都表示污染已控住,沒有立即停工必要。但環保署長沈世宏今年5月13日在 立法院備詢時承諾,如果台塑仁武廠污染持續擴散,就有停工的必要。同時拿出至2010年3月後勁溪水質監測數據,表示污染濃度大致呈現降低趨勢。

但地球公民協會調查發現後勁溪水質並未改善。要求高雄縣政府立即勒令台塑仁武廠停工受檢,立即召開污染擴散專家小組會議,公布後勁溪水質監測數據供專家小組研判、檢討緊急應變措施成效,並提出補救辦法。

地球公民協會強調,台塑仁武廠的污染物質包含氯仿、氯乙烯等多種含氯有機化合物,其中氯乙烯經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會引起肝臟血管肉瘤等癌 症,氯仿會引起心臟、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傷害,1,2-二氯乙烷與二氯甲烷都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可能致癌物質。

如今這些污染物質都可以在後勁溪水中檢出,持續對土地、人體、糧食、生態造成威脅,政府與企業實不應再坐視不管污染擴散的危害。地球公民協會呼籲政府立即啟動健康風險評估與流行病學調查。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論壇:緝兇思維 無助治水

災難事件所引發的民怨,很容易就被操作成政治議題,卻不見得能解決問題(照片引用自munch999上傳至Flickr共享相簿)

高雄又再一次淹水,又再一次的所有台灣的水利專家提出又再一次重複的建議,滯洪池、排水幹管、透水鋪面又再一次的被檢驗,水災在台灣一直被視作是一 個簡單技術性的問題,但弔詭的是卻一直無法克服,而媒體也一直引導民眾思考的角度:之所以會發生水災,就是因為某些人為的疏失,讓某些環節故障,所以大家 有責任要把「兇手」抓出來。所以故障的排水機房、長長的籬笆、阻塞排水的淤泥也就一一現形。

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蘆洲的一則新聞:一場社區大火奪走了8條人命,追究火災的原因是一個六歲的小孩,趁媽媽午睡的時候玩火柴,最後媽媽被判有罪。大 家每每在事件發生之後急於緝凶,而忽略了事件背後結構性的因素:如果一個六歲的小孩用一支火柴就可以燒掉一個社區,這樣的社區安全是何等的脆弱。同樣的場 景也毫不意外的發生在歷次的台灣水災,大家急於追究排水機房是不是故障?排水管有沒有疏通?更甚至是誰去理髮、睡覺或是吃大餐,大家急於去找尋「真兇」, 卻忽略了水災背後的結構性因素。

荷蘭在1993、1995發生2次嚴重的大水,這2次大水讓向來對自己的水利工程十分自傲的荷蘭人,認真地檢討該如何讓這個低地國如何因應未來可能 的水患,「三角洲委員會(Delta commission)」就在這樣的背景產生,和台灣不同的是,這個委員會除了水利專家外,也集合了都市計畫、土木工程、更甚至社會學家與心理學家,在這 群不同領域專家的激盪之下,「還地於河(Room for the river)」、「與洪水共存(Living with floods)」成為荷蘭基礎的治水方針,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治水觀念,很明顯的他們已經不再視水災僅是個單純的水利技術問題,而是整體社會結構性的 問題,對抗水患不單只是某些官員、專家的責任,而是關乎整個社會對土地與環境價值重新思考,否則當土地僅僅被視為經濟發展的生產要素之一時,怎麼可能擠出 土地還給河川?

很可惜的這就是台灣目前解決水患必須首要卻遲遲不能解決的問題,刺激房地產升值的推波助瀾之下,城市的密度越來越高,這也讓防洪的難度越來越高。舉 例來說,高雄擁有全台灣最完備的雨水排水系統,卻只有5年的防洪頻率,而且幾乎沒有提升的可能,為什麼?因為整個路面下佈滿了各式都市維生管線,要整合這 些管線就遠遠超出水利專家的能力。這也似乎說明了為什麼台灣每年投入這麼多預算治水,水患依舊每年威脅台灣的原因。

淹了2次大水的荷蘭中能痛定思痛重新檢視過去錯誤的水利政策,以因應未來氣候變遷的新挑戰,想想21世紀已經淹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台灣,如果仍是用「緝兇」這種包青天審案的方式來面對水患,相信台灣真的會永遠與水患共存。

【延伸閱讀】
米克比太太 高雄淹水了》張楊乾 4-Oct-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大水雖退 仁武大社污染疑慮仍在》朱淑娟 29-Sep-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救水庫 需對症下藥》李鴻源 24-Mar-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李詩婷、陳韋綸、詹嘉紋‧網編:陳韋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