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12.1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生物多樣‧地球多靚——2010生物多樣性專欄滿意度調查
2010十大環境新聞票選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特稿】國光石化「不正義的聽證會」 行政院要負最大責任


 

一場原本令人期待的國光石化聽證會,最後在混亂及暴力下草草結束,不但沒有釐清爭議,反而爆發更大的撕裂。白白浪費社會資源事小,經濟部如此草率行事,給全民示範一場「不正義的聽證會」,必須為所有一切負起最大責任。

事到如今,經濟部還強調國光石化聽證會是在立法院要求下才勉強舉辦。然而國光石化環評已進行1年半,經濟部又多次公開表示這是「國家重大政策」,如今這個重大政策已造成社會嚴重對立,除了一再聽到官員說:「台灣不能沒有石化業」,沒看到官方做什麼事去化解社會對立。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國光石化聽證會 留下17項爭議點應再舉行聽證會釐清

國光石化 未完成的聽證會

「國光石化聽證會」 切勿流於草率、對付民意

國光第三次專家會議 堅持白海豚會轉彎

遊牧綠人間 | 外來金錢與物資援助改變不了蒙古低收入者的心態

作者:greenroza;翻譯:朱小艾Enkhuush;校對:Portnoy

若我們回過頭來看過去20年的軌跡,在蒙古轉向市場機制之後,人民之間的貧富差距明顯越拉越大了。

外來投資者對於蒙古的興趣日益增加,他們用各種方式貢獻我國社會、經濟、人民生活以及國家發展。

而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生活品質持續倚賴著高度發展及富有的國家,像是美國、日本、韓國、瑞士、荷蘭、加拿大等等。

在蒙古有不少的外國人文援助團體以及個人志工。他們出手援助我們口中的那些低收入戶以及居住在地下管溝中的人民。窮人們因此被聚集在一起,一戶一戶發放蒙古包,並在該住宅區種植花草樹木,透過辦理許多項活動,多多少少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環境,協助他們社會化。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大學生遍訪嘉義地區的河川與池塘,採集原生種魚類,卻發現因環境汙染嚴重、被外來種魚類侵略占領,台灣原生種魚類大量減少。外來種魚類在河川出現大多源自放生,因此溝通與教育相當重要,必須讓放生的人瞭解其實自己正在破壞生態,帶來死亡,且已有不少機會可以作對的事情,例如今年4月,國內發起搶救白海豚、環境信託認股行動,希望藉由小額募款購買土地的方式,保護彰化沿岸溼地免於國光石化開發的破壞,進而推動台灣環境信託的實際案例。6月時,第一波信託人次達4萬,認股金額高達1.8億元,但政府擱置了這個申請,因此需要再接再厲,讓更多人加入第二波認股,讓人數在年底衝破50萬,以再次提出訴求。因為人民發出的聲音,才是讓政府正視問題的方法。10天之內,全球超過2萬人簽下了同意不吃黑鮪魚也不光顧販售餐廳的同意書,希望可以讓黑鮪魚受到保護。據科學家評估,零漁獲才能讓南黑鮪魚有微弱的機會在未來20年內回復到生物量的20%。

亞洲人愛吃舉世皆知,不少面臨絕種危機野生動物非常需要大家克制口腹之慾,且有時美食暗藏危機,南京批發市場有不少火鍋添加劑售,讓麻辣鍋在少放食材下又辣又紅又香,然而這些化學物,當地官員並無法確定能否食用。越來越多令人疑惑的物質在飲食裡,美國日前將人工甘味劑糖精自「有害物質」的清單中剔除,之後低熱量食物,很可能含有這些東西。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為獨立記者喝采

作者:何榮幸

只要看過「環境報導」部落格的人,大概都會同意,此處堪稱台灣最深入、詳盡及兼具批判性的環境資訊基地之一。在這裡長期辛勤耕耘的獨立記者朱淑娟,最近抱走3項重要新聞獎,她的努力值得各界喝采,她的得獎感言更值得深思。

有一段時間,為了採訪「我的小革命」專版的「草根媒體」主題,我密集瀏覽朱淑娟、胡慕情這兩位新聞同業的部落格,清楚感受到她們對於環境議題的高度關切與使命感。

朱淑娟當時已經離開聯合報,胡慕情則還在台灣立報。我忍不住在她們部落格文字的背後揣想,究竟要有多大的熱情,才能讓這2位缺乏主流媒體影響力的記者,日復一日在冗長、枯躁、繁瑣、無趣的環評會議待上全天,只為了忠實寫出所有過程以提供各界監督環評?

精采內文

論壇∣坎昆協議評析:後京都過渡時期的解藥或迷幻劑

我們的米飯

作者:趙家緯(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綠盟能源與氣候變遷小組召集人)

墨西哥時間12月11日凌晨6點24分,COP16會議落幕。當大會主席艾斯琵娜莎(Patricia Espinosa)以『我知悉您的立場,但若無其他的反對意見,則此文本通過。』(I do note your position, and if there is no other opinion, this text is approved),阻止了玻利維亞代表的持續發言,全場來自各國的協商代表起立鼓掌。然而這個表榜『氣候變遷議題的國際合作新時代』的坎昆協議,是否真能成為後京都過渡時期的解藥?

精采內文

 

【特稿】國光石化「不正義的聽證會」 行政院要負最大責任

本報2010 年12月13日彰化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一場原本令人期待的國光石化聽證會,最後在混亂及暴力下草草結束,不但沒有釐清爭議,反而爆發更大的撕裂。白白浪費社會資源事小,經濟部如此草率行事,給全民示範一場「不正義的聽證會」,必須為所有一切負起最大責任。

事到如今,經濟部還強調國光石化聽證會是在立法院要求下才勉強舉辦。然而國光石化環評已進行1年半,經濟部又多次公開表示這是「國家重大政策」,如今這個重大政策已造成社會嚴重對立,除了一再聽到官員說:「台灣不能沒有石化業」,沒看到官方做什麼事去化解社會對立。

為了化解衝突,政府本來就有責任自行舉行聽證會(或任何有助於化解社會對立的作為),讓爭點有被討論、被釐清的機會。如今還要等到立法院以預算相逼才勉強答應,而既然答應了,還用幾近擺爛的態度去應付。

工業局長杜紫軍說已「盡量參考」行政聽證的做法,副局長連錦漳在聽證會主席台上公開指「這不是依行政程序法辦的聽證會」。請問台灣的「行政聽證會」依什麼法還要討價還價嗎?官員難道會不知道,要辦聽證會唯有行政程序法?

而一場原本應該和平討論、釐清爭議的聽證會,現場卻佈署了數百警力,數百警力卻讓正、反雙方從場外打到場內。連旁觀的人都看得出來,現場來了不少疑似黑道,在現場做盡挑臖的動作才會爆發衝突,連警察也是「冷靜」以待。

經濟部如真有心透過聽證會釐清爭議,也有心讓聽證會和平進行,只要事先找齊雙方代表溝通議程,針對可能的衝突提早化解,憑政府龐大行政機器會辦不到?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無作為的政府,民眾反要為政府的擺爛付出代價。

而如今經濟部都能花人民納稅錢幫國光石化買廣告了,還能公然說「這不是政府的行政計畫」。而且強調聽證會是應由有權決定的單位舉辦,而只有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會有權力決定,因此應由環保署舉辦。

誰的政策誰就要負起政策責任,如果經濟部還當國光石化是國家重大政策,而自己還是這個重大政策的主管機關,就應該傾聽民意,主動修正政策內容,而不是把衝突與對立丟給環評會去決定。

今天的聽證會草草結束,並沒有完成程序,連列出爭點實質討論都沒有,工業局今天竟然能說會議已完成,不會再舉行聽證會。而自己辦的聽證會自己不參酌修訂政策內容,而是要把會議中收集的民眾發言送給環保署的環評委員會「參考」,這不是刻意扭曲聽證會是什麼?

一個沒有民主素養、只會翻出法條對付人民、連一場聽證會都能弄得棍棒齊飛的政府,要如何保護人民、化解社會對立?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遊牧綠人間 | 外來金錢與物資援助改變不了蒙古低收入者的心態

作者:greenroza;翻譯:朱小艾Enkhuush;校對:Portnoy

若我們回過頭來看過去20年的軌跡,在蒙古轉向市場機制之後,人民之間的貧富差距明顯越拉越大了。

外來投資者對於蒙古的興趣日益增加,他們用各種方式貢獻我國社會、經濟、人民生活以及國家發展。

而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生活品質持續倚賴著高度發展及富有的國家,像是美國、日本、韓國、瑞士、荷蘭、加拿大等等。

在蒙古有不少的外國人文援助團體以及個人志工。他們出手援助我們口中的那些低收入戶以及居住在地下管溝中的人民。窮人們因此被聚集在一起,一戶一戶發放蒙古包,並在該住宅區種植花草樹木,透過辦理許多項活動,多多少少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環境,協助他們社會化。

比方說:位於BAYANZUKH區11號地區的HONHOR,有一座法國人所建立的,名叫NAZARAT的小鎮,裡面居住著70戶低收入家庭及無家可歸的流浪家庭,小鎮幫他們搭起了70個蒙古包、小朋友的休憩區、農業區及溫室等等,住戶所需要的生活必備品,可說應有盡有,那些外國人周全地為他們準備了一切。而那邊的住戶,寒冷的時候,在那邊避寒,砍周圍附近山上的樹木燒來取暖;但熬過寒冷的冬天之後,就把那些為了他們蓋的蒙古包拿去賣掉,田地也沒有耕耘,把整個小鎮搞得亂七八糟,又回到以往流浪及貧困的生活。

目前在這個小鎮只剩下30戶,少數蒙古包有主人。現在冬天已經來臨了,那些之前拋棄小鎮生活的住戶,又回頭要求那些外來援助者「幫助我們吧!」好像那些外國人有義務非得要幫忙他們似的,簡直無理!

到底什麼時候,我們會自己為自己努力工作打拼,而不盼望外來的援助呢?

※ 本文與遊牧綠台蒙環境平台合作刊登
※ 希望了解更多蒙古環境生態現狀,或反映您的意見,歡迎上網討論。

Top

 
     
 
 

放生魚壞生態 原生種幾滅跡

摘錄自2010年12月15日中國時報嘉義報導

嘉義大學水生系學生遍訪嘉義地區八掌溪、朴子溪、赤蘭溪、清水溪及池塘,採集原生種魚類,卻發現環境汙染嚴重、被放生的外來種魚類侵略占領等因素,造成台灣原生種魚類如花鰍、革條副鱊等大量減少,甚至幾乎絕種,要採集只能往更深的山溪尋找蹤跡。

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即日起至19日在蘭潭校區舉辦水生周活動,展示150種水生類動物,14日有中埔鄉立托兒所師生參觀,大哥哥、姊姊們為小朋友導覽介紹斑龜、螃蟹、螯蝦及大型魚等,小朋友們有的怕被咬到、有的覺得很可愛,驚呼連連。

該系3年級學生林哲緯說,原本要採集台灣原生種魚如蝦虎、馬口魚、粗首 卻發現不容易採集到,要愈深山的溪流上游才勉強尋找得到,尤其花鰍、革條副鱊、脂鮠等原生種魚更難發現蹤跡,幾乎瀕臨絕種,能抓到幾隻回校展示,算是幸運。

他表示,在採集過程中發現原生種魚生存環境被過度開發破壞生態,以及外來種魚如筍殼魚、玻璃魚、非洲拾間、魚虎、泰國鱧魚等侵略,情況相當嚴重,這些外來種魚大量繁殖占領溪流,和放生有很大關係。

Top

 

認股搶救彰化溼地、白海豚 第二波行動目標50萬人

本報2010年12月16日台北訊,實習記者陶曉航報導

今年4月,國內環保團體發起搶救白海豚、環境信託認股行動,希望藉由小額募款購買土地的方式,保護彰化沿岸溼地免於國光石化開發的破壞,進而推動台灣環境信託的實際案例。今年6月,第一波信託人次達4萬,認股的金額高達1.8億元。然而,內政部營建署以未取得國有財產局的土地讓售證明文件為由,擱置申請。但民間團體再接再厲,推動第二波認股行動,希望認股人數在年底衝破50萬,向政府再次提出訴求。

認股行動發起團體之一的荒野保護協會,本周六(18日)於台北市松壽廣場,將舉辦「白海豚行動日」(http://e-info.org.tw/node/61701)相關活動,包括認股人組隊競賽、「孕育新生119」彩繪活動、白海豚彎進總統府等。

環境信託 為龍貓買下森林

荒野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表示,在日本,許多兒童看了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龍貓」後,希望當森林存在,會有龍貓跑出來。因此,家長們便成立了基金會,透過小額募款的方式,買下許多森林。

同樣的,「英國也針對生態、古蹟、地形地貌等有許多環境信託成功的案例」,賴榮孝表示。這次的白海豚環境信託,期望以小額募款的方式,買下開發預定地的部分區塊,作為當地生物的庇護所,進一步阻擋開發。

119 急救美麗溼地

白海豚環境信託認股行動的單股金額為119元,希望以急救的概念呼籲大眾。賴榮孝表示,彰化大城溼地生態價值極高,原本應於今年2月公告為國際級重要溼地,但由於當地政府與國光石化產業的壓力而延宕。原屬亞洲四大溼地的大肚溪溼地,開發為彰濱工業區之後,生態的破壞殆盡。

賴榮孝表示,「彰化國光石化工業的開發,也將對當地環境居住安全、傳統文化產業、居民健康、海岸生態造成大規模的衝擊與傷害。」

參與信託 將影響力由自身擴大

賴榮孝相信,實質行動與觀察、體會,是環境保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他非常鼓勵志工們帶著朋友家人一起參與,並將影響力由自身為中心向外發散擴大出去。第二波白海豚認股到今年12月底,透過網路串連、訊息發佈等,期望達到50萬認股人次。

※ 全民來認股‧守護濁水溪 http://et.e-info.org.tw/node/119
※ 荒野保護協會白海豚行動日http://e-info.org.tw/node/61701

※本文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台北市大安社區大學開設「環境大聲公」課程之實作作品。

Top

 

抵制黑鮪魚食品店 全球2萬多人響應

摘譯自2010年12月9日ENS美國,舊金山報導;黃毓婷編譯;蔡麗伶審校

國際性保育機構「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日前呼籲抵制販售黑鮪魚的壽司餐廳,該行動已獲得迴響。聲援團體表示,他們在10天之內收到2萬多份同意不吃黑鮪魚也不光顧販售餐廳的同意書。

黑鮪魚在過去數10年間遭受濫捕的結果已經面臨絕種的危機。今年年初,1條黑鮪魚在市場上的價碼抬漲到17萬7千美金,使匿報和非法捕獵更有利可圖。國際調查記者聯合組織(ICIJ)在今年10月出版的報告中便揭發黑鮪魚交易存在著龐大的黑市。

現今,西大西洋中的黑鮪魚數量已經較1970年代少了超過80%;而東大西洋的黑鮪魚數量在1957年到2007年間減少了74%。去年春天,西大西洋黑鮪魚(以墨西哥灣為產卵地點)在產卵季節時遭逢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生物多樣性中心估計,這次漏油事件殺死了超過20%的西大西洋黑鮪魚幼魚,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未來依然會持續存在。

今年11月,國際大西洋鮪魚保育委員會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tlantic Tunas, ICCAT) 試圖規制黑鮪魚捕撈量的行動宣告失敗,明年的黑鮪魚限制漁獲量遠遠超過了ICCAT的科學家們建議有助於黑鮪魚復育的捕撈量。因此就在ICCAT的會談結束後,生物多樣性中心隨即展開了抵制行動,希望饕客們能藉著減少需求來拯救黑鮪魚。

目前,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接受了生物多樣性中心的訴願,正在評估是否要將大西洋黑鮪魚列為瀕臨絕種或受威脅的名單之內。

今年11月開始,在澳洲水域巡游的南黑鮪魚也有人管了。國際人道協會(Human Society International )終於在多方阻撓中宣佈黑鮪魚已經成功地劃入受威脅物種的名單之內,在澳洲國家環境法底下受到官方正式的保護。

僅管如此,南黑鮪魚仍然未被列入國際人道協會所建議、絕種風險最高的「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等級。因為這意味著再也無法進行捕撈或者從澳洲出口這種等級的魚類。

澳洲環境部部長東尼柏克(Tony Burke)表示:「黑鮪魚是到處巡游的魚類,只有全球性的管制才能幫助南黑鮪魚的復育,既然全球的限制漁獲量不變,澳洲沒有必要在境內實施禁漁。」

國際人道協會的威爾畢勞(Alexia Wellbelove)反駁,科學家們已經評估出零漁獲才能讓南黑鮪魚有微弱的機會在未來20年內將數量回復到生物量的20%(目前僅餘4.6%)。部長必須堅持澳洲水域禁漁的立場,並在南黑鮪魚保育委員會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Southern Bluefin Tuna) 推動國際合作。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南京火鍋添加化學劑

摘錄自2010年12月15日揚子晚報南京報導

南京批發市場有不少火鍋添加劑售賣,包括500克的辣椒精25元、500克的火鍋紅35元、500克的飄香劑45元。

商販表示,辣椒精及火鍋紅兩個產品是搭配起來用的,前者保證在少放辣椒的前提下,讓食客辣得過癮,而後者是可以在幾乎不放辣油的前提下,讓辣鍋「紅」起來。至於火鍋飄香劑,商販稱,只要撥一點放入火鍋中,那就香味四起,讓人非常有食慾。

報導指出,省質檢局負責人表示,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太多了,她自己也無法明確告知記者這些產品究竟能否食用。

 Top

 

美環保署:糖精非有害物質

摘錄自2010年12月16日中國時報報導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14日將人工甘味劑糖精(saccharin)自「有害物質」(hazardous substances)的清單中剔除。

糖精甜度較蔗糖高出300倍,呈現白色結晶粉末狀,不含營養成份。外界長期以來認為,添加於低卡路里飲料、口香糖、果汁、果凍的糖精可能致癌。1977年一項研究發現,大鼠餵食高劑量的糖精後,罹患膀胱癌的機率明顯增加,美國環保署因而在1981年將糖精列為有害物質。

然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轄下「國家毒物學規畫處」(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及「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重新評估科學界針對糖精的研究,以及糖精所含的鈉成分,已於1990年代末期做出糖精並非致癌因子的結論。

代表低熱量食品製造商的「卡路里控制委員會」遂據此向美國環保署提出申訴,該署最後決定不將糖精列為有害物質。

Top

 

論壇∣為獨立記者喝采

作者:何榮幸

只要看過「環境報導」部落格的人,大概都會同意,此處堪稱台灣最深入、詳盡及兼具批判性的環境資訊基地之一。在這裡長期辛勤耕耘的獨立記者朱淑娟,最近抱走3項重要新聞獎,她的努力值得各界喝采,她的得獎感言更值得深思。

有一段時間,為了採訪「我的小革命」專版的「草根媒體」主題,我密集瀏覽朱淑娟、胡慕情這兩位新聞同業的部落格,清楚感受到她們對於環境議題的高度關切與使命感。

朱淑娟當時已經離開聯合報,胡慕情則還在台灣立報。我忍不住在她們部落格文字的背後揣想,究竟要有多大的熱情,才能讓這2位缺乏主流媒體影響力的記者,日復一日在冗長、枯躁、繁瑣、無趣的環評會議待上全天,只為了忠實寫出所有過程以提供各界監督環評?

再看看我採訪過的其他類型獨立記者,吳國城在東勢辦《山城週刊》,知識分子返鄉奉獻一待就是30年,校長兼撞鐘不說,太太還要負責拉廣告;江一豪離開蘋果日報後,擔任搬家工人維持生計,才能以《苦勞網》特約記者身分撰寫一系列三鶯部落相關報導。他們都沒有因為身處邊緣、單兵作戰而妄自菲薄,反而因此更加努力不懈,前幾年也都分別獲得了卓越新聞獎的肯定。

至於同樣也曾獲獎的《目擊者》雜誌,則因台灣記協財務困難,在獲獎不久後由實體刊物改為電子報。但這份對我有著特殊意義與深厚情感的刊物,終究因為記協朋友的堅持與執著,而在台灣獨立媒體史上留下一頁印記,這是我格外感到欣慰之處。

朱淑娟在「我們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新聞環境?」得獎感言中感嘆:「我不認為部分主流媒體的沒落短期間有改變的可能,但企圖取而代之的網路媒體卻也還不到那個火候,於是現階段的台灣媒體呈現一種真空狀態,那是整體新聞環境的失落,也是社會整體的失落。」她並強調:「我的獨立媒體身分恐怕為我的得獎加了不少分,因為評審老師要肯定的,絕對不只是我個人,而是在誨暗已久的新聞環境中,對於『獨立報導精神』的一種期許。」

這絕對不是「白頭宮女話當年」式的說教,而是對於當前新聞環境失去理想性的深刻自省。這種自省也不應只被視為獨立記者的心聲,而更應該是主流媒體向上提升的力量。

話說回來,得獎只是新聞工作的一種肯定。台灣還有很多認真敬業的主流媒體新聞工作者,不論得不得獎,依舊在為心中「莫忘初衷」、「一生懸命」的熱情與理想而奮鬥著,只是在誨暗已久的新聞環境中不易得到彰顯。各界在為獨立記者喝采的同時,也應該為留在主流媒體內持續努力的記者打氣,因為在某種程度上,留在主流媒體內奮戰已需要更多的堅強與勇氣。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Top

 

論壇∣坎昆協議評析:後京都過渡時期的解藥或迷幻劑

作者:趙家緯(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綠盟能源與氣候變遷小組召集人)

 
表一/坎昆協議內容與國際非政府組織訴求比較。(趙家緯製)

墨西哥時間12月11日凌晨6點24分,COP16會議落幕。當大會主席艾斯琵娜莎(Patricia Espinosa)以『我知悉您的立場,但若無其他的反對意見,則此文本通過。』(I do note your position, and if there is no other opinion, this text is approved),阻止了玻利維亞代表的持續發言,全場來自各國的協商代表起立鼓掌。然而這個表榜『氣候變遷議題的國際合作新時代』的坎昆協議,是否真能成為後京都過渡時期的解藥?

表一摘錄了坎昆協議的主要內容,並與國際NGO所提出聯合訴求進行比較。綜合而論,坎昆協議是將無視聯合國正式會談程序所產出的《哥本哈根協定》中所強調的減量目標設定、財務支持機制、調適策略等,在經由期合作行動問題特設工作小組(long-term cooperative action, LCA)
與京都議定書工作小組(Kyoto Protocol, KP)會談程序,納入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正式框架之下,以作為後續議定書擬定的基礎。

弭不平缺口的減量承諾

而若撇開程序上的進展,而著重內容的完整性與實質的減碳與調適的助益,則其較大的邁進,則是在減量目標,對於已開發國家設定了明確的要求:『2020年時,需較1990年減量25%~40%』。於《哥本哈根協定》時,僅提及控制增溫的目標,而非明確的後京都時代各國的『碳額度限制』(Carbon Budget)。而此次坎昆協議中提出減碳目標,與IPCC建議值相符,亦遠比歐盟以及日本先前提出20%為高。而針對發展中國家上,則是要求其依照永續發展的原則下,提出國家最適減量行動(nationally appropriate mitigation actions),已達成2020年時,相較於一切照常(business as usual)情境下之排放量,有顯著的削減。但這樣的承諾,是否足以達到控制增量兩度C以下的效果?

根據UNEP於COP16開始前發表的『減量缺口』 (The Emissions Gap Report: Are the Copenhagen Accord pledges sufficient to limit global warming to 2 or 1.5°C?) 報告,分析各國依照哥本哈根協定下,提出的減量承諾,與達到增溫不超過2度時的排放量差異程度為何?分析結果顯示,若僅是履行哥本哈根協定中減量承諾,則2020年時,可將全球排放量抑制530億噸,但若需控制增溫不超過兩度,則全球總排放量需抑制在440億噸,既減量差距仍有90億噸。然而若依照此次坎昆協議,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均調昇其減量承諾,例如歐盟由原本承諾的2020年相較1990年減量20%,提昇至30%時,雖可將排放量進一步抑制到490億噸,但離減量差距仍有高達50億噸,而亦將使全球增溫度數,達到2.5度至3度之間。

綠色氣候基金的隱憂

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的成立,被視為坎昆會談的一大成就。但實際上,因墨西哥總統卡德隆於去年哥本哈根會談時,已積極推動此基金的成立,而『300億』以及『1000億』的量化目標,亦詳述於哥本哈根協定之中,因此若欲正確評價坎昆會談在財務支持上的貢獻,則需細部檢視此氣候基金的應然與實然。

首先就基金額度上,2020年時達到每年1000億美元的目標,是依據世界銀行2008年所發表的氣候變遷的調適經濟評估(Economics of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而來,該報告的結論指出因應增溫兩度C的世界,則每年的調適成本將達到70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然而如前所示,當現有的減量承諾所帶來的是個增溫3度C的世界,則所需的調適成本將遠不只1000億美元。

雖然坎昆協議的文本中,明確規範了綠色氣候基金的運作細節,包括委員會的分配比例、各國需於每年五月報告其基金提供狀況以及前三年由世界銀行代管等,但如何要求各會員國符合其基金負擔額度的機制仍是闕如。雖然各國代表於COP16前後的基金提供的承諾, 300億的短程目標是可及的。但其仍有諸多因素,為綠色氣候基金的成功運作,埋下不確定性。

首先是資金撥款的形式。發展中國家要求綠色氣候基金為在既有的國際援助以外,額外增加的援助,不應該是被視為借款。然歐盟在COP16中,因其協商代表Runge-Metzger在其氣候財務援助進程報告的記者會上,一席氣候援助應該是貸款(loan),而非補助金(grant)的比喻,引發眾怒,逼使其發新聞稿澄清此並非其未來的政策方向。

另一個因素,則是各國本身的政治因素以及經濟狀況的影響。以美國為例,其目前提出的基金貢獻額度,遠不及其應負擔的國際責任,然而在期中選舉之後,共和黨主掌國會的狀況下,歐巴馬雖有心在下一年度的預算中,提高其對綠色氣候基金提供額度,但在持氣候懷疑論共和黨議員的阻擾下,要能通過實非易事。而歐盟方面,則是在其會員國公共預算緊縮的狀況下,是否能履行其後續的承諾,實待觀察。

而坎昆協議中,因著美日等國的要求,明定將由此基金運作前三年,將由世界銀行負責代管。但諷刺的是,於COP16結束前三天,國際NGO才聯合發起『將世界銀行趕出氣候基金運作』(No role for World Bank in climate finance)的抗議行動,其表示由於世界銀行過往運作狀況中,不符合民主原則,甚至資助罔顧人權與社會衝擊的計畫,對南方國家影響甚劇,因此氣候基金運作,不應該再重蹈覆轍。

而在其他重要的面項上,諸如防止森林退化以及技術移轉等國際氣候協議基礎議題等,雖均有較明確的結果,但是仍有些核心問題,仍未被解決。如在防止森林退化(REDD+)上,地球之友對於允許REDD+所資助的計畫,可列入碳抵減額度表示不滿。而衛報的資深環境記者John Vidal亦表示REDD的監督機制、與在地民眾的關聯性以及運作過程的潛在的作假與腐敗問題,亦未能在此會談獲得解決。

於技術移轉上,此次文件中明載將設置氣候技術中心以及網絡(Climate Technology Centre and Network),協助各國鑑別其技術需求,並推動技術合作計畫等,均比當前僅仰賴技術移轉專家小組(Expert Group on Technology Transfer, EGTT)為佳。但是技術移轉的關鍵課題- 智慧財產權,在已開發國家仍以經濟競爭力看待各項減碳與調適技術的狀況下,針對是否能採取國際NGO所建議的基於『保護與分享』(Protect and Share)的精神,建立一新的智財權的管理協定,並未能有明確的進展。

坎昆協議的出爐,至少將全世界從哥本哈根會談的宿醉中,逐漸甦醒。然而諸如以上分析,在實際上面,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均需從各國國內以及國際的各項政治議程上,施加更多的壓力。方能使此次坎昆會議,不僅只是拯救聯合國的程序,而亦能拯救氣候危機。

※本文轉載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陳韋綸、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