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03.11








近期活動

[劉黎兒講座]:日本福島311周年後,我們學到什麼?
大愛電視「一個城市的綠色旅程」系列報導
第二屆食物與人影展(3/14~4/29)
香港菜園村反拆遷記錄片+太平路上的相思寮
雙流自然教育中心主題活動--近山靜山親子遊(3/13截止)
從福島看台灣核災風險研習營@貢寮
誠徵 101年 海龜生態保育義工(4/20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本站與台大新聞所研究群合作「網友如何看待全球暖化議題」,邀請讀者線上填寫!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專欄作家:讀〈蛛蜂〉

作者:楊家旺

你還記得2008年08月03日那一天,我帶著你和幾個你的同班同學,一起去草嶺古道兩天一夜的那次旅行嗎?我們從福隆車站開始步行,走到接近草嶺古道入口前的遠望坑時,你的一位同學看見柏油路上躺著一隻蜘蛛,緊張興奮地趕緊叫大家來看。我一看到那隻一動也不動的高腳蛛,馬上連結到過去觀察過數次的畫面,我請大家稍微讓開,騰出一些空間,並有些驕傲地預言將會有一隻蛛蜂飛來,屆時請大家別激動,也別驚擾接下來發生的所有過程。於是,我們開始靜靜等待,幾分鐘後,果然一隻蛛蜂飛來,接著……兒子,接著的故事發展你應該都還記得吧!

精采內文


 

守護城市綠寶石 催生林口野步森林環境學習中心

作者:陳信甫(新北市社區規劃師、林口社區大學講師)

image007image009image011

image013image015image017

我們期望維持此一意外留存的低海拔次生林做為林口人的都市野地,以其近在咫尺之便,成為國中小師生的自然教室、假日家庭野遊的森林,以及最重要的成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探索之地。因此有別於一般公園綠地低度生態、只供人類休憩的景觀思維,替而代之的是維持或修補既有的棲地環境,人類在此僅是生態系統中的一名學習者和觀察者。除了僱工施作之外,兩年來也舉辦了三次生態工作營,一部分的時數提供生態知識與自然體驗,其餘時間則在雜木林裏做工,包括拔除外來入侵種植物、鋪設鋸木屑步道、挖掘淺水池、堆築枯木堆與石塊堆、製作枯木座椅與蝙蝠巢箱等。除了成人之外,我們持續嘗試不同對象與不同活動類型的挑戰,例如青少年生態體驗營、每季舉辦一次的野步森林散步活動和社區規劃師培訓工作坊,對於專業科系學生及新北市社區規劃師也能提供啟發其專業新視野的環境教育課程。

精采內文

 

在八斗子漁港漫步

作者:薛麗妮(蝦冰蟹醬負責人)

雨後天晴的基隆,格外令人歡喜,在八斗子漁港漫步,享受陽光、享受藍天白雲,小鳥在船桅吱喳嘻戲,好友相約垂釣聊天。即將在六月中旬開館的海科八斗區域探索館像鑲進了油畫裡,老舊的漁船對比著遠方映著霞光的海科3D劇場,有種吊詭、錯亂的美感。

隨手拍了幾張照片與大家分享。

精采內文

 

【有毒污泥愛你好】屎尿齊飛

作者:John Stauber、Sheldon Rampton;譯者:白舜羽、劉粹倫

日耳曼政治家俾斯麥曾說:「那些熱愛香腸與法律的人士,最好永遠不要看到它們的製作過程。」本書的成書過程也差不多如此。以書名為例,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要揭發公關產業的祕辛,但我們的出版商覺得要是把「公共關係」放在標題上,可能會讓人看了直接睡著。由於宣傳時間表的關係,我們得在書稿實際完成前想出書名。我們花了好幾個禮拜不斷地腦力激盪,想找個暗示「公共關係」卻不使用這幾個字的書名,我們翻字典找有趣的成語,然後纏著我們的朋友,詢問他們對候選書名的看法。候選書名有《幕後藏鏡人》、《廣告轟炸》、《帝國大反擊》、《販售公共心靈》等等,我們也認真考慮過借用阿諾.史瓦辛格1994年的電影《真實謊言》,或是胡佛所著的經典反共諷刺小說《謊言大師》。

布蕾特是位積極、有自信的女性,在「水環境聯盟」擔任公共資訊主任。她打電話來表示,看到我們的書即將上市的消息,她有點擔心我們的書名可能會影響到聯盟努力改變下水道污泥形象的計畫。她說:「污泥一點都不毒,而且我們正在發起宣傳活動,希望大家可以捨棄『污泥』這個詞,改稱『生物固形物』,因為它很營養,適合拿去施肥。」布蕾特認為我們的書名會不利於她的宣傳活動,因此她建議道:「你們可以把書名改成《吸菸有愛身心健康》啊!這個書名應該會引起更多回響,讀者會因為好奇而拿起來翻。你們可以集中火力講菲利普莫里斯把錢都花到哪裡去了,我認為一定會大賣!」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副刊責任編輯、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