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11.2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吳院長 說好的華山論劍呢?

農民多次表示,土地徵收不是錢的問題。池依林攝
 

兩年多來民間不斷凝聚共識,希望透過制度修訂來建議土地徵收的公平正義,同時催生了民間版本。然而,行政院在未納入民間版本的情形下,11日立法院傳出已將行政院版本逕付二讀,民間版本連在初審會被討論的機會都沒有。

消息傳來讓一直努力奔走的農民相當失望,特別是今年7月14日,行政院長吳敦義趕在農民重回凱道的前兩天接見了農民代表,承諾「等紛擾的七月過後, 要跟農民華山論劍」,結果卻等到一個把民間版本一腳踹開、行政院將自己的 版本逕付二讀的結果,一場原本要和解的戲碼落得裂痕愈來愈深。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土地正義大聯盟成立 要討回自己的土地

農團:停止浮濫圈地才正港

土地正義 莊嚴的訴求

土地徵收修法慢吞吞 國際連線聲援農民

我們的島∣廢水羅生門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剪輯:陳慶鍾

下著雨的後勁溪,浮現滿滿的油渣。今年1到8月,後勁居民不斷陳情有噁心的惡臭味,環保署派人稽查,終於在8月29日,發現中油偷排廢水...

11月8日,環保署召開記者會宣示,追討中油不當利得2630萬、由於廢水超過排放標準,再依水污法開罰60萬,不料中油公司,隔天卻北上抗議。中油公司工會常務理事陳枝彰認為,環保署指責中油偷排「太沉重」;中油高雄廠長李順欽則認為,這是誤會一場。

到底是誤會?還是偷排?一場廢水羅生門,就此展開。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第10屆亞太非政府組織環境會議(簡稱APNEC-10)這兩天有來自23個國家、100位國際NGO代表、學者相聚台灣,共同研商人與環境和諧共生之道。環境問題單打獨鬥不夠,需要跨國合作才行。例如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持續進行的魚子醬非法交易,威脅多瑙河內瀕臨絕種的鱘魚。由於多瑙河流域的6個自然鱘魚品種中有6個已被列入瀕臨絕種名單,隔河相對的兩國是否能確實執法非常重要。

台中龍井台61線159.8公里的農地被發現用垃圾焚化爐底碴填起平地,這些底碴達2萬公噸以上,環保署指業者合法申請,但農委會指業者非法用於農地,突顯底碴再利用管制的不足。而在新北市泰山,有一戶二樓住家,遭到電纜線穿過樓層夾板,導致一家五口出現怪病。遇到不平,小市民該如何反抗?一名女研究生,為了替日據時代古蹟「逍遙園」發聲,以三點全露的行為藝術,呼籲各界正視古蹟保存。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行動參與∣台大推土機,紹興社區何處去?

發起單位:紹興社區與台大學生聯盟

紹興社區位於信義路和紹興南街的交口,共有136戶。去年夏天,住戶收到台大寄來的律師函,要求居民60日內拆遷住屋,歸還占用校地,否則將向法院訴請不當得利賠償。居民震驚地發現他們住了5、60年的家,其實是由台大管理的國有地。這一年多來,居民向政府各部會不斷陳情,卻只得到相同的答覆:必須尊重台大的意願。然而,台大既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規劃藍圖,也沒有相關的預算編列,更始終拒絕與居民協商,而逕以「依法行政」為口號,堅持提告。今年五月起,居民陸續收到民事法庭的訴狀,要求居民「拆屋還地,賠償損害」,造成社區長輩極大的身心壓力與恐慌。

精采內文

 

吳院長 說好的華山論劍呢?

作者:朱淑娟

兩年多來民間不斷凝聚共識,希望透過制度修訂來建議土地徵收的公平正義,同時催生了民間版本。然而,行政院在未納入民間版本的情形下,11日立法院傳出已將行政院版本逕付二讀,民間版本連在初審會被討論的機會都沒有。

消息傳來讓一直努力奔走的農民相當失望,特別是今年7月14日,行政院長吳敦義趕在農民重回凱道的前兩天接見了農民代表,承諾「等紛擾的七月過後,要跟農民華山論劍」,結果卻等到一個把民間版本一腳踹開、行政院將自己的 版本逕付二讀的結果,一場原本要和解的戲碼落得裂痕愈來愈深。

現行的土地徵收條例存在許多爭議,這點行政院也不否認,否則不會同意修法。但這種表面上釋出誠意,私下卻展現獨斷獨行、拒絕溝通的做法,未來恐怕只會讓土地徵收的衝突愈演愈烈。台灣農村陣線上週五(18日)就公開呼籲:拒絕密室政治、拒絕黑箱作業、要求法條逐條辯論。

過去民間與政府關於土地徵收條例最大的爭議有三點:(1)徵收案公益性與必要性 (2)如何讓人民充分參與 (3)達成共識後的徵收價格。表面上看起來,兩個修正版本都回應了這三點訴求,但仔細對照卻存在關鍵性的差異。如下:

徵收案公益性與必要性

關於徵收的公益性、必要性,過去都由政府說了算,但多數徵收案卻被質疑假公益之名,因此建立一套客觀的評估標準變得相當重要。兩個版本其實都列出了評估標準的大項,包括社會、經濟、文化、生態、永續。差異在於民間版本在大項下增列了細項,讓評估標準更加明確。

另外,過去的徵收(特別是工業區開發)常被質疑土地資源有限,如尚有閒置空地,就不應再徵收土地。因此民間版本增列「無其他適當之公有土地或國營事業土地可利用」,才得徵收私有土地。行政院版則無此規範。過去中科管理局也好、苗栗縣政府也好,受到質疑時都一再強調工業區已無閒置用地,既然如此那加入這個規範不正好符合雙方的意願?

特定農業區保留

過去一年,包括馬總統、行政院長吳敦義都承諾,為了在2020年將糧食自給率提高到40%,因此特定農業區應保留不徵收。兩個版本都提到了對特定農業區的保護,民間版本明確指出「特定農業區不得徵收」,例外只有國防、水利等重大急迫者可考慮例外。

但行政院版卻開了許多後門,讓特定農業區的保護有形同虛設之嫌。例如,行政院版指「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不得納入」,但例外項目包含國防、交通、公用事業、環保事業、公共衛生等,項目之廣。就以環保事業為例,事業廢棄物垃圾掩埋場也是環保事業,那可以設在特定農業區嗎?

而最大的爭議在於行政院版本加入「經行政院核定的重大建設所需者,不在此限」。眾所周知所謂重大建設者編定浮濫,而且政府片面決斷,過去引發最大爭議的開發案幾乎都是國家重大建設,包括國光石化、中科三期、四期…等。」這項如沒有明確評估,保護特定農業區的修法等於沒修。

促進人民參與

為了尊重被徵收土地人民的意願(不只聽取意見),兩個版本都加入了人民參與的部分,行政院版本是:「應以書面通知所有權人陳述意見」。民間版本提出較有法律依據、也較嚴謹的方式,就是舉行聽證會。依過去經驗,人民陳述的意見通常不了了之,反對被徵收也沒用,因此如果修正案還是停留在聽聽意見、而未進一步規範如何處理這些意見,離真正的參與只怕還很遠。

土地徵收委員會的公開透明

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攝影:munch內政部的土地徵收委員會是徵收程序的最後一關,然而這個委員會長久以來密室討論,不開放民眾參與、媒體也不得採訪,握有大權人民卻無法監督,而且組成委員官派委員高達六成。因此民間版本要求委員會組成應至少有三分之二、包含各種不同領域的民間委員組成。

要促進土地徵收委員會的公開透明,委員組成是基本的要件,另外也應類似環評會、區委會等審查,納入公民參與以及公開媒體採訪。

完全補償

價錢只是土地徵收最末端的問題,當前面所提的各項都被照顧到了,再談價錢才合乎正義,因為只有在買賣雙方都有交易的意願時,進一步才會談到價錢,如果農民不願意被徵收,何來買賣?

而就算行政院版願意改為「市價徵收」,但何謂市價?卻是由地方政府調查,並提交「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如今許多土地徵收案都是由地方政府發動,如果再由地方政府調查、評議,是否能取信於民,也留下許多不確定性。

而民間版本的做法較為客觀,規定需用土地人應委託三位以上不動產估價師進行查估,再提出全部估價報告由中央主管機關做為審議的參考。由中央主管機關而不是地上主管機關審議,相較地方政府也較能站在客觀的立場。

綜上所論,雙方對於修法可謂目標一致、但細節有異,既然如此,何不來一場高品質的「華山論劍」?何況之前吳敦義院長也有此承諾。果真如此,土地徵收條例修正案或可演出一場大合解,才是國家民主之福。

※ 本文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我們的島∣廢水羅生門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剪輯:陳慶鍾

下著雨的後勁溪,浮現滿滿的油渣。今年1到8月,後勁居民不斷陳情有噁心的惡臭味,環保署派人稽查,終於在8月29日,發現中油偷排廢水...

11月8日,環保署召開記者會宣示,追討中油不當利得2630萬、由於廢水超過排放標準,再依水污法開罰60萬,不料中油公司,隔天卻北上抗議。中油公司工會常務理事陳枝彰認為,環保署指責中油偷排「太沉重」;中油高雄廠長李順欽則認為,這是誤會一場。

到底是誤會?還是偷排?一場廢水羅生門,就此展開。

後勁溪,長期承接石化業廢水,含有致癌的揮發性有機物,溢散後的味道讓居民噁心想吐;今年1到8月,居民就環保機關陳情了3、400次,其中42次,認為是中油造成的。但是環保機關稽查大半年,徒勞無功。

環保署督察總隊長陳咸亨說明,一般石化廠區的揮發性有機物,多半透過煙道排放和水中溢散,由於過去只有台塑仁武廠會把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到水中,環保署督察大隊,針對中油的稽查,一直只鎖定在煙道排放。

直到南區督察大隊長賴健榮,進一步分析中油公司的操作報表,比對下雨時間、異味種類、居民陳情時間等,才赫然發現,這些臭味,都是從水中高濃度的揮發性有機物揮發出來的。

中油原本應該將廢水以海洋放流的方式處理,現在為什麼能排入後勁溪?陳咸亨表示,這是因為中油利用暴雨來臨,可以申請緊急排放的特例。環保署稽查更發現,中油公司無論晴雨,都把廢水排入後勁溪。但中油反駁,每次申請排放時,都有下雨。

不過,依照水污法規定,緊急排放最重要的依循標準是雨量,依據環保署的調查,中油排放廢水時,雨量都不符合暴雨標準。以8月29號為例,中油公司在晚上8點40分的時候,跟高雄市環保局報備排放,當時雨量只有13.5mm、累積雨量為32.5mm,「但我們豪雨的標準是130mm,也就是說,它並沒有達到緊急情況。但是它已經開始排放廢污水。」

後勁居民黃奕凱當天晚上,和高雄市議員黃石龍也在現場,他氣憤地說,當居民發現中油偷排,中油曾派人出面道歉、立刻停排。但大約經過2小時,又排放。「議員去罵,又關。再隔2小時,我們又去檢查,結果又繼續再排!」黃奕凱形容中油是「惡質中的惡質」,「反正就是人不在,它就排!」

一般來說,雨水沖刷石化廠區,會帶有油污;這些雨污水,必須經過收集,送到廢水處理場處理。平常的雨污水,會進入廠區的大排,再被抽到廢水處理廠的A槽儲存;由於中油大排警戒水位只有2.5米高,為了避免一下子就要緊急排放,中油公司另外設計了B儲槽,來收集暴雨時的徑流雨污水。

因此,除非AB儲槽的存量不足,導致廠區必須搶救設備和人員,才能申請緊急排放,但陳咸亨表示,中油緊急排放時,儲槽的水位,只滿了一半。

依據水污法規定,緊急情況的排水,還是要遵守雨、污水分流的原則,只能從大排排水。雖然大排的水,不可避免帶有油污,但因為暴雨量大,可以稀釋,事後企業再提出緊急應變措施,基本上可以把對環境衝擊降到最低。

環保署卻發現,中油在申請緊急排放的時候,把AB槽裡面沒有經過處理的污水也一起排了出來;雖然中油高雄廠長李順欽強調,AB槽裡的水都是雨水,但環保署採樣中油的放流水發現,中油根本就在排油,懷疑AB槽裡混雜石化廢水。

李順欽嚴正否認中油把石化廢水排入後勁溪,並指稱環保署在採樣時,沒有會同中油公司;不過環保署反駁,8月29日採樣時,中油公司全程在場。進一步檢視廢水處理流程,也可以發現,中油公司的說法和事實,有很大的出入。

中油高雄廠,有油料工廠和石化工廠,油料工廠的廢水,會被送到第二廢水處理場,石化工廠的廢水,則會送到第四廢水處理場。這些廢水,都要經過第三廢水處理場處理,才能海放。

但是賴健榮稽查時發現,中油公司平常,會把初步處理過的油料廢水,放在A槽;還沒有經過處理的石化廢水,放在B槽。環保署在放流水中檢測出的有機化合物,就是明確證據。

不只如此,11月10日,高雄市環保局召開協調會,還發現中油的廢水處理設施不足。中油公司坦言,廠區內的抽水馬達在下雨時,沒辦法把雨水都抽到AB槽裡,導致水量過大,必須排放。但這仍然不能解釋,為什麼要把AB槽裡的水,也趁雨跟著大排的水一起排放,讓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對此相當不滿。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痛批,中油根本就是惡性偷排,「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它們明知道長期設備不夠,也不願意做任何改善,所以我覺得這一點其實是非常可惡!」

這次的中油排污事件,環保署除了認為中油有過失,也認定高雄市環保局,在企業申請緊急排放後,沒有進行確認,有行政疏失。高雄市環保局主任秘書張瑞琿也坦承,以前中油和環保局,都確實有便宜行事的情況。

張瑞琿表示,很感謝環保署讓環保局有改進的機會,未來針對緊急排放的流程和措施,會加強人員的訓練和改進;也會邀請專家學者,針對未來緊急排放的標準重新進行確認,甚至將進一步檢視高雄各大石化工廠的緊急排放計畫,如果過於鬆散,會要求企業改進。

儘管環保局已經坦言錯誤,中油公司還是在環保署召開記者會的兩天後,繼續申請排放廢水,而且在高雄市環保局到場確認之前,就把廢水直接排入後勁溪;中油公司也打算針對環保署追討的2630萬,提起行政訴訟。依照往例,環保署不一定罰得到企業。環保團體認為,針對惡性偷排,應該修改水污法、提高罰責。

除了提高水污法的罰責,環保團體更擔心的是,這些石化廢水長期排入後勁溪的健康風險。根據環保署統計,這三年來中油一共排放200萬噸廢水進入後勁溪,這些水,對後勁地區居民的健康影響,相當大。

李玉坤是土生土長的後勁居民,現在是當地信仰中心鳳屏宮的主委。李玉坤小時候,經常在後勁溪玩水,如今除非神明指示,否則不願下水。有一次,他和其他信徒,受到神明指示必須撩溪,「那雙鞋穿著過溪,那鞋子聞了,真的是會熏死人,所以我們一百個人下去,一百個人都不敢再穿那雙鞋!」

根據環保署檢測中油排放出來的廢水,一共有54種高濃度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包括會導致白血病、急性中毒死亡的苯。但因為放流水中,沒有VOCs的標準,環保署無法對中油開罰,也無法評估這些VOCs的影響。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憂心表示, 後勁、楠梓和左營地區,是石化業重鎮,後勁溪長期承接大社工業區、台塑仁武廠的污水,溪水總是浮滿厚厚一層橘黃色的油;由於過去一直以為中油就是海放、沒有問題,並沒有追蹤中油的影響,如今這些含有揮發性有機物的水,將被下游1390公頃的農田,引去灌溉,後果不堪設想。

來到橋頭地區的頂鹽里,這裡不但種植稻米,在二期稻作收割後,也種植經濟價值比較高的花椰菜。農民在烈日下,細心地將花椰菜的花蕾包裹起來;期待花椰菜健康長大,但農民的夢想,難以實現。

農民謝太良回憶,小時候的後勁溪水很乾淨,但自從煉油廠蓋了,包括五輕興建之後,水就開始變髒,「所以農作物,現在種起來,都油油的,不是很好啦。」

今年底,環保署即將公布石化放流水標準,希望保障居民的健康和糧食安全,不過管制標準,只有12種。環保署長沈世宏強調,石化放流水標準,是參考國外來制定的,目前台灣也只會針對含量比較高的物質進行管制。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認為,這樣的管制,還有很多漏洞,「中油這次排出來的包括50幾種VOC,還有油污這些東西,如果進入灌溉農田,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其實到目前為止,政府都還沒有進行相關的研究調查。」李根政形容,後勁溪水,「是非常濃的化學濃湯、非常毒的化學濃湯」,除非民眾願意接受我們吃的稻米、蔬菜是用這樣的水來灌溉,否則應該全面檢討石化放流水的管制標準和內容。

緊急排放,暴露的不只是工業廢水管制漏洞,更突顯石化放流水的未知風險。放流水的污染防治能不能滴水不漏,政府恐怕還要,再加油。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亞太NGO環境會議:環境治理須跨國合作

本報2011年11月2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日本學者加藤和久強調環境議題無國界,應跨國合作並且是由下而上的環境治理。(圖片來源:荒野保護協會)第10屆亞太非政府組織環境會議(Asia-Pacific NGOs’Environmental Conference,簡稱APNEC-10)昨(20)日起連續兩天於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舉行,來自23個國家、100位國際NGO代表、學者相聚台灣,共同研商人與環境和諧共生之道。

APNEC強調由下而上的環境治理,首場演講者來自日本的加藤和久教授即表示,從過去數十年的經驗得出無論是空氣污染或氣候變遷,都是跨國界的;因此在各國間取得政策共識,合作推動相似的政策、措施,才能解決問題。而未來在全球環境議題協商、治理上,不應停留在由上而下的管理,更應重視由社會大眾參與之決策過程。

其實台灣每年都有NPO環境會議,是國內環境議題整合的機會,而會議結論正可透過APNEC與亞太地區,甚至全球接軌。

這幾年來台灣環保運動未曾稍歇,包含全民跨界守護濁水溪口溼地行動、反土地不當徵收與高科技污染、環境訴訟以及全台反核行動等,人民雖然表達了心聲,但決策者的思維仍停留在經濟開發,最後的決定也都取決於政府高層。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舉國光石化案為例,在422之前,公民團體提供了多個解決方案,政府都聽不進去,最後透過總統一句話才讓事情畫下句點,政府聽不進去。

賴榮孝也提到,台灣在參與國際事務上,往往都只有學者單槍匹馬參與,背後缺乏團隊支撐,無法取得更多資源推廣相關事務與議題,和國際連結上顯得薄弱。以此次參與的國家為例,日本和韓國都是組團參與,表現最為積極。

此次,荒野也展現一貫的信念,特別強調青年參與環境議題的重要性。賴榮孝說,土地是屬於下一代的,因此大會也釋放名額讓各國青年都能與會參與討論,表達他們對土地以及未來的想像。

賴榮孝表示,台灣面臨的環境重大議題,包括氣候變遷的調適,能源、水資源以及糧食危機,國土規劃以及公共衛生,都需與國際接軌、學習;而APNEC,正可促進本土環境議題與國際團體交流的機會。

繼2002年在高雄舉辦APNEC-6,此次是台灣第二次主辦APNEC大會。去(2010)年於日本京都第9屆會議(APNEC-9)上,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及台大教授葉俊榮以台灣多次主辦國際會議的經驗以及配合建國百年等構想爭取到APNEC-10的主辦權;國內則由荒野保護協會擔綱演出,並於短短4個月內達成任務。

本次會議包括來自澳洲雨林資訊中心創辦人John Seed、日本貓森林基金會安藤聰彥、核能資料情報室事務局長伴英幸、矽谷高科技污染聯盟創辦人Ted Smith、亞洲環境事務委員會秘書長寺西俊一、韓國亞太環境委員會榮譽主席金大中等人分享保育經驗;國內則有李鴻源、余範英、王俊秀、蔡嘉陽等數十位NGO代表與學者參與及發表專題演講。大會也將於22日針對棲地保育、漁業資源、能源政策與企業社會責任等議題現場踏查。

20日在台北舉辦的第十屆亞太NGO環境會議,來自23國關心環境議題的友人齊聚一堂。(圖片來源:荒野保護協會)

 欣賞這篇報導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需要您的幫助

Top

 

非法魚子醬交易 威脅多瑙河鱘魚生存

摘譯自2011年11月15日ENS匈牙利,布達佩斯報導;黃健強編譯;蔡麗伶審校

根據最新的國際野生動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所提出的最新報告,發現在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持續進行的魚子醬非法交易,威脅多瑙河內瀕臨絕種的鱘魚。

於土耳其伊斯坦堡販賣的魚子醬。(圖片由WWF-Canon/Emma Duncan提供)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所委託調查的報告中顯示,歐盟會員國在2000年到2009年所提報的非法魚子醬查獲紀錄,共有14宗來自於保加利亞(5宗案件達27.5公斤)和羅馬尼亞(9宗案件達25公斤)。但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皆未提報任何非法的魚子醬起獲案件。

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List),起源於兩億年前、比恐龍存在更久的鱘魚,其中大部分的品種現在正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

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保有歐盟地區野生鱘魚僅有存活的數量,但多瑙河流域的六個自然鱘魚品種中有五個已被列入瀕臨絕種名單,而在多瑙河流域中已禁止捕抓鱘魚。

國際野生動物貿易調查委員會成員、也是此報告主要作者Kecse Nagy說到:「重要的是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回報並未查獲任何非法魚子醬,既使歐盟會員國登記多起的非法魚子醬起獲皆與這兩個國家有關。」

她說:「雖然查獲的數量並不多,但我們必須留意的是魚子醬非法交易的實際數量可能高出許多,而且任何非法的交易也會對這些受高度威脅的物種造成難以承擔的風險。」

今年5月保加利亞實行一項禁止捕抓鱘魚的法令,該法令相似於在多瑙河對岸的羅馬尼亞河岸所實行的禁令。

WWF鱘魚專家Jutta Jahrl表示:「羅馬尼亞在2006年暫停實行此禁令,但考量多瑙河為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邊界河,一旦漁民到對岸去捕魚的話,只有單邊的禁令並無法有效禁止他們的捕魚行為。」

大部份的鱘魚是由海移棲淡水河進行產卵,也就是說當成熟的鱘魚會在淡水河口和沿海一帶生存並且遊到上游去產卵。僅次裡海,黑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鱘魚漁場之一。而多瑙河則是黑海主要的供應河和河口之一。因此多瑙河對鱘魚的生存十分重要。

保加利亞的一年禁令計畫要在2012年開始實行,比多瑙河的五年鱘魚捕捉禁令要來得更早。

保加利亞國家農漁業協會的漁場管理主任,Ivaylo Simeonov表示:「依照禁令的規定,將會實行許多措施來維持鱘魚的生存量,舉例來說像是補給魚的數量和監控鱘魚的狀況等。」2012年,也計畫要加強實行禁令並對漁業界團體進行宣導。

2007年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加入歐盟,Kecse Nagy表示,這使得魚子醬的非法交易更難以查緝或預防,因為歐盟國家之間的魚子醬貨運紀錄,不會登記在華盛頓公約彙整的貿易資料中。

由於這兩個國家的位置,使它們成為裡海非法魚子醬的窗口,而裡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鱘魚漁場。

2009年,德國政府查獲魚子醬非法走私到歐盟地區,該些魚子醬標示其源自保加利亞。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只准許進行養殖魚子醬的交易,但根據同位素檢驗顯示該些魚子醬來自於裡海。

「這顯示出裡海的非法魚子醬借由兩國政府准許魚子醬養殖的規定來進行漂白,使該些魚子醬交易合法化。更重要的是要嚴密地規定魚子醬的產地,以確保非法交易不會對野生鱘魚造成威脅。」Keces Nagy說。

合法交易資料的分析指出,保加利亞水產養殖出口到歐盟國家和其他地區的數量增加許多。

國際野生動物貿易調查委員會建議,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捕魚禁令執行單位要提高對非法魚子醬交易的警覺,並加強監督和管控該些非法交易的能力。

Jahrl表示:「歐盟應該要負起訂定魚子醬交易的規範,因為整個歐盟會員國就是羅馬尼亞魚子醬最大的消費國,也是保加利亞的第二大魚子醬消費國。歐盟必需要填補這個非法交易的漏洞,以保鱘魚可免於絕種。」

但Jahrl說:「歐洲的魚子醬消費者對於非法魚子醬交易所帶來的衝擊並不了解,即使是販賣商也不太清楚標示合法魚子醬的規定。重要的是要讓販賣商和消費者不要購買未貼產地標示的魚子醬,這一個簡單的動作將可以有效地防止非法魚子醬的交易。」

有關鱘魚的生存問題,過度捕撈是最重要的原因,但阻斷鱘魚的遷移路線,棲息地的改變,包括像是水力發電和水汙染也是主要因素。

世界鱘魚保育協會警告:多瑙河是歐洲唯一一個地方仍可以保留現已持續減少的鱘魚數量。

這份名為《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魚子醬貿易》的報告,是由穆含默德賓薩依德物種保育基金會、德國國會環境基金會和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所贊助。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nov2011/2011-11-15-02.html

Top

 

又有底碴回填農地 誰為作物安全把關?

「環境報導」2011年11月21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原本應盡量減少汙染的農地,卻一再被發現用垃圾焚化爐底碴填起平地,立委黃淑英與環保團體18日舉發台中市龍井區台61線159.8公里的這處農地,被填的底碴達2萬公噸以上、且是一座突起的平地。環保署指業者合法申請,但農委會指業者非法用於農地,突顯底碴再利用管制的不足。

綠油油的農地上有一大塊用垃圾焚化爐底碴填起的平地,而且還築高,不只景觀突兀,四周的農田都不會被汙染嗎?

環保署表示這批底碴是由潤隆建設公司合法申請再利用,依規定用於第二類用途(基地及路堤填築)。依「垃圾焚化廠焚化底渣再利用管理方式」,使用地點應符合 下列規定:「不得位於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飲用水取水口一定距離之地區、水庫集水區及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內。」依此再利用規定,環保署表示「並未違反環保署的再利用規範」。

不過立委黃淑英認為這個規範並未明確指出不得回填於農地,才讓業者有漏洞可鑽,應立即修正。環保署廢管處簡任技正劉瑞祥回應,環保署會檢討加嚴再利用管制,例如納入農地使用應有適當隔離設施。

底碴放置於農地即使不違反環保署再利用管制方式,但並不表示未違反其他法令。農委會企畫處農地利用科科長王玉真指出,這個事件已違反都市計畫法的土地使用 管制,農委會也不允許回填砂土、土石方、工業廢棄物。而且現場堆置已違反農地使用,「這件事對安全農業推動影響非常大」。

農地能不能變成垃圾掩埋場?

對於業者明顯的違法,包括環保署、農委會都只表示會重視、且檢調已在調查,但黃淑英認為司法是司法、行政是行政,相關事件已多次揭發,但相關部會卻不動如 山。環保署強調,底碴再利用是資源利用的方式,但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反問:「農地能不能變成垃圾掩埋場?」

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表示,全球都在談農地多功能,但台灣卻有一套另類的、被扭曲的農地多功能,興建豪宅、徵收農地作為都市發展及工業、現在又變成底碴的掩埋場。他要請問內政部,這樣的土地利用是否符合土地分區、編定、使用嗎?「如果不符合,為什麼還可以這樣?」

廖本全也要問農委會,這樣的農地使用叫做農業使用嗎?要提高糧食自給率不是保有農地就好了,而是要保有乾淨的農地。而面對底碴堆置農地的問題,他認為農委會、環保署應該主動提出積極的作法。

底碴填農地 作物安全誰把關?

另外,底碴含多種重金屬,對農作物已造成威脅,依台南社區大學檢測,這處底碴平台檢測出包括砷、鎘、鉻、銅、鎳、鉛、鋅等多種重金屬,多項已超過土壤管制標準、或食用作物農地管制標準(註)

雖然環保署指環保團體的全量檢測法(底碴實際含的量)不能代表溶出值(釋放出來的量),所有的底碴製成再利用成品時都需符合重金屬檢測標準,但台中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強調,溶出值不高並不代表不會汙染。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表示,這個地點的底碴檢測出的戴奧辛60皮克,遠低於台灣土壤戴奧辛管制標準1000皮克。但他強調,這個管制值是不 合理的,98年11月高雄市大寮區爆發爐碴鴨事件,鴨場爐碴檢測只有88皮克,但養出來的鴨子體內戴奧辛達11.2皮克,顯示管制值太寬鬆。

事實上,環保署開放許多事業廢棄物再利用,最初的原因是為了讓這些物質有處可去,否則事業廢棄物處理就會出問題,但無論如何有些事業廢棄物就是有汙染,否則也不必訂定再利用成品標準、或規範使用方式、地點。環保團體只是指出幾個點,但事實上實際的情況恐怕百倍都不只。

事業廢棄物在嚴格的安全控管下再利用,多數人都可以接受,但如果不法事件一再被發現,而且還是被環保團體舉發,再利用的合理性就很難不受到質疑。

(註)單位:毫克/每公斤
鎘:9.23 /土壤管制標準 20/食用作物農地管制值5
銅:2500 /土壤管制標準400/食用作物農地管制值200
鎳:223 /土壤管制標準200
鉛:651 /土壤管制標準2000/食用作物農地管制值500
鋅:3550 /土壤管制標準2000/食用作物農地管制值600

※ 本文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泰山居民抗議:電纜線穿過我家地板!

「環境報導」2011年11月19日新北訊,朱淑娟報導

新北市泰山美寧街、明志路口一戶二樓住家,台電大樓的電纜線緊貼著住家戶外牆壁往二樓延伸,然後電覽線裸露直接穿過一、二樓之間的樓層夾板進入一樓電梯旁的配電箱。可怕的是,電纜線穿越路線,正好是萬太太家二樓客應、以及小孩房間的樓地板,包括沙發、牆壁、地板量測的電磁波值高達20幾毫高斯(一般家庭不會超過2毫高斯),導致一家五口出現怪病。

泰山居民、電磁公害防治協會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再到監察院陳情,控訴台電違法亂拉電纜線(註),要求台電立刻拆除。

走進泰山明志路、美寧街,車水馬龍、道路坑坑洞洞,道路兩旁四處可見電線杆緊貼著住家林立,電線在雜亂的電線杆之間盤繞。萬太太一家從1994年搬來這裏,家人健康陸續出現狀況,萬太太身體有多種疾病,先生也經常出現暈眩,兩個小孩出現學習不佳、智力受損,目前領有殘障手冊。

萬太太原本也不清楚什麼原因造成家人突然健康受影響,半年前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主任粘麗玉到泰山調查斷層時,站在萬太太家門口覺得頭昏,拿起電磁波檢測器一量,竟然量到超過一千毫高斯。

居民向環保署檢舉,環保署要求台電剪掉其中3條線(原有7條),但18日粘麗玉再到現場檢測,還是測到上千毫高斯,其他時間也有600、700多毫高斯。粘麗玉說,台電應重新改電纜線的配置方式,最好是直接從地下室再穿到一樓配電室,地下室出入的住戶少,對居民影響較小。

台電目前已提出修正方案,但萬太太質疑換湯不換藥,電纜線還是會穿過她家的樓板及牆壁。台電不只無理、而且已經違法,萬太太強調絕對追究到底。

【註】台電違反下列法令:

(1)「屋外供電線路裝置規則」第 31 條第三款附表三,架空電線與房屋、煙囪、樓梯間及水槽等之基本間隔,應至少有90公分之基本間隔規定。

(2)「屋內線路裝置規則」第 461 條:進屋線伸出壁外長度應按左列規定:一、進屋線如屬電纜,其伸出壁外長度應為40公分以上。二、進屋線如屬導線管其伸出壁外長度應為10公分以上。

※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女研究生「這一脫價值連城」 全裸護古蹟

摘錄自2011年11月21日蘋果日報高雄報導

日據時代曾是日本西本願寺在台據點的「逍遙園」,因管理單位國防部從未維護,如今瓦破樑傾。

曾多次參與保存古蹟行動的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學生徐敏思,20日以三點全露的行為藝術,呼籲各界正視古蹟保存。她嚴肅說:「脫衣裸露是創作,我絕非隨便的女生!」高雄市長陳菊肯定她的行動,痛批:「國防部對文化資產保存一再消極抵制,讓人忍無可忍!

Top

 

行動參與∣台大推土機,紹興社區何處去?

發起單位:紹興社區與台大學生聯盟

台大,請聽我說 !

紹興社區與台大學生聯盟針對台大要求拆屋還地訴訟一事聲明

台大學生於校慶中間,高舉布條為紹興社區居民請命。(攝影:苦勞網陳韋綸)

紹興社區位於信義路和紹興南街的交口,共有136戶。去年夏天,住戶收到台大寄來的律師函,要求居民60日內拆遷住屋,歸還占用校地,否則將向法院訴請不當得利賠償。居民震驚地發現他們住了5、60年的家,其實是由台大管理的國有地。這一年多來,居民向政府各部會不斷陳情,卻只得到相同的答覆:必須尊重台大的意願。然而,台大既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規劃藍圖,也沒有相關的預算編列,更始終拒絕與居民協商,而逕以「依法行政」為口號,堅持提告。今年五月起,居民陸續收到民事法庭的訴狀,要求居民「拆屋還地,賠償損害」,造成社區長輩極大的身心壓力與恐慌。

這是粗暴對待「非列管眷村」歷史遺緒的又一事例。由於二戰後遷臺軍公教人員與60年代城鄉移民大量湧入台北,住宅供給極度匱乏,部分軍公教人員及城鄉移民於是被迫住進違建。大量的舊有違建給了這些移民一個安身立命的空間,而紹興社區正展現了這段歷史發展的縮影。長久以來,為了尊重這段歷史,公家機關對於舊有違建皆需加以補償或配宿國宅。台大過去傅園外、醫學院新館、管理學院二館,也都曾是舊有違建聚落,而台大也都未曾以訴訟為手段,要求居民「拆屋、還地、賠款」。

然而,台大校方如今卻背道而馳,其作為完全缺乏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的精神,更與日前校方才提出的「台大人的十大基本素養」相悖。台大宣稱要「履行公民責任」,卻無視歷史,脅迫在紹興社區居住一甲子的居民拆屋還地;台大宣稱要「獨立思考與創新」,卻曲解「依法行政」為「依法排除」,無視於法律對安置違建戶的鼓勵;台大宣稱要「人文關懷」,卻關起協商大門,對居民充滿創意的雙贏計畫棄若敝屣;台大宣稱要「道德思辯與實踐」,卻一味加快訴訟腳步,讓社區居民日夜生活於不安與惶惑中。如此自我矛盾的行徑,又如何能期許「台大人」負起人類生存和永續經營的責任?我們認為,公有土地的利用與想像,有各種可能的方案,需要被研究、討論,尤其需兼顧公益與正義。台大不是房地產商,豈能狹隘地只看見公有地的「所有權」、「財產權」,而對於其上的人文、歷史紋理採取推土機式的夷平作法!我們需要看見台大的社會意義,也能落實在它所代理全體國民管理使用的公有土地之上。

因此,我們主張:

1、 台大立刻撤銷對紹興社區的告訴,並承諾未來不再對居民提告。
2、 台大立即與社區居民對等協商,共同規劃雙贏的安置與運用方案。

敬請支持連署:台大推土機,紹興社區何處去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1111322341800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