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2.1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生物多樣‧地球多靚——2010生物多樣性專欄滿意度調查

贊助環境資訊電子報 送好書&泰迪熊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台灣蝙蝠資訊站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七股電磁波受災戶 求撤致癌雷達站

七股雷達站周圍居民,飽受電磁波致癌之苦。攝影:陳錦桐
七股雷達站周圍居民,飽受電磁波致癌之苦。 陳錦桐攝影

七股鹽埕村設置氣象雷達站後,癌症死亡率比例上升為全台1.7倍,孩童被檢測出智能障礙。13日全台電磁波受災戶北上立院,求撤雷達站。電磁波公害防治協會直指,七股雷達站僅距離民宅100公尺,世界絕無僅有。
 

目前行政院花費166萬降低周圍電磁波為1毫高斯,居民與環團指出,可見「電磁波環境建議值833毫高斯」非安全值,要求環署制定預警值。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要求環保署立即訂定電磁波預警值,氣象局立即遷移七股氣象雷達站

行政院電磁波1毫高斯 卻說833毫高斯電磁波安啦!

電磁波多少值才安全? 環團:1毫高斯才安全

電磁波年終大掃除 去除「內憂外患」有撇步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全球新減碳草案《坎昆協議》,在台北時間12月11日晚間6時出爐,這份草案再次確認全球將努力把升溫控制在1.5-2度以內,且其中已簽《京都議定書》的已開發國家,到2020年前須依1990年的排放量,減碳25%-40%。全球得更用心想辦法面對減碳這個課題,NASA發表報告指出,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加倍,植物可以長得更加茁壯,也能讓日漸暖化的地球降溫。只是這個現象將對地球產生什麼效應,還不能做出定論,但是能確定的是,越來越多動物沒辦法等了。一向溫暖的美國佛羅里達,今年冬天異常寒冷,因此濱臨絕種的海牛,正以空前的速度在減少

回到台灣,有一群人為了替居住在苗50線預定地的石虎把家留下,發起一人一信給林務局長,短短幾天,已塞爆信箱。登錄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中的43個海洋遺產管理人上周首次在檀香山齊聚一堂,慶祝夏威夷群島名列世界遺產,並且探討海洋遺產在工業化、海洋酸化和過度捕撈危害下的保育之道。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五都選戰觀察 社運組織的參與及缺席1:社運參與主流政治

作者:崔愫欣、趙家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自1996年起就以「爭取真正來自社運的政治發言空間」為名投入選舉的綠黨,屢敗屢戰,即使年初才因即將斷炊,對外告急募款,但在這次五都選舉中仍以極少的資源與人力,奮力一搏,推出5位市議員候選人;而自1995年起即致力實踐「不藍不綠」政治行動的人民火大聯盟,也推出5位市議員候選人。不算競選經費,兩邊光選舉保證金就要投入各100萬元,這次社運參政規模之大,著實讓外界吃了一驚。

精采內文

 

七股電磁波受災戶 求撤致癌雷達站

本報2010年12月1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葛崇恩報導,陳錦桐攝影

電磁波受災戶 要求撤走七股氣象雷達站。攝影:陳錦桐

「全世界沒有一個都卜勒氣象雷達,設在民宅100公尺的地方!」電磁波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淑華氣憤表示。13日來自七股鹽埕與全國各地的電磁波受害者,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要求七股氣象雷達站儘速遷走。七股鹽埕自救會直指,根據衛生署報告,「七股鹽埕村雷達設置後5年,癌症死亡率的比例是全台的 1.7倍!」

七股鹽埕自救會理事長洪嘉模表示,當地民眾已有37位居民和兒童領有殘障手冊。目前雷達站半徑100公尺內,尚有100多人居住,他呼籲環保署於明年盡速撤離雷達站。

鹽埕村村民張黃阿冊居住的地方離雷達站只有100公尺遠;她表示5年前氣象雷達站興建後,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被檢查出智能障礙,她因為忙於照顧而從80公斤消瘦到50多公斤。

立委黃偉哲指出,原本氣象局於97年就規畫將七股氣象雷達遷走,但有專家學者游說立院院長王金平,表示電磁波沒有問題,政府不必浪費錢遷移。他直指該學者即為成大資工所林基興教授。今日環團遞交陳情書給王金平,並且拜會朝野立委請求援助。

833毫高斯並非安全值。攝影:陳錦桐環保署公布電磁波「環境建議值」為833毫高斯,去年並增加「長期暴露預警值」為83.3毫高斯。對於環境建議值,環團與環署看法分歧,環保署空氣保護處處長謝燕儒表示,「環境建議值」是根據WHO標準制定,「並不會危害到居民的健康。」而且WHO也支持規範建議值,在美、西、英、法已經採用這項參考值。

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常務理事吳麗慧與環團卻認為,「環境建議值」所制定的833毫高斯已危害到居民的健康,並非安全值。希望環保署能夠重新制定政策。

環保署空氣保護處長謝燕儒僅說,未來設置基地台時,必須遠離高中職以下的學校,新設空電纜也須遠離住宅1.5公尺,並將邀請各界專家收集資料進行深入的評估和建議。

 

Top

 
 
 
 

坎昆氣候會議:坎昆協議成形 朝氣候議定書邁進

作者:張楊乾(低碳生活部落格坎昆氣候會議特派員)

圖/墨西哥總統凌晨三點半在坎昆氣候會議的閉幕會議上演講(張楊乾攝)全球新減碳草案《坎昆協議》,在台北時間十二月十一日晚間6時出爐。這份草案除再次確認,全球將努力把升溫控制在1.5-2度以內,且其中已簽《京都議定書》的已開發國家,到2020年前須依1990年的排放量,減碳25%-40%。這份各方折衝下產出的草案,將可望在明年的德班氣候會議時,通過成為新的國際氣候公約,而這次居間協調草案的墨西哥外長艾斯琵娜莎(Patricia Espinosa),對挽救全球氣候談判居功厥偉,各國代表因此在閉幕會議時,多次起立鼓掌表達對其貢獻的肯定。

《坎昆協議》的內容含兩部份,其中針對《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194個簽約國的草案,提到的除包含了控制全球升溫的目標外、也釐清公約附件一所條列的38個國家,和其他非附件一的國家彼此不同的減碳責任。草案裏也寫明關於氣候變遷的調適作為、減碳或調適相關的技術轉移、能力建構和資金籌措等。

特別在資金援助方案,基本上是依照美國去年在哥本哈根提出的經援計畫,在草案通過後到2012年前,會有總額300億美元的快速啟動基金上線、而到2020年時,則這筆「綠色氣候基金」每年更應達到1000億美元的規模,由國際社會金援開發中國家,作為減緩與調適暖化相關的經費。

另外一部份的草案,則是針對暨簽訂《氣候公約》,又簽訂了《京都議定書》的國家。其中特別在這些簽約國家裏,屬於附件一國家的減碳目標,到2020年時是25%-40%。

不過最後的關鍵時刻,議程卻被玻利維亞強烈杯葛。認為全球升溫不應超過一度的的玻利維亞,不斷地以減碳草案無法解決氣候問題發言,最後會議主席強勢利用職權,以加註不同意見的方式,終讓《坎昆協議》過關。

整份完整的草案,將於明年在南非德班舉行的下一輪氣候會議(COP17)裏呈報,可望成為新的國際氣候公約或議定書。兩份草案可按此下載:草案第一部份(AWGLCA)、草案第二部份(AWGKP)。

【延伸閱讀】
坎昆氣候會議:最後高潮 終章草案提交》張楊乾 11-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坎昆場外花絮:NGO空間 緊縮後放鬆》黃琳筠、洪小涵 10-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坎昆氣候會議:透明化要求 考驗公約可信度》林子倫 10-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坎昆氣候會議:冷得半死 還在談判抗暖化?》張楊乾 10-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坎昆氣候會議:命定坎坷的氣候談判?》譚偉恩 10-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坎昆場外花絮:民間團體 呼喚氣候正義》梁守道 9-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坎昆場外花絮:海洋日 籲全球減碳救大海》洪小涵 9-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坎昆氣候會議:史上首次 台官員進氣候公約會場辦邊會》張楊乾 8-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坎昆氣候會議:部長級會議開幕 談判攻防升溫》楊曼瑜 8-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坎昆氣候會議:緩不濟急的坎昆談判》譚偉恩 7-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坎昆氣候會議:新阻止濫伐機制章節談判 前景樂觀》梁守道 07-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坎昆氣候會議:台全球抗暖排名 依舊倒數》張楊乾 07-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坎昆氣候會議:日立場轉向? 誤會一場》李河清 06-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坎昆氣候會議:減碳新協議草案出爐》張楊乾 06-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本文轉載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植物長得好 地球也降溫

摘錄自2010年12月7日法新社華盛頓報導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7日表示,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加倍,植物可以長得更加茁壯,也能讓日漸暖化的地球降溫。但這還是不能讓氣候變遷停下腳步,抑或是扭轉乾坤。

科學家研究氣候變遷所遇到的1個主要謎思就是,如何隨時間推移來做推演,特別是要如何解釋氣溫升高時,地球產生「回饋(feedback)」的反應現象。

長久以來人們都知道,植物能夠經由更有效率的運用養分,以及長出更大片的葉子,來適應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環境。

NASA的聲明說:「這個過程稱為『負向調節(down-regulation)』。試驗性研究已經觀察到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的效率會提升,最終會讓葉子長得更大片。」

但是植物長得愈加茁壯,對全球暖化會帶來什麼影響,這點很難預測。

12月7日發刊的「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中,NASA新的電腦模擬實驗計算出,這樣的植物可以讓全球氣溫下降攝氏0.3度。

不過,這個數字遠遠不及研究指出的攝氏2到4.5度氣溫攀升速度。

 Top

 

氣候異常 佛羅里達海牛以空前速度死亡

摘錄自2010年12月11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四季溫暖的美國佛羅里達,今年冬天冷得異常,濱臨絕種的海牛,正以空前的速度在減少。

佛羅里達野生動物保育委員會發布的報告指出,今年以來,佛羅里達已經有699頭海牛死亡,現在確認有244頭是被凍死的,另外還有270多頭死因待確認。在正常年度,海牛最常見的死因是被船撞死。

海牛是佛羅里達明令保護的動物,牠通常棲息在溫暖的淺水海域,根據統計,佛羅里達水域現在大概只剩下5千頭海牛。

Top

 

不忍苗50線切割棲地 環團一人一信護石虎

本報2010年12月1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苗栗縣政府預計拓寬及新建苗50線,規劃路線從台13線三義鄉裕隆汽車公司北側門通往苑裡鎮,沿線不但穿越林務局保安林、林班地,同時也穿越珍稀物種石虎的棲息地。當地保育團體為搶救石虎重要棲息地,發起一人一信給林務局長,短短幾天,已塞爆信箱。

保育團體在信中提到苗50線拓寬工程穿越林務局保安林及林班地, 而此路必要性不足,沿途地質脆弱,恐引發土石坍方之疑慮;而道路將經過保安林水源保護區,切割豐富的生態區域, 造成一級保育類動物石虎的生存危機,因此建議林務局不要解編保安林,留住石虎棲地。

石虎生活在低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淺山地區,活動區域常與人類活動區域重疊,棲地零碎化以及人為獵殺使得石虎在數十年間數量急速減少。長期追蹤研究石虎生活習性的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研究員陳美汀表示,在新竹苗栗架設200多部自動相機進行的監測中,發現火炎山以北到西湖後龍的帶狀丘陵地區是石虎族群密集地區。

根據台灣各地的野生動物研究,石虎由早期的全台低海拔分布到目前僅於苗栗、南投、嘉義和台南的淺山地區零星分布,族群狀況相當危急,而苗栗的火炎山以北到西湖後龍的帶狀丘陵地區正是石虎出現指數最高的區域,顯示此區域正是石虎極為重要的棲地。

而苗50線道路工程所切割、穿越的區塊,位於火焰山自然保留區以北,保有大面積連續的低海拔闊葉次生林,同時有石虎及麝香貓棲息,是重要的自然環境,需要保育。

苗栗縣中原客家文化推廣協會會長徐坤亮表示,20幾年前曾在苗栗野地看過石虎,然而現在幾乎看不到蹤跡了。「 國家已將石虎列為一級保育類動物表示極度瀕危,為何又花錢造路破壞石虎棲地呢?石虎棲地被破壞,石虎會不會滅絕?」徐坤亮感慨的說。

道路工程除了破壞石虎棲地,沿路脆弱的土質,更令居民擔心會造成土石崩塌的危機。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理事長洪維峰表示此路為新建與拓寬兼具,新建2.7公里、拓寬路段1.8公里,將原為2.5公尺的路面拓寬至12公尺,其中有一段跨過火炎山的稜線。

徐坤亮也說三義鄉火炎山往北沿著舊山線西湖、後龍、一直到新竹市香山區一帶都屬於礫石層,礫石層一經風吹雨淋就會滑動造成崩坍,在此開路的人為破壞將加速及擴大崩塌規模。

縣府表示開路是為了紓解苑裡交通流量,但現有的130號縣道、140號縣道交通流量並未飽和。徐坤亮於11日到苗130縣道花了2小時時間監測車流量發現周末下午雙向車道也才45部車通行,認為實在沒有開路的必要。他懷疑開路是為了炒作砂石。

關於苗50線拓寬工程,林務局保育組長管立豪表示,苗栗縣政府並未知會林務局,已請新竹林管處進行了解。 對於民眾陳情,管立豪也說,當地居民、鄉長、民代都不同意,林務局不可能解編;而保安林解編有一定的程序步驟,必須召集專家學者進行評估。

根據統計,台灣公路網密度名列世界前茅,每百平方公里面積就有83.3公里道路,並持續增加中。密集的公路網是造成棲地破碎的主因,棲地零碎化限縮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基因無法交流的情況,逐漸滅絕。

本案預計明年2月環評續審,洪維峰籲請社會大眾在這段期間寫信給林務局長, 表達保護石虎的心聲。此外,當地保育團體也將推動在130號縣道、140號縣道間的林班地設置重要棲息地或野生動物保護區,一勞永逸保育石虎。

 Top

 

世界海洋遺產管理人首次薈集,慶祝夏威夷群島名列世遺

摘譯自2010年12月6日ENS夏威夷,檀香山報導;黃毓婷編譯;蔡麗伶審校

巴巴哈納摩古阿克亞國家海洋保護區裡,一群白鬚公、黑尾芝麻蝶魚正悠游在一片健康的珊瑚礁上(攝影:NOAA)登錄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中的43個海洋遺產管理人上周首次在檀香山齊聚一堂,探討海洋遺產在工業化、海洋酸化和過度捕撈危害下的保育之道。

在UNESCO擔任文化助理常務主委的法蘭塞斯科‧班達林(Francesco Bandarin)表示:「『世界遺產』一詞會激發一種使命感,讓人們想要保護這些既獨特又富於指標性的場域。全世界6000個海洋保護區裡,也只有43 個地區的保育工作得到UNESCO世界遺產的國際最高認可」。

第一件獲得UNESCO認可的海洋遺產,是1981年登錄進世界遺產名單的澳洲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Marine Park);而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14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得到世界遺產的保護,面積相當於全球海洋的0.4%,幾乎是整個墨西哥灣的大小。世界遺產的地位也賦予當地政府及保育人士足夠的影嚮力去阻隔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破壞。

此次聚集的焦點是為了慶祝「巴巴哈納摩古阿克亞國家海洋保護區」成功登錄為世界遺產。巴巴哈納摩古阿克亞國家海洋保護區(Papahānaumokuākea Marine National Monument)位於夏威夷群島的西北方,區域內涵蓋了數座小島形成的島鏈、環礁、沙洲以及綿延1200英里的海岸。它是前美國總統布希在2006年6 月15日劃定的保護區。

「巴巴哈納摩古阿克亞」的名稱來自夏威夷當地關於島嶼的形成和起源的古老傳說。傳說中,夏威夷原住民的祖先──大地化身成的母親「巴巴哈納摩古」與天空化身成的父親「瓦克亞」結合,因而孕生了現在的夏威夷群島。

巴巴哈納摩古阿克亞國家海洋保護區在2010年7月30日成為美國第一個名列UNESCO世界遺產的複合景點。之所以稱為「複合」,是因為當地原住民仍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承,使得該保護區成為全球第一個兼具文化與自然價值的世界遺產。

2005年時,州長林格爾(Lingle)在夏威夷西北一帶的島嶼沿岸設立了州立海洋保護區,限制保護區內除了研究和管理目的以外的一切活動。其後,她與布希政權合作促成國家海洋保護區,其且主導了申列世界遺產的作業。

現今世界海洋遺產所面臨到的生態威脅大多來自人類的活動,諸如排水管的廢水以及垃圾。這些海上的廢棄物往往纏住海洋生物或被鳥類等動物誤食。

巴巴哈納摩古阿克亞國家海洋保護區目前只開放給管理(由三個機構共同管理)、研究、教育以及原住民的活動使用。另外也允許小規模的商業拖網、遠洋拖釣,以及中途島環礁的歷史行腳等旅遊活動。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五都選戰觀察 社運組織的參與及缺席1:社運參與主流政治

作者:崔愫欣、趙家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自1996年起就以「爭取真正來自社運的政治發言空間」為名投入選舉的綠黨,屢敗屢戰,即使年初才因即將斷炊,對外告急募款,但在這次五都選舉中仍以極少的資源與人力,奮力一搏,推出5位市議員候選人;而自1995年起即致力實踐「不藍不綠」政治行動的人民火大聯盟,也推出5位市議員候選人。不算競選經費,兩邊光選舉保證金就要投入各100萬元,這次社運參政規模之大,著實讓外界吃了一驚。

■社運組織在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勇於挑戰大選,雖然結果總是不如人意,但一次次叩關,也看見了一次次的進步。圖為綠黨7月13日至中選會外陳情,抗議選舉保證金過高,表示應廢除保證金制度。(文/林欣志 圖/中央社)

無畏質疑 社運挑戰大選

外界質疑在社運長期低迷的清況下,這個參選計畫是否切合實際?但對於這兩個致力於政治改革的組織來說,這似乎是一次不能缺席的戰場。至少對於綠黨內部而言,這也是一次不得不的世代交替,原抱著每個選區都能推出一位候選人的宏大計畫,但人選難覓,早期學者型的環運大老已經逐漸退出,中生代環運工作者由於組織與生涯考量,多半不肯輕易上選舉火線,最後由中生代也是參選第二次的綠黨秘書長張宏林、發言人潘翰聲領軍,在選前幾個月,臨時徵召了3位超級新人,在資源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勇於挑戰大選。

許多人不解,為何要推出這麼多人?為什麼要找這些沒有太多組織經驗的年輕人?這是勇於創新、還是一種冒進?相較之下,火盟推出的都是從事社運有10年以上的資深工作者,不管在社會經驗還是運動積累上都讓人無話可說,然而資深運動者雖然在議題上著力甚深,但對參選的選區而言,跟綠黨新人一樣,對選民來說仍然是陌生的,一切都要從頭做起。

多元主張吸引實質支持

如果把選舉當作是一種組織過程,綠黨與火盟在這場參政嘗試上都算是順利拿到入場券,只有幾位工作人員的綠黨光是組織起競選義工團隊,將5位候選人的保證金與競選經費募齊,就是一件大工程,本來以為湊不齊的保證金,在網路與媒體的宣傳下,一點一滴地捐進來了,這是比投票認同度還要高的支持,表示有一批支持者願意以實質支持給小黨一個機會,而且即使選上希望不大也願意支持,這樣的支持度不但在募款上,也開始在選票上看到端倪。

火盟則是試圖以更紮實的組織戰,開展一場嶄新的政治實驗,雖然在台灣的主流選舉中,顯得有些曲高和寡,連泛社運圈的支持者都有點搞不太懂該如何幫忙,但是火盟提出的「互負責任、集體共決、履約保證」的關係,組織參政公民團,針對勞工、性工作、同志、原住民等議題,提出基進與多元的政治主張,讓人眼睛一亮,不但讓原有議題群眾走向政治化,也吸引了許多基進青年的支持。

五都選舉結束了,社運界仍無人當選,甚至可以說離當選仍有一大段距離,除了在選票上的成果,選舉的方式與過程都應該有更深一層的自我檢討,才能務實地邁向下一步的社運參政之路。

從落敗中看見進步方向

以選票結果觀之,綠黨共推出5個候選人可拿回4人的保證金,政黨得票數有2萬4,624票,潘翰聲與張宏林2位在選區得票上升,又有3位超級新人開創選區新票源,已是綠黨選舉史上的一大突破了!但這是不是就算綠黨的勝利呢?相對的,火盟候選人得票率都沒有超過0.5%,是不是就代表選舉方式的失敗呢?

平心而論,對綠黨而言,潘翰聲與張宏林已在同選區參選2次,知名度大為提升,得票數卻上升有限,進步太少,殊為可惜。

綠黨近年來在媒體上曝光度大增,知名度跟他黨候選人比不遑多讓,但關鍵之處仍在於資源與人力不足,於一般的選舉跑場行程做得太少,雖努力經營普遍性的環保議題,選區內的人脈經營卻遠遠不夠,連綠黨自身都不諱言,沒有像傳統政黨的基層樁腳經營,靠的只有綠黨的形象以及空氣票。

這點從綠黨3位新人的亮眼表現就可以看出,宋佳倫在綠黨從未經營過的中正、萬華區有2215票(1.17%);而李盈萱在內湖、南港區有4939票( 2.24%);勇於跨越台北市的王鐘銘,在新北市淡海區甚至得到表現優異的 8321票( 7.50%),為綠黨開疆闢土,寫下紀錄。

在選民面前可說是缺乏經營與知名度的候選人,僅靠選前的衝刺就可獲得高票,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民眾選黨勝過於選人,綠黨的招牌已經可以算是一個拿得出去的招牌,這是綠黨累積10多年的戰果,但儘管如此,這些年輕候選人在綠黨無實質資源下,靠自己人脈組織團隊,在網路上募到經費,也真是十分不易的成果。

今(2010)年社運參政雖然敗選,但仍有值得觀察與期待的潛力,綠黨在內湖、南港區與新北市淡海區的高票,與環團在當地經營反淡北快速道路以及反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是否有關聯?在這些地方開發案上旗幟鮮明的綠黨,是否真的得到了環保票?新北市淡海區的攻城掠地,表示城鄉差距不是問題,綠黨在都市邊緣的新移民區域也有優勢?火盟的得票率雖低,但細火慢熬的組織方式,若能長期經營,會培育出甚麼樣的組織實力?若時間充足,公民參政團成為助選的一股力量,選舉又會有甚麼樣的變化?

這一切的答案,還待更細緻的調查與討論,而令人欣喜的是,社運參政不但是玩真的,而且正在前進的路上。

※本文轉載自「立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陳韋綸、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