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05.18







近期活動

【彎腰論壇】水去哪裡了?
一人一菜坐火車,助農民!
台北市野鳥學會野鳥救傷初級班(5/21截止)
2012「亞成鳥計畫」青少年野地教育志工招募
搶救百歲珍貴老樹 連署行動中
龜家路迢迢-談爬蟲類野生動物的收容與保育
第七屆全國河川 NGOs 會議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展整合部 徵求工作夥伴(5/30截止)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魚紅是非多:大眼睛的紅目鰱

紅色的魚族為熙攘的魚市點綴熱鬧生機,華人對紅色的偏愛也反映在漁獲上。

華人對紅色的偏愛,除了反應在年節喜慶要吉祥喜氣,連吃魚都還是──紅的尚好。想來,魚兒真無辜,不是因為人為命名的魚名帶有昌隆之意(如白鯧)被大量食用,便是天生體色紅豔所招致被消費者特別喜歡「吃紅」的噩運。

目前以底拖網為主的沿海漁業,雖然可以節省人力,帶來比較有效率和可觀的漁獲,然而,愈是進步的漁網漁法愈是容易造成魚種的過渡撈捕。老海人和大海都老矣,如果我們希望紅通通的魚兒還是能喜氣洋洋的出現在餐桌上為我們增添菜餚的情調趣味,是不是應該更有魄力、更有堅持的去停止和改變我們使用漁業資源的行為和態度?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看啥小魚可以吃】竹筴魚的滋味

永續海鮮挑食計畫

拒吃魩仔魚

【馬總統的環保成績單】過漁:33分

綠色電報∣大眾運輸的革新-電動巴士問世

作者:張永祥、方志豪

面臨高度都市化,汽車密集的城市而言,發展巴士似乎是經濟實惠的選擇,只是在日新月異的科技與環保意識抬頭,友善環境和提高能源效率已經變成不可擋的趨勢,電動巴士便是在這個背景下因應而生。

電動巴士並非轉眼間出現,而是人類與環境長時間互動下的產物。最初的巴士是電纜式的,像我們在美國影片中看到的電纜巴士,雖具有歷史韻味,不過若大舉設站,天空將會出現宛如蜘蛛網般的電纜,而營運路線亦受到電纜分布所侷限。

隨後化石燃料興起,柴油被做為動力來源,擴大巴士運輸路線,不過排放廢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而被詬病。直到油電混合車問世,改善了廢氣問題,不過充電方式卻仍存在著討論的空間,並且造價高昂。此時,全電動巴士的研究,正悄悄的在現實生活中實踐,目前在西班牙、日本、德國、法國都可以看到電動巴士的身影。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英國史密斯樂團前主唱莫里斯,投書印尼森林部長要求,「動物墳場」泗水動物園停止營業,以保護園內未受到人道對待的動物。然而有幸不在恐怖動物園生活的野生動物更是危機重重,華盛頓大學研究結果顯示,氣候變遷擠壓棲地可能導致西半球的靈長類,包括獅狨、蜘蛛猴、絨猴及吼猴等,部分物種早已名列受威脅或瀕臨絕種名單中。2010年緬甸境內發現了世界新種,第五種金絲猴的存在,而最近在雲南怒江僳族自治州發現同種的新種群,但牠們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需要盡快採取行動加強科研和保護。

昨天有新聞提醒,1.5個地球才能撐起現有文明,省著用地球資源成為重要課題,中國汨羅市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全國聞名,而且他們就地加工再利用,把「破銅爛鐵」變成了「城市礦產」,成為其他城市學習的典範,倫敦奧運舉辦在即,為此搭建的大量臨時座位與空間,倫敦奧運組委會決定賽後將當中的聚氯乙烯(PVC)材料,回收再利用提供給下屆巴西世足賽使用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核四很KUSO! 516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心得

作者:陳秉亨

核四廠興建過程中弊端連連,許多時候材料到貨了,設計還沒好,等設計好了(上千次擅改設計)可以安裝了,材料發生鏽蝕狀況,或是材料真的裝上去又出問題再改設計,包商施工亂七八糟的品質,廠區多次泡在水裡,連拉個電纜線都會出錯重拉…

作一個宇宙大膽的假設,這些機器不會出問題,那核四廠運轉的關鍵,就是試運轉程序書,但是運轉程序書卻由台電沒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撰寫,之前林宗堯博士提出質疑的時候,台電嘴硬不肯接受建言,在福島核災、電價上漲受到各界的壓力之後,台電才又花錢,找奇異公司重新做了一份試運轉程序書,然後再美其名叫做「試運轉測試程序書『精進』作為」,KUSO的是,那不就證明台電之前很不「精進」?

精采內文

論壇∣部落之音,請側耳傾聽

作者: 陶楷鈞(南山部落研究者)

Yutas曾告訴我,在部落還盛行於林班地種植香菇的年代,巡山員「取締」這些非法的椴木香菇的方式就是用一把火全部燒掉。而族人為了阻止這些人入山,就在巡山員會經過的路徑上放置獸夾,想要嚇阻這些人去他們所熟悉的獵場。

而隨後和台灣很多原鄉的一樣,在國民政府推展的農業上山政策脈絡底下,開始將層疊交錯的梯田開發為一望無際的高麗菜園。高山蔬菜大大地改變了部落族人的物質生活,卻也延伸出許多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高麗菜的產銷管道始終掌握在大-中盤菜販手中,因此其中的利益也無法直接回饋到終年勞苦的族人身上。這樣的產業模式讓族人的勞動與財產通通與這些菜園緊緊綑綁,難以掙脫。

部落族人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其他的產業,自10年前的馬告國家公園籌設議題開始,許多來到部落「輔導」的專家學者們都建議部落可以發展生態觀光產業,就像是司馬庫斯一樣。而部落族人也透過社區林業的計畫,建立一條檜木步道。然而位於林班地內的步道管理主權曖昧不明,使得族人不敢進一步進行積極管理,成為實際上無主管理的步道,因此使得這項產業一直在原地踏步,更讓山老鼠有機會覬覦部落後山的珍貴木材。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