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2.12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珊瑚生病了 海中雨林需要您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苦勞網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水產出版社
破報
推薦瀏覽
荒野保護協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
關渡自然公園
GreenMap System Home
Inforain: Maps that Matter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自然書寫:離家出走–大避債蛾二部曲

作者:孟琬瑜 (文字工作者)

十月中旬那個星期,原以為將近兩個星期毫無動靜的大避債蛾蟲巢,已經在裡面結蛹、靜待羽化,卻又悄悄地移動到另一側葉子較多、更隱蔽的枝梢。

我們想,牠是否又要繼續大量進食另一側的樟樹葉子呢?但是並沒有,樟樹的葉片少了兩片,之後又似乎全無動靜。

十一月初的週四清晨,前一天還看見掛在固定位置的蟲巢突然不見了。

直到週六清晨小瑀魚和阿德外出返家才又發現大避債蛾,牠竟然已爬出庭院,附著在院子鐵門外的地面,而且還排出一枚黑色排遺。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蜂緣蝽的膜翅目情結

作者:楊家旺

蜂緣蝽的膜翅目情結1

照片裏的昆蟲不是螞蟻,是一種椿象若蟲。你會在何建鎔《椿象》圖鑑裏的188頁「點蜂緣蝽」和190頁「條蜂緣蝽」找到祂,一種蜂緣蝽屬(Genus Riptortus)的若蟲,像極螞蟻的椿象若蟲。椿象是半翅目昆蟲(Order Hemiptera), 螞蟻則是膜翅目(Order Hymenoptera)昆蟲;膜翅目昆蟲除了蟻類,還有蜂類。半翅目的蜂緣蝽很有意思,小時候(若蟲)長得像膜翅目的蟻類,長大後(成蟲)長得像膜翅目的蜂類。身為半翅目的祂,一生從小(若蟲)到大(成蟲),總是擬態膜翅目昆蟲的樣貌,似乎對膜翅目昆蟲有一種獨鍾的情感。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台南--竹溪邊的風景

作者:瑞光(文字工作者)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01/5240303135_fe6b72ea20.jpg

散步在體育場,眼前一片紫紅色的花開的好燦爛,這裡大概是台南市目前最漂亮的九重葛了,以前在農改場辦公室後面也有好幾棵規模像這樣的九重葛老樹,但後來被人攔腰砍斷將樹頭盜走了~所以囉,大家想看九重葛如此茂盛的樣子,只要來體育場這裡散步就可以了。

體育場竹溪邊現在正在做景觀工程,打掉了欄杆,再建散步道~工程告示牌,可惜住在這裡的居民,都不清楚竹溪悠遊綠網到底是什麼?也沒有圖像說明,有沒有未來完成的說明圖,總之只知道花了1700萬。

精采內文

 

書齋:《那些極境敎我的事》之5:守護下一代的企鵝精靈

作者:陳維滄

南極的企鵝有17種,四趟探訪中,我幸運的觀察到6種:小型的種類可愛逗趣,大型的企鵝則頗有王者的優雅氣勢。熱衷於拍攝的我,經常是透過鏡頭欣賞,構圖企鵝的美,觀察牠們孵蛋、餵食、遊戲、爭地盤的景況。

精采內文

 

 

自然書寫:離家出走–大避債蛾二部曲

作者:孟琬瑜 (文字工作者)

十月中旬那個星期,原以為將近兩個星期毫無動靜的大避債蛾蟲巢,已經在裡面結蛹、靜待羽化,卻又悄悄地移動到另一側葉子較多、更隱蔽的枝梢。

我們想,牠是否又要繼續大量進食另一側的樟樹葉子呢?但是並沒有,樟樹的葉片少了兩片,之後又似乎全無動靜。

十一月初的週四清晨,前一天還看見掛在固定位置的蟲巢突然不見了。

我找遍了小樟樹的每個幽隱的角落,望著牠曾經垂吊的附著處,遺留著一綹絲帶痕跡,想著是不是被鳥雀發覺,成了肥美的俎上肉?竟有著一絲失落。

幸而進屋前,在小樟樹旁的腳踏車嬰兒椅後緣重新發現了牠。小咕嚕還發現牠沿著樟樹枝條末端,爬上腳踏車嬰兒椅,留下吐出絲線的移動痕跡。

離開那株樟樹,意思就是牠已經進入確定不需再啃噬樹葉為食的化蛹階段嗎?

但是一年兩世代的成蟲,不是僅在春(三至四月)秋(九至十月)兩季出現的嗎,過兩天就是立冬了!或者,現在正是不需再進食的成蟲階段呢?我滿心狐疑。

然而週五下午阿德和小咕嚕返家時,又發現大避債蛾離開、消失了。

父子倆在庭院找了很久仍不見其蹤影。我可以想像那個就連遍地落葉都杯弓蛇影的畫面。

直到週六清晨小瑀魚和阿德外出返家才又發現大避債蛾,牠竟然已爬出庭院,附著在院子鐵門外的地面,而且還排出一枚黑色排遺。大避債蛾大量進食、大量排遺是九月份的事情,進入十月以後就很少在庭院地面發現了,我們當時因此猜測牠已進入化蛹階段。牠竟然在經過這麼久之後排遺,而且離開樟樹究竟要往哪裡去呢?

週日晚間返家,大避債蛾爬上庭院鐵門頂端,阿德推斷牠移動到那個明顯的位置 可能是為了容易散發吸引雄蛾的氣味(性費洛蒙)。

週一早上牠在鐵門上短暫地探出頭,只是風吹著、鐵門搖晃著,我們開門進出都讓牠飽受驚嚇地迅速縮進囊袋中,布袋口也迅速掩蔽靜止。

下午阿德帶小咕嚕回家時又發現牠換了新位置,牠趁著白天的時候爬過鐵門上緣,移動到門前的水泥柱上端。而且小咕嚕和阿德還發現牠在這兩天移動的行跡,一列長達一公尺多的「絲梯」!

原來,牠將頭胸部伸出蟲巢頂端,反覆著「往前吐絲固定、再移動蟲巢」,因此吐一次絲只能往前移動一兩公分的距離。

仔細地觀察著鐵門上留下的一列「絲梯」,我想,牠離開樟樹爬上腳踏車椅,再下到地面,爬出庭院鐵門,然後爬上鐵門頂端,再沿著鐵門頂端上到水泥柱的過程,真可謂「跬步千里」呢!

牠如此大費周章地離開樟樹上的家,究竟為何呢?我再仔細地從幾份網站上的文字敘述比對蛛絲馬跡,原來牠終究還是隻幼蟲呢!阿德覺得,大避債蛾離家出走 顯然是要找個地方安靜地化蛹。

終於,牠在週二那天選好了水泥柱比較內側的位置靜止不再移動了。
牠會是隻不容易「入睡」、不甘進入化蛹期的幼蟲嗎?會不會過個兩三天又醒來換另一個位置呢?

果然,靜止了兩天半後,11/12那日大避債蛾竟然又醒來移動了位置,而且模樣十分滑稽。這次牠並未「遠行」,而是就近找到我們晾曬在庭前水泥柱上,一盒從李棟山撿回的石櫟。

也許是那些棕褐色的櫟果讓大避債蛾覺得是很安全的保護色吧!牠設法爬上盒子,以「倒栽蔥」頭下腳上的滑稽姿勢,栽入櫟子堆中,就此靜止不動。

兩個多星期過去了,他會不會再爬出來換另一個位置?還是就這樣倒栽蔥著直到越冬羽化?誰知道呢。

我還是困惑著,十月中旬到十一月初那兩個多星期的「靜止」到底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化蛹非得像牠同屬麟翅目的親戚一樣「離樹出走」呢?

難道就像許多人進入青少年或青年期,以「離家」宣示自己的成長嗎?

或者真如阿德所猜測,牠將以蛹期越冬,並且為往後不具口器、飛翔的翅與移動的足的成蟲時期,事先安頓好一個適合散發氣味及孕育新生的明顯位置呢?

越冬之後等待牠的羽化,至少還有四個多月。我想,大避債蛾將繼續懸垂在我心頭,凝聚一份更形綿長的等待、未知與神秘了。

Top

 
 
 

專欄作家:蜂緣蝽的膜翅目情結

作者:楊家旺

蜂緣蝽的膜翅目情結1

照片裏的昆蟲不是螞蟻,是一種椿象若蟲。你會在何建鎔《椿象》圖鑑裏的188頁「點蜂緣蝽」和190頁「條蜂緣蝽」找到祂,一種蜂緣蝽屬(Genus Riptortus)的若蟲,像極螞蟻的椿象若蟲。椿象是半翅目昆蟲(Order Hemiptera), 螞蟻則是膜翅目(Order Hymenoptera)昆蟲;膜翅目昆蟲除了蟻類,還有蜂類。半翅目的蜂緣蝽很有意思,小時候(若蟲)長得像膜翅目的蟻類,長大後(成蟲)長得像膜翅目的蜂類。身為半翅目的祂,一生從小(若蟲)到大(成蟲),總是擬態膜翅目昆蟲的樣貌,似乎對膜翅目昆蟲有一種獨鍾的情感。

何建鎔《椿象》圖鑑裏的點蜂緣蝽,學名是Riptortus clavatus,與「TaiBNET台灣物種名錄」網站有所不同,TaiBNET網站裏的點蜂緣蝽,學名是Riptortus pedestris。但是TaiBNET和何建鎔《椿象》圖鑑裏的條蜂緣蝽,學名相同,都是 Riptortus linearis。這麼看來,令我疑惑的是點蜂緣蝽的學名究竟是何建鎔圖鑑裏的Riptortus clavatus?還是TaiBNET網站裏的Riptortus pedestris?如果點蜂緣蝽的學名是R. pedestris,那麼R. clavatus又是哪一種呢?帶著疑惑,我試圖尋找解答......

在尋找點蜂緣蝽的學名究竟為何之前,先將沒有疑異的條蜂緣蝽,貼圖如下。從中文俗名的「條」蜂緣蝽,你可以看到下圖椿象的頭、胸側面,有一乳白色線條,從這一特徵,便可確認祂的身份。

蜂緣蝽的膜翅目情結2

至於點蜂緣蝽,先不管學名的疑點,就何建鎔《椿象》圖鑑裏對點蜂緣蜂的特徵提示,我們可以明白下方兩張照片應該分別是點蜂緣蝽的雌蟲和雄蟲,因為圖鑑裏的雌蟲,頭、胸部側面沒有乳白色的線條或斑點,是全然的褐色;至於雄蟲,則具備了數枚乳白色斑點,我想,這雄蟲乳白色斑點應該就是「點」蜂緣蝽中文名的由來吧!

蜂緣蝽的膜翅目情結3

蜂緣蝽的膜翅目情結4

在網路上,我盡力蒐集R. clavatusR. pedestris的照片,並試圖比較兩者照片裏椿象的不同,蒐集的照片愈多,比對的次數也愈多,得到的結果卻更加模糊。因為我實在看不出兩者在外觀上的差異。不過,藉由比對的過程,我的疑惑愈來愈明確。其一,必須確認點蜂緣蝽的學名究竟是R. clavatusR. pedestris?其二,蜂緣蝽屬的椿象似乎有三種,但遍尋網友分享的照片,就外觀來看卻只有兩種,第三種存在嗎?

我決定暫時拋開學名的疑惑,先讓自己的頭腦可以清醒清醒,於是轉而閱讀關於蜂緣蝽屬的其他資料。TaiBNET網站裏,可以找到蜂緣蝽屬歸在蛛緣蝽科(Alydidae);何建鎔《椿象》圖鑑裏,則稱為細緣蝽科(Alydidae);嘎嘎昆蟲網則兩者兼容,稱為蛛(細)緣蝽科。

我對分類上的中文科名:蛛緣蝽科的「蛛」感到好奇。再查TaiBNET網站,蛛緣蝽科有三個屬,分別為蛛蝽屬、稻緣蝽屬和蜂緣蝽屬。這倒有些明白為何叫蛛緣蝽科了,因為有個屬叫蛛緣蝽屬。但問題還沒解決:蛛緣蝽屬又為何叫「蛛」緣蝽屬呢?蛛字怎麼來的呢?我查了一下這一屬的椿象,收錄了一種「頭扁蛛蝽」,一查,找到了照片,但怎麼也瞧不出個蛛樣來。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懸案。想清醒的頭腦,更加混沌了。

還是先把蜂緣蝽拉到我的野外觀察經驗裏吧!我在大潭仔時常見到蜂緣蝽,特別是條蜂緣蝽,祂們時常棲息於葛藤。葛藤是豆科植物,事實上,許多的豆科植物都是蜂緣蝽的食草,因而,祂們成了農人眼中的豆類害蟲,英文俗名就稱祂們為bean bug。

外觀上,蜂緣蝽細長的身型確實與蜂類相似,若你見過祂的起飛與降落,那輕盈速捷的樣子,簡直會誤以為祂真的是一隻蜂,而非一隻椿象。祂的飛行能力強,沒有其他椿象稍嫌笨重的起降與飛行。

我的疑點,在當天的深夜時分,收到一封阿東老師的來信後,得到了解答。阿東老師幫忙找了英文網頁,得到幾篇論文都提到R. calvatusR. pedestris是同物異名。由於R. pedestris(Fabricius, 1775)比R. calvatus(Thunberg, 1783)更早發表,因此,點蜂緣蝽的學名應該是Riptortus pedestris。同時,也說明了台灣事實上只有兩種蜂緣蝽屬的椿象,而非三種。

Top

 



 
 

自然人文:台南--竹溪邊的風景

作者:瑞光(文字工作者)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01/5240303135_fe6b72ea20.jpg

散步在體育場,眼前一片紫紅色的花開的好燦爛,這裡大概是台南市目前最漂亮的九重葛了,以前在農改場辦公室後面也有好幾棵規模像這樣的九重葛老樹,但後來被人攔腰砍斷將樹頭盜走了~所以囉,大家想看九重葛如此茂盛的樣子,只要來體育場這裡散步就可以了。

體育場竹溪邊現在正在做景觀工程,打掉了欄杆,再建散步道~工程告示牌,可惜住在這裡的居民,都不清楚竹溪悠遊綠網到底是什麼?也沒有圖像說明,有沒有未來完成的說明圖,總之只知道花了1700萬。奇怪的是在健康路邊入口處,怎麼還會有一個~南牟阿彌陀佛的牌位,還插著花?是墳墓嗎?還是?一個新的景觀工程,怎麼會這麼荒謬?

新建工程有一點很不好,鋼骨下髒亂的很,原來生態工法堤岸的編織網,被破壞的一塌糊塗,加上沒有光線,未來堤岸一定會出問題。

體育場最令人稱讚的就是這裡的徒步區,然最近鐵柵欄卻都是可以推開沒上鎖,所以計程車、汽車、機車就這樣隨意進出,行人的安全受到威脅,原來很好的制度被破壞!開車的、騎機車的,走幾步路會死阿!

你的現在就是你的過去,你的未來就是你的現在。(達賴喇嘛)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藍鳥吉普賽

Top

 

書齋:《那些極境敎我的事》之5:守護下一代的企鵝精靈

作者:陳維滄

南極的企鵝有17種,四趟探訪中,我幸運的觀察到6種:小型的種類可愛逗趣,大型的企鵝則頗有王者的優雅氣勢。熱衷於拍攝的我,經常是透過鏡頭欣賞,構圖企鵝的美,觀察牠們孵蛋、餵食、遊戲、爭地盤的景況。

鏡頭中,頰帶企鵝用牠圓滾笨重的身體跳躍岩石,逗趣得讓人差點忍不著就笑翻,這才發現自己的臉都已經凍僵了;白色冰雪的背景中,有時是幾隻阿德利企鵝,像一個個黑色精靈迅速移動。

專心孵蛋的紳士企鵝,溫文儒雅像個沈思的高僧。

有時,我奮力的用鏡頭捕捉肥滾滾的帝王企鵝,拍攝牠們一隻接著一隻仆趴倒在雪地,像是一艘又一艘肥厚的船隻,用短短如槳的雙翼在冰上滑行......。一幕幕可愛的畫面,彷彿走進了卡通故事中,心境又重返童真的時代。

企鵝不怕人,對天敵也很沈得住氣,當愛偷蛋或侵食小企鵝的賊鷗靠太近足以構成威脅時,企鵝才會啄開牠,著實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企鵝也不怕海豹,和海豹一塊在海灘休憩。原來,南極5種海豹中只有斑海豹會吃企鵝,我觀察著企鵝的氣定神閒,思考人類經常莫名的恐懼小動物或陷於事件的恐慌中。

成千上萬的帝王企鵝或國王企鵝群聚一處的場面是何其壯觀啊。零下幾十度的寒凍中,這些企鵝爸爸們小心翼翼的弓起腳尖,護衛著蛋裡微弱的心跳。黑暗裡,公企鵝們圍擠在一起取暖,儘管暴風雪在牠們身上結成冰,儘管肚子餓了三個月體重只剩一半,牠們仍然堅守護衛生命的承諾,全然的相互信任,等待春天的陽光,等待遠行覓食的企鵝媽媽歸來。

 

※本文轉載自《那些極境敎我的事》

那些極境敎我的事-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書的小檔案】

書名:那些極境敎我的事

作者:陳維滄 先生
出版: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0/08/26
定價:300元

 

※贊助環境資訊電子報 送好書&泰迪熊
捐款支持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守護台灣!環保意識提升計畫」滿1000元,即可獲川流文教基金會陳維滄董事長致贈攝影新書「那些極境教我的事」,還有精緻手工製Boyds泰迪熊,敬請把握捐款助環保送好禮的機會。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詹嘉紋、陳韋綸、李詩婷、陳姿穎    ‧副刊責任編輯、網編:張慧芬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