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7.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Taroko生態達人成長營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立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南方電子報
部落客報到
破報
推薦瀏覽
台灣永續聯盟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觀樹教育基金會
Earth Day Network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看守台灣協會

洪雅書房


 
 

享綠生活:「用餐風景」系列活動,全方位貼近大地與人的關係

資料提供: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

用餐風景,應該從眼前的方寸之間,向外擴散。

6月18日開展的「用餐風景:紙,在方寸之間」生活美學主題展,不侷限於樹火擅長的展覽,更吸引人的是各種別開生面的延伸活動:全民徵件、城市小農、設計派對、講座、DIY課程等等,將「用餐美學」從視覺性的展覽,一直延伸到自然食材、慢食、用餐過程等精神層面的心靈美學。

投,徵件

用一點點心、用一點點「紙」,搭配餐碗、筷子、桌面、餐巾…,小小的改變,用餐時的心情也大大不同!

樹火以「拍照」如此簡單易懂的徵件方式和三萬元首獎獎金,引動全民一同發想,如何用「紙」和其他媒材,在家、學校、辦公室這些場域,創造美麗的用餐風景。再透過活動部落格平台舉辦線上投票,引動網路社群的討論話題,期待在這輕巧的拋磚引玉之下,能泛起更大的美學漣漪。

image001image003

▲用餐風景示意圖一      ▲用餐風景示意圖二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讀〈捕捉雙翅目昆蟲〉

作者:楊家旺

119_20110328_讀〈捕捉雙翅目昆蟲〉

親愛的法伯:

第一冊第17章,您延續了第16章的泥蜂,但鎖定在泥蜂獵物,也就是雙翅目的探究。您還記得上一章您提到作為遮陽的那把大傘嗎?您說適當時候會提及這把大傘給您的寶貴幫助,沒想到這麼快,隔一章您就說明了為什麼。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龜鄉路迢迢 保育兩樣情

作者:詹嘉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因為工作緣故,首次「有意識地」來到了澎湖(上回來年方一歲),雖因颱風攪局,原訂的活動行程取消,卻也讓我有機會認識小島風光,以及幾位關心澎湖環境及發展的在地友人,種種有別於台灣的見聞,帶給我一些衝擊和省思。除了聽說離島建設條例將在不公投的狀態下再次闖關而感到憂心忡忡,一群豢養於西嶼竹灣大義宮地下室的海龜,更讓我在心裡畫下許多問號。

不見天日的海龜

滯留菊島Day3,我們一行人越過澎湖跨海大橋,來到位於西嶼的竹灣大義宮,據說這裡養著一群「不見天日」的海龜,並且已成一熱門景點。廟前的 LED跑馬燈也打出「保育類綠蠵龜、赤蠵龜、百年鯨骨展示」等字樣,與一般傳統廟宇的確不太一樣。步入廟裡,醒目的指示牌指引著香客/遊客,往「蓮花珊瑚洞」前進。隨著階梯一級級往下,珊瑚洞的全貌也益發清晰。

image001image002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月食那天

作者:lecepede

我對星星很有興趣,卻對天文星象卻是一竅不通。並不是那麼地喜歡趕流行,卻也曾經連夜趕到北東眼山,只為了像雨絲般的流星,以及剎那間驚呼而過的火流星。

上星期的月食,原本沒打算湊熱鬧,這裡一拖那裡一忙,有時疲累反而會讓我不想睡,於是我半夜在大度山上尋找比較沒有光害的置高點。

在這裡尋找沒有光害的地方,除非當下殺到海邊,或者海拔二千以上的地方,幾乎是緣木求魚。於是我在西面的產業道路裡鑽著,在幾年前,這裡還沒有中二高,也沒有穿越大肚山的道路,只有一些看似不像樣的產業道路。隨處都可以看到西面的廣闊夜景,甚至在老師住處的廚房或頂樓都可以好整以暇的欣賞夜景。

私房景點,莫過如此,只是也未曾與誰真的好好分享過便是。

精采內文

 

 

享綠生活:「用餐風景」系列活動,全方位貼近大地與人的關係

資料提供: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

用餐風景,應該從眼前的方寸之間,向外擴散。

6月18日開展的「用餐風景:紙,在方寸之間」生活美學主題展,不侷限於樹火擅長的展覽,更吸引人的是各種別開生面的延伸活動:全民徵件、城市小農、設計派對、講座、DIY課程等等,將「用餐美學」從視覺性的展覽,一直延伸到自然食材、慢食、用餐過程等精神層面的心靈美學。

投,徵件

用一點點心、用一點點「紙」,搭配餐碗、筷子、桌面、餐巾…,小小的改變,用餐時的心情也大大不同!

樹火以「拍照」如此簡單易懂的徵件方式和三萬元首獎獎金,引動全民一同發想,如何用「紙」和其他媒材,在家、學校、辦公室這些場域,創造美麗的用餐風景。再透過活動部落格平台舉辦線上投票,引動網路社群的討論話題,期待在這輕巧的拋磚引玉之下,能泛起更大的美學漣漪。

image001image003

▲用餐風景示意圖一      ▲用餐風景示意圖二

學,城市小農

陽台自耕自食,絕非空中樓閣的幻想!

「用餐」除了美化環境外,也要關注「吃」下肚的食物!樹火邀請已經小有知名度的幸福農莊女主人陳惠雯、璞玉自然農莊詹武龍,將日本傳入、無肥料無農藥的「自然農法」應用在陽台上,教民眾如何一起利用陽台有限的空間來栽培合適的蔬菜或香草,自耕自食,吃最新鮮、最無害的食物,尊重自然、也尊重自己。

 image005image007
▲羅勒                   ▲城市小農活動示意圖

玩,美學活動

用餐之「美」,藏在「環節」與「細節」裡。慢食只是吃得比較慢嗎?如何選擇健康、環保的食材?用餐該注意哪些禮儀?哪些小訣竅可以輕鬆營造出用餐的浪漫氛圍?如何以音樂佐餐,把用餐過程設計成一場生活派對?除了食物之外,廚房還可以分享什麼?香草植物如何走入生活?回歸最原始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用餐之道,從大地取材、尊重大地自然運行的法則,那麼用餐絕對可以是永續的怡人風景!

image009 image011 

▲手染包巾便當袋DIY示意圖    ▲「上菜囉,請慢用!」設計派對示意圖

有興趣的民眾,可以電洽02-25075535分機23、24,或直接至活動部落格下載活動DM。

Top

 
 
 

專欄作家:讀〈捕捉雙翅目昆蟲〉

作者:楊家旺

119_20110328_讀〈捕捉雙翅目昆蟲〉

親愛的法伯:

第一冊第17章,您延續了第16章的泥蜂,但鎖定在泥蜂獵物,也就是雙翅目的探究。您還記得上一章您提到作為遮陽的那把大傘嗎?您說適當時候會提及這把大傘給您的寶貴幫助,沒想到這麼快,隔一章您就說明了為什麼。

您說雙翅目昆蟲的飛行速度快,膜翅目泥蜂要追擊祂們並不容易,而您要觀察到祂們纏鬥的畫面更難,可是,幸運之神眷顧了您,得來全不費工夫。因為天氣炎熱,您在觀察時會撐一把大傘,沒想到許多虻類也躲到了您的傘下避暑,更沒想到的是,有一天,突然砰的一聲,像是有人朝您的傘丟了顆石頭,之後,又一聲砰、再一聲砰、一聲又一聲砰砰砰的聲響。您不得安寧,走到傘外看,什麼也沒看見。回到傘下坐著,一會兒,砰砰巨響又出現了,您抬頭看,竟發現了泥蜂閃電般飛入傘下,朝傘頂上停憩的虻類撲去,一陣混亂纏鬥,泥蜂便帶著獵物飛離了。

這是您期待的時刻,仔細觀察您想要的畫面,藉以解答心中的疑惑。

您的疑惑是,為什麼節腹泥蜂捕捉的鞘翅目昆蟲、飛蝗泥蜂捕捉的直翅目昆蟲、砂泥蜂捕捉的毛毛蟲,都是將這些獵物一次備齊後,隨即產卵、封巢,母親便離巢從此不再關心幼蟲的成長,而捕捉雙翅目的泥蜂卻必須時時供應獵物,倍極辛勞呢?(是啊,法伯,我也很想知道為什麼。)

您曾試著讓那些被麻醉的獵物,如象鼻蟲、吉丁蟲、螽斯、毛毛蟲等,安靜地躺在玻璃管中,幾個星期甚至超過一個月,這些被麻醉的獵物往往還體色鮮豔、六肢能彎,雖不會再醒過來,但顯然還沒真正死去。您也將被泥蜂捉來的雙翅目獵物置入玻璃管中,沒想到,過沒多久體色失去光彩,隔兩三天則水份散失,像塊風乾的蟲屍了。

換言之,被捕捉到的雙翅目昆蟲並非被麻醉,而是被處死。因此,泥蜂媽媽無法為孩子準備可長久保存的新鮮食物,只好辛勤勞苦的定食供餐。同時為了不讓孩子吃腐爛食物,捕食獵物時還要考量獵物的體型大小,比如說,剛從卵裏孵化的幼蟲體型小,不宜給太大隻的獵物,這樣會吃太久,食物就不新鮮了,因此要提供小一點的獵物,但是隨著幼蟲年紀增長,供應的獵物體型也要增大。不只如此,泥蜂媽媽還必須更頻繁供食,才能滿足體型漸大食量漸增的幼蟲所需。

在傘下的觀察裏,您發現雙翅目的飛行能力佳,甚至超過了膜翅目泥蜂。因此,膜翅目獵人,只能突襲,只能迅速,別管刺哪兒才能麻醉、才能致命,只要一接觸到獵物先扎一針再說,因此獵物往往面貌不完整,有些翅斷,有些腳折,但無論如何身體都是完整無缺的。您甚至曾看到泥蜂咀嚼雙翅目獵物的頭和胸。因此,您認為,泥蜂要的只是已死的獵物,而非被麻醉的活獵物。也因為如此,泥蜂媽媽必須不斷供給祂的孩子以新鮮的食物,沒辦法,已死的獵物腐爛很快。

您同時還懷疑,或許是雙翅目昆蟲的外殼薄、水分容易蒸散,故而即使被麻醉了還是不合適長期保存。我想,法伯您說的應該有道理,不過,您大概不知道,有一種蠅,像甲蟲一樣有一堅硬的外殼,我在2009年01月29日,於台東延平拍到了其中一種,英文就叫祂beetlefly,中文名也差不多這個意思,稱為鎧蠅科或甲蠅科。我拍到的這一隻,我查了一下,是Spaniocelyphus屬的成員。這塊鎧甲倒不像鞘翅目昆蟲是前翅特化,這塊鎧甲是小楯板過度發達所形成的樣貌。如果泥蜂以祂們為獵物,說不定就能從容捕捉,命中麻醉點,一次儲存足夠的食物量給幼蟲了。當然,事實也許不會如此,但至少,我相信法伯您會對我分享給您的這種蠅類有興趣才是。我也是因著您談雙翅目獵物,瀏覽自己拍過的雙翅目照片時,無意中發現這種甲蟲般的蠅類。

不知道原本喜歡甲蟲卻討厭蠅類的人,看到這種鎧蠅科的雙翅目昆蟲會有什麼反應。喜歡呢?還是討厭呢?或者是又愛又恨的矛盾情感呢?

註:文中所引內容,摘錄自《法布爾昆蟲記》遠流出版社。

Top

 



 
 

自然人文:龜鄉路迢迢 保育兩樣情

作者:詹嘉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因為工作緣故,首次「有意識地」來到了澎湖(上回來年方一歲),雖因颱風攪局,原訂的活動行程取消,卻也讓我有機會認識小島風光,以及幾位關心澎湖環境及發展的在地友人,種種有別於台灣的見聞,帶給我一些衝擊和省思。除了聽說離島建設條例將在不公投的狀態下再次闖關而感到憂心忡忡,一群豢養於西嶼竹灣大義宮地下室的海龜,更讓我在心裡畫下許多問號。

不見天日的海龜

滯留菊島Day3,我們一行人越過澎湖跨海大橋,來到位於西嶼的竹灣大義宮,據說這裡養著一群「不見天日」的海龜,並且已成一熱門景點。廟前的 LED跑馬燈也打出「保育類綠蠵龜、赤蠵龜、百年鯨骨展示」等字樣,與一般傳統廟宇的確不太一樣。步入廟裡,醒目的指示牌指引著香客/遊客,往「蓮花珊瑚洞」前進。隨著階梯一級級往下,珊瑚洞的全貌也益發清晰。

image001image002

洞穴兩旁夾道皆由珊瑚堆砌而成,輔以紅紅綠綠的燈光,有種難以言喻的神秘、肅穆,同事說:「好像武俠小說裡描繪的場景。」對我來說,則是些許的恐懼及壓迫感。而跟著牆上的指示燈牌,很快地找到了主角海龜們。

image003image004image005

只見2到3處水槽內,浮沈游著9隻左右的碩大海龜,僅日光燈泡照明、水質混濁,因池子不夠大,海龜們划沒兩下就碰著了池壁,彼此間也常擦撞、擠壓。其中一個池子設作「許願池」,遊客朝池中珊瑚石丟擲錢幣,許下身體健康、愛情長久、工作順利等等心願,沒丟好的就直接落進池裡。好像沒有人在意底下游來游去的海龜身體健不健康?過得是不是順利?有沒有機會生兒育女?

image006image007

image008image009

是護生、保育、還是觀光?

據海龜印符工作室的洪博彥表示,他們曾替大義宮的海龜抽血、健檢,結果發現,除了有些過胖、蒼白,這些海龜的健康狀態皆尚稱良好。

而大義宮養殖海龜的歷史可追溯自民國63年,當年海龜都是誤觸魚網的小龜,漁民不忍烹殺,送入廟中放生飼養。台灣於78年制定《野生動物保護法》,但目前保育法規不溯及既往,也因此大義宮成為全國唯一廟宇核准飼養海龜的展示處。

這真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不遠處的望安島千辛萬苦復育海龜,為了牠們重回沙灘產卵,鉅資興建了「綠蠵龜保育中心」,也劃定產卵棲地保護區,管制遊客進入,但大義宮底下所飼養、同屬保育類的海龜們卻無人聞問,鎮日於沒有出口的狹小水池兜圈子。

不及格的生命/環境教育

在珊瑚洞裡拍照時,一些遊客正對著許願池丟擲錢幣,一個小妹妹身子探出圍欄觀察著底下的海龜,童稚的嗓音興奮地大喊:「烏龜耶烏龜,好大喔,媽咪我也要拿錢錢丟!」我感到有些難過,對她來說,海龜會不會就只是被養在動物園、海生館、或是大義宮裡的生物呢?

目前台灣教育的弔詭之處在於,一面在課本、動物園或保育中心之類的場所告訴我們,要保護、愛護動物喔,不可以傷害牠們,一面卻又容許如大義宮這類的行徑存在。在柵欄、圍籬、玻璃牆面之內豢養動物,並製作許多精美的告示牌、展覽燈箱來解說、招攬人氣,卻不曾費心去恢復那遭到破壞的棲地,或說明其實每隻動物都是一個生命,所有人類渴望擁有的自由,牠們也都應該擁有,並且受到保障。

帶我們去大義宮的在地居民傅大哥說,他一直在想該怎麼拯救這些海龜,但是身旁友人都勸他:「不要碰這個議題。」言下之意是,有人意識到這是一件錯誤的事,卻基於一些理由,選擇了忽略或隱忍。

我不禁想起,前陣子家族聚會,第四台剛好在重播皮克斯(Pixar)的賣座動畫「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小丑魚爸爸橫越茫茫大海尋找被人類撈走的兒子尼莫(Nemo),一路從大堡礁到雪梨。尼莫從海裡被捉走後,則被豢養在水族箱裡,當尼莫最終在其他魚的鼓勵、協助下,逃離水族箱,回歸大海時,全家老小都發出了鬆了一口氣的歡呼,小朋友們甚至開心地拍手蹦跳起來。

看電影時,我們是那麼容易設身處地,融入情境,為虛擬的生命著想,但,在現實世界裡呢?假設人皆有悲憫、慈善之心,又是什麼抹煞了這些?

這些海龜,還有重新回到遼闊大海,享受陽光和沙灘的那一天嗎?

Top

 

自然人文:月食那天

作者:lecepede

我對星星很有興趣,卻對天文星象卻是一竅不通。並不是那麼地喜歡趕流行,卻也曾經連夜趕到北東眼山,只為了像雨絲般的流星,以及剎那間驚呼而過的火流星。

上星期的月食,原本沒打算湊熱鬧,這裡一拖那裡一忙,有時疲累反而會讓我不想睡,於是我半夜在大度山上尋找比較沒有光害的置高點。

在這裡尋找沒有光害的地方,除非當下殺到海邊,或者海拔二千以上的地方,幾乎是緣木求魚。於是我在西面的產業道路裡鑽著,在幾年前,這裡還沒有中二高,也沒有穿越大肚山的道路,只有一些看似不像樣的產業道路。隨處都可以看到西面的廣闊夜景,甚至在老師住處的廚房或頂樓都可以好整以暇的欣賞夜景。

私房景點,莫過如此,只是也未曾與誰真的好好分享過便是。

月食從二點半左右開始,抬頭看天,月亮已經穿梭在鱗片雲裡。夜半的風很涼徐徐地吹著,只是雲更快。我分不出月亮是被地球的影子給蓋住,或者被雲遮著。

於是最末,就當做是久違的夜遊一趟,踽踽而行,晃晃盪盪。

一時興起,沒有腳架下,還能拍出沒晃動的夜景,暗自竊喜呀。

那天的星圖

註:月食,又作「月蝕」。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Tracking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網編:張慧芬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