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2.1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生物多樣‧地球多靚——2010生物多樣性專欄滿意度調查
2010十大環境新聞票選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都蘭灣開發渡假村 環評嚴審不放行


原民抗議東海岸頻頻開發,北上送總統「黑心聖誕禮」。

陳錦桐攝

都蘭灣不僅是遊客關愛的焦點,也是不少原住民藝術家創作的搖籃。然而繼美麗灣BOT案後,一項面積約其4倍、沿著海岸山坡地建蓋的杉原棕櫚濱海度假村開發案,也於近日重新進入環評程序。在昨(13)日環保署審查會議中,環評委員決議,由於都蘭灣周邊開發的政策環評、及文化資產調查程序都尚未釐清,因此不進行實質審查。未來與都蘭灣附近相關的開發案也將以聯席審查方式,一併審查。

由於相關案件涉及原住民土地以及文化遺產之爭議,站在環境保護的立場,是否過量造成環境負擔,都須釐清。環保署12月1日就此議題召開「台東縣都蘭灣附近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研商會議」,結論包括「建請交通部於2011年12月31日前提出政策環評」,並盡速就都蘭灣附近開發行為研提總量管制。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抗議開發蠶食部落領域 原民送黑心禮物到總統府
台東美麗灣BOT案 部落北上監院糾舉縣府
民眾拒絕七星潭BOT
三仙台開發下的部落悲歌

生物簡介 | 爸爸背著小娃娃——負子蟲

作者:李鍾旻

從前在稻田裡常見到這些載著一坨白色球體在水裡游動的生物。牠們是水棲性的昆蟲,名為負子蟲,在池塘、沼澤、農田溝渠這些水域環境裡有機會可以見到牠們的蹤影。負子蟲是半翅目的昆蟲,也就是椿象家族中的種類,台灣常見種類為「大負子蟲」。夏天時尤其常見,牠們也能離水飛行,有時在路燈旁會有趨光的個體。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今年坎昆氣候會議的氣氛保守、冷清,然而在各界普遍不看好中誕生的《坎昆協議》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只是,未來該朝什麼方向走下去,顯然是在本次會議上被刻意迴避的核心問題。但,很明顯的這是不容躲避跟拖延的了,氣候變遷造成全球各地高山上的冰量銳減,未來數十年內,融化的冰川將使得中亞和一部份安地斯山脈原本就乾旱的地區變得更乾,而低窪地區則出現嚴重的水患

在這樣的困境,讓人感到希望的是,越來越多人在動腦想辦法,巴西的庫里提巴由政府提出「垃圾換食物」的方法,4公斤的資源回收換1公斤的蔬菜水果,寄望同時解決貧窮與垃圾問題。而在台灣的屏東縣三地門,達來村民為了留下「老鷹抓小雞」的自然生態給下一代,正在提供台灣黑鳶食物,希望能夠復育牠們。還有更多人正在努力推廣中,一場主題為「綠色時尚」,讓生活更綠色的學學獎大賽,許多有趣有創意的想法與行動互相競爭交流,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結合環保與原住民傳統特色的生態廁所也得獎了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五都選戰觀察 社運組織的參與及缺席2:社運監督主流政治

我們的米飯

作者:崔愫欣、趙家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若五都選舉回歸到城市治理之層面,則面對伴隨都市化而來的各類環境問題以及城市在全球環境治理的角色日漸重要的兩大趨勢,主流政治又做了哪些回應?而作為運動組織,又採用哪些策略使環境議題能置入選舉議程之中?

若就客觀而言,當你檢視五都市長候選人所提出的政見,「綠色」、「低碳」、「生態」均見諸選舉公報,以台中市長為例,蘇嘉全倡議「建制低碳、會呼吸的健康生活環境」,胡志強標榜「建立低碳城市,推廣綠能交通,發展綠色經濟」。面對這類作文比賽,運動組織可採取的策略有三:「檢驗環境爭議個案的程度與態度」、「整體環境政策的評比」、「耙梳候選人與污染者的裙帶關係」,方能提供其他公民較可信的訊息,提昇環境議題在政治選擇時之重要性。然於此次五都選舉過程中,僅見第一個策略的落實。

精采內文

 

都蘭灣開發渡假村 環評嚴審不放行

本報2010年12月1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都蘭灣與都蘭青年,賴品瑀攝。知名景點台東縣都蘭灣不僅是遊客關愛的焦點,也是不少原住民藝術家創作的搖籃。然而繼美麗灣BOT案後,一項面積約其4倍、沿著海岸山坡地建蓋的杉原棕櫚濱海度假村開發案,也於近日重新進入環評程序。在昨(13)日環保署審查會議中,環評委員決議,由於都蘭灣周邊開發的政策環評、及文化資產調查程序都尚未釐清,因此不進行實質審查。未來與都蘭灣附近相關的開發案也將以聯席審查方式,一併審查。

由於相關案件涉及原住民土地以及文化遺產之爭議,站在環境保護的立場,是否過量造成環境負擔,都須釐清。環保署12月1日就此議題召開「台東縣都蘭灣附近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研商會議」,結論包括「建請交通部於2011年12月31日前提出政策環評」,並盡速就都蘭灣附近開發行為研提總量管制。

其次,目前依法審議之都蘭灣附近開發案件,將由環保署進行聯席審查,開發案件施工前應進行文化遺址之調查。最後,各開發行為應與原住民加強溝通諮詢、擴大參與,並促其利益之分享,形成良好夥伴關係。

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在台11線公路的山坡上,總面積25.7公頃,與美麗灣渡假村遙遙相對。此案雖於2002年即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但環評通過後3年遲未開工,因此依法必須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而當時環評通過題提出的附帶決議,包括開發單位需對區內文化遺址進行調查。

此次會議為第3次專案小組會議,開發單位雖於現場進行簡報,但主席要求先就文化遺址調查程序回覆。開發單位表示依照原核定環評事項,已委託學者進行整體評估,10月送台東縣政府文化局審查;連同這兩年2次送審經驗,台東縣政府皆回以此地未在文化遺址或古蹟內、也非列冊遺址,開發單位據此提報到環評會。

然而文建會以書面資料表示開發區位確屬於遺址範圍內,應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建造物所有人得向主管機關申請登錄歷史建築,主管機關受理該項申請,應依法定程序審查之」進行確認。

環評委員劉益昌表示,遺址有3類,指定遺址、列冊遺址以及疑似遺址,基於環評精神,未經仔細研究調查不知是否為遺址者,皆為疑似遺址。而各縣市遺址列冊程度不同,台東縣未列冊,也未做到疑似遺址之認定,劉益昌質疑台東縣政府對法律解釋恐有漏洞。他建議開發單位聘請的學者召開遺址審議委員會,確認調查結果後做成會議記錄,提報給主管單位核可,之後才能成為環評審查的依據。

此次會議出席委員包括「台東都蘭灣黃金海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審查委員。主席表示,此乃依據研商會議結論,兩案皆為都蘭灣附近開發案件。至於都蘭灣政策環評程序釐清,主席建議開發單位發文要求環保署回應。而本案必須等到所有程序問題釐清才能進入實質審查。 

Top

 
 
 

生物簡介| 爸爸背著小娃娃——負子蟲

作者:李鍾旻

從前在稻田裡常見到這些載著一坨白色球體在水裡游動的生物。牠們是水棲性的昆蟲,名為負子蟲,在池塘、沼澤、農田溝渠這些水域環境裡有機會可以見到牠們的蹤影。負子蟲是半翅目的昆蟲,也就是椿象家族中的種類,台灣常見種類為「大負子蟲」。夏天時尤其常見,牠們也能離水飛行,有時在路燈旁會有趨光的個體。

奶爸安親班  秘技大公開

負子蟲是少數以雄性照顧後代的昆蟲,負子蟲爸爸更是位模範父親。如同其名,牠們最大的特色,最廣為人知的習性就是雄性成蟲特殊的「負子」行為,雄性會背負著雌性所產下的卵。負子蟲在交尾後,雌性會將卵直接產在雄性的背上,這些卵在常溫下大約需一至二週的時間才會孵化。在這段時間裡,雄性一邊等待負子蟲寶寶的誕生,一邊肩負起了守護後代的責任,始終帶著數十粒卵行動,直到孵化為止。當我們在野外發現成蟲時,那些在背上的橢圓形物質就是他們的卵。

為什麼要將這些卵隨身攜帶呢?原因是除了帶在身邊可隨時提供保護,避免被水中其它生物攻擊,同時也是為了幫助孵化。由於負子蟲卵的體型較大,需要較多的空氣,並且保水性相當差,離水過久會導致死亡。卵要能夠順利孵化的條件,是同時需要水分以及空氣的;因此卵必須浸泡在水裡保持著潮濕,又要時常接觸空氣以呼吸。無論將卵產在水裡或陸地上都難以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這麼一道難題得由牠們的父親來幫忙克服。帶著卵的雄性除了可以使卵隨時處在富含水份的環境裡,由於負子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浮出水面換氣,因此可藉著行動幫助這些卵呼吸。

不過,負子蟲在水裡游泳時想必動作劇烈而繁複,這些卵為何不會掉下來呢?卵塊之所以不會因行動而脫落,是由於所有的卵都被緊緊的黏附在負子蟲父親的身上。雌性在產卵時會分泌一層膠狀物質舖在雄性的背上,並在產卵時將卵產在舖有「黏膠」的背上,自然不容易將卵給搞丟了。

水下討生活  就爭一口氣

由於負子蟲身體的保水性較差,所以牠們不能長時間離開水,以免水分散失而危及性命。儘管長期生活在水裡,負子蟲並不像魚類一樣可以直接在水裡呼吸。負子蟲和大部分昆蟲一樣都是以腹部的氣孔呼吸,牠們之所以可以長時間待在水裡,是由於身上長有許多細小的「避水毛」,這些毛會在水中隔絕水,在身體周圍形成一團空氣膜供呼吸用,並且成蟲在腹部末更長有短小的呼吸管輔助離水呼吸,讓牠們在水裡頭克服了呼吸的問題。

實際上負子蟲本身是肉食性的昆蟲。看看牠們的腳,與螳螂的前腳有些類似,外型呈鐮刀狀,稱為「捕捉足」,可以緊緊的捉住獵物;取食方式為,在捕獲獵物的同時再以針狀的口吻插入獵物的體內,吸食體液。牠們的後腳則為游泳專用的「游泳足」,表面的毛列排成毛刷狀,可幫助游泳划行。由於牠們為肉食性,一般以小魚、小蝦、蝌蚪或水棲昆蟲為食,相當凶悍。事實上偶爾也會有自相殘殺的狀況發生,體型大的個體會把體型較小的當作獵物捕食。

池塘裡,還有什麼昆蟲呢?

除了負子蟲以外,舉例來說,紅娘華、水蠆也都是池塘這類水域環境中體型較大的常見種類。紅娘華是另一種水棲性的椿象,水蠆則是蜻蜓、豆娘的孩子。許多常見的水棲昆蟲,過去廣泛分布臺灣全島,然而在環境的破壞與農藥的過度使用下,如今也較不容易見到了。 ※ 編按:親愛的讀者,感謝您對生物多樣性/生物簡介專欄的支持與愛護,今年我們介紹了許多生態環境的美好與哀愁。隨著氣候變遷越形劇烈,全球動植物及人類本 身都承受著不確定性的生存考驗,或許也讓我們瞭解,在大自然面前,任何生命皆平等,且應以謙卑的態度共同生活在這唯一的地球上。希望藉由本專欄,能提供您 不同的思考方向。敬請不吝【回顧本年度專欄,填寫讀者滿意度調查】您的意見將是我們繼續前進/改進的動力!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坎昆協議評析:談判腳步站穩 方向仍舊不明

作者:謝孟哲(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班)

圖/坎昆氣候會議曲終人散,新協議是否真能讓各國捐棄成見,在明年達成新的氣候議定書?(張楊乾攝)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16次締約國會議(COP16)上週末在墨西哥坎昆(Cancun)順利落幕。有別於去年的哥本哈根會議從高度期望到高度失望,像搭雲霄飛車般的過程;今年度坎昆會議顯得保守、冷清許多。在各界普遍不看好大會能達成什麼實質成果的氛圍下,《坎昆協議》超乎預期的結果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只不過腳步站穩了,未來新的協議該朝什麼方向繼續走下去,顯然是在本次會議上刻意迴避,但卻必須在未來重新面對的核心問題。

會議共識:只求同 不問異

坎昆會議達成的共識,大抵而言符合大會主席、墨西哥外交部長艾斯皮諾沙(Patricia Espinosa)在部長級代表協商會議前夕發表的聲明。艾斯皮諾沙在聲明中屢次強調,坎昆會議遵循著「談判透明」和「利益平衡」兩大原則,致力在技術層面的問題上達成共識,為往後的新氣候協議鋪路。回顧今年的談判結果,不求各締約國達成一致共識,而分別以《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兩大主軸的工作小組結論為基礎,向前緩慢推進,可以說是艾斯皮諾沙聲明的忠實呈現。

在溫室氣體減量方面,《京都議定書》工作小組取得最顯著的進展,規範附件一國家在2020年前應以1990年為基礎減量25%到40%,符合IPCC最低限度的期待。然而對於開發中國家自願性減量的監督機制(MRV),則仍舊限制在接受國際援助的部分。換句話說,雖然今年更強的減量目標已被提出,但對於美國(未加入《京都議定書》)及中國減量責任的要求,其實與過去相較沒有太大改變。

在眾所矚目的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方面,《公約》工作小組結論對設立管理委員會的規則、信託機構等細節有了初步規劃;至於金額大小則依循《哥本哈根協議》,在2012年前撥出300億美元的快速啟動(fast-start)基金,2020年前增為每年1000億美元。只不過最重要的資金來源及分配問題,仍然沒有結論。

此外,在調適和技術轉移方面,《公約》工作小組亦有了更詳細的規範和實行規則。對於減少開發、砍伐和保育森林(一般稱為REDD+)的相關條款,亦在過去談判基礎上向前推進不少。

總而言之,若哥本哈根會議可歸納為「異中求同」四字,今年度的坎昆會議則可說是「只求同,不問異」的過程;在有共識的部分繼續向前,至於那些分歧太大的衝突,則以文字巧妙帶過,留待往後繼續談判。能夠達成這樣的成果,大會主席艾斯皮諾沙功不可沒。

未來挑戰:如何整合雙軌談判結果

坎昆會議的結果無論如何是正面的,各國代表在達成協議後甚至起立鼓掌,表達對主辦國墨西哥的肯定。聯合國氣候談判在哥本哈根遭逢挫敗,確實需要一段緩衝期,重建各界在一夕間對氣候談判失去的信心。只不過腳步重新站穩後,終將必須面對本次拒絕面對的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還是在於如何整合本次雙軌談判的結論,形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新氣候協議。

日本在坎昆會議首週就表明,現階段《京都議定書》是不公平(unequal)且沒有效率(ineffective)的;在此前提下,日本絕不同意簽署議定書的延續版本。立場向來搖擺不定的加拿大和俄羅斯,也隨即表明支持日本的觀點。換句話說,雖然《京都議定書》工作小組在坎昆成功加強了簽約國下一階段的減量責任,但在美國仍舊拒絕簽署、中國等崛起中的開發中國家未能承擔更多責任的前提下,幾乎不可能直接延續既有的議定書架構。

相較之下,《公約》工作小組今年在調適、技術、資金、森林保護等方面都取得不少進展;然而只要最關鍵的資金來源和分配問題未解決,便沒辦法取得開發中國家的支持。除此之外,儘管結論明確指出以升溫不超過攝氏2度為目標,在減量目標不具體、資金來源不明朗的狀況下,這個目標其實不具任何意義可言。

距離2012年只剩下2個談判年頭,坎昆會議雙軌談判的結論在未來要如何適度整合,將會是新協議再也無法迴避的核心問題。

Top

 

冰川融化 喜馬拉亞山旱澇加劇

摘譯自2010年12月7日ENS墨西哥,坎昆報導;黃毓婷編譯;蔡麗伶審校

氣候變遷造成全球各地高山上的冰量銳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 UNEP)7日在坎昆(Cancun)所舉行的氣候會談中指出,未來數十年內,融化的冰川將使得中亞和一部份安地斯山脈原本就乾旱的地區變得更乾,而低窪地區則出現嚴重的水患。

這份新的報告由UNEP極地研究中心「全球資源訊息資料庫-亞倫達分部」(GRID-Arendal)以及亞洲、歐洲、拉 丁美洲和北美各地的專家彙整而成。報告中指出,大的冰川或許得花上幾百年才會消失殆盡,但更多位在低漥地區的小型冰川正在快速融化,而它們通常才是乾旱地 區最主要的水資源來源。

冰川融化將改變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因為全球半數以上的人口是居住在水源依賴高山融雪、融冰灌注的水域內。高山融冰和氣候的變遷,對人類的生計調適已經造成挑戰。

最新的研究也發現繼阿拉斯加及其海岸山脈之後,冰川數量消失得最多最快的是阿根廷和智利,再其次則是美國西北方和加拿大西南方的冰川。喜馬拉亞興都庫什山等等亞洲的高山冰川、極地、以及安地斯山脈冰川融化的速度則相形緩慢。

報告中也指出歐洲的冰川雖然在1970年代中期有所增加,卻在2000年左右大量消失。挪威環境及國際發展部長蘇爾漢(Erik Solheim)表示,這些事實帶來的警訊再一次地提醒政治家和氣候談判代表們必需全球共同面對氣候變遷問題的重要性。

蘇爾漢接著宣布挪威將自2011年起,投入超過1200萬美金給為期五年的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氣候衝擊調適的評估計劃。蘇爾漢說:「住在喜馬拉雅山脈的 人們必需為艱鉅且不可測的未來作好準備,他們需要國際社會的奧援。挪威將會全額資助這個新的五年計劃,我們認為這個計劃有堅實的氣象學基礎,能有效地促成 區域合作和氣候調適」。

過去40年裡,冰湖潰洪(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 GLOFs)的事件持續增加,不僅發生在中國、尼泊爾和不丹,巴塔哥尼亞和安地斯山脈也時有所聞。智利北方巴塔哥尼亞冰原上發生的最近五起重大的冰湖潰洪 分別出現在2008年4月、10月、12月,以及2009年的3月和9月。每一次潰洪,平時被科隆尼亞冰川阻絕的卡榭二湖就會釋出大約2億噸的水進入科隆 尼亞河。卡榭二湖的湖水補充得如此快速,顯示未來極有可能出現更多的冰湖潰洪。

報告提出以下的建議:

1. 加強冰川的調查。在冰層的統計、監控,尤其冰川後退對水資源、生物多樣性以及下游流域用水的影響上加強跨國合作。

2. 為亞洲和拉丁美洲山區的降水模式及其對當地用水的效應作出更有效的模型。

3. 優先支援並加強與水災調適相關的計劃

4. 優先加強水資源過多和過少地區的氣候調適計劃並有所履行,包括加強女性在計劃中所能扮演的角色。

5. 緊急援助包含大型和小型集水系統的效能和建設,利用綠色科技和農業知識加強現有灌溉系統的效能。

紅圈代表2008-2010年間興都庫什山脈及其下游地區發生的洪水(圖片來源:UNEP Grid Arendal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4KG垃圾換1KG蔬果 巴西「最綠城」

摘錄自2010年12月13日TVBS報導

提高資源回收率的最大功臣是當地的小老百姓。每天有數以千計的民眾,推著小推車,沿路收集垃圾儲存。專案負責人文森:「只要這些人願意,我們會讓這個計畫持續,不但可以幫助城市乾淨,也能幫助他們在餐桌上,有食物可以吃。」

讓居民溫飽,也讓城市變乾淨,還能減少政府對低收入戶的支出,一舉好幾得,垃圾能變黃金,但是巴西政府萬萬沒想到,卻也衍生問題:因為居民撿時垃圾,除了可以換食物,也能把垃圾賣給私人的回收公司,換取現金,所以在城市邊緣,每戶花23000美元新蓋的國宅,就成了低收入戶民眾囤積垃圾的倉庫。

為了避免附近河川遭到污染,政府強力勸說,還幫他們打造放垃圾的倉庫。目前已經有10個回收倉庫,供民眾使用,要把垃圾從髒亂、汙染的臭名,徹徹底底變成資源再利用的代名詞。

Top

 

魚內臟餵黑鳶 三地門復育有成

摘錄自2010年12月13日聯合報屏東報導

「再不搶救,孩子們以後看不到老鷹抓小雞畫面了!」屏東縣勞工處專員劉貴仁兩年多前發現台灣黑鳶(老鷹)數量銳減,展開搶救行動,在屏東縣三地門達來村復育;如今達來村黑鳶成長近一倍,全台黑鳶增至300多隻。

中山大學研究所畢業的劉貴仁念海洋科學,長期關心自然生態,發現台灣黑鳶逐年減少,達來村原是最大集中區,但僅剩5、60隻。

他向屏東科技大學教授孫元勛請教原因,孫元勛分析,台灣因工業化及土地大量使用農藥,造成蛋殼變薄,無法繁殖,導致老鷹數量大幅減少,全台剩下200多隻,除達來村為數尚多,其他地區已很少,幾乎滅絕。

「老鷹如消失,子孫看不到老鷹抓小雞畫面,是很遺憾的事。」劉貴仁找上東港區漁會總幹事林漢丑,請漁會免費提供乾淨魚內臟餵食老鷹,林漢丑一口答應;孫元勳和三地門鄉蜻蜓雅築工坊各捐一台冷凍庫。

三地門鄉達來村長杜達生帶領村民加入台灣黑鳶復育行列,將部落廢棄房屋布置成賞鷹屋,並提供雞內臟餵食,邁向老鷹生態區。

 Top

 

「方便」一下、滋養大地──台東生態工作假期獲學學獎

本報2010年12月13日台北訊,蔡怡珣報導

第二屆學學獎的頒獎典禮11日揭曉,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三仙社區發展協會合作、結合環保與原住民傳統特色的生態廁所計畫「『方便』一下、滋養大地─2010台東生態工作假期」獲得第二屆學學獎中綠色公益行動組的特別獎。

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連續兩年以「綠色時尚」為主題的競賽,分為綠色媒體報導組、綠色公益行動組、綠色生活產業組及綠色創意實驗組共四個組別,收到來自企業、基金會、公益團體、傳媒、部落格、設計工作室及學校師生等237件作品,總計29件脫穎而出。

環境的維護是一人一手累積起來的,2010年為了讓台東成功鎮環境信託體驗園區成為休憩之場所,上廁所這等民生大計是首先要解決的事,因此志工們這次以阿美族的傳統工法,建築傳統外觀,使用當地採集的竹子以及木材,加上生態廁所規劃,打造不用沖水的堆肥式廁所;希望藉由生態廁所自然分解方式,讓排泄物可以回歸自然,成為天然肥料。

根據活動工作人員介紹,乾式廁所的優點在於不需水電無污染、並且能改善衛生條件,其原理在於善用人類排遺、落葉、泥土或灰所製造的肥料,不但能成為農作物的營養素,更對環境友善,可謂是「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最佳典範。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我們希望每個使用這廁所的人都能有賓至如歸的感受,並且達到環保概念的實踐。」而此次生態廁所行動的真正開始「方便」的使用在10月底辦理以在地學童的學習活動,讓當地孩童能親近大自然寶庫,重拾連結與自然生態的關係,並傳承先人的工藝技術。

得獎者包括:

一、綠色公益行動組

*影響力獎:《低碳生活部落格》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張楊乾,鼓勵全民發揮自身影響力,善用電視廣播及網路社群等媒介資源連結,紀錄蒐集暖化在地證據。

*創意獎:《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觀樹基金會,透過駐村藝術家與孩子們互動,讓溼地化身教育場域,喚起社區民眾與公部門對溼地環保議題重視。

*特別獎: 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傳愛背包》、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量化工具》、中華彩虹天堂協會《尋找消失中的台灣─萬人種樹、環保公益EP起初》、財團法人富樂夢教育基金會《換換擦‧救地球-全國校園巡迴行動車》、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方便一下、滋養大地─2010台東生態工作假期》、張育滄《一塊好地兩棵樹三隻蛙》。

二、綠色生活產業組

*影響力獎:《NOVITE》祥業工業,以百分百可回收再生原料製成折合椅,訴求零螺絲設計,對環境造成最低限度的影響。

*創意獎:《布花園》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將廢棉回收再製為布結構,可供無土植栽,披覆於建築物外牆可大幅降低室內溫度,兼具節能與綠化功效。

*特別獎: 勁成國際《科技與環保間的美麗平衡點-DIGILION Green α Plug Adapter》、林曉瑛《回 / Return》、桔禾創意整合《愛明日行動》、兩個八月創意設計《美麗轉世3》、羅予伶《愛地球。好食器》。

三、綠色創意實驗組

*影響力獎:《e-Meduse 水面環保新科技》交通大學,具全球生態視野與高科技,透過電機、人文跨系所合作,研發水汙染回收技術,有效解決海洋汙染及河川氧化問題。

*創意獎:《單車都蘭 我的夢》台東市光明國小,藉由一場低碳的畢業旅行,師生動手組裝彩繪單車,開伙共食,騎著單車認識自己家園。

*特別獎: 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研究所藍貝綺《香料共和》、長庚大學工業設計學系陳怡菁、楊斯帆《早睡吧!地球人》、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林詩翔《節能控溫吸管》、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陳威錩、翁?惠《hankyCHECK!》、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王威畯《Eco-Shopping Bag》。

四、綠色媒體報導組

*影響力獎: 《行動綠生活台灣不嘆氣》天下雜誌結合旗下四本雜誌及網站,涵蓋生活趨勢、經濟消費、生態環保等面向深入報導,具宏觀視野。

*創意獎:《愛地球,從改變自己做起》中國時報,專欄持續報導本土小人物默默推動的綠色故事。

*特別獎: 三立電視《一滴水一滴淚 福爾摩沙的傷痕「88水災一周年的省思」》、公共電視《現代有巢氏「謝英俊建築師」》、TVBS電視《拚環保救地球》、非凡新聞《台灣真善美-綠色新生活》、中天電視《污染治癌-中國草根攝影師盧廣的故事》共5名。

評審特別頒發「特殊貢獻獎」予《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作品,得獎人姚瑞中用了半年時間,帶領50餘名學生,進行田野調查147個閒置的「蚊子館」,並透過藝術展覽及出版形式,勾勒台灣社會的荒謬現狀,亦提供大眾反思,希望號召師生共同關心公共議題,凝聚改變社會的正向力量。

更多的學學獎消息請看
 

Top

 

論壇∣五都選戰觀察 社運組織的參與及缺席2:社運監督主流政治

作者:崔愫欣、趙家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若五都選舉回歸到城市治理之層面,則面對伴隨都市化而來的各類環境問題以及城市在全球環境治理的角色日漸重要的兩大趨勢,主流政治又做了哪些回應?而作為運動組織,又採用哪些策略使環境議題能置入選舉議程之中?

若就客觀而言,當你檢視五都市長候選人所提出的政見,「綠色」、「低碳」、「生態」均見諸選舉公報,以台中市長為例,蘇嘉全倡議「建制低碳、會呼吸的健康生活環境」,胡志強標榜「建立低碳城市,推廣綠能交通,發展綠色經濟」。面對這類作文比賽,運動組織可採取的策略有三:「檢驗環境爭議個案的程度與態度」、「整體環境政策的評比」、「耙梳候選人與污染者的裙帶關係」,方能提供其他公民較可信的訊息,提昇環境議題在政治選擇時之重要性。然於此次五都選舉過程中,僅見第一個策略的落實。

議題弱化 環團監督不夠力

在「檢驗環境爭議個案的程度與態度」上面,地球公民基金會針對參與過「中油高雄煉油廠污染」與「台電大林燃煤電廠擴建」2案的議員候選人提出推薦名單,更詳列具體事蹟以資佐證。新北市的護樹團體則提出「新北市首屆議員護樹投票指南」,針對議員候選人,加以推薦與反推薦。然除此兩項組織性的行為外,則只見遲至選前1日,才由環境資訊電子報的資深主編電訪各地環保團體,彙整曾支持過地方環境議題的候選人。環境議題在此次選戰中的角色相形弱化。

■台北縣各地護樹志工隊11月25日前往台北縣議會,公布「護樹幸福承諾書」簽署狀況,將對老樹不友善的議員列為「黑斧幫」,呼籲選民不要投給列名在反推薦名單的候選人。(圖文/郭晉瑋)

筆者亦須自我檢討的是,身為長期關注淡水河議題以及核能議題的團體,卻在此次選戰中,沒有將這2個議題置入政治議程中。面對郝龍斌研擬的「成立『淡水河管理局』,以5年5百億推動淡水河整治」,朱立倫劃出的「淡水河曼哈頓的大河城市」的願景,蔡英文倡議的「共飲翡翠水計畫」,並統一新北與台北兩地的水價。加速污水下水道接管,積極改善淡水河的水質」等,雖然對於推動整治的方向基本上認同,但台北地區關注水資源的團體卻未能立基於多年來的經驗,提出更細緻的回應與評析,而僅有獨木舟協會在河川管制下點出淡水河親水問題。

具體組織 讓候選人正視議題

然相較於環境邊際效益較小的淡水河議題,核一與核二廠4座機組的延役問題,以及核四廠各項弊病,不僅攸關台北都會區的安全,更如同高雄五輕遷廠案一般,具有決定台灣未來發展途徑的外溢性效果,但卻未再此次選戰中獲得應有的重視。然而並非運動組織在議題上毫無作為,在亞洲非核論壇舉辦之時,亦安排了與會代表拜會兩黨候選人的行程,而本會於諾努客行動後,蔡英文赴貢寮之時,發放反核傳單以及當面詢問其對核四的態度。然結果卻是朱立倫拒絕非核亞洲論壇代表團的拜會,而蔡英文則把議題推給民進黨的社發部。由此狀態可知,要逼迫候選人面對高度爭議性的環境議題,擁有具體組織性的能量極其關鍵。

在動保政策方面,相較於動物社會研究會藉由「同伴動物痛苦指數」,檢驗五都過往在流浪犬貓末端處理、源頭管理、動保行政等具體措施,進而提出基本動保政策態度的訴求;在幼托政策上,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亦提出五都幼托政策評比。然而在環境政策上,相關團體卻未能針對各個候選人提出更實質的評析。因此當媒體批評此次為沒有政見的選舉之時,環境運動組織卻未能系統性的針對各候選人政策白皮書提出的「落實碳排放零成長」(蔡英文)、「世界第一節能城市」(郝龍斌)「閒置農地化身小型電廠」(賴清德)等加以分析,不僅喪失了環境議題倡議的時機,更是有愧深化公民意識之職責。

分析候選人與產業的關係

最後一項極其重要的策略,就是針對各個候選人與重大污染性產業之間的裙帶關係加以分析。因為前述的態度與政見,均可能因為金錢與權力的流動,而有了變化。而台灣各領域的社會運動團體均深知此因素的影響,然卻未能有因應對策。

若以美國甫結束的期中大選為例,歐洲氣候行動網便針對主要位於歐洲碳排放大戶,如BP、BASF等,於美國政治獻金的流動加以分析,結果顯示這些政治獻金中有80%是流向氣候變遷懷疑論者,以及反對溫減相關法案的參議員候選人身上。

在此次五都選舉中,私底下均流竄著「哪些候選人受到石化產業的支持,所以反對五輕遷廠」、「鋼鐵起家的大財團拱哪位候選人出來角逐市長」等耳語,卻因為缺乏具有確切的調查報告分析,而無法發揮制衡作用。在當前政治獻金的規範下,這類調查極難進行,甚至可能會因某些制度性漏洞,使得調查結果可信度存疑,缺乏了制衡的利器。

喧囂的選舉已經落幕,民眾慶幸的不再聽見擾民的喇叭與鞭炮聲,而旗幟快速的拆卸,亦讓市容重現潔淨。但是,對市民主義難以抵禦的干擾才剛要展開,而分食你我荷包的骯髒戲碼,也不會因為有了「幸福時代」、「看見未來」、「城市光榮感」等願景後,自動消散。因此,運動組織亟須要厚植群眾實力,面對政治做有效監督,台灣公民社會若不開始著手進行此項工作,政治將永遠無法回歸常民手中,亦不可能達到真正的改變或超越。

※本文轉載自「立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陳韋綸、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