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1.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守護濁水溪‧全民來認股
贊助環境資訊電子報 送好書&泰迪熊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憂走山事件重演 樂青籲新莊機廠回填土方

捷運局說謊!樂生院還在挖:

8/20到10/7之間又下挖了10公尺以上,足足三層高!

(照片由自救會提供)

台北捷運局蘆洲線於3日通車,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吳敦義和北市府大家長郝龍斌皆出席通車典禮。同時,樂生保留自救會(自救會)、樂生青年聯盟(樂青)也在台北市與台北縣交接的大橋頭站外以行動劇呼籲政府首長,重視與蘆洲線相銜的新莊捷運線機廠安全,避免北二高走山事件重演。

台北捷運局2009年12月3日恢復新莊機廠開挖,至今年5月,樂生院地表、房屋內不斷出現大規模裂痕,嚴重威脅院民續住安全。9月初,捷運局北區工程處坦言:「損害狀況已超乎預期,必須立即停工」,但仍持續施工,樂生院地表與房舍裂縫仍與日俱增。自救會建議依照專家建議將土方回填,否則一旦走山,後果不堪設想。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新莊捷運工程危及樂生老建築 市府不停工 院民激憤
捷運工程隱含危機 居民安全無人負責
樂生院舍龜裂傾斜 現勘官員不願負責
捷運施工大有問題 樂生古蹟崩裂危機
 

環球360° | 秘魯的水源與英國的蘆筍

秘魯的農田

作者:費莉希蒂•勞倫斯

人們通常將長於秘魯,銷往英國的蘆筍當作是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食物里程的象徵。然而,一份報告卻提出了一個更加緊迫的問題,那就是水足蹟的問題。

慈善發展機構Progressio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秘魯伊卡谷地區蘆筍的工業化生產正快速消耗著沙漠地區的水資源。小型農戶及當地居民發現水井已有乾涸跡象。當地輸往主要城市的水源也面臨威脅。該機構警告說,這種主要出口英國的昂貴蔬菜目前的生產形式顯然是不可持續性的。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雖然國際大宗物價猛上揚,但國內二期稻卻連續因多次風災造成品相不佳,收購價格低迷。溼穀每百台斤820元,8斤稻穀換一包長壽菸,稻農叫苦連天。科學家發現,500多年前西班牙傳教士帶到墨西哥的小麥後代有抗熱和抗旱特質,他們正在研發配種,希望產生能對抗高溫的新品種。內政部計畫明年在宜蘭多處辦理農水路改善,將把水路填平以拓寬農路,宜蘭農田水利會對此反對,認為此舉有礙生態、防洪,到時造成區域性淹水,受害者將是農民。

第10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上週六於日本名古屋落幕,共計有193國,超過8000多位政府、NGO、聯合國代表與會。台灣代表爭取世界各國團體參與台灣搶救白海豚、保留濁水溪口溼地的行動,獲得了47個與會國家、86名國際人士簽名連署,表示肯定與支持。而大會也提示,雖然全球有1/5的脊椎動物面臨滅絕危機,包括50種哺乳類、鳥類以及兩棲類動物受到各種威脅,而走向滅絕。但是保育工作已經見到一些成效,全球必須繼續通力合作,而且不能再等下去。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何處尋金黃稻浪?

我們的米飯

作者: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過去住過農村的人們,可能皆見過那漂亮的金黃稻浪。最好看的時刻是在初夏的傍晚,當夕陽斜照大地,天空灑下一大片的金黃,紅光映照著豐飽的黃色稻穗,若再有微風輕拂,稻浪起伏,配上那颯颯的聲音及蟲鳴蛙叫,那真是人間一大美景。然而,這景色您有幾時沒見過了?

精采內文



 
新莊機廠走山疑慮 樂青籲重視
本報2010年11月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台北捷運局蘆洲線於3日通車,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吳敦義和北市府大家長郝龍斌皆出席通車典禮。同時,樂生保留自救會(自救會)、樂生青年聯盟(樂青)也在台北市與台北縣交接的大橋頭站外以行動劇呼籲政府首長,重視與蘆洲線相銜的新莊捷運線機廠安全,避免北二高走山事件重演。

台北捷運局2009年12月3日開始恢復進行新莊機廠開挖後,今年5月起,樂生院地表、房屋內不斷出現大規模裂痕,嚴重威脅院民續住安全。9月初時,捷運局北區工程處坦言:「損害狀況已超乎預期,必須立即停工」,並表示會等大地技師公會進行地質報告後再復工。而地質鑽探報告須於2011年4月出爐,自救會卻指出捷運局仍持續施工,自8月20日到10月7日之間,又挖了10公尺以上,足足三層樓高。

圖片來自樂生保留自救會。

(照片由自救會提供)

對於樂生療養院(捷運新莊機廠)之地質問題,捷運局設計以地錨、排樁因應解壓效應,穩定邊坡;並以解壓井因應地下水上舉破壞,但樂生院地表與房舍裂縫仍與日俱增。自救會表示,地層滑動(走山)不曾停止。而對地質的錯誤認知,使得補強也無效。自救會擔心新莊機廠正處於如蘇花高、北二高走山的危機中。現場的樂青即說,「如果土石流留下來,阿公阿嬤(的生命)誰要負責?」

地質專家王偉民警告:「捷運局尚未了解斷層解壓行為就設計與施工,可能使樂生、新莊機廠成為廢墟;而捷運局很可能錯估地下水壓最關鍵的透水係數高達100倍,導致解壓井無效,後果不堪設想。」目前裂縫正以1周12-18公尺的速度延展,並將隨著時間發展越來越快。

郝龍斌曾表示「與建物安全有關部份已經停工,目前正請專家進行安全評估,未來會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繼續施工」自救會則指出安全評估報告尚未出爐,工區就已開始復工。

而自救會也根據專家說法表示,環繞樂生院山坡地的工程只要有一處繼續施工,山坡地就會連帶地繼續滑動,因此沒有工區是可以繼續施工的。而樂生院地質脆弱不適合大規模開挖,自救會建議依照專家建議將土方回填,否則一旦走山,後果不堪設想。

自救會認為北市府及捷運局在無人能夠擔保施工安全情況下再度動工,是忽視院民、附近居民及工人安全的行為,並沉重表達希望北二高與蘇花公路悲劇不要重演。

現場兩位代表樂生院民及工程人員的學生,被泥土傾倒,倒在地上,怵目驚心。自救會以此傳達捷運機廠施工的錯誤將禍及樂生院民與工區工人的性命安危,籲請馬總統、吳院長與郝市長不要輕忽漠視。  

 
 
 
 

環球360° | 秘魯的水源與英國的蘆筍

作者:費莉希蒂•勞倫斯

農民在灌溉田中收割蘆筍。 圖片來自phoosh

人們通常將長於秘魯,銷往英國的蘆筍當作是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食物里程的象徵。然而,一份報告卻提出了一個更加緊迫的問題,那就是水足蹟的問題。

慈善發展機構Progressio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秘魯伊卡谷地區蘆筍的工業化生產正快速消耗著沙漠地區的水資源。小型農戶及當地居民發現水井已有乾涸跡象。當地輸往主要城市的水源也面臨威脅。該機構警告說,這種主要出口英國的昂貴蔬菜目前的生產形式顯然是不可持續性的。

安地斯山脈的伊卡谷是一片沙漠,為地球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而過去十年開發的蘆筍種植田需要不斷地澆灌。其結果就是,由於地下水抽取速度已經超過了其地表恢復能力,因此從2002年開始,當地地下水位便急劇下降。某些地區的水位竟然每年下降達8米。是世界上蓄水層枯竭速度最快的地區。

據環保組織WWF稱,英國是世界第六大「虛擬水」進口國,也就是說,從其他國家購買生產過程中需要用水的產品。近年來英國這種強大的虛擬水需求與高價食品進口的快速增長有直接關係。鮮蘆筍市場就很典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以前,幾乎沒有鮮蘆筍進口。而現在英國是秘魯鮮蘆筍的第三大進口國,每年消費達650萬公斤。

與此同時,秘魯成為了世界最大的蘆筍出口國,每年收入超過4.5億美元。約有95%的蘆筍來自伊卡谷地區。

該地區農業疆域的拓展還要歸功於世界銀行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的數百萬美元投資。僅僅10年間,蘆筍種植便突飛猛進,幾乎覆蓋了100平方公里的沙漠復耕地區。在此期間,最大的一些種植戶已經從世界銀行商業投資部門獲得了總計2千萬美元甚至更多的貸款。儘管蘆筍貿易為這一貧困地區創造了1萬個左右新的就業崗位,為秘魯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卻也引發了衝突。4月,當一位世界銀行官員前往該地區調查有關水資源短缺的投訴問題時便遭遇了槍襲。

Progressio報告的作者尼克·赫普沃斯表示,「秘魯這一地區所發生的水源悲劇應該使政府、伊卡地區從事蘆筍產業的農業企業及零售商有所警醒。」

這篇報告指責超市和包括世界銀行在內的投資者,認為他們對於自己的決策對貧困國家的水資源所造成的影響沒能負起應有的責任。赫普沃斯表示:「我們需要立即採取行動,確保伊卡和其它地區的水資源利用具有可持續性。」

山谷地區的兩口井已經枯竭。而當地18500多口人都要依賴這兩口井生活。傳統的中小型農戶也發現他們的水供給急劇減少。

胡安·阿爾瓦雷斯的經歷非常典型。 他家四代在伊卡谷務農。他手下常年僱傭的有10人。而在蘆筍種植旺季,他會僱傭多達40個幫手。然而,他卻說,那些人的生計岌岌可危。

過去,他農場裡的水井只需打到55米深的地方,並且每秒鐘的出水量達60公升。 而現在,一些水井已經枯竭。 而有水的井也需要打到地下108米深的地方。 即便是在這樣的深度下,每秒鐘的出水量也只有22公升。

阿爾瓦雷斯告訴研究人員:「農產品出口商在政府新政和免稅政策的鼓勵下蜂擁而至。他們購買水權後,又開始在很遠的地方購買水井。他們創造了就業,這固然重要。但是,實際情況卻是,他們正在消耗水資源。一旦水資源被消耗殆盡,他們就會拍拍屁股走人。可是,我們的未來在哪裡?我們哪裡也去不了。」

對於小型農戶而言,危機則更加嚴重。埃莉薩·古梅斯和她的家人擁有一個小農場,旁邊就是最大的蘆筍出口種植園之一。他們不得不從當地的水道購買灌溉用水。然而,工業化的生產卻讓他們的生存步履維艱。「我們交15天的水費,一年交兩次。但是,土地不像過去那麼高產了,澆過後三天就乾了。現在土地特別乾,水流走的速度也快多了。」

山谷裡屬於他們那部分土地的水權全部被賣給了出口商。 她說:「我們這些沒有出售土地的人只得忍受水源短缺之苦。很多人迫於無奈只得出售土地。出口商們就等著大家倦怠之後將乾涸的土地廉價賣給他們。」

對於過度開採所導致的危機,大型出口公司也未能倖免於難。他們面臨著用水成本上漲的境況,已經採取了深挖現有水井、從周邊地區購買舊水井、以及從很遠的地方引水等辦法。有些出口商還聲稱他們已經買通了官員,從而繞過了一項關於新井開採方面的禁令。

秘魯最大、最現代化的鮮蘆筍生產商中有一家接受了Progressio研究人員的訪問。 該生產商的出口量佔向英國總出口量的18%。這家不願透露其名稱的蘆筍生產商告訴Progressio的研究人員,他們已經從世界銀行的貸款機構獲得了貸款。其主要負責人表示,一些水井的水平面以每年多達兩米的速度下降。他們所有的水井都經過審批,並且是合法的。但是,他也表示,監管力度還很薄弱,在抽水量方面還缺乏管制。

"秘魯在全世界的面前成為了水資源管理的反面教材。我們亟需使伊卡地區的用水合理化。我們花了大筆資金只是為了能夠生存下去。"

他認為,像他這樣的大企業在合理用水方面處於科學的最前沿。 而那些傳統農戶在用水方面卻毫無顧忌。

全球水資源減少所導致的競爭已經日益成為業界、以及發展機構所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一些主要的零售商曾私下告訴《衛報》,當他們檢查自身業務的可持續性時,為他們提供反季節新鮮水果和蔬菜的地區的水資源短缺情況是他們最先考慮的問題。

由於為伊卡河水系提供水源補給的安地斯山脈冰川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而融化縮小。因此,預計秘魯太平洋海岸地區的水資源短缺情況將進一步惡化。

推動食品出口一直是世界銀行發展中國家政策中的關鍵一環。其投資分支機構,國際金融公司(IFC)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的目標是通過向私營企業投資來促進可持續發展,並要求這些企業致力於降低用水量。該聲明中說道,「我們認為,可持續性是指在為貧困人口提供經濟增長機遇的同時,為環境及弱勢群體提供保護。」

該政策究竟能夠為這些國家中最貧窮的人們提供多少幫助,目前這一問題依然在國際發展專家中引發著激烈的討論。Progressio並非是要呼籲終止蘆筍出口業務。環境政策官員皮特拉·耶爾表示:「該地區的就業要依靠蘆筍。我們並不是說貿易本身有錯,而是說超市和投資者們有責任找到一種更加均衡的方式。」

我們曾經要求英國主要的零售商對此發表看法。 然而,在可能的時間內,僅有兩家發表了他們看法。馬莎百貨表示:「我們目前已經開展了一系列的責任用水項目,並且提高了我們的農業標準,從而更加關注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樂購則表示:「我們很高興Progressio能夠關注樂購在提高伊卡谷等地區的水資源管理行業標準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我們在這一方面有著良好的記錄。我們會定期審查和改進我們的種植標準。我們明白,我們依然還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因此,我們會繼續與我們的供貨商合作,幫助他們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其中就包括水資源的使用。」

(本文中農戶姓名均為化名)

案例研究

艾麗西婭·弗洛雷斯一家住在秘魯伊卡谷的Callejón de los Espinos村。 通常,村上每戶人家的供水時間為每週三次,每次大約一個小時。

而過去的供水時間則是每週四次,每次兩個小時。可是大約四年前,隨著農業出口商們越來越多地開採地下水,導致水壓驟減。而之後的2007年大地震則摧毀了基礎設施,使問題進一步惡化。如今,供水時,家家戶戶只能接到以前一半的水量。因此,每天人均用水量降到了10公升。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人類需要五倍於此的水量才能保持健康。

與村里的大多數人一樣,艾麗西婭的丈夫也為蘆筍出口商工作。據他們說,那裡的工作環境尚可。但是自全球經濟危機以來,報酬和收益已經有所下降。

一位村民問到:「自從農產品出口商來到我們這裡,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目睹了水壓的下降。如果水源耗盡,他們走了,我們就會既無工作,又無水源。我們的孩子該怎麼辦?」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0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0年10月22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首頁圖片來自USAID

Top

 
 
 
  農民叫苦!8斤稻穀 只值一包菸
摘錄自2010年11月3日自由時報綜合報導

國際大宗物價猛上揚,但國內二期稻作濕穀收購價格卻低迷不振。彰化縣埤頭鄉,溼穀收購價格每百台斤820元,比去年減少2成。開始收割的台南縣二期稻,也因稻價慘跌,8斤稻穀才換一包長壽菸,稻農叫苦連天。

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說,二期早植稻連續受多次颱風影響,有倒伏、外殼黑褐色、稔實不良等情形,影響糧商收購意願及價格;加上去年豐產,民間糧商比往年庫存多了8萬多公噸,不急著下單。

台南新營林姓阿嬤也說,她收割3分多地,全部才1200百多台斤,割稻機一分地工錢約1100元,加上秧苗、農藥和肥料費用,不夠工錢。農糧署中區分署副分署長陳新立表示,受98年稻作豐收,以及99年一期稻作南部乾旱停灌帶動糧商收購意願,民間糧商存糧較多,不只稻農抱怨二期稻作濕穀收購價格低迷,糧商也對近來白米批發行情只有每台斤17元大吐苦水。

為減輕農友二期作災害穀損失,農糧署也提出收購災害穀計畫,從17.1元到19元不等,希望穩定糧價。

Top

 

墨西哥改良種子 抗熱和抗旱

摘錄自2010年11月3日世界日報報導

西班牙傳教士500多年前把小麥種子帶到墨西哥,用來製作彌撒時使用的聖餅,路透報導,現在這些種子可能解救苦於地球暖化的農民。科學家發現,這些古老種子的後代有抗熱和抗旱特質,例如根較長,可吸收水分,莖幹能儲存更多養分等。科學家正用這類種子與墨西哥市郊區艾巴丹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研發的其他種子配種,希望產生新品種小麥,能對抗氣溫升高帶來的各種副作用。

各界普遍認為,受地球暖化影響,今後50年地球溫度會上升攝氏1到3度,旱災會加劇,難以預期的豪雨也會增加,影響作物收成,造成糧食短缺和商品價格高漲。育種專家說,新品種小麥是保護農民不受氣候變化打擊的第一道防線。

墨西哥農民深受氣候變化之害,去年降雨量創68年來最低,今年則颶風不斷,美墨邊界的玉米區慘遭蹂躪。玉米農朗哥利亞說,去年旱災使他家收成少了3成,今年7月颶風帶來豪雨,又使家裡逾半農田受損。全國玉米種植協會會長沙拉薩說,對依賴玉米的人而言,這是悲劇,他們得買更多高價玉米餵飽自己和牲口。

全球饑餓人口十多年來一直增加,今年估計有近10億人營養不良,改良作物、提高收成是緩解饑荒的重要途徑。CIMMYT的種子銀行儲存了成千上萬種子,並為一些種子繪製基因圖譜,分離出有用的特性,以培育改良種。種子銀行專家派恩說,他們儲存的種子,有許多已在地球存在數萬年甚至百萬年,經歷過各種氣候型態,擁有寶貴資訊,可用來對付未來的不確定因素。

Top

 

填水路開農路? 水利會反對

摘錄自2010年11月3日自由時報宜蘭報導

內政部辦理農水路改善,21年來,多是佔用水路,作為農路拓寬用地,影響排水;明年計畫辦理枕山等五處農路改善,宜蘭農田水利會反對佔用水路拓寬,使得計畫停擺;會長許南山說,農路拓寬可徵地,不能佔用水路,重農路、輕水路的觀念須導正,才能確保農民生命財產安全。

民國60年以前,早期農地重劃,農路寬度約2.5m到3m之間,兩側各留有2m至3m水路;78年,政府辦理農水路改善計畫,農路拓寬要以4m以上為原則,21年來,都是直接佔用排水溝、灌溉溝作為農路,無償向水利會取得用地。

內政部100年要辦理枕山、壯西、壯東、中興及瑪僯等地區農水路改善計畫,同樣要使用水路用地辦理農路拓寬;宜蘭農田水利會反對,會長許南山說,農路拓寬,他當然樂觀其成,但不能填水路開農路,這對生態、防洪都是不正確作法。許南山說,近幾年,瞬間暴雨次數頻繁,若再把水路拿去作農路,排水斷面減少,排水功能難以發揮,勢必造成區域性淹水,受害的是農民,他不反對農路拓寬,但一定要保持水路功能,政府可以徵地拓寬,不能佔用水路,影響排水及灌溉。

Top

 

台灣白海豚、原住民聯合國發聲 促政府「環保救國」玩真的

本報2010年11月4日台北訊,詹嘉紋報導
第 10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CBD-COP10),上週六於日本名古屋落幕,共計有193國,超過8000多位政府、NGO、聯合國代表與會。甫自會議返國的台灣原住民傳統知識工作網執行長潘紀揚,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今(4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說明在聯合國會議中,台灣代表如何爭取世界各國團體參與台灣搶救白海豚、保留濁水溪口溼地的行動,此行共獲得了47個與會國家、86名國際人士簽名連署,表示肯定與支持。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指出,生物多樣性是跨越國籍和種族的議題,這次NGO成功將台灣保育行動帶進世界脈絡,是串連其他國家的組織,形成友好網絡的開始。例如,捍衛沖繩瀕臨絕種儒艮(dugong)的日本環保組織,包括沖繩生物多樣性公民網絡(Citizen's Network for Biodiversity in Okinawa)及沖繩儒艮保育協會(Dugong Network Okinawa),就在聽聞台灣的白海豚行動後,感同身受,提出與台灣環團組成友好同盟的建議。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也說:「白海豚不是台灣的單一事件,而是國際事件。」不只是台灣白海豚和日本儒艮,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調查發現,全球有1/5的脊椎動物面臨滅絕危機,在國際間聲聲高喊維護生物多樣性時,台灣政府不應「以單一思維行事」,讓白海豚繼長江白鰭豚(Baiji)後,成為本世紀第二種消失的哺乳類動物。

綠黨共同召集人潘翰聲表示,台灣生物多樣性豐富,是「亞洲的加拉巴哥群島(達爾文《物種源起》的啟發地)」。而生物多樣性與原住民順應自然的文化智慧息息相關,每個原住民文化的消失,就等於生物多樣性的損失,因為如此一來,就「少了一種看世界的角度」。未來在維護生物多樣性資源的方向上,環境保育行動應和保存原住民文化共同合作。

而在這次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上,潘紀揚以台灣NGO代表及原住民的身份,直接參與工作小組會議,進行協商、討論。並且在最後閉幕會議發言,代表全球原住民為生態保育傳統知識請命。大會最後明訂出《名古屋協議》(Nagoya Protocol (on ABS))與《愛知目標》(Aichi Targets),分別就全球基因資源的管理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出了具體的規定和目標。對此,潘紀揚表示,雖然台灣不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無法在大會上發表意見與其他會員直接交換訊息及互相協助,所以政府更應拿出魄力,制訂實際政策,保障弱勢族群及動物的生存權利,與世界各國共同為維護生物多樣性努力。

環保團體表示:馬英九總統曾在今年就職兩週年演說中,提出「環保救國」政策,強調要有具體行動。因此,環保團體將在11月13日發動「石化政策要轉彎  環保救國大遊行」,提醒政府履行承諾,修正石化產業發展方向,以跟上世界的保育潮流,並且別成為毀滅生物多樣性的殺手。

 

 

                                                                                          Top

 

保育工作初見成效 全球必須繼續通力合作

摘譯自2010年10月28日ENS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來自193個國家的代表以及環境部長,在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的幾天還在為條約文字內容爭議時,大會新的報告顯示,雖然全球有1/5的脊椎動物面臨滅絕危機,保育工作已經見到一些成效。

這份由全球最大的環保組織-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所提出的報告發現,有50種哺乳類、鳥類以及兩棲類動物,每年都受到農業開發、伐木、過度開發以及外來種的入侵,而被步步逼向滅絕。

不過維護瀕危物種紅皮書的IUCN表示,如果不是現在全球正在進行的保育工作,全世界的物種將面臨更危險的狀況。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必須在名古屋會議中,對生物多樣性保育提出未來十年行動策略計劃的原因,」IUCN秘書長Julia Marton-Lefevre說,「這是對我們吹響的號角-政府、企業以及每個人,要動員各項資源並產生行動力。保育工作是有功效的,但是它需要我們的支持,而且不能在等下去!」

IUCN的研究將發表在《科學》期刊上,利用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上25000個物種的資料,來調查全球哺乳動物的狀況,以及這個狀況隨時間的改變。

「我們的研究關鍵點在於保育工作減緩了物種的流失。這表示我們可以對這個全球性的問題,在區域或全球的尺度下採取協調過的行動。」報告的共同作者保育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的科學與知識副總裁羅森堡(Andrew Rosenberg)博士說。

美國著名的生態學家兼作家威爾森(Edward O. Wilson)教授,在哈佛大學對名古屋會議的與會者發出一個視訊短片說,「生物多樣性的根基正受到破壞,」「紅皮書中的一小步,卻是邁向滅絕的一大步。這只是我們觀察全球正在發生中問題的一個小窗口。」

威爾森教授在哈佛大學的皇家植物園發表演講,闡述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以及影響的廣大層面。威爾森的演講是透過視訊會議的方式與名古屋會議互動,他沒有飛抵名古屋現場是為了要減少這場會議的炭足跡。

「我們世界的最後一道防線已經失守,」威爾森說,「人類出現以後,動植物物種的消失速度快了上百倍,在本世紀末之前,可能有一半以上的物種會消失。」

「世界末日將在第3個千禧年時臨到,」威爾森警告,「不過並不會是如同聖經的末日預言,有天外來的火球或是戰爭。而是由於人類大量的發展以及消耗,而使地球被消耗殆盡。」

各國環境首長以及代表,齊聚在名古屋的工作,是要訂立一個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計畫,以遏止地球上物種的消失,並要認同且願意支付計畫所需的經費。

日本政府已經宣布,將在3年內提供20億美金,其中部份經費將用作發展中國家實行新的生物多樣性計畫之用。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總幹事利普(Jim Leape)表示,WWF正在尋求所有的資助國家,將資金投入,使新的計畫能付諸行動。

世界領袖們在2002年訂定了目標,要在2010年之前大幅減緩生物多樣性的流失,不過卻失敗了,許多物種正持續走向滅絕之路。

不過在IUCN的研究中發現,希望仍然存在。IUCN的研究雖然證實了生物多樣性的持續流失,報告中也首次提出明確的證據,指出全球各地的保育工作已經有了正面的成效。

南非復育中的白犀牛。圖片節錄自: Ian Turk相本。「歷史告訴我們,保育工作能夠創造奇蹟。大家都知道非洲南部白犀牛的故事。」IUCN物種存續委員會的主席史都華(Simon Stuart)博士是本研究的作者,他說,「這是我們第一次我們能夠證明,聚集正面的力量對環境狀態能夠產生正面的影響。」

研究中指出了64種哺乳類、鳥類以及兩棲類動物,由於成功的保育行動而改善了他們的狀態。

蒙古的普氏野馬。圖片節錄自: Golden Gobi Guesthouse相本。其中包含了3種在野外滅絕,重新野放到自然環境中的物種:美國的加州禿鷹,(Gymnogyps californianus);黑腳雪貂(Mustela nigripes),以及蒙古的普氏野馬(Equus ferus)。

研究顯示,保育工作在打擊對島嶼的入侵種工作方面特別的成功。全球的塞舌爾鵲鴝(Copsychus sechellarum)族群量,透過控制天敵的數量、人工繁殖以及重新引進計畫,從1965年的不到15隻,增加到2006年的180隻。

馱馬因為美麗的毛皮,而被獵捕瀕絕。圖片節錄自: Francesco Veronesi相本。在南美洲,保護區的規畫並與華盛頓公約(CITES)和駝馬公約(Vicuña Convention)的相結合之下,讓類到幾乎滅絕的情況中恢復。

IUCN也指出,1986年由國際捕鯨委員會所發出的全球禁止商業捕鯨的規定,讓座頭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的保育狀態,由原本的易危(VU)改成了無危(LC)。

IUCN的報告指出,極少數的兩棲類初漸復甦跡象,而國際間的努力正在增加,包含一項奇漢西噴霧蟾蜍(Nectophrynoides asperginis)的重新野放計畫,將在坦尚尼亞野外進行。

「這篇論文證明了保育工作是有效的。」報告作者之一,倫敦動物學會主席貝利教授(Jonathan Baillie)說,「現在我們必須加倍努力,以趕上自然世界現在所面對的前所未見的威脅。」

「這份報告顯示,未能達成減少2010年生物多樣性損失的目標並不代表所有的保育努力都是徒勞無功,」IUCN在一份隨同報告發表的聲明中說,「然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已經到了危險的程度,我們無法承受再次失敗的損失。2020年需要更遠大的目標,而達成目標需要大規模立即且協調一致的行動。現在是世界各國政府齊聚名古屋,共同面對這全球性挑戰的時刻。」

Top

 

 

論壇∣何處尋金黃稻浪?

作者: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過去住過農村的人們,可能皆見過那漂亮的金黃稻浪。最好看的時刻是在初夏的傍晚,當夕陽斜照大地,天空灑下一大片的金黃,紅光映照著豐飽的黃色稻穗,若再有微風輕拂,稻浪起伏,配上那颯颯的聲音及蟲鳴蛙叫,那真是人間一大美景。然而,這景色您有幾時沒見過了?

8月中,與好友同遊日本,下飛機後就搭新幹線北上,當電車離開仙台市,快速向北行駛時,好友把我搖醒,要我望向兩旁窗外。往外看去,兩旁盡是一望無際的稻田,雖然當時尚未達最後成熟階段,但那無垠的農田深深的震撼著我!後來,由北返南,參觀頗受喜愛的日光東照宮,電車在抵達及離開日光市車站時,我依舊是看到了廣大的農田,由於此處緯度較低,稻穗皆已呈現金黃色,非常的好看。

這趟日本行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縱然在高度經濟發展下,日本本州北部及北海道皆仍保留了相當大面積的農田,並繼續從事於農業生產。這也讓我再度回憶起東京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本間正義教授的演講,他曾以開玩笑的口吻訴說一個故事,即在台灣加入WTO之後,日本NHK曾來台灣採訪農業景象,後來NHK以專輯方式播出,其結論大概有二:一為台灣的農業已經是奄奄一息,在目前的政策下很難看到出路;二為奉勸日本政府千萬不要學習台灣的經驗。本間教授言談雖然風趣,但這個故事卻讓我笑不出來,內心也感慨萬千。

何處再尋台灣的金黃稻浪?東部少數地區或許仍然可見,但是廣大的西部平原呢?當您搭高鐵南北來回時,何處見著金黃稻浪?我們的農地不斷地轉用,近20年耕地面積平均每年減少1萬3千公頃,晚近大部分變更為住宅、工業區與公共設施,這包含政府強制的土地徵收。平地農田每年有22萬公頃處於休耕狀態,但高山邊際土地卻大肆開墾,破壞了水土山林。在合法轉用外,更有許多違法的使用,但各級政府對此卻都是視若無睹。再者,除了量的巨額減少之外,在於質的部分,台灣的農田也是面臨了許多污染危機。

審視台灣農業發展歷史,農田消失或農村窳陋,絕非是自然演變的現象,它其實是政府有意干預或刻意不作為的結果。現今我國糧食自給率僅有30%,我們政府的挽救政策在哪裡?當監察院對農舍提出糾正,主管機關卻僅是技術性的修改行政命令,而不是政策性的檢討農業發展條例第十八條的存廢;農村再生條例草草通過後,許多縣市皆積極圈地,要將廣大農田重劃為建地,而這部法令的主管機關竟然是原本應該盡力保護農地的農委會,這真是好大的諷刺!

唉,我們還有可能再見廣垠的金黃稻浪嗎?

※本文轉載自「看守台灣電子報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陳韋綸、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