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回顧版
 

2010.11.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守護濁水溪‧全民來認股
贊助環境資訊電子報 送好書&泰迪熊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破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苦勞網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水產出版社
推薦瀏覽
地球公民協會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荒野保護協會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自然小徑
崔媽媽基金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給我一個安全的氣候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秘書長)

東北季風在梅姬颱風的共伴效應下,為宜蘭地區帶來了驚人的雨量,不僅過度水泥化的平地城鎮淹大水,蘇花公路更因而柔腸寸斷,造成許多旅客遊子魂斷他鄉。在悲棲畫面不斷透過媒體放送下,花蓮地方民代與觀光業者的「給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似乎是此時此刻政界、媒體與民意的共識。然而面對這種災害,再花大錢大興土木,難道是我們唯一想得到的回應之道?而除了認知到蘇花公路的危險外,難道我們都沒有看到其他更大的危險,從而調整國家發展方向?

繼續閱讀

 

  新聞回顧 | 預約一個搶救的十年--名古屋生物多樣性大會落幕
CBD-COP10落幕 通過名古屋協議+愛知目標
保育工作初見成效 全球必須繼續通力合作
台灣白海豚、原住民聯合國發聲 促政府環保救國玩真的
哺乳動物、鳥類、魚類、植物 亞馬遜發現 1200種新物種
DNA條碼庫 有助保護物種
拯救地球瀕危生物 國際組織呼籲企業加入SOS計劃

 




  新聞回顧 | 超快速環評 蘇花改初審強勢過關

蘇花公路不是死亡公路 環團提數據駁斥

【特稿】蘇花高 前傳

蘇花改地質調查不足 陳重信:應進入二階環評

初審會議「地質最破碎…」 花蓮人聞言跪求

蘇花改環評法不在 綠黨候選人落髮致哀

「蘇花改」環評通過以後呢?

 




 

本週精彩專文

在生態旅遊中遇見雅美族的永續文化(上)

在生態旅遊中遇見雅美族的永續文化(下)
細說施月英 —— 永不妥協的環保女鬥士(下)

秘魯的水源與英國的蘆筍

珊瑚的藍色樂園——大堡礁
停止印尼毀林 台灣可以做什麼?
棕櫚葉叢中的驚喜:高頭蝠

 




  本週焦點新聞

CBD-COP10落幕 通過名古屋協議+愛知目標

超快環評 「蘇花改」初審14天過關
蘇花改環評超速 前環保署長痛批違法

憂走山事件重演 樂青籲新莊機廠回填土方

蘇花改地質調查不足? 交通部長:已充分掌握
 




 
  給我一個安全的氣候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秘書長)

東北季風在梅姬颱風的共伴效應下,為宜蘭地區帶來了驚人的雨量,不僅過度水泥化的平地城鎮淹大水,蘇花公路更因而柔腸寸斷,造成許多旅客遊子魂斷他鄉。在悲棲畫面不斷透過媒體放送下,花蓮地方民代與觀光業者的「給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似乎是此時此刻政界、媒體與民意的共識。然而面對這種災害,再花大錢大興土木,難道是我們唯一想得到的回應之道?而除了認知到蘇花公路的危險外,難道我們都沒有看到其他更大的危險,從而調整國家發展方向?

這次的超大豪雨,時雨量甚至超過去年莫拉克風災的紀錄;如此雨勢,曾經毀了一個小林村,造成山區多處的坍方與土石流,曾經讓許多山區原住民部落對外交通中斷,曾經讓屏東沿海地區泥淹一層樓高;在這樣的雨勢下,山區將變得極端危險,通過山區的任何一條道路都會承受極大風險,畢竟在土石衝撞與急流沖刷下,再堅固的道路橋樑也會損壞。尤其阻隔蘇花的中央山脈東緣,地形崎嶇,地質脆弱,年平均降雨量達4,000公釐,居台灣之冠,本身就是天險,在險中求全,簡直緣木求魚,何況未來當氣候變遷加劇時。因此,再蓋一條道路,也不見得安全,因為從這個世紀開始,人類已開始面對氣候劇變的超級風險,平時壯麗的山川,在極端天候一來,就成為神鬼為之哭號的窮山惡水。

因此與其呼籲「給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倒不如好好要求政府「給我一個安全的氣候」。此時此刻,筆者正在參與環保署在監察院要求下勉為其難舉辦的六輕計畫總體評鑑研討會。聽著台上老邁的經濟學者對台塑的歌功頌德,誇讚其一年有多少產值,並遙想當年與王永慶並肩站在尚未開發的麥寮海邊,在海風吹襲下想像未來(也就是現在)的石化工業園區,同時堅持乙烯自給自足的必要性,石化業對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性,以及國光石化建廠的正當性。種種「一如往常」的論調,不僅令人不敢恭維,更令人疑惑,為何鼎鼎有名、為經濟部重要諮詢對象的大老,竟不見石油生產高峰與氣候變遷雙重危機的迫在眉睫,也難怪我們政府仍以上一世紀的拼經濟思維,在擘畫國家發展藍圖,要把我們帶往一條比蘇花更危險、通往懸崖斷壁的自戕之路。

蘇花公路在豪大雨一來時的危險只是表面現象,其更深層的原因,則是政府透過國家公器對台塑等財團的種種補貼,包括土地用水用電以及促產條例種種的優惠,以及排除環評障礙的種種不當行政作為,讓其規模不當的擴大,大排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這種現象的全球蔓延,正是通往安全氣候的障礙,這才是我們必須共同面對、集體合作、努力打通的重大隧道。

※本文轉載自看守台灣電子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李詩婷、陳韋綸、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