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10.13







近期活動

「氣候變遷與國際環境法」研討會
二格山秋之旅 秋日的豐收饗宴
「2011蝴蝶資源普查培力坊」(北台灣)培訓簡章
老樟LIVE秀--邀您共同見証樟樹爺爺與老車站的故事
尼泊爾社區公共衛生及婦女健康促進計畫(11/11報名截止)
2011健康永續建築研討會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在水田旁達魯岸 傾聽阿美之歌

30幾年前,豐濱沿海阿美族傳統領域上遍布著水梯田。每到收割時期,海浪、稻浪交織出的景象,直教現年70多歲的耆老陳先生難以忘懷。隨著水梯田復育逐步成形,呼喚了當地耆老內心深處的記憶,矗立在農田傾圮的達魯岸,耆老負起修繕的職責,以傳統技藝教導部落青年再現達魯岸。

達魯岸的重建,是一種文化復興。阿美族語達魯岸(taluan)的意思是家屋的延伸。它包含部落聚會所,以及阿美族人在耕作或狩獵的過程,所需的暫代家屋的功能,也是閒暇時的默想之處,是家的延伸、部落集體工作的創造性場域。阿美族人在農務操作的過程,在通風清涼的達魯岸用餐歇息;若遇到暴雨,也會來到這裡避雨。達魯岸的價值遠超過物質的層次。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到太平洋岸邊 尋找水梯田的旅途中

重現記憶中的水梯田 海稻米訴說心願
umo小時候,山上的梯田
神秘的深藍色—以港口部落的阿美族為例,探討鯨豚與原住民之間的關係
環球360°∣緬甸叫停中資水電工程的教訓

作者:廖若(北京記者)

開工一年多的中資巨型水電工程忽遭緬甸政府喊停,中方企業表示「震驚」和「不解」,中緬關係亦可能因此受損。但與其譴責緬政府「背約」,更值得吸取的教訓是,對外經濟交往中,光與「政府」打交道已經不夠了。

緬甸總統吳登盛(Thein Sein)9月30日對議會聲明,本屆政府任期結束(2015年)前,將擱置密特順(Myitsone dam)水電站的建設。

密特順電站位於緬甸最重要的水路伊洛瓦底江幹流,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在伊洛瓦底江投資的7級水電站中最大的一個,規劃總投資36億美元,裝機總容量600萬千瓦,已於2009年底開工。

對此,10月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敦促有關國家政府保障中國企業的合法和正當權益」。中電投黨組書記、總經理陸啟洲則在10月3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稱緬甸政府從未就擱置事宜與該公司進行溝通,並且不久前還在要求加快專案建設。他對此感到「震驚」和「不得其解」。

精采內文

【氣候變遷Q&A】(20) 什麼是生質能源與生質燃料,對地球友善嗎?

本報2011年10月13日綜合外電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生質能源指的是從生物質提煉的能源,包括使用牛糞當作煮飯的柴火、使用酒精燃料為基礎的車輛汽油。不像石油、煤與天然氣,生質能源是可再生的能源選擇,因為生物質較容易再生。現階段,生質能源佔了全球再生能源的絕大部份。 生質燃料一詞有時候可以和生質能源交替使用,不過生質燃料通常指的是液態生質能源,像是生質柴油和生質酒精(可用在汽油引擎)。

一般認為生質能源是對環境友善的,因為,理論上,植物樹木燃燒所釋放的CO2能夠被新植的樹木吸收平衡。然而,生質能源的環境與社會效益,卻處在競爭拉扯的天平兩端──尤其是生質燃料通常產自糧食作物,像是棕櫚油、玉米或是糖。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群島創造了世界最大的鯊魚禁漁區,國會月初通過法案,全面禁止商業目的捕鯊行為,發生在該國近2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全球關切文化資產與自然環境的民間團體所組成的國際國民信託聯盟目前正在召開會員大會,去年曾來台訪問,並給予馬總統建言的INTO代表Oliver Maurice,將白海豚信託當成重要的案例,向各國代表分享。紐西蘭北島燃油外洩污染擴大,已有高達350公噸的燃油外洩,船上總計有47000噸油料,恐造成世紀生態災難。而月初才面臨瑞興輪漏油威脅的外木山漁港,又遭遇台電協和電廠廢油外洩,港內的船隻跟漁貨都已經遭到污染,漁民將集體向台電索賠。台中水湳經貿園區的居民發現,當地土壤和地下水含有嚴重的重金屬污染,長期接觸或飲用,會有致癌疑慮,他們懷疑市府隱匿案,也無法接受每天飲用的地下水都是毒水,因此到監察院檢舉台中市長胡志強。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在水田旁達魯岸 傾聽阿美之歌

【花蓮石梯坪‧港口部落水梯田復育】系列報導之3

本報2011年10月13日花蓮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30幾年前,豐濱沿海阿美族傳統領域上遍布著水梯田。每到收割時期,海浪、稻浪交織出的景象,直教現年70多歲的耆老陳先生難以忘懷。隨著水梯田復育逐步成形,呼喚了當地耆老內心深處的記憶,矗立在農田傾圮的達魯岸,耆老負起修繕的職責,以傳統技藝教導部落青年再現達魯岸。

重拾歷史遺頁,我們在達魯岸說故事

超手工的達魯岸工程。(圖片來源:林務局)達魯岸的重建,是一種文化復興。阿美族語達魯岸(taluan)的意思是家屋的延伸。它包含部落聚會所,以及阿美族人在耕作或狩獵的過程,所需的暫代家屋的功能,也是閒暇時的默想之處,是家的延伸、部落集體工作的創造性場域。

阿美族人在農務操作的過程,在通風清涼的達魯岸用餐歇息;若遇到暴雨,也會來到這裡避雨。達魯岸的價值遠超過物質的層次。

「如果技術純熟一間達魯岸大概1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完成」阿美族的耆老熱心地講解,他為達魯岸建造過程費時費力,被認為缺乏經濟效益而辯護,對他而言,達魯岸取材於自然,與大自然融合的景觀,最具特色、值得流傳。「現在再不做,後代子子孫孫也不會做了!」耆老言語間不無著急。

2010年,舒米如妮與部分的達魯岸主人溝通,以「米粑流」(互助)的傳統精神,將工作分配給部落具有技藝之耆老。在按照古法完成的達魯岸前,聽耆老講解著達魯岸的作法,每個環節都吸引著大家的目光,即使是以酒瓶為底座的方法都不錯過。

一座達魯岸的重生,須從材料採集開始。舒米的兒子王亞梵4年前聽從母親的建議回到部落,並執起攝影機,以部落自主觀點,記錄部落再造的過程。為了學習修建達魯岸,也為了拍攝紀錄片,他隨著耆老到海岸山脈採集所需的材料,如黃藤、劍竹與茅草。

黃藤最不易取得,王亞梵說,它常需費工夫從高處取得,更需靠本事取下藤皮。耆老從4、5個青年開始教,從採集過程辨別所需的材料,那些堅固耐用,那些中看不重用,都經耆老一一識破,傳承了下來。

以採集來的桂竹打底的屋頂,以手工編織,然後鋪上茅草,這個屋頂大約可維持3-4年,之後須再換一次。支撐屋舍的梁柱,結構則是由族裡的壯丁從海邊接力搬回來的漂流木,不用鐵釘固定,而是以黃藤緊緊纏繞。取之大自然,渾然天成的綠建築,不怕地震只怕強颱吹倒。

舒米也和達魯岸的主人協議,讓達魯岸成為故事館,傳頌族人數千年的故事。修繕期間還彙集了部落居民對達魯岸的記憶;安排耆老以說故事的方式,和部落小朋友一起完成繪本,也將以語音記錄製成部落的達魯岸故事集。

舒米計畫將復刻完成的達魯岸故事館,打造成部落的公共空間與地方特色景觀,並在裡面展售水梯田農產品。除此之外,將由部落自發性帶領辦理各項活動,用部落的方法,豐富部落文化,並發展部落獨特的經濟模式,自力更生。

阿美族人利用植物的特性,令人激賞。難怪因此計畫長期與港口部落接觸的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技正林華慶以「出神入化」形容阿美族運作植物的能力。

以藝術形式觀看自己的土地

阿美藝術季演員在田間排演劇碼。熱愛藝術的舒米,本身也是行動與裝置藝術家。港口部落在海岸線也以「盛產藝術家」聞名。農田上豎立的水碓以一對男女搗米有如舞者的概念,這是當地藝術家阿雄的作品;幾位部落族人擔任的演員在水田之間排演著藝術季的劇碼,他們口中吟唱著阿美族古調,祈福,苦悶的音調中,也透漏了部落土地失落的淡淡憂傷。對於中華民國政府有名無實的原住民基本法,憂憤交加,因此最後的鞭炮聲,竟然是要趕走政府侵奪土地、貪婪開發利益的惡靈!

在水梯田復育過程中,舒米規劃了藝術創作營與水梯田音樂季,期待藉由農業、生態和藝術的組合,呼喚遠至異鄉工作的族人回到部落。他不但號召了自己的兒子,拍攝紀錄片《海稻的願望》,也邀請本地及外地藝術家在創作營交流對話,藉由外地藝術家為這片土地的創作,刺激本地藝術家重新審視自身與部落土地的關係。

這樣還不夠,「未來還將結合部落的藝文基礎,打造港口成為生態藝術地景聚落。」舒米的計畫逐步向前推進。

因為對文化的想望,海邊就該有水稻,而非民宿,舒米以及港口部落展開一場復興運動。水稻、大葉田香草以及輪傘草種了起來;田裡豎立的是更貼近自然景觀的達魯岸;這一切滋生著藝術創作,而旅人在此體會不同於資本主義社會樣板打造出來的阿美文化精神。「邦查」(阿美族語「人」的意思)將接近海岸山脈採集食材與達魯岸的材料,邦查為旅客在巴克力藍的海裡撈捕當天的午餐。

部落未來輪廓隱約可辨。(系列報導完,3/3)

 

環球360°∣緬甸叫停中資水電工程的教訓

作者:廖若(北京記者)

本文圖片作者:mandalaybus

開工一年多的中資巨型水電工程忽遭緬甸政府喊停,中方企業表示「震驚」和「不解」,中緬關係亦可能因此受損。但與其譴責緬政府「背約」,更值得吸取的教訓是,對外經濟交往中,光與「政府」打交道已經不夠了。

緬甸總統吳登盛(Thein Sein)9月30日對議會聲明,本屆政府任期結束(2015年)前,將擱置密特順(Myitsone dam)水電站的建設。

密特順電站位於緬甸最重要的水路伊洛瓦底江幹流,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在伊洛瓦底江投資的7級水電站中最大的一個,規劃總投資36億美元,裝機總容量600萬千瓦,已於2009年底開工。

對此,10月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敦促有關國家政府保障中國企業的合法和正當權益」。中電投黨組書記、總經理陸啟洲則在10月3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稱緬甸政府從未就擱置事宜與該公司進行溝通,並且不久前還在要求加快專案建設。他對此感到「震驚」和「不得其解」。

政府變卦為哪般

陸啟洲詳細闡述了中方嚴格遵守兩國法律程式、周全考慮安全性、環境影響和移民安置,以及該項目將給中緬兩國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等。據此看來,中方有理有據,似乎理虧的完全是緬甸政府「背信違約」,未能履行保護投資者利益。

再聽緬甸一方的解釋。吳登盛總統在9月30日聲明中說「緬甸政府是民選政府」,「須注意人民的意願,有義務把重點放在解決人民的擔憂和顧慮」。

可見,中方強調的是專案手續完整,與緬甸政府簽有合約,緬方強調的則是民意對專案的不接受。問題的焦點便是:項目的「合法性」是否就是「正當性」?

如今喊停的緬甸政府已經不是過去與中方簽訂合約的緬甸政府了。此事不容忽視的政治背景是, 2010年11月民選選出、今年3月底剛剛就職的新政府,正著力改變緬甸此前幾十多年處於軍政府專制下的政治局面。包括釋放軟禁多年的反對派人士翁山蘇姬在內的系列舉動,使國際社會承認了對其改革誠意。

如果說在和軍政府打交道的時候,大可無視其他因素,因為政府強權可以「搞定」一切,但一旦出現政權更替,產生的新政府哪怕還在乎一點點民眾基礎,忽略民意只會使入境的外資陷入被動。

不應忽略的是,吳登盛總統宣佈「擱置」的前幾天,翁山蘇姬領導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NLD)在仰光進行公開集會,要求停止興建水電站。翁山蘇姬本人也於8月發表過一份請願書,呼籲中緬雙方重新考慮水電建設事宜。事實證明,這些與政府「唱反調」的呼聲正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恨屋及烏

「中電投不可能說不知道緬甸人民對這一項目的感受。」緬甸河流網(BRN)10月4日對陸啟洲的回應做出回應。該組織由關注緬甸境內水電建設的多家民間組織聯合而成,總部設於泰國清邁。

該組織還稱,「壩區居民、無數的政治和社區組織、國際人權組織都嘗試過聯繫中電投,以就工程過程中產生的影響與其展開討論。」但「中電投從未對這些對話的嘗試加以應對。」

中電投並非對水電站的環境影響不聞不問。雖然緬甸法律並未強制要求在水電建設開工前進行環境影響評估(EIA),但在2009年上半年,中電投出資委託緬甸生物多樣性和自然保護協會(BANCA)和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CISPDR)共同進行環評調查。

記者在BRN的網站上看到了這份發表日期顯示為2009年10月、出品人署名為BANCA的報告。

報告稱「如果中緬雙方真的關心環境問題,以緬甸的永續發展為目標,就沒有必要在伊洛瓦底江的合流處建造這樣大的一個大壩。作為替代,可以在密特順上游建造兩個小一點的水壩,可以生產出相同電量。尊重克欽文化的價值超過了任何建築成本。」

負責密特順水電站建設經營的中電投雲南國際公司(CPIYN)公司網站上亦公佈了環評工作的結論。但與以上版本不同,這個環評結果是由中方的長江勘測設計院對調查進行匯總分析,「在結合水電項目特點的基礎上彙編完成」,時間是2010年5月 。該結論對伊洛瓦底江上游水電專案的經濟效益、碳減排、生物多樣性保護、施工環境影響等方面都給出了正面的評價。

陸啟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密特順電站壩區僅涉及5個村,共410戶、2146人。這也與BANCA發佈的EIA報告中的評估有出入。該版本稱,密特順電站建成後將淹沒47個村莊,18000畝耕地、森林和自然資源,並將摧毀克欽族的文化之都。

在中電投願意提高項目透明度、主動與緬甸民間反對聲音交流之前,這些互相矛盾的資料只會是解不開的「羅生門」。在這種情況下,緬甸民眾對於水電負面影響的態度更可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在中方眼中,密特順水電站給中緬帶來經濟上的雙贏就是建設水電站最過硬的理由。陸啟洲稱,緬甸政府將通過稅收等獲得54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利益,還將獲得水電建設人才、抗洪能力、氣象水文等基礎設施、就業等間接利益。

但這仍然無法說服當地民眾,建成後90%的發電量將輸往中國,這對緬甸而言難說是一個公平的安排。

在民眾眼中,這只不過是軍政府強加給他們的又一個「犧牲」——用環境、生態和克欽族的文化,換取中央政府巨額的經濟收益,而他們什麼也得不到。 緬甸人清楚地看到,軍政府已經從出口天然氣到泰國中獲取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但緬甸人仍然赤貧如洗。

正因為幾十年專制統治後形成的這種民眾對政府深刻的不信任感,任何只與政府打交道而忽略民間聲音的外資,都可能被「恨屋及烏」。

戰爭地帶

即使緬甸政府叫停工程令中資始料未及,但要說中方企業對專案的受挫沒有任何準備,也會是一件令人吃驚的事情。要知道,這是一個戰爭地帶。

民族衝突是當今緬甸最棘手的問題,而密特順水電站所處的克欽邦又是民族獨立武裝力量最強的地方。今年6月起該邦陷入了內戰,克欽獨立軍打破了17年的停火協議,與緬甸政府軍展開了戰鬥。

中資專案本來就因為目標巨大而可能成為打擊對象,更重要的是,中國投資正是少數民族與緬甸中央政府衝突的源泉之一。即使不考慮當地民眾對水壩造成的環境、生態和文化衝擊的憂慮,密特順水電站處於克欽獨立組織(KIO)控制區內,這意味著水壩淹沒地區侵蝕的是KIO的「地盤」,KIO反對水電站建設也就不足為奇了。

今年3月16日,克欽獨立組織(KIO)曾致信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稱KIO「已通知軍政府,如果因為(密特順)這個水電項目和水壩建設而爆發內戰,KIO不負責。」

5月27日,緬甸總統吳登盛訪華前夕,KIO聯合書記La Nan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中國幫助緬甸中央政府向KIO施壓,則「要先照看好」中國在克欽邦境內的水電、玉石、採礦等投資。

新華社2010年4月17日也報導了,就在克欽邦首府密支那市的三江源地區,由中國電力集團承建的三江源水電站建築工地17日淩晨發生至少3起小規模爆炸。英國《金融時報》今年1月的報導中說,去年3月密特順水電站項目附近發生了多起炸彈爆炸事件,造成了包括中國工人在內的人員傷亡。

「如果沒有國民和解與和平,在緬甸的所有投資都面臨這些風險。」BRN在10月4日的聲明中警告。

密特順事件之後,中資在緬甸境內的數十個水壩項目,以及與水電項目同樣充滿爭議的中緬油氣管道專案,都亟需重新衡量政治風險。

相關文章

埃塞俄比亞積極推動大壩工程 2010年5月6日

怒江:避免噩夢再現 2011年5月26日

瀾滄江-湄公河大壩的梯級效應 2011年2月8日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1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1年10月10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氣候變遷Q&A】(20) 什麼是生質能源與生質燃料,對地球友善嗎?

本報2011年10月13日綜合外電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回收的食用油所製成的生質柴油可以用來取代一般的車用柴油。圖片節錄自:英國衛報報導/Matt Cardy/Getty Images。生質能源指的是從生物質提煉的能源,包括使用牛糞當作煮飯的柴火、使用酒精燃料為基礎的車輛汽油。不像石油、煤與天然氣,生質能源是可再生的能源選擇,因為生物質較容易再生。現階段,生質能源佔了全球再生能源的絕大部份。

生質燃料一詞有時候可以和生質能源交替使用,不過生質燃料通常指的是液態生質能源,像是生質柴油和生質酒精(可用在汽油引擎)。

一般認為生質能源是對環境友善的,因為,理論上,植物樹木燃燒所釋放的CO2能夠被新植的樹木吸收平衡。然而,生質能源的環境與社會效益,卻處在競爭拉扯的天平兩端──尤其是生質燃料通常產自糧食作物,像是棕櫚油、玉米或是糖。

對於生質燃料的批評聲浪來自兩方面。第一點在於,專門為了提取能源而種植作物,會加重土地使用的負荷,加速砍伐森林和糧價飆漲。另一點則是,種植某些作物會產生較多的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從玉米提取生質酒精,在使用托拉機、肥料和處理玉米提煉生質酒精的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同樣情況,從棕櫚油提煉生質柴油,會增加碳足跡以及危害生物多樣性──若是原始雨林遭清除,就為了開墾棕櫚樹園。

提倡生質能源的人則認為,雖然有些生質燃料並非永續性,其他的─像是從使用過的料理油提煉生質燃料、或是發電廠燃燒木頭結合產熱─都是對於環境有益的。此外,他們提出下一世代的生質燃料,像是從草、木頭和稻稈所提煉的纖維素酒精,藉由降低肥料、種植、提煉過程的能源使用,將會創造真正永續的燃料。

近來對於生質能源的批評聲浪指出,使用現有的木頭來製作建築材料、家具,更合理,而非用來當燃料;因為如此一來可以將碳的成分固定在產品與建築物裡數年甚幾世紀之久。另外一個將樹木吸收的二氧化碳固定住的方法是,在具備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發電廠以樹木為燃料。

※ 資料來源:英國衛報報導

 喜歡這篇報導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

Top

 

世界最大鯊魚天堂 就在馬紹爾群島

摘譯自2011年10月7日ENS馬紹爾群島報導;周念學編譯;蔡麗伶審校

白鰭鯊。圖片來自:皮尤環境組織/Jim Abernethy。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群島創造了世界最大的鯊魚禁漁區。馬紹爾國會10月初一致投票通過法案,在該國近2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全面禁止商業目的之捕鯊行為。

該法令禁止鯊魚販賣、交易和私藏任何鯊魚的身體部位。

瓜佳蓮市代表、也是法案共同提倡人Senator Tony deBrum說:「這無疑是突顯鯊魚對我們國家在經濟、文化和環境上的重要性。感謝馬紹爾總統查凱爾(Jurelang Zedkaia)的遠見和支持。我們也許是個小島國,但我們的海域是最大的鯊魚保護地。希望密克羅尼西亞海域各國領導者,能鼎力相助、實現諾言,讓這裡成為鯊魚庇護所。」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已把全世界30%的鯊魚種類和魟魚種類都列入將瀕危或嚴重瀕危物種的紅皮書。

紅肉ㄚ髻鮫(scalloped hammerhead shark)和白鰭鯊(white tip shark)的數量在過去60年的工業化捕魚下,已減少98%以上。

努力推動鯊魚禁漁區的皮尤環境組織(Pew Environment Group)表示,每年超過7300萬條因為魚翅貿易遭到捕殺。

根據IUCN紅皮書,全世界30%的鯊魚和魟魚種類都列入將瀕危或嚴重瀕危物種。圖片來自:皮尤環境組織/Shawn Heinrichs。全球對魚翅、魚肉、魚肝油等鯊魚製成品的需求而使鯊魚瀕臨滅絕邊緣。特別是亞洲饕客鍾愛的魚翅,每碗要價甚至高達100美元。根據皮尤環境組織說明,一公斤的魚翅約可用700美元左右成交。

由於鯊魚生長緩慢,成熟期也較晚並且生育數量極低,一旦過度捕撈,欲回復往年數量水準將是一條漫長的路。

馬紹爾群島新法令禁止全面商業性漁撈、交易鯊魚或鯊魚製品,一旦漁船意外捉到任何鯊魚物種,必須放生。

法令也規定,一旦被查獲捕捉鯊魚、或擁有魚翅者將重罰金額25,000至200,000美元。此外,針對犯法者也將依私藏鯊魚製品數量,依據其市價裁罰。

這項法令設立一道防護線,保護鯊魚不受他們最大天敵──捕漁業者的侵犯。

法令中也包括一項監督和執行條款,規定所有漁船只在一處港口卸魚貨,禁止私自在海上轉運。

皮尤環境組織的鯊魚保育負責人藍德(Matt Rand)說道:「我們真的為馬紹爾群島對鯊魚保育所貫徹執行的法令大為喝采。當各國領導者意識到鯊魚物種對我們海洋的重要性後,鯊魚保育的巨輪將因此駛向全世界。」

在3月時,馬國漁業局早已提出終止鯊魚交易的提案,而此次法案過關,則是此事件發展的最高潮。

6月,馬國總統和其他中太平洋領袖,為密克羅尼西亞鯊魚禁漁區的設立,簽署全世界第一個區域性鯊魚保育協定。

7月時,市長聯合會(Mayors Association)呼籲全國24個地方政府一同執行鯊魚保育的法令。

接下來,馬國國會資源發展委員會則在數場公聽會之後,通過將鯊魚保育新規定納入百大漁事法案(fisheries Bill 100),補足該法案在鯊魚保護方面的的漏洞。

馬紹爾是繼帛琉、馬爾地夫、宏都拉斯、巴哈馬群島及托克拉奧(Tokelau)之後,以最高標準保護鯊魚的夥伴。藍德說,「我們期待幫助更多國家加入鯊魚保育的行列。」

1986年美國與馬紹爾簽訂「自由聯合協定」(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依據該協定,馬紹爾享有內政自治權並得與他國政府、區域暨國際組織簽訂條約及協定,涉外事務需與美諮商,國防亦由美國掌管。

目前馬紹爾居民有67,000人,由1,225個分別散布在中太平洋上29個環礁上的小島組成,總分布面積將印200萬平方公里。

 Top

 
 

全球國民信託案例大會師 台灣認股搶救白海豚受矚目

本報2011年10月13日加拿大訊,孫秀如、華宇芝報導

 國際國民信託年會本次會議主題為:連結人、地方與故事、不斷變遷世界中的保育新策略。由來自全球45個國家關切文化資產與自然環境的民間團體所組成的國際國民信託聯盟(International National Trust Organisation, INTO),於北美太平洋時間10月12日下午在加拿大卑詩省維多利亞市召開會員大會,會中由國際國民信託聯盟秘書處代表報告2010-2011年度成果,其中,台灣所推動的「全民認股  守護白海豚行動」亦為重要案例之一。

2010年曾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邀請下來台訪問的INTO代表Oliver Maurice於會中向全體會員說明,台灣政府曾計畫於一廣大的海岸溼地建造一座石化工業區,當地亦為台灣白海豚的重要棲地,而白海豚為IUCN定義之下之「瀕臨絕種的物種」,台灣民間團體為此發動全民買地的信託行動,此為台灣極重要的民間參與行動,他個人十分榮幸能於當時提供信託運動上的協助,並以國際國民信託聯盟之名給予台灣總統建言,表達國際同步關切此事,以及按國際標準來看,彰化大城溼地已達國際重要溼地的層級。Oliver Maurice特別提及彰化大城特有駕牛車採蚵的文化,實為一重要的世界文化資產,為當地重要之特色,是工業區無法取代的。

國際國民信託聯盟將於未來三天(10/13-15)舉辦國民信託年會,本次會議主題為:連結人、地方與故事、不斷變遷世界中的保育新策略。來自世界各地的國民信託組織以及致力於保存自然及文史領域的組織,將分享如何在大環境劇變的壓力下,利用新興機會和趨勢解決問題,並找尋創新的保育策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TEIA)與台灣國民信託協會(TNT)也將在會議中分別發表「結合原住民傳統生態智慧與永續土地利用——台灣東海岸生態旅遊個案介紹」以及「台灣綠色市集運動」,與世界各地的夥伴分享台灣經驗。

Top

 

紐西蘭世紀生態災難 北島燃油外洩污染擴大

摘錄自2011年10月12日自由時報報導

紐西蘭海事局11日表示,上週在北島外海觸礁擱淺的貨輪燃油外洩比預期嚴重,目前已有高達350公噸的燃油外洩,對生態造成嚴重影響,演變成該國歷年來最嚴重的海域污染事件。

47000噸的賴比瑞亞籍貨輪「雷納號」(Rena),上週擱淺紐西蘭北島陶蘭加港外海後,5日撞上沿岸珊瑚礁,導致燃油槽破裂;在暴風雨摧殘之下,擱淺的貨輪受創益發嚴重,燃油外洩量暴增5倍,至今已有多達350公噸燃油外洩,遠高於5日該船擱淺之初的20公噸。

紐西蘭環境部長史密斯表示:「這次事件已達我國有史以來最重大的海上生態災難。」從未遭人為破壞的陶蘭加港海灘,已遭油污染黑。當局表示,外洩的燃油造成數十隻海鳥死亡,也有一些企鵝因身體沾染油污正在接受治療。官員警告,因為污泥有毒,民眾切勿接觸。

紐西蘭海事局指出,雷納號目前仍完整並未斷裂,但因強烈洋流推動而不斷移動。倘若雷納號在惡劣天氣下裂成兩半,將會有1700噸燃油流入海洋。環保官員表示,未來24到48小時是關鍵。

Top

 

外木山漁港漏油 漁民向台電索賠

摘錄自2011年10月12日民視報導

基隆外木山漁港發生漏油事件,台電協和發電廠的廢油管,因為年久失修,管壁殘油經過雨水沖刷,從排水溝流入漁港,雖然協和電廠趕緊派人清除油污,但漁港內的船隻跟漁貨都已經遭到污染,漁民將集體向台電索賠。

基隆外木山漁港水面上浮著一層厚厚的油污,站在旁邊都可以聞到濃濃的油味,清潔人員帶來一大捆的吸油紙跟攔油索,想要將水面的油污清理乾淨,卻怎麼清也清不完。

原來是台電協和電廠的作廢油管,因為年久失修發生漏油的情況,讓漁船跟漁貨都遭到污染,市議員擔心,萬一漏油漏到民宅下方,可能會釀成更大的災禍。

居民希望台電盡快協助清洗漁船跟相關設備,將一切恢復原狀,至於其他因為油污染造成的損失,也會再舉行協調會討論相關的賠償問題。

Top

 

水湳園區毒水?台中市民嗆胡

摘錄自2011年10月12日民視報導

台中市府規劃要將關閉的水湳機場開發成水湳經貿園區,卻被當地民眾發現,土壤和地下水含有嚴重的重金屬污染,長期接觸或飲用,會有致癌疑慮,懷疑市府隱匿案情,還讓市議員在不知情情況下,通過開發案,當地民眾12日北上抗議,希望監察院介入調查。

將近10位台中市民,北上到監察院前抗議,台中市政府要開發水湳經貿園區,卻被發現土壤和地下水有嚴重的重金屬污染,這樣的水如果喝多了,可能致癌,民眾懷疑是台中市政府知情不報,要監委查個清楚。

演出行動劇,諷刺台中市長胡志強公然說謊,因為99年環保署已經發現有污染,台中市政府卻未公告,更讓市議員在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通過市政府編列的開發預算,更誇張的是,一直到今年六月市長胡志強還說他對汙染一無所知。

台中市民無法接受,每天飲用的地下水都是毒水,只能到監察院檢舉,請監委調查台中市長胡志強是否涉及瀆職。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