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3.06







近期活動

「揭開藻礁神秘的面紗」研習活動(3/9截止)
第二屆食物與人影展(3/14~4/29)
「動物福利與現代獸醫發展」國際研討會(3/25截止)
「海洋.飛魚.達悟族」專題演講
101年度飛蛾普查研習營活動(3/30截止)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誠徵 展館解說員 一名(3/19截止)
家‧環境藝術展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3/10~4/29)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愛轉動 護地球 台北地球日綠色市集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政院定調:萊克多巴胺有條件解禁

美牛瘦肉精問題引發疑慮,店家清楚標示肉品來源

是否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經過3次技術諮詢小組專家會議都無法達成共識,行政院仍於昨(5)日宣布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的牛肉「有條件解禁」。行政院也提出政策口號:「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發言人楊永明說,「有條件解禁」將不包括豬肉,也不包含萊克多巴胺以外的瘦肉精;牛內臟則維持現況排除進口。

以台灣農村陣線、全國青年反美牛瘦肉精聯盟為主等數十個民間團體則表示憤怒,痛批馬政府萊克多巴胺對人體健康之風險未明、相關科學研究極不充分,貿然解禁是無知理盲之恥。此外,政府以全國人民的健康風險換取TIFA復談,獨厚少數財團,有圖利私人之嫌、正式的貿易談判尚未啟動,即因美方威嚇,自廢武功,放棄合法合理的檢疫標準,貽笑國際,是喪權辱國之恥。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瘦肉精風險說不清 立委再開公聽會

魔鬼的交易:瘦肉精的政治和動物福利

美農業部最新研究 豬餵萊克多巴胺 出現攻擊行為

瘦肉精爭議再起 健康疑慮待澄清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沙漠城市Be'er Sheva 環境組織辛勤耕耘

本報2012年3月6日以色列,貝爾謝巴訊,特約記者陳婉寧報導

在街角下公車,深感一個黃種人揹著大背包走在社區裡顯得突兀。原本對社區的想像應是充滿人氣,但反而出奇地安靜。此衣索比亞籍猶太人社區Kalisher Community,是以色列新移民群體之一,移民進入以色列最嚴峻的挑戰就是語言及求職。除此之外,移民到以色列對過去在家鄉所習慣的生活形式、社會結構,甚至是飲食習慣所帶來對身體營養需求的改變…等等。

Earth's promise與社區內的Kalisher Absorption Center(協助移民學習希伯來文、培養技職專長、協助新移民維持家鄉傳統文化及社區組織、提供住房求職求學..等諮詢)進行長期合作,將環境組織與社工單位聯合起來,一來協助新移民適應環境,二來透過項目運作將衣索比亞籍猶太社區過去在家鄉的文化及傳統傳承下去。

首創的嘗試,便是將社區周遭的閒置用地做綠化及再利用,轉化為社區菜園的模式經營。目前Kalisher Community共有300多名成員居住,Hadas苦笑著說:「貝爾謝巴是一座沙漠城市,城市裡的綠地靠自己打造還比較實在,等待政府,那可真是遙遙無期。」

精采內文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降低人熊衝突之處理原則(一)

作者:John J. Beecham(IUCN-BSG人熊衝突專家團隊主席);翻譯: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全世界共有八種熊,分佈於歐、亞、北美洲與南美洲安地斯山區,這些地區都有人熊衝突。只要有熊出現,大部分國家不是允許合法狩獵,不然就是提供國內法或國際協議之保護。各國的熊族群處境差別很大,最主要得看當地的棲地環境狀況而定。

熊和人之間的衝突可能會造成經濟損失、人員傷亡,以及後續對熊採取報復行動。針對人熊衝突提出有效的因應之道,才能使遭受這些衝突影響的人們經濟負擔降低,改善熊的福利,並建立一個人熊共存的正向結構。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昨日行政院宣布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的牛肉「有條件解禁」,消息一出,今天已經有民眾走上街頭表達不滿了。311福島核災將屆滿一週年,關於311當天的在全國各地舉行的反核活動,藝文界也不缺席,發動「我家不用核電運動」記者會,呼籲大家一起站出來表達心聲。

英國海灘出現了一頭擱淺死亡的抹香鯨,牠身長10.7公尺非常巨大,民眾紛紛好奇圍觀,然而他們推測,牠可能死於與船隻相撞。喀麥隆Bouba Ndjida國家公園內,數以百計的大象遭盜獵者殺害,面對這個讓人震驚的消息,鄰近各國政府正在追查冷血殺手,同時也找出並沒收被盜獵的象牙。國家公園怎成盜獵者的天堂?中國湖北的神農架林區同時有豐富的亞熱帶森林生態、泥碳蘚濕地生態、生物多樣性,人大代表積極催生它成為國家公園。而我國的墾丁國家公園,將在3月暫停開放社頂部落的毛柿林,5月也會封閉龍坑及南仁山等生態保護區,讓大自然休養生息。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社論∣飲食革命者:上中下游三者的關係

作者:利格拉樂.阿烏

但一如大眾對於有機蔬菜的印象,學校編列的營養午餐經費有限制,如何能夠在有限的經費下合作?這不僅是原促會的問題,也將會是校方的問題;有趣的是,原促會所合作的學校不以經費是否足夠做為指標,而是轉向從教育面向著手,當教育者將飲食視為一種對於環保教育的理念執行時,有機蔬菜如何在學校裡面殺出一條生命?似乎也就變得不是那麼困難了。

新竹縣117線道上的幾所小學,有幸出現數位存著環保與健康概念的校長,將學生的健康和飲食劃上等號,認為學生的飲食習慣必須從小建立,當我們常說現在的孩子只喜歡吃速食時,校方已經試圖將福利社趕出校園,並要求校園附近的早餐店不得提供類速食食品給學生,和興國小的吳柚校長說的好:若是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那麼他們就不需要那些零食了。

精采內文

 

政院定調:萊克多巴胺有條件解禁

本報2012年3月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

是否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經過3次技術諮詢小組專家會議都無法達成共識,行政院仍於昨(5)日宣布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簡稱RAC)的牛肉「有條件解禁」。行政院也提出政策口號:「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發言人楊永明說,「有條件解禁」將不包括豬肉,也不包含萊克多巴胺以外的瘦肉精;牛內臟則維持現況排除進口。

楊永明表示,行政院依據近3周來3次跨部會技術諮詢小組專家會議的結論,「沒有科學證據食用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後的肉品對人體有害」。他轉述行政院長陳冲的意見,只有在確保健康無虞的前提之下,政府才能衡酌其他重要的國家利益,包括國內畜牧產業發展、國際貿易與貿易自由化、區域經濟整合進程與對外關係。

行政院也承諾將參考先進國家標準,對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的進口牛肉訂定安全容許量。另外,為了保障民眾的選擇權,將全面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要求「強制標示」,藉由標示、警示讓資訊透明,保護消費者權益。

楊永明表示,未來萬一有明確的科學證據或清楚案例,證明食用在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的美國牛肉在安全容許量下仍對人體有害,政府會主動用最快速、最嚴格的方式把關,立刻禁止相關產品進口。

至於何時將正式有條件開放進口,楊永明表示,行政院會先與各界充分溝通後再作決定。

根據媒體報導,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對此表示,台灣人肝病、腎病的高危險群多,又喜歡吃內臟,會影響瘦肉精的代謝率,期待政府及專家針對國內肝、腎病等敏感族群,定訂出嚴格標準。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詹長權則認為在風險評估報告未出爐前,台灣的就已經直接有條件開放,行政院的決定不符合風險評估決策。

上週六(3日)農委會舉行「食品安全專案會報」技術諮詢小組第3次會議,會議結論不能證明萊克多巴胺有害,也不能證明萊克多巴胺無害,對政院部分採信「無害」的結論,民間團體表示憤怒與不解。

以台灣農村陣線、全國青年反美牛瘦肉精聯盟為主等數十個民間團體則表示憤怒,痛批馬政府萊克多巴胺對人體健康之風險未明、相關科學研究極不充分,貿然解禁是無知理盲之恥。此外,政府以全國人民的健康風險換取TIFA復談,獨厚少數財團,有圖利私人之嫌、正式的貿易談判尚未啟動,即因美方威嚇,自廢武功,放棄合法合理的檢疫標準,貽笑國際,是喪權辱國之恥。

台灣農村陣線等團體發表聲明指出,「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的肉品對人體有害」,無法成為解禁瘦肉精美牛的理由。況且,3月2日有關瘦肉精管控的「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1條修正草案才在立法院付委,跨黨派的提案立委均要求肉品瘦肉精應以「零檢出」為標準;修法尚未進入實質討論,行政院卻驟然宣布瘦肉精美牛「有條件開放」,完全違反民主精神,藐視全體民意。

清大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李寬容昨日也投書媒體指出,萊克多巴胺與人工合成的女性荷爾蒙「己烯雌酚」(DES)有高度相似的化學結構式,而後者已被證實會引發癌症及產生畸形兒。李寬容表示,「那些聲稱RAC沒有毒性的官員,應該先去查一查RAC與DES的化學結構式,分析其相似度。豈可草率告訴消費者:吃瘦肉精RAC,安啦!」

Top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沙漠城市Be'er Sheva 環境組織辛勤耕耘

本報2012年3月6日以色列,貝爾謝巴訊,特約記者陳婉寧報導

貝爾謝巴  旅人轉運站

離開生態集體農場Kibbutz Lotan後,以色列的旅程繼續進行,前往紅海城市Eilat再轉向Negev沙漠中最大的中轉城市貝爾謝巴(Be'er Sheva)。三小時的長途車路程,把我從為蔚藍海岸移位到沙塵滾滾的接駁城市。

貝爾謝巴里的社區空間閒置空間貝爾謝巴在旅人的行走地圖上,不會是駐足之點,連旅行聖經Lonely Planet都毫不留情地寫道:「貝爾謝巴充其量只是提供旅人到各重要城市的交通節點,更多的是成為一衛星城市,提供相對於耶路撒冷或台拉維夫便宜的房價物價,讓人口逐漸增長的以色列民眾有其他的居住選擇,但近年來因為Ben-Gurion大學的建立,學生族群入住衍生出許多與校園相關的書店、社區型態…等,也逐漸提升城市品質與環境,甚至可以說貝爾謝巴這座城市是因為沾著大學校園建立的光而發展起來的也不為過。」我抵達貝爾謝巴的第一天,進入混亂與施工中的中央車站,的確鮮見海外背包客,倒是有滿車站的服役少男少女。

城市給人的顏色是灰濛濛罩上一層沙,工業區包籠著中心生活區,居民公寓大樓和小巧可愛的紅頂平房社區,錯落有致地交織了城市的地景。城市的綠意空間不多,難得有大面積的綠地公園,空間品質最好的莫過於在大學校區內的寧靜。

頂著大背包,走街串巷按圖索驥,此行來到貝爾謝巴,是因為Kibbutz Lotan的夥伴推薦我走訪幾個城市的環境組織。貝爾謝巴算是沙漠間唯一的城市,此座城市的地位不上不下,但又承擔著諸如大學與城市結合發展的大學城轉型、收納尋求較低生活成本的新移民與畢業於Ben-Gurion大學的新世代。例如筆者入住的沙發客家庭,是一對在Ben-Gurion大學求學後、結婚定居在貝爾謝巴的新婚小夫妻。

而新移民則包括衣索比亞猶太移民,而游牧民族貝多因人(Bedouin)在貝爾謝巴有大量比例,卻因為族裔習慣及政策的弔詭,這群真實存在游牧民族始終是社會最底層,有著普遍貧困、教育缺乏、社會基礎建設疲弱的社會議題,旅途中與我相遇的在地人所,不斷提及這類問題。

Earth's promise  推動環境、社區與文化認同

筆者拜訪了環境組織Earth's promise負責人Hadas,她說,這樣的城市性質,雖可在概念上或各種認同(種族、文化、地理位置、行政區劃)上區分出社區的定義,但市民在硬體空間歸歸屬感上,卻相對貧乏。尤其像貝爾謝巴這樣的沙漠城市,想要享有社區綠地空間更是奢談。

Hadas

Earth's promise是一相當年輕的本地草根組織,成立約3年多,機構主要目標在於透過環境教育及社區菜園建設,在城市中營造健康及永續的環境。此行躬逢其盛,適逢Earth's promise與Jewish National Fund舉辦社區巡禮活動,見證了該機構將環境意識、社區空間規劃、傳承族裔文化幾個元素揉合起來的努力。

不過,Hadas表明,非營利組織人才難尋、相關的志工領導與管理未邁向組織化、非營利組織福利欠佳、以色列整體社會氛圍及環境意識尚待提升…等等議題,讓草根組織經營困難,Earth's promise甚至也沒有辦公空間,工作人員只能在家辦公。

衣索比亞籍猶太人在以色列

JNF資金支持的社區菜園在街角下公車,深感一個黃種人揹著大背包走在社區裡顯得突兀。原本對社區的想像應是充滿人氣,但反而出奇地安靜。此衣索比亞籍猶太人社區Kalisher Community,是以色列新移民群體之一,移民進入以色列最嚴峻的挑戰就是語言及求職。除此之外,移民到以色列對過去在家鄉所習慣的生活形式、社會結構,甚至是飲食習慣所帶來對身體營養需求的改變…等等。

Earth's promise與社區內的Kalisher Absorption Center(協助移民學習希伯來文、培養技職專長、協助新移民維持家鄉傳統文化及社區組織、提供住房求職求學..等諮詢)進行長期合作,將環境組織與社工單位聯合起來,一來協助新移民適應環境,二來透過項目運作將衣索比亞籍猶太社區過去在家鄉的文化及傳統傳承下去。

首創的嘗試,便是將社區周遭的閒置用地做綠化及再利用,轉化為社區菜園的模式經營。目前Kalisher Community共有300多名成員居住,Hadas苦笑著說:「貝爾謝巴是一座沙漠城市,城市裡的綠地靠自己打造還比較實在,等待政府,那可真是遙遙無期。」

欣欣向榮的社區菜園 社區菜園工作實況

社區菜園的規劃並非空穴來風,一來是透過社區菜園,家家戶戶都有一塊地可以耕作,藉以自我生產新鮮多元的食物,進而減少生活支出;透過菜園提升社區環境品質、提供社區民眾間的非正式交流空間、改善既有閒置空間的破敗與社區死角滋生、田間的農事活動也成為鄰里關係的潤滑劑。許多家鄉的傳統文化儀典也都在社區菜園內舉辦,許多無形的家鄉語言與文化傳統活動、環境教育活動…等等,都在此小小菜園發生與再現。

菜園中社區舉辦傳統活動的空間 菜園中的公共廚房

菜園內還有廚餘堆肥區、用泥巴、稻草及廢棄輪胎製作的公共廚房、各家各戶的土地還插上名牌以便識別。由志工帶領孩童每週兩次的社區菜園活動,同時間家戶們也各自進行田間農事。除了菜園外還有一社區閒置空地,目前已種上些許綠植與香草花園,待後續第二期空間整建計畫逐步落實。近三年的努力下,站在社區菜園內望著土地豐饒又多元的作物欣欣向榮,這一點一滴得來不易。

跨越膚色、語言與環境限制  Earth's promise還在路上

Hadas與志工一如往常地前往社區菜園執行每週二至三次的社區活動。首先,Hadas會在社區廣播站放送訊息,以吸引男女老少集合到活動地點開始農事活動。成人們倒是有意識地拿起工具開始幹活,大家在自己的土地上勞作十分起勁。

社區孩童協助菜園澆灌工作

小孩們則是十分調皮,完全不受控制,也無心於Hadas與志工所張羅準備的田間活動,有時甚至成了各家孩童們互相打架叫囂的場所,拾起地上石頭就互相猛擊。Hadas提及,這種一片混亂的狀況幾乎每次上演,以致於志工和工作人員疲憊不堪。

此外,以色列的滴灌技術看在社區居民的眼裡,總覺得不可信,所以老是將水管拿起來猛往菜園裡澆。許多活動間透露的細節,可以理解族裔社區在語言、傳文化與社區培力工作的模式,還需要很長期的磨合運作。Hadas嘆息之外也自勉:「不管如何,我們已經在路上了。」

※ 參考資料:Earth’s promisehttp://earthspromise.org
※ 作者以色列之行感謝2012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支持

Top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降低人熊衝突之處理原則(一)

作者:John J. Beecham(IUCN-BSG人熊衝突專家團隊主席);翻譯: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全世界共有八種熊,分佈於歐、亞、北美洲與南美洲安地斯山區,這些地區都有人熊衝突。只要有熊出現,大部分國家不是允許合法狩獵,不然就是提供國內法或國際協議之保護。各國的熊族群處境差別很大,最主要得看當地的棲地環境狀況而定。

熊和人之間的衝突可能會造成經濟損失、人員傷亡,以及後續對熊採取報復行動。針對人熊衝突提出有效的因應之道,才能使遭受這些衝突影響的人們經濟負擔降低,改善熊的福利,並建立一個人熊共存的正向結構。

在厄瓜多一隻眼鏡熊正環伺牛群,隨後攻擊了其中的一頭牛(出自International Bear News August 2011, vol. 20 no. 3)

這份文件是設計來提供資訊給政府決策者與專業的非政府組織,以增進對人熊衝突的瞭解與管理。人熊衝突有各種狀況,很複雜,每一種狀況都需要經過仔細的分析,將所有受到影響的關係人都納入,因而是一門跨領域的科學方法。本文的目標在提供與人熊衝突有關的基礎概念與觀念之介紹,針對每種不同的狀況其後則能進一步仔細研究調查。

這份文件是由具有人熊衝突這方面豐富經驗的野生生物專家與社會科學家所撰。儘管熊族群於很多國家都在慢慢地萎縮中,但是熊和人之間的衝突卻不斷地增加中,有鑑於此,催生了這份文件。減輕這些衝突的專門技術是有的,但是必須先要有知識的分享,有採取行動的意願,以及政府和受影響的人們也要做一些犧牲,像是投注時間、精力或金錢研究解決方案,或改變習以為常的某些行為。

疑似遭黑熊破壞的蜂巢(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攝於去年七月台東縣海端鄉)

人熊衝突的說明與背景

所謂人熊衝突,是指野生熊隻討人厭地使用或損害人類的財產,傷害到人類,或者人們視熊為其財產或安全的直接威脅。人熊衝突有可能導致人們對熊產生負面態度,對熊採取報復,這都會對保育的努力形成阻力。根本來說,人熊衝突來自於人類跟熊相互競爭空間,或者熊被那些人類所種植或管理的食物產品所吸引。

一般都是地方的社區承受了保育熊隻的主要經濟與社會負擔。要降低人熊衝突,成功的策略就應該試著找出熊與地方居民兩方需求之平衡。現行各種策略相差甚大,也未必都有效,有時還會導致衝突頻度與強度升高。社經、生物、文化與政治因素在人熊衝突的情況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降低人熊衝突的長期策略必須著眼於兼顧熊與人兩方的福利,以協調整合的方式處理這些因素。

※本文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刊登

Top

 
 

就怕歸零 藝文界反核不妥協

立報2012年3月5日台北訊,記者呂苡榕報導

311福島核災將屆滿一週年,5日藝文界發動「我家不用核電運動」記者會,呼籲民眾在311當天上街反核。《不能沒有你》男主角陳文彬表示,民眾無法選擇能否使用核電,而能源供應的資訊也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民眾只能一直被威脅,好像沒有核電就會限電。許多藝文界人士也強調,如果可以選擇,他們希望能使用乾淨能源進行創作。

資深媒體人馮光遠建議民眾應該發起「台灣如果衰、要有您相隨」活動,由民間團體找出推動核電的100名政治人物,立法要求,一旦發生核災,這些人必須限制出境,「我想這樣這些政治人物就會更仔細的思考,是否應該使用核電。」

馮光遠批政治人物臉皮厚

雖然福島發生嚴重核災,但台灣政府卻未曾放棄核電廠的興建,帶著畫有流鼻血圖案的口罩,馮光遠直言:「這些政治人物臉皮厚到連輻射都不怕,而我們一般人,一旦發生問題,恐怕就是每個人流著鼻血在路上走。」

陳文彬也強調,台灣用便宜價格使用能源,我們應該思考,這些高耗能的產業從中獲得多少利益,而這些利益又進了誰的口袋裡。這些核電廠所造成的核廢料,是這一個世代的人加諸在下一個、下下一個世代身上的暴力,「我們堅決反對這樣的暴力。」

張鐵志反對政策獨裁

文化評論人張鐵志也指出,反對核能也指向反獨裁、反思生活價值以及反對生活在恐懼中。由於核能資訊一直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人民只能接受他們做出的決策,「實際上就連核廢料的處理,一開始就是以欺瞞方式來進行,這樣的獨裁手段,我們反對!」

他也認為,過去以經濟發展為導向的生活模式,已經犧牲掉環境與健康還有勞工安全,「我們應該停下來反思,我們究竟要怎麼的生活模式?」核能電廠的威脅也讓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生活恐懼中,張鐵志直言:「我很怕死,看到福島核災我更怕死,我不想活在這樣的恐懼中。」

由於災難發生,最無法逃離的往往是一般人,但做出決策的卻是有能力隨時離開的人。馮光遠建議發起一個「台灣如果衰、要有您相隨」活動,找出那些拿納稅人的錢發展核電,或是以經濟發展為由表示應使用核電的人,列出名單後要求立法,「一旦台灣發生核災,這些人都應該限制出境,陪著大家一起面對災難。」

即使民間反對核電的聲浪日益增加,台電仍準備增加核四預算,且決策的權力始終掌握在立法院手上。對此,詩人許悔之表示,許多公共議題攸關生命價值,不應該由多數決來判定該怎麼做。他感慨,十多年前上街反核,喊的就是相同的口號,至今大家仍在要求一樣的東西,「時間就這樣荒謬的靜止了。」身為一個父親,他不希望小孩生活在核電威脅中,「每一個人心中應該都有幾個懸念不下的人,為了他們,我們應該站出來。」。

Top

 

英國10公尺抹香鯨擱淺

摘錄自2012年3月5日nownews報導

英國林肯郡郡海灘發生抹香鯨(Sperm Whale)擱淺死亡事件,當地官員研判表示,牠應該是與船隻相撞,被海水沖到岸上前已經死亡多時,吸引不少民眾好奇圍觀。

一條身長10.7公尺已無生命跡象的抹香鯨,橫躺在英國林肯郡的一處海灘上,這是該地首次有抹香鯨擱淺事件發生,研判這條鯨魚已經死亡好幾天。當地官員表示,處理的過程中必須花費好大的力氣才能完成,這條鯨魚重達30公噸,目前會用沙子將其掩埋,直到可以將其從沙灘中搬離,預計最快要到下個禮拜才會執行這項工作。

專家認為,這條抹香鯨應該是與船隻相互撞擊,死亡了好幾天後,最後被沖到岸上。目睹這一幕的人當中,有名自然主義者Tony Burgess,他說,如果鯨魚擱淺,牠們的肺部會受到體重壓迫,使得牠們難以呼吸。「這真的是一件讓人感到難過的事情。」

Top

 

喀麥隆國家公園數百頭大象遇害

摘譯自2012年2月29日ENS瑞士,日內瓦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喀麥隆北部Bouba Ndjida國家公園內,日前450頭大象遭盜獵者殺害。華盛頓公約(CITES)秘書長斯坎倫(John Scanlon)2月27日表達「極度關切」。他表示,CITES的監控計畫發現,2011年大象遭受盜獵的問題有增加的趨勢。

喀麥隆 Bouba Ndjida 國家公園內的大象屍體。(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FAW)/提供)

他說,該地區各國政府已提供資源找出肇事者並繩之以法,同時也找出並沒收被盜獵的象牙。他呼籲象牙貿易管道中潛在的過境與輸入國,要「採取合作並保持高度警戒」

Bouba Ndjida國家公園位於喀麥隆北部靠近查德共和國的邊界,2月20日發生槍響,盜獵者為取得象牙殺害大象,2天後尋獲遭棄屍的14頭大象。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主任 Jason Bell 。(IFAW/提供)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FAW)大象計畫主任Jason Bell表示,在喀麥隆發現200多頭大象死亡後的不到一星期內,又發現了大象死亡事件,而接下來數周將可能發現更多死亡案例,因為槍響聲未曾間斷。

他警告說,該區域仍十分危險,不適合對屠殺事件進行調查,也不適合營救孤立四處漫遊的小象以及受傷的成象。

Bell認為,由查德南下至喀麥隆的蘇丹盜獵者,是最有可能的連續犯。過去幾年間,查德境內的大象族群數量由幾千隻驟減至剩下幾百隻,使盜獵者不斷的前進。

「遭盜獵者殺害的大象,死前承受了極大的恐懼與痛苦」,Bell 解釋,「許多職業的盜獵者,部分是現役或退役士兵,使用AK-47等制式武器。而AK-47原本只是設計用來殺死70至80公斤的人類,為了殺死近5000公斤的大象,必須耗掉掉非常多的彈藥,而動物的死亡過程則十分緩慢。」

大象目前分佈的地區在沙哈拉南部非洲的38個國家,雖然70%的非洲象棲地可能未受保育,多數大型的象群分布在像是喀麥隆 Bouba Ndjida 國家公園這類的保護區內。

自2004年起,普通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在IUCN紅皮書中的保育等級,從原本的瀕危(EN)改善為易危(VU),這是基於1996年起IUCN SSC(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非洲象專家小組的評估計畫。保育團體將這個結果歸功於CITES從1989年起實施的非洲象暨其產製品之國際貿易禁令。

2011年12月在馬來西亞沒收的1.4噸象牙的一部分。(Elizabeth John/攝影版權所有;TRAFFIC Southeast Asia/提供)但IFAW以及其他保育團體則指責,CITES 於2008年簽准的中國與日本「一次性」象牙貿易引發了現在這波的大象盜獵潮。當時共有108噸的象牙由波茲瓦納、南非、奈米比亞以及辛巴威售出。

保育人士主張說,合法的象牙貿易增加了需求,並且掩護了非法的販運,結果造成了2009年查獲的走私象牙數量激增。

Scanlon 已指派 CITES 執法部的 Ben Janse Van Rensburg 為反應大象盜獵事件的協調特派員。

Van Rensburg 已與相關的國家以及國際打擊野生動物犯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世界海關組織、聯合國打擊毒品與罪犯辦公室以及世界銀行-合作,分享能將肇事者繩之以法、找出並沒收盜獵的象牙並預防未來盜獵事件的相關知識。

Scanlon 表示,CITES 有關當局無法確認所沒收的象牙來源,除了少數能夠進行DNA鑑定分析之外。所以建立國家、區域與國際的大象保育與管理手段是必要的。

他說,近來發生的大量屠殺事件,顯示了在 CITES 主導下建立有效實行象牙貿易控制行動計劃的必要性。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feb2012/2012-02-29-01.html

Top

 

人大代表錢遠坤:設立國家公園保護神農架生態系統

摘錄自2012年3月5日新華社北京報導

「這裡有被稱為地球之肺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有被稱為地球之腎的泥碳蘚濕地生態系統,有被稱為地球免疫係統的生物多樣性。」來自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的人大代表錢遠坤在全國兩會上建議,支持神農架創建國家公園,搭建統一的政策平臺,保護神農架得天獨厚的生態系統。

目前,神農架擁有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一個國家濕地公園、一個國家地質公園。這些保護區和公園的設立在加強生態保護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體系和體制上的分割。錢遠坤代表認為,打破這種分割,需要建立起一個更高的統一平臺。他認為,國家公園是一種能夠合理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關係的行之有效的保護和管理模式,是目前國際公認解決自然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矛盾的最好模式之一。

Top

 

社頂毛柿林 3月封山養息

摘錄自2012年3月5日聯合報屏東報導

喜歡生態旅遊的民眾要留意了,墾丁國家公園3月暫停開放社頂部落的毛柿林,5月也會封閉龍坑及南仁山等生態保護區,都暫停預約、報名;墾管處說,封山是為了讓大自然休養生息。

龍坑及南仁山生態保護區從5月1日到31日封閉,全面保育養護,暫時停止受理民眾參觀及停辦環境教育活動;占地61.67公頃的龍坑生態保護區,為海岸隆起的高位珊瑚礁岩,在海浪衝擊侵蝕下,形成罕見的崩崖景觀。

龍坑生態保護區位在太平洋和巴士海峽交界處,因二股洋流在此處交會,常激起濤天巨浪,也是許多遊客喜歡觀浪的景點。

至於3月整月關閉的毛柿林,在生態遊程行程中,是墾丁社頂部落很受歡迎的路線之一,墾管處3月封山,主要考量這段期間是大冠鷲繁殖期,同時也減少遊憩活動過度衝擊自然生態,讓山林休養生息。

墾管處表示,毛柿林占地140公頃,林木茂盛,生態豐富,遊客常被安排觀賞須13人手牽手,才能環抱的百年雀榕、各類珊瑚礁岩地形、早年居民火炭窯遺跡等,在林中登上觀海平台,可遠眺太平洋,視野遼闊。

墾管處說,毛柿林本月暫停關閉後,遊客仍可參加周邊的生態旅遊行程,包括墾丁國家公園日間、夜間還有生態遊程、梅花鹿尋蹤、人文之旅等,可供熱愛生態旅遊的民眾選擇。

Top

 

社論∣飲食革命者:上中下游三者的關係

作者:利格拉樂.阿烏

營養午餐的蔬菜來自泰雅族的石磊部落。前二年,因緣際會去了「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短暫工作,負責的內容正好就是台北辦公室關於部落有機蔬菜的產銷部份,期間到過新竹後山部落的蔬菜耕作區,也和部落裡的菜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更開始了解原促會運作的方法;當年921發生後,我也曾經試圖要在災區部落推動有機蔬菜的耕作,後來在原促會的工作經驗,才讓我知道其實並沒那麼容易,當年若是貿然推動,只怕會落個家無恆產、身敗名裂的地步,但卻也因此,讓我對於部落的有機蔬菜工作有了概念和興趣。

年初,有機蔬菜的發展再度觸動我的心念,於是接連幾天跟著原促會的工作人員,前往部落拜訪菜農、到市集隨行擺攤、又到學校裡去送營養午餐的供菜,總算是將一整個原住民有機蔬菜的上中下游跑完一遍;現在常常可以聽見部落想要推動有機蔬菜的耕作,大多是建立在發展部落經濟的概念上,為什麼許多部落都會以推動有機蔬菜為一個目標?除了可以善用部落土地、不用離鄉背景下山工作之外,還以一個很重要的思考點,是很多人都以為有機蔬菜屬於高經濟作物,市面上的價格居高不下,可以賣到很不錯的價錢,所以是個能夠有豐厚收入的經濟模式所致。

事實上,這其中有許多觀念是需要釐清的,以原促會在台北東區精華地段擺攤的經驗來看,居住在那個地區的住戶屬性,的確都是高收入、生活優渥的金字塔群,這些人有錢、注重養生與飲食,花錢買價格不斐的有機蔬菜,對他們而言不是問題,這群人在意的是,這些菜是不是真的有機?是否真的做到無毒、無農藥?也因此只要確認這一點,即使價錢昂貴對他們來說,都不會有價格上的疑慮;但是信任是很重要的依存關係,這裡的購買戶也會毫不手軟的自己砸錢,將購買回家的有機蔬菜送往毒試所,做農藥殘留檢驗,一旦被檢驗出有使用農藥,販售攤位就會被列為拒絕往來戶。

有機蔬菜進入校園前,得先經過層層關卡。然而原促會從部落採購的有機蔬菜,並不是只有這一個販售管道,一旦離開東區的精華市集,同樣的價格在市面上就會受到極大的挑戰,就以尋常的市井小民來說,大家也想吃到健康無毒的蔬菜,卻又希望能夠用一般菜市場的價格購買,所以總難免會遇到很多客人嫌貴的問題;原促會真正穩定的尋常客戶,仍是以經濟收入偏高的客群為主,這也正是想要朝向有機蔬菜耕作的部落族人所會面臨到的問題之一,除非能夠很有效地掌握住高消費族群,否則,每天會面對的客層,其實是那些會斤斤計較菜錢的尋常人民,當消費選項變多了、當價格有殺價的空間、當銷售者彼此間削價競爭,這些問題都會嚴重的影響到部落辛苦耕作的菜農,沒有售出管道,無異等於是讓部落族人做了白工。

原促會在思考這個問題點上有一個很重要的突破,他們選擇了和學校合作,事實上,與學校合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都會區的學校動輒數千人,似乎一舉就可以解決部落生產有機蔬菜的產量,其實不然,愈是都會區的學校受限愈多,光是一個廠商招標的問題,就設下了重重關卡,沒有幾個原住民團體有資格成為投標單位,原促會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於是他們只好轉向投往偏鄉小學嘗試,某種程度上來說,偏鄉小學的彈性遠比都會區學校來得大,正因為如此,目前與原促會合作供應營養午餐食材的學校,也幾乎都是情況類似的學校。

但一如大眾對於有機蔬菜的印象,學校編列的營養午餐經費有限制,如何能夠在有限的經費下合作?這不僅是原促會的問題,也將會是校方的問題;有趣的是,原促會所合作的學校不以經費是否足夠做為指標,而是轉向從教育面向著手,當教育者將飲食視為一種對於環保教育的理念執行時,有機蔬菜如何在學校裡面殺出一條生命?似乎也就變得不是那麼困難了。

廚餘減量就不會浪費食材,也能樽節成本。

新竹縣117線道上的幾所小學,有幸出現數位存著環保與健康概念的校長,將學生的健康和飲食劃上等號,認為學生的飲食習慣必須從小建立,當我們常說現在的孩子只喜歡吃速食時,校方已經試圖將福利社趕出校園,並要求校園附近的早餐店不得提供類速食食品給學生,和興國小的吳柚校長說的好:若是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那麼他們就不需要那些零食了。

當部落正為了經濟發展而衍生出有機耕作之路時,原促會提供了一個產銷的平台,將部落的有機蔬菜可以引介到部落之外的地區,讓更多民眾能夠接觸並了解來自部落的有機耕作,而當產銷問題浮現時,又適時地遇上了有心推動飲食革命的學校與校長,讓有機蔬菜的上中下游三端,解決了各自所面臨的窘境;看似沒有關聯的三方,卻因著飲食概念的改變,而產生了微妙的聯結。認真說來,若是我們的下一代,都能從日常飲食開始就進行了微型革命,而且是家庭與學校同步進行,同時還能維護土地的自然生息,不再有毒物與過度開發的迫害,更能解決原鄉部落的經濟發展,讓族人不用再下山成為飄零之族,未嘗不是一種可努力與期待的方向。

※本文轉載自部落客報到、亦刊登於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