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4.1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地球日藝術市集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後龍科技園區駁回 灣寶良田見證土地正義


munch攝影

內政部營建署區委會14日駁回「後龍科技園區農地變更案」,灣寶農民抗爭三年,終於成功守住自己的土地。消息傳來,灣寶、海寶農民喜極而泣,在營建署前深深一鞠躬感謝天地。

灣寶農民的成功不只是自己的成功,更突顯台灣土地徵收的種種不正義,對未來推動土地徵收程序正義、以及公民參與都有指標性的意義。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返穀青年 親手種下一顆灣寶的西瓜

灣寶農民:我要春耕 不要抗爭!

灣寶良田存廢 挑戰政府保障糧食安全決心

請作伙來,守護農業、農村與農地價值

你不可不知的核電真相 |真相三、核能廢料,遺害萬年

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核電廠所產生的放射性廢棄物分成高階與低階放射性廢棄物,前者是指用過核子燃料或其經再處理所產生之萃取殘餘物,後者則涵蓋電廠運轉期間受污染的衣物、水處理殘渣、工具及廢棄的零組件、設備、樹脂、除役後反應爐體相關廢棄物。

針對『用過核子燃料』,目前台電所規劃的處理方式有以下三階段:

第一階段為濕式貯存:用過核燃料剛自反應爐退出時,尚有殘餘的熱量及輻射線,因此必須存放在電廠內用過核燃料水池中一段時間,以進行必要之冷卻。 l

第二階段為乾式貯存:用過核燃料在上述水池中經多年冷卻以後,其殘餘熱及輻射線已大幅降低,因此可將其自水池中移出,於電廠內另興建乾式貯存設施以進行用過核燃料的乾式貯存。

第三階段為再處理或最終處置:在乾式貯存期間,可以將用過核燃料取出,進行再處理以回收鈾與鈽等可利用的物質;或建造最終處置場,永久處置用過核燃料,或永久處置經再處理所產生的高放射性廢棄物,使其與人現類生活圈永久隔離。

精采內文

農村草根行 |相思的味道

 

作者:嚴勳業(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研究所)

曾經,我很受不了農村裡面的氣味,參揉牲畜排泄物、焚燒稻草的煙硝、腐爛的葉菜和楊桃,還有養豬場的味道,這些味道,在就在開車進入相思寮之前,始終伴隨著3天的旅程。一直在都市居住,除了參加農家樂的農村體驗一日遊之外,在台灣,我從來沒有經歷過農村生活,恐怕在我的生命中,大概只有傳統市場內的氣味比較像是我在農村嗅到的。

開車在彰化二林的縣道上,在看到一片枯黃的甘蔗田後我驚覺進入了相思寮。一行人停下了車,而旁邊的大卡車卻急速的呼嘯而過。2010年2月5號到7號的那3天,二林不管是下著雨、出大太陽,我總覺得相思寮蒙在一片灰濛濛的塵土裡。即使許多留在農村的長者在準備過年菜頭粿,在刷洗一年用不到幾次的團圓飯碗盤;即使許多相思寮三合院公廳的牆面都用大膽的艷紅色和天藍色搭配而成,但我仍感受到不到過年的歡愉。相反地,我發現這些在台糖的蔗田裡待了一輩子的居民,正籠罩在一股不想一生居住的家園被中科四期徵收的不安、無奈、與陰鬱的氛圍內。

回程之後,我一直在思考,到底這趟旅程,對我有什麼意義?

精采內文

地球日 |NGO綠行動地圖 重建人與環境和諧關係

 

作者:詹嘉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我們現在所見的地球,是一顆漂浮在永恆的靜謐中,小巧、湛藍而美麗的星球,若能以這個角度出發,那麼,所有人類都是居住在這地球上的過客…是一群還不明白他們彼此真的是情同手足、唇齒相依的兄弟姊妹。」——詩人阿契波德.麥克李胥(Archibald MacLeish)。

1968年人類首度登陸月球,從外太空拍下地球的照片,其美麗深深震撼了詩人阿契波德.麥克李胥(Archibald MacLeish),因此寫下了這段話。彼時美、俄兩國的太空、軍備競賽正如火如荼進行著,而工業和化學藥劑的污染則以駭人的速度,入侵了自然及人類的生活,瑞秋.卡森出版《寂靜的春天》,敲響了保護環境的警鐘;1970年4月22日(後訂此日為世界地球日,標誌當代環境運動起源),美國民間為了一個「健康且可持續的環境」而走上街頭,他們籌辦了橫跨美東、美西兩岸的全國遊行示威,數千所大學院校籌組了抗議環境惡化的活動;長期對抗石油外洩、製造污染的工廠與發電廠、未經處理的廢水、有毒廢棄物的處置、殺蟲劑、高速公路的開發,荒野的消失與野生動物滅絕等等問題的不同團體,突然了解到彼此之間有著共同的價值觀。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日前舉辦的「2011黑面琵鷺與沿海濕地保育國際研討會」,當中將黑面琵鷺來台度冬數量減少的狀況作了熱烈的討論,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將預定養殖面積約10多公頃的傳統魚塭,解決黑面琵鷺覓食問題,並持續追蹤。一旦走了,就很難請回來,而蘭嶼一度瀕臨絕種的珠光鳳蝶,經過10年的復育,今年有了亮麗的成果,相信這將吸引很多人去生態旅遊。賞螢火蟲的季節又到了,玉山國家公園瓦拉米步道便是一個很適合的去處。然而還是要多嘴的再提醒大家,前往的時候可要有好表現,才能讓螢火蟲不受打擾的生活著。

在15個月前墨灣漏油事件造成11人死亡與生態浩劫,禍首英國石油(BP)計畫於今年7月恢復鑽油,這消息引發眾怒,畢竟那漏出的50億桶原油還有8成在海裡。不只海洋,最近河川污染消息層出不窮,叫人憂慮,梧棲區民權中排13日遭污染,致大量魚類死亡,居民質疑是區內廠商偷排廢水所致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流浪動物形骸 點燃生命關懷

作者:黃宗慧(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目前正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活彈藥》聯展中,有一件結合了藝術與社會運動的作品─旅美藝術家張力山的「形骸孤島」。展場的一側是3000多隻流浪動物骨灰堆成的小山,清冷的白色燈光打在骨骸山上,訴說著台灣流浪動物的「出路」竟是如此「無路可出」。

然而這件作品不是只有控訴。展場另一側用黃色燈光打在地上,形成溫暖的光圈,要讓參觀民眾用行動來改變流浪動物的處境:願意連署呼籲公部門正視動物福利的民眾,都可以撿拾現場流浪動物的骨灰,放入印有「政策影響萬千生命」的特製信封後再置於光圈內;策展單位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將在展期結束時把信封寄至相關部門,傳達民眾對此議題的關切。藝術裝置在此化為一場社會運動:如果有越多人在參觀展覽時願意為流浪動物撿骨,淒冷的骨灰山就會一點一點消解,陳情的信封山則能越堆越高。

精采內文

 
 
 

後龍科技園區駁回 灣寶良田見證土地正義

本報2011年4月15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內政部營建署區委會14日駁回「後龍科技園區農地變更案」,灣寶農民抗爭三年,終於成功守住自己的土地。消息傳來,灣寶、海寶農民喜極而泣,在營建署前深深一鞠躬感謝天地。

灣寶農民的成功不只是自己的成功,更突顯台灣土地徵收的種種不正義,對未來推動土地徵收程序正義、以及公民參與都有指標性的意義。

針對3月10日專案小組審查時委員提出包括:在尚有閒置工業區的情況下再徵收灣寶農地變成為工業區的必要性,以及計畫區內超過七成地主反對被徵收的合理性等問題,苗栗縣政府並未進一步說明。

但苗栗縣政府的顧問公司強調,未用的工業區是廠商自行購地進駐,不同於依促產條例報編的工業區。而且產業用地應著重地區及週邊關連設施配合程度,不能單純依供需數字否決後龍科技園區開發。

加上農委會在3月10日會議中已明確表達,基於保護優良農地立場,「原則不同意本案農業用地變更」。依農業發展條例第10條規定,經辦竣農地重畫的特定農業區變更成工業區,應徵得農業主管機關同意。

上次會議已決議不再給苗栗縣政府補件機會,將本案直接送大會決定。此次區委會大會主席、內政部次長簡太郎正式駁回此案。

留下優良農地 呼喚土地正義

有了上次的會議結論,灣寶農民對這次的會議充滿期待,但另一方面又擔心會有變化,心情五味雜陳。前天下午村裏社區媽媽割了月桃葉包了粽子,翌日清晨3點起牀蒸熟,抬著扁擔分搭兩部遊覽車北上。灣寶農民張木村說,這是村裏婦女送飯到田裏給農作人吃的習俗,強調村民抗爭到底的決心。

得知案子駁回,農民在營建署前拉開「土地正義」的大紅旗幟,振臂高呼:「後龍科技,到此為止」。灣寶自救會會長陳幸雄牽著孫女的手喜極而泣,他說這三年來農民堅持保有自己的土地,真的很辛苦,這一天終於達到目的,「真的很感動,希望台灣其他土地能像我們灣寶一樣都保留下來。」

灣寶社區理事長洪箱、張木村夫婦、還有兩個兒子都到現場,洪箱一路哭著感謝大家的幫忙,她們才能繼續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我們鄉下雖然不像都市這麼多采多姿,但我們真的很快樂」。

農民說,大家都靠種田生活,很煩惱土地被徵收,「把我們土地賣了換不到一根柱子,我們種米、種蕃薯就有得吃,拜託不要給我們收啦。」很多農民來台北抗爭已10多次了,「真的好辛苦,今天這樣真的很歡喜。」

社會力量的覺醒跟展現才能扭轉一切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一路相挺灣寶農民,他說很感謝灣寶農民勇敢站出來,為台灣許多地方帶來希望,樹立了典範。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說,「此案從開始到現在,所有的掌聲都應該給天、地、以及大家。」

廖本全說自己上課時常跟學生說,當台灣社會政治、經濟力量合流無所不能時,唯有社會力量的覺醒跟展現才能扭轉一切,「我的學生常挑戰我,老師你證明給我們看,我無法證明,今天在場的各位證明了,謝謝各位!」

「而這也證明,只要做對的事情,只要你有信心、有勇氣,你一定會成功。」廖本全認為灣寶農地能留下來也證明台灣農業應該被肯定。

農民團結力量大

農村陣線、政大返穀社同學等人也到場聲援,農陣發言人、世新大學助理教授蔡培慧認為,很多土地徵收都從地方開始,灣寶農民的團結才讓社會了解有這麼不公義的事在發生。從大埔事件以來,農民想問社會:「台灣要不要農耕?」

蔡培慧認為,這個案例最大的意義在於把過去以開發主導的思維轉向永續跟平衡。而灣寶農民憑什麼贏?她認為是農民的團結跟自覺。灣寶農民在這個案子有風吹草動時就有警覺,發現徵收的不合理,即時到行政院、環保署、營建署去抗議,讓許多人重新認識這片土地,進而滙集一波又一波力量。

「灣寶是元寶,這是阮的家…思念阮ㄟ土地,清新的香味…」日正當中,灣寶農民唱著歌,搭上遊覽車揮別台北,回到屬於自己的土地。

※註:

由苗栗縣政府主導開發的「後龍科技園區」於苗栗縣後龍鎮及造橋鄉,距國道三號大山交流道約100公尺。2010年6月4日區委會第二次審查時,苗栗縣政府提出區位面積從362公頃縮減為334.83公頃。

3月10日苗栗縣政府修正面積為231.51公頃,原方案經辦峻農地重畫的農地占186公頃,其中屬特定農業區175.41公頃,縮減後特定農業區減為103.66公頃。

※本文同步刊登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你不可不知的核電真相 |真相三、核能廢料,遺害萬年

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核電廠所產生的放射性廢棄物分成高階與低階放射性廢棄物,前者是指用過核子燃料或其經再處理所產生之萃取殘餘物,後者則涵蓋電廠運轉期間受污染的衣物、水處理殘渣、工具及廢棄的零組件、設備、樹脂、除役後反應爐體相關廢棄物。

針對『用過核子燃料』,目前台電所規劃的處理方式有以下三階段:

l 第一階段為濕式貯存:用過核燃料剛自反應爐退出時,尚有殘餘的熱量及輻射線,因此必須存放在電廠內用過核燃料水池中一段時間,以進行必要之冷卻。

l 第二階段為乾式貯存:用過核燃料在上述水池中經多年冷卻以後,其殘餘熱及輻射線已大幅降低,因此可將其自水池中移出,於電廠內另興建乾式貯存設施以進行用過核燃料的乾式貯存。

l 第三階段為再處理或最終處置:在乾式貯存期間,可以將用過核燃料取出,進行再處理以回收鈾與鈽等可利用的物質;或建造最終處置場,永久處置用過核燃料,或永久處置經再處理所產生的高放射性廢棄物,使其與人現類生活圈永久隔離。

然而目前面臨的情勢則是,在核一廠區內濕式貯存已屆飽和,而台電亟欲興建乾式儲存廠的設置,以便將部份的用過核燃料移至乾式貯存設施。最弔詭的是,原本台電規劃的乾式貯存設施貯存量達8448組,但因目前申請設施位置,受限於山坡地影響,因此於環評送審時申請儲存量僅為l,680 組,原本的1/5,而其餘 6,166組用過核燃料仍然留在水池中,俟核一廠永久停機,除役拆除時再行最終處置。而在最終處置上,國際上的共識雖是進行『深地層處置』,亦即將其掩埋至地底深處,但實際上,並未有實際成功案例。以美國為例,其鑑於原本規劃的內華達州雅卡山(Yucca Mountain)深層地質處置計畫成本過高,已終止此計畫。簡言之,目前國際上仍然沒有處理用過核子燃料的辦法。

在低階放射性廢棄物上,台電目前著手進行最終儲置廠址的選址,其欲將其放置於台東達仁鄉以及馬祖烏坵。而台電在選址過程中,不斷花錢刊載「低放射性廢棄物安全嗎? 蘭嶼飛魚知道」、「低放選址潔能台灣,地球永續新藍海」、「低放廢棄物選址,節能護地球」的置入性報導之中。而台電在地方上,未署名的傳單中,放送著日本青森縣雖有低放核廢場,但是觀光活動依舊繁盛,而青森蘋果以及海產的銷售數量也未受影響的消息。而位於法國諾曼地半島的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芒什,該地畜牧產業的興盛亦被用於試圖減緩地方民眾對觀光衝擊的疑慮。但這些官方資料中,都掩蓋了國際上在處理低放射性廢棄物過程中所發生的環境污染事件,履見不鮮。

如其舉出了法國芒什場址,畜牧業興盛,推論低放將無衝擊。但根據2006年時,負責該場址環境監測的ACRO實驗室,既發布一份新報告指出「該地地下水層的放射性強度平均達到750Bq/l,比歐洲合法安全值所限制的100Bq/l高出7倍之多。靠近核廢場的農地地下水層的放射性強度平均達到9000Bq/l,比安全限制值高出90倍之多」而這些地下水,既是當地畜牧業者的主要水源。

在美國方面,其位於南卡羅萊納州的Barnwell儲放場,2008年時周遭的監測井測得氚濃度每公升高達18,303,000 皮克居里(pCi/L),而飲用水標準則是每公升20,000皮克居里(pCi/L)。而位於華盛頓州的Richland,更被質疑為鄰近哥倫比亞河中輻射的來源。

此外,當相關單位不斷放「各國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持續安全順利運轉中」的訊息時,卻忘了今年2月時,英國該地出現個荒謬的廣告:「尋找曾於Sellafield當地核電業工作,並參與低階核廢料處理的從業人員」,而廣告主則是2007年7月成立,負責Drigg低放射性廢料最終處置場營運的低放射性廢棄物儲存公司(LLW Repository Ltd)。因為該公司發現,原由官方所保管的廢棄物儲放以及營運紀錄,有極大的疏漏。

且在台灣在處置核廢料,更充滿了許多不正義的過程。30年前先以魚罐頭工廠欺瞞蘭嶼的達悟人,將核廢料儲存廠設於該地,且無能管理儲放過程所排放的廢水對當地的影響。而今日在選擇最終處理場址的過程中,也是計畫將場址設在用電量極低的發展邊陲地區,如台東南田、金門烏坵等,要其代替大家承受使用核電的負面後果,這無疑是更加深區域間的不公平。

面對核廢料處理,英國經濟學家蘇馬赫在<<小既是美>>一書中的提醒非常適切:「無論贏得多大程度的繁榮,大量累積無人知道,如何使之安全處理的劇毒物質都是不正當的…,幹這種的事是對生活本身犯罪,它比人犯過的任何罪行都要嚴重得不知多少。以為文明在這樣的一種罪行基礎上的以維持下去的思想是道德、精神和思想意識的畸形產物。它意味著處理人類的經濟事務,卻根本不把人當一回事。」

Top

 

農村草根行 |相思的味道

作者:嚴勳業(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研究所)

大膽的艷紅和雪白屋宇,屋後是片竹林。(攝影/卓馨怡)相思寮,一個位在彰化二林台糖蔗田內的聚落。我不知道台灣是否有其他同樣叫相思寮的地方,我有一個小小的願望,想說在前面,我希望還有機會再去踏上相思寮的土地,看看村口那面在阿公阿婆的默許下被我們塗鴉的牆,以及在僅有3天的相處中用熱情極度寶貝我們的老人家。

曾經,我很受不了農村裡面的氣味,參揉牲畜排泄物、焚燒稻草的煙硝、腐爛的葉菜和楊桃,還有養豬場的味道,這些味道,在就在開車進入相思寮之前,始終伴隨著3天的旅程。一直在都市居住,除了參加農家樂的農村體驗一日遊之外,在台灣,我從來沒有經歷過農村生活,恐怕在我的生命中,大概只有傳統市場內的氣味比較像是我在農村嗅到的。

開車在彰化二林的縣道上,在看到一片枯黃的甘蔗田後我驚覺進入了相思寮。一行人停下了車,而旁邊的大卡車卻急速的呼嘯而過。2010年2月5號到7號的那3天,二林不管是下著雨、出大太陽,我總覺得相思寮蒙在一片灰濛濛的塵土裡。即使許多留在農村的長者在準備過年菜頭粿,在刷洗一年用不到幾次的團圓飯碗盤;即使許多相思寮三合院公廳的牆面都用大膽的艷紅色和天藍色搭配而成,但我仍感受到不到過年的歡愉。相反地,我發現這些在台糖的蔗田裡待了一輩子的居民,正籠罩在一股不想一生居住的家園被中科四期徵收的不安、無奈、與陰鬱的氛圍內。

回程之後,我一直在思考,到底這趟旅程,對我有什麼意義?

剛進入相思寮的前3小時,我充滿著疏離,原本以為自己的福佬話學得不太道地;還有貼著很近的房子,我很難用現代都市計畫下的空間配置思維,理解這個聚落錯綜複雜的家戶關係,如果被拆遷了,即使有個叫相思寮的社區,能不能夠和現在相思寮的農村一樣緊密?

傳統的大灶,煮出了食物與先前的厭惡這些氣味相比,田野旅行完,我很怕這些氣味消失。

第3天我和怡文走到萬合里一鄰阿恭伯伯的家,他很熱情地拿出過年的糖果招待我們,也開了晏霖準備的宜蘭餅與我們分享。阿恭伯一直沒有待在相思寮工作,由於長期在外地當泥水工,阿恭伯並不諳務農,曾經有個幾分地,也是為了彰化縣政府喊出大學城計劃時,轉手賣掉的。在要離去時,阿恭伯拿出政府的徵收文件給怡文和我看,上面明明白白寫著在阿恭伯所居住房舍內,所有的地上物權政府所估的價錢。讓我不解的是,連所有的植物都像花市裡面盆栽標上了價格,然後政府用對折收購。看了那幾紙公文,為什麼中科局可以用告訴用這種名目張膽的方式,用計算吃相思寮居民的豆腐,甚至,用錢來決定一群人的生存意義?

最後一天的下午,我們聚集在鄰長嬸的家裡吃午餐,這是3天唯一在相思寮內用的一頓飯,卻讓我記憶深刻。鄰長嬸用了我從新竹帶來的貢丸煮了一鍋大麵給大家吃。當然,吃了十幾碗麵的確很實在;我可以從新竹帶來貢丸、晏霖帶著宜蘭餅用地方特產當伴手,但是我們要如何告訴別人,相思寮對於這群生存一輩子的人很重要?拿著甘蔗?不,甘蔗是台糖公司的記憶,所以台糖可以保留舊的運輸蔗糖的鐵軌告訴人們,公司盡了企業家精神保留了糖廠的歷史資產。

而這群從年輕時當台糖會社工的相思寮居民唯一的抵抗方式,就是繼續住在這塊屬於他們的土地上。坐在小板凳上和鄰長嬸聊天的下午,我體會了農閒時期的時間感。我用了3天的時間去感受了農村的步調,我很怕回到都市後,又忘了在相思寮的味道。

謹以此文,謝謝相思寮的長者,用他們生命的磚頭和我們分享在庄頭發生的一切事情。我也想說:「中科,不要用算斤秤兩的方式,買賣相思寮用生命築起的磚頭。」

Top

 

地球日 |NGO綠行動地圖 重建人與環境和諧關係

作者:詹嘉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我們現在所見的地球,是一顆漂浮在永恆的靜謐中,小巧、湛藍而美麗的星球,若能以這個角度出發,那麼,所有人類都是居住在這地球上的過客…是一群還不明白他們彼此真的是情同手足、唇齒相依的兄弟姊妹。」——詩人阿契波德.麥克李胥(Archibald MacLeish)。

1968年人類首度登陸月球,從外太空拍下地球的照片,其美麗深深震撼了詩人阿契波德.麥克李胥(Archibald MacLeish),因此寫下了這段話。彼時美、俄兩國的太空、軍備競賽正如火如荼進行著,而工業和化學藥劑的污染則以駭人的速度,入侵了自然及人類的生活,瑞秋.卡森出版《寂靜的春天》,敲響了保護環境的警鐘;1970年4月22日(後訂此日為世界地球日,標誌當代環境運動起源),美國民間為了一個「健康且可持續的環境」而走上街頭,他們籌辦了橫跨美東、美西兩岸的全國遊行示威,數千所大學院校籌組了抗議環境惡化的活動;長期對抗石油外洩、製造污染的工廠與發電廠、未經處理的廢水、有毒廢棄物的處置、殺蟲劑、高速公路的開發,荒野的消失與野生動物滅絕等等問題的不同團體,突然了解到彼此之間有著共同的價值觀。

40年後,極端氣候造成諸多災難,生存情勢緊張,讓越來越多人體認到「地球只有一個」的事實,而為了我們美麗的星球能夠永續長存,除了進行全球性對話,更亟需在地行動和參與,重建人與環境間的和諧關係。今年(2011)世界地球日募集十億綠行動,台灣方面除了響應綠行動募集,更設立了「NGO綠行動地圖」,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邀請散佈台灣、中國大陸各地的草根組織回饋綠行動,一同響應地球日,期盼能增加民眾參與NGO組織關注之綠議題、綠行動,並創造組織間的對話平台,形成串連、擴大在地行動效應。

NGO綠行動地圖長什麼樣?

NGO綠行動地圖結合了Google Map技術,將台灣北、中、南、東區、離島,以及中國大陸地區的環境守護組織羅列於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夏道緣介紹,這份E化地圖以「地區」和「議題」(綠行動標籤)分類,民眾可依使用目的和需求進行搜尋,了解各草根團體關注的環境問題和採取的行動,提供大眾更多關心與參與綠行動的機會。

ngo綠行動地圖ngo綠行動地圖的標籤雲功能,可依照趕興趣的議題,搜尋到同樣關注此議題的在地組織

而在地圖中,每個團體都分別貢獻1至3個不等的綠行動,提供大眾簡易綠行動指南。目前網站共收錄25響應團體、77個綠行動指南,且仍在陸續增加中。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說:「綠行動地圖將平日討論起來沉重的環保議題轉化為簡易的日常行動指南。越多民眾在日常中養成綠習慣,就會進而主動地關注環境問題,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社會整體環保意識。」

如何加入?

若想一同響應「綠行動地圖」行動,各團體可將自己1- 組織名稱、2- 所在地點、聯繫方式、3- 關注的環境議題、4- 給民眾的綠行動建議,寄到台灣地球日信箱(earthday@e-info.org.tw),網站會以最快的速度把各團體所提供的資料加入地圖中,透過訊息整合,擴大環境社群影響力,一同朝永續社會邁進。

【參考資料】

台灣綠行動地圖(陸續增加中)

NGO組織

地點

關注議題

綠行動指南:給民眾的綠建議

主婦聯盟基金會

台北市、台中

糧食安全、非核家園、資源利用、都市衛生、步道推廣

‧支持推動葉菜硝酸鹽減量及進口水果農藥殘留檢測行動
‧關心生活中基改食物及作物議題
‧鼓勵提起綠背包去旅行

綠色陣線協會

台北市

關注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環境賀爾蒙議題、推廣有機農業

‧支持「校園有機日_嘴巴革命,用吃改變世界」
‧支持在台灣推動非基改農區
‧閱讀綠陣翻譯的《大地˙非石油》、《生物剽竊》、《生物多樣性的早餐》等書籍,進一步了解永續議題。

秀明自然農法協會(洪雅書房)

嘉義市

推廣自然農法、推動嘉義在地文化資產保存

‧響應支持自然農法蔬食
‧加入購米的行動、加入買書的行動
‧響應入股或參與到現場體驗
‧參與洪雅書房每週的免費推廣講座,內容包括當代思潮與議題討論、音樂會、電影播映)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台北市、台南市

推廣環境資訊交流

推動環境信託運動

‧訂閱環境資訊電子報
‧參與濁水溪口認股行動
‧參與生態工作假期

荒野保護協會

台北市

推動自然教育、棲地保育與守護行動

‧加入荒野會員
‧捐款協助荒野
‧成為荒野志工

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台北市

都市綠地保存

‧加入「市民要綠地宣言」連署行動。
‧訂閱「綠地花生報」,了解都市綠地議題。
‧參與都市綠地空間多元運用,留意生活週遭是否有能成為「口袋綠地」(pocket park, mini park)的潛力空間。

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協會

台北市

推廣「樸門設計」的原則、精神與實踐方法

‧參與校園農耕與種子保存種子之工作坊。
‧參與校園及社區農耕行動,認識環境、參與食物生產,改善與美觀生活環境,達成支持自給自足的本地生產、簡單生活與調適全球暖化的環保概念。
‧加入「從種子到餐桌」─種子保存及校園農耕行動分享論壇之平台,透過經驗的交流傳承生態智慧。

永續能源與環境學社&綠巴克公司永續生活網

台北市

能源資源使用議題;推廣並規劃建築物能源源管理系統、推廣太陽光電系統

‧一般住宅、中小型辦公室修繕整建搭配綠建築改善或節能改善。如使用綠建材、再生能源設備或高效率能源設備。
‧推動學校、辦公大樓、社區大廈集合式住宅節能:能源最佳化規劃與管理方案、高效率能源產品等
‧對商務業者,將節能措施融入會議活動或展覽活動的使用流程和設施用品中,如現場能源管理與可回收材料的使用等。

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台北市

社區串聯、議題結盟、公民行動、永續社會

‧關注核能與核廢料議題,支持綠色能源
‧關心氣候變遷與能源議題
‧關注台灣河川保育

台灣綠黨

台北市

國光石化、內湖慈濟案、202兵工廠、多個台北互訴案、

 

‧加入地球防衛隊街頭倡議之行動
‧加入綠黨、以定期定額之小額捐款支持綠黨
‧以選票支持以保護地球、在地抗暖為己任之候選人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全台各縣市

能源政策、非核家園、電磁波防治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

新北市

推動串連台灣各地風光的「千里步道運動」,透過參與在地議題,守護自然與文化資產。

‧參與「智庫沙龍與地方討論會」,透過對話、集思,串連更多具體的公民行動。
‧加入「環島步道路網串聯」,參與步道認養維護。
‧參與「步道試走」,透過觀察紀錄各地環境,匯整資訊以利步道路線修正。

台灣生態學會

台中縣

水資源、森林生態、濕地保護、國光石化、中部科技園區議題

‧2011「愛地球」守護大肚山森林健行活動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台北市

台南市

節能減碳的知識推廣

志工培訓及生活實踐

‧參與節能減碳志工培訓活動
‧推廣節能減碳知識
‧將節能減碳落實於生活中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彰化縣

濕地保護、國光石化、中部科技園區議題

‧參與守護濁水溪口濕地任認股行動
‧支持綠色產業、減少使用石化產品
‧關注責任高科技,

中華鳥會

台北市

野生鳥類及賴以生存的棲息地透過欣賞、研究和保育三個面向保護野生鳥類及其棲地

‧關上電視和電腦,大手拉小手一同走到戶外,欣賞野鳥之美。
‧關心並記錄住家附近出現的鳥類。
‧認識並瞭解生活週遭的外來種鳥類及其產生的影響。

地球公民基金會

台北市

高雄市

關注責任高科技議題、山林保護和工業污染議題

‧監督促進政府資訊公開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台北市

促進「同伴動物」、「農場動物」、「野生動物」、「實驗動物」之良好動物福利及權益

‧為家中寵物安排絕育手術,避免寵物過度繁殖,造成流浪犬貓問題。照顧動物福利!不棄養寵物!
‧不使用野生動物產製品,如:任何皮草或皮草配件;海豹、海狗油;熊膽、魚翅等。不參觀囚禁動物的動物園!
‧減少肉類攝取! 並只購買有動物福利標章的畜產品。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台北市

台中縣

雲林縣

彰化縣

推動媽祖魚(中華白海豚)保育和彰化大城濕地保護行動

‧參與守護濁水溪口認股行動
‧監督政府劃設「白海豚重要棲地」
‧參與支持守護台灣海岸線行動

248農學市集

台北市

新北市

台灣農業的困境與出路、糧食安全

吃當季、用在地,支持在地小農,支持台灣農業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花蓮縣

關注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海洋文化

‧不食用、不購買保育類與瀕危魚類,如鯊魚、鮪魚
‧支持台灣東部原始海岸景觀保存
‧參與淨灘活動
‧監督政府制定政策減少漁業捕撈,達成永續漁業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

台東縣

 

原住民文化傳承、部落社區營造、東部發展土地開發等議題

‧加入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志工招募
‧參與台東達魯瑪克壯遊點

澎湖縣共生藻協會

澎湖縣

 

澎湖海域生態相關議題、地方、離島發展

‧參與環境教育課程(種子教室、講座)
‧珊瑚礁總體檢(範圍: 澎湖海域)

小琉球減垃圾大隊

小琉球

珊瑚礁生態、海洋保育

‧ 參與淨灘活動
‧參與清理海底垃圾活動(廢棄魚網)
‧加入減垃圾大隊志工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綠島

珊瑚礁生態、海洋保育

‧支持珊瑚礁保育行動,參與珊瑚礁體檢志工,監測守護珊瑚礁生態系統健康狀況
‧參與淨海志工,定期清除海底垃圾,恢復被廢棄物破壞的海洋生態

宜蘭縣蘇澳鎮港邊社區發展協會

宜蘭縣

社區經營的福利、宜蘭棲地環境的保育及維護

‧參與冬季賞鳥活動
‧參加無尾港生態旅遊

註1.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包括台灣生態學會、台灣永續聯盟、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雲林縣野鳥學會及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等六個民間團體。

Top

 
 
 

黑面琵鷺不來了? 台管處擬對策

本報2011年4月15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甫於9日結束的「2011黑面琵鷺與沿海濕地保育國際研討會」針對今年黑面琵鷺來台度冬數量減少做出幾項決議,主辦單位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台管處)預定養殖面積約10多公頃的傳統魚塭,解決黑面琵鷺覓食問題,並發展黑面琵鷺無線電追蹤計畫,了解黑面琵鷺的行蹤。

黑面琵鷺覓食一景。(圖片來源:台江國家公園網站)

黑面琵鷺為全球瀕危物種之一,曾文溪口因擁有全球總數一半以上的黑面琵鷺在此度冬,列名國際級重要濕地,根據台管處調查資料,本區及四草濕地出現鳥種將近200種,其中保育類鳥類包括黑面琵鷺等高達21種。然而,日前有台南縣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表示,2011年農曆春節過年前後黑面琵鷺數量明顯降低,希望有關當局能夠積極找出真正減少的原因。

2009年12月成立的台管處即以保育黑面琵鷺為核心工作。2010年10月起,台管處與台南市野鳥學會及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共同進行台南地區黑面琵鷺數量普查,每兩週1次;依據3月27日最新資料顯示,黑面琵鷺普查數量為732隻次(如包含高雄茄萣地區10隻次,共742隻次)。

有鑑於此,台管處與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特生中心)於4月7-9日舉辦「2011黑面琵鷺與沿海濕地保育國際研討會」,邀請全球關心黑面琵鷺保育的國家及地區,包括韓國、日本、香港、澳門、越南及國內各愛護黑面琵鷺保育團體,齊聚探討今年度冬數量減少之可能原因,並研商黑面琵鷺各項保育措施與未來國際保育合作方向。

台管處推測今年黑面琵鷺來台度冬數量減少可能原因包括:去年底至今年初台南地區氣溫較往年更低,東北季風偏強,黑面琵鷺選擇較易避冬的魚塭塭堤避風,使得調查更為困難;再加上黑面琵鷺擴散區域幅地廣闊,原有調查人員不足,無法全面調查到全部擴散的區域;此外,漁民因經濟需求改變魚塭經營型態,導致黑面琵鷺覓食棲地大量減少等。

台灣西南沿海養殖環境因高經濟魚種養殖技術發展成熟,紛紛將魚塭環境改變為高經濟產值的養殖方式,如此一來原先對黑面琵鷺覓食有利的魚塭消了, 使得黑面琵鷺食源短缺。

對此,各國學者提出環境補貼的概念,建議農政單位於每年秋冬季節能以休魚補貼的方式,減少深水養殖魚塭面積;並對於飼養雜魚塭給黑面琵鷺覓食的漁民加以補貼,確保黑面琵鷺及候鳥覓食的環境得以保存。

台管處擬與台南大學合作,利用該校七股校區西邊,進行「傳統養殖漁業文化產業發展策略及確保黑面琵鷺食源之生態養殖計畫」,預定實驗養殖面積約10多公頃,作為今年秋冬黑面琵鷺度冬期間提供覓食環境,期逐步緩解黑面琵鷺覓食危機。

其次,對於黑面琵鷺向外擴散的情形,台管處將於2012年辦理黑面琵鷺無線電追蹤計畫,以期發現更多黑面琵鷺停棲位置,俾能更確實掌握黑面琵鷺度冬族群數量。

同時針對新形成而族群穩定的黑面琵鷺新棲地,包括七股鹽田重要棲息地、急水溪口等,台管處也將清查該地點以及3-6公里內適合黑面琵鷺停棲的魚塭位置與大小,建立監測資料庫,並對該區域水源及水路系統通盤檢視,評估營造黑面琵鷺覓食環境的可行性。

此次國際研討會呼應聯合國所推動的「國際遷移性物種公約」(Convention on Migratory Species),以國際合作方式進行黑面琵鷺等跨國性遷移物種的保護,總計發表24篇保育專題報告,超過250人參加。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呂登元表示,藉由辦理本次國際研討會活動,凸顯台灣對濕地生態及國際遷移性物種保育的重視,並藉此與國際濕地保育學術研究進行接軌及交流,進而籌策建構黑面琵鷺等指標性物種,國際調查研究合作之平台,以作為沿海濕地生物多樣性及棲地經營管理方向的參考。

Top

 

惡靈蛻化 珠光鳳蝶蘭嶼起舞

摘錄自2011年4月14日中國時報台東報導

一度瀕臨絕種的珠光鳳蝶,早期被達悟族人視為惡靈,經過10年的復育,今年有了亮麗的成果,美麗的身影在小島上翩翩起舞,珠光鳳蝶已經從惡靈蛻化成靈蝶,成為蘭嶼發展生態觀光的明星物種。

珠光鳳蝶是蘭嶼特有種,在50年代因為遭人為濫捕,加上棲地開發,數量急遽銳減,被列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由於珠光鳳蝶常在墳區出沒,一度被蘭嶼達悟族人視為是惡靈化身,現任鄉長江多利從10年前就開始復育珠光鳳蝶,當時還遭到部分族人質疑。

蘭嶼鄉公所祕書黃正德表示,江多利擔任鄉長一年多來,重視生態保育,對於珠光鳳蝶復育也投入更多心力。

Top

 

跟著螢火蟲 夜遊瓦拉米步道

摘錄自2011年4月14日自由時報花蓮報導

4月到花蓮賞螢火蟲,除了鯉魚潭等大眾路線,玉山國家公園瓦拉米步道,春季也有多達8種螢火蟲可以欣賞,4月初第一批出現的是紋胸黑翅螢、擬紋螢、大端黑螢等螢火蟲,推薦路線為瓦拉米登山步道口走到佳心約5公里折返,不必辦入山證,路面平坦適合夜遊,數量多時整個瓦拉米猶如螢火蟲河,美不勝收。

玉管處表示,玉山國家公園轄區內的螢火蟲,根據台大昆蟲系教授楊平世調查共有25種,南安、瓦拉米一帶有9種,其中春季可見的螢火蟲有8種,包括3至6月份的大端黑螢,4月至7月發生的黑翅螢,3到7月的紋胸黑翅螢,長相近似紋胸黑翅螢的擬紋螢則是4到9月可見,另有黃脈翅螢、暗褐脈翅螢、蓬萊短腳窗螢,都有機會看到。

 

漏油事件餘波未平 英國石油計畫於今年7月恢復鑽油

本報2011年4月15日綜合外電報導,林可麗編譯,范仕穎審校

英國石油將花費410億美元清理善後於去年爆炸的深水地平線油井污染。圖片節錄自:路透社。儘管深水地平線的災難餘波未平,又面臨過失殺人罪嫌起訴,英國石油(BP)仍然獲得許可,繼續進行鑽油探勘作業。

在致命的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鑽油平台爆炸引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漏油事件後,英國石油(BP)計畫將於今夏在墨西哥灣再度展開深海鑽油作業。該作業可能最早在今年7月就展開,也就是距BP災難發生的15個月之後。

美國政府已經批准該公司可以展開10個位於墨西哥灣的油井的作業,根據3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指出,這10個油井之前因為漏油事件而被下令暫時停止鑽油作業,英國石油對此拒絕發表評論。

這個舉動很可能會重燃大眾的怒火,因為在漏油事件後,美國司法部正考慮要以過失殺人罪嫌起訴BP。漏油事件導致了11名工作人員死亡,並引起環境危機。

英國石油將花費410億美元為漏油清理善後以及復原破壞情形。為考慮採取法律行動,美國當局對漏油事件的調查持續進行中,包括前執行長海華德(Tony Hayward)與其他人的證詞檢驗。

美國海洋能源管理、監督和執行局(Bureau of Ocean Energy Management, Regulation and Enforcement)宣布,自今年2月17日起,已經發給8個深水鑽油井運作許可,並且將執行「於深水地平線爆炸與其導致的漏油事件後,所實施的嚴格新安全標準」。

美國海洋能源管理、監督和執行局的局長,麥可‧布洛姆維奇(Michael Bromwich) 表示,「發給深海鑽油許可證的進度,與業界能否達成進階安全要求相關,其中包括了深海油井爆炸時控制漏油的能力。」

英國石油可能會重新開採現有的油井,而非開採像是深水地平線的探勘油井。英國石油預計在今年底重新申請探勘許可。據信,談判內容的一部分是BP會承諾非常嚴格的安全標準,油井也會對美國政府24小時開放。

這起造成50億桶原油洩漏至墨西哥灣的意外事件,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海洋漏油事件。綠色和平的發言人克羅尼克(Charlir Kronick)稱這則新聞是「不僅是對環境,也是對投資人的的暴力與污辱」。他表示,「事發都已經一年了,但是八成的漏油還在海裡。除了執法人員會以稍微雪亮一點的眼睛去稽查運作之外,現在的局勢還是一樣糟。」

而就在3月中旬,操作深水地平線鑽油機組的公司泛洋公司(Transocean)發給執行主管階級高達數百萬美元的紅利,獎勵他們達成「我們公司創立以來最佳的安全績效年。」

泛洋公司於法律文件中聲明,「儘管墨西哥灣事件導致工作人員不幸喪生,我們樹立了堪稱典範的統計安全紀錄,如果由意外發生率以及總潛在事故嚴重程度來衡量,我們的記錄顯示去年公司的安全績效是有史以來的最佳表現,這反映了我們在無時無刻、任何地方,對於創造零事故的環境的承諾。」

※資料來源:衛報

Top

 

河水染紅 梧棲民權中排魚群暴斃

摘錄自2011年4月14日自由時報台中報導

梧棲區民權中排13日遭污染,致大量魚類死亡,由於關連工業區污染流入中排,居民質疑是區內廠商偷排廢水所致,環保局獲報派員採水化驗,研判為上游一家貨櫃場清洗貨櫃肇禍,將開罰6萬至60萬元。

環保局獲報立即派員前往稽查及打撈魚屍,共撈起重達79公斤的死魚,稽查人員並登高觀測,再沿著流入民權中排各排水口追查,發現在中港環保公司後方的一家貨櫃場,疑因使用清潔劑清洗貨櫃,大量廢水流入而釀禍,初步已驗出貨櫃場排放水質呈現鹼性,若水質進一步化驗確定貨櫃場就是禍首,將依水污法重罰業者6萬到60萬元罰款。

Top

 

論壇∣流浪動物形骸 點燃生命關懷

作者:黃宗慧(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目前正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活彈藥》聯展中,有一件結合了藝術與社會運動的作品─旅美藝術家張力山的「形骸孤島」。展場的一側是3000多隻流浪動物骨灰堆成的小山,清冷的白色燈光打在骨骸山上,訴說著台灣流浪動物的「出路」竟是如此「無路可出」。

然而這件作品不是只有控訴。展場另一側用黃色燈光打在地上,形成溫暖的光圈,要讓參觀民眾用行動來改變流浪動物的處境:願意連署呼籲公部門正視動物福利的民眾,都可以撿拾現場流浪動物的骨灰,放入印有「政策影響萬千生命」的特製信封後再置於光圈內;策展單位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將在展期結束時把信封寄至相關部門,傳達民眾對此議題的關切。藝術裝置在此化為一場社會運動:如果有越多人在參觀展覽時願意為流浪動物撿骨,淒冷的骨灰山就會一點一點消解,陳情的信封山則能越堆越高。

面對每年有將近10萬隻流浪動物被處死、被化為一座座屍骸山的現況,「形骸孤島」有意教我們反省人類處置其他生命的粗暴。但可以想見的是,即使是這樣溫和的運動形式,還是可能挑起不解的情緒─在天災人禍頻仍的今天,人都管不了了,哪管得了動物?

但動保的主張真的就此失去正當性了嗎?其實不然。只要我們不先預設動物的福利與人的利益必然對立,就會發現這次行動的訴求,是希望民眾以關心的力量來監督公部門,進而終止中央與地方對流浪動物問題互踢皮球、以至於毫無作為的局面。更何況當政府願意解決動物問題的時候,何嘗不是在解決「覺得流浪動物會干擾生活的人」的問題?如果越多人抱持著「人都管不了了,哪管得了動物?」的心態,公部門反而越可以推卸責任、敷衍了事,如此長久下來,只是造成民眾之間針對捕狗與否屢屢衝突對立,而流浪動物的問題也依舊無解!

更糟糕的是,由於政府處理流浪動物問題時向來只知捕捉與撲殺,各地方的留置所又多半如煉獄般動物受虐事件頻傳,許多弱勢的愛心人士於是開始自行收容流浪貓狗,救一隻算一隻的心情慢慢演變為越收容越多的沉重負擔,艱困的收容環境對自己、周邊甚至對動物來說都可能是個惡夢,結果不但飽受社會批評,甚或落得更悲慘的下場─多年來在高雄收容百餘隻流浪狗的洪媽媽,最近在狗場撞上窗戶玻璃身亡,而她決不是近年來唯一的例子。如果政府能做好防制寵物棄養與不當繁殖等正本清源的工作、能在執行真正的「安樂」死之前善待動物,他們恐怕不會想肩負遠超出自身能力的收容工作,也無須承擔「人際關係有問題,故沉迷撿狗行為」的指控。而當人們感嘆「人都管不了了,哪管得了動物?」的時候,曾否把這些愛心人士做為人的不堪處境考慮進去呢?

人心不應是孤島。若人心變成只在乎自己、無視他者命運的封閉孤島,流浪動物身為弱勢中的弱勢,就只能繼續在「撲殺為唯一出路」的政策下化為形骸灰燼。「形骸孤島」想用流浪動物的灰燼重燃我們對生命的關懷,這樣的企圖能否成功,端看有多少人願意讓自己的心,離開孤島的狀態。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