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5.27








近期活動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火山地質與溫泉「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育研究成果大眾講座」第四場
6/1【河川日系列之二】夏日電影院「擺渡淡水河」
《災難與社會研究系列演講》莫拉克颱風災害重建治理中的天災與人禍—一個原住民抗爭的觀點
【政大NPO公益論壇】把「ㄆㄨㄣ」變黃金 劉力學的有機心生活(6/7截止)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徵 秘書長 一名(6/5截止)
【徵人】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組織部主任
內本鹿小學-第二堂課7/13-15-『古道、辣椒、蜂蜜』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北飛的旅途

作者:簡雅惠;攝影:林岳勳

四月的防風林,攀爬在木麻黃樹幹的羊角藤葉面上,一隻肉食性椿象若蟲伸長口器,刺入三齡雙標紫斑蝶幼蟲,黃綠色的肉體頓時蜷曲,生命逐漸消逝無息……;同一株羊角藤淡綠色的嫩葉上,一隻雙標紫斑母蝶壓低觸角勾起腹部末端,一顆米白色砲彈形蝶卵靜靜地立在陽光灑耀之處,生命再次被期待……

當蝶谷度冬行為隨著趨暖的溫度接近尾聲,也喚醒了斑蝶們暫緩的生殖慾望,在南台灣暖暖春陽中追逐、求偶、交尾,山澗溼潤了一地碎石,台灣鱗球花輕巧綻開,鋪陳一場美好的春之喜宴,待啟程的號角響起,交尾過的母蝶帶著精莢北飛,這一路上充滿挑戰與危機。

圓翅紫斑蝶初春的婚禮(林岳勳 攝)異紋紫斑蝶幼蟲體色鮮艷(林岳勳 攝)

精采內文

 

從《螞蟻.螞蟻》到《超個體》

作者:楊家旺

2012年03月29日,我在簡體書店看到一本書,書名《超個體》,眼睛馬上一亮。我抽出這本書時,可以感覺到自己的手微微顫抖。當我將作者的名字以眼輕輕掃過時,我可以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加速且加重──伯特.荷爾多布勒(Bert Hölldobler)、愛德華.O.威爾遜(Edward O. Wilson)。我移動視線,看一下原文書名《The Superorganism》,猜想,如果這一本書是台灣繁體版翻譯的,可能會把書名譯成《超級有機體》,或者《超有機體》。我再將視線移到這本書的副標題──昆蟲社會的美麗、優雅和奇妙。還沒開始閱讀,我已被這本書迷得神魂顛倒了。

精采內文

 

我在三崁店驚見亞洲錦蛙(Kaloula pulchra)

作者:莊勝凱

日前好友在晚上騎著單車運動特別繞至三崁店,好友透過手機讓我聆聽三崁店諸羅樹蛙輕快的鳴叫聲與一種似牛蛙低沉具共鳴,神秘般的蛙鳴聲。

我們當時在電話中好奇討論,希望不會是亞洲錦蛙(Kaloula pulchra)。

精采內文

 

【車諾比的悲鳴】車諾比的悲劇不斷重演中

作者:劉黎兒

25年前發生在車諾比的,現在在福島重演中,或許明天在台灣。

我跟大部分日本人一樣在福島核災之後,才開始回頭去看25年前的車諾比核災,也才從至今依然深受輻射污染之苦的白俄羅斯或烏克蘭人所遭遇悲痛的核災的部分真相,知道同樣的慘劇現在正在福島上演,許多福島小孩在討論死亡、畏懼死亡,擔心自己能活幾歲,半夜被看不見的輻射塵的惡夢驚醒,他們說:「我們沒做錯任何事,為什麼是我們要承受這樣的後果?」小朋友的眼淚真的哭到可以把雪人都溶化掉的,但卻無法溶化那些搞過核電、還想繼續搞核電的大人的心嗎?

在車諾比也是一樣,有的人或許聽當局說,認為是科學家的錯,為何要他們承擔這樣拋棄家園、人生、記憶,乃至為子女出殯的後果?錯誤當然不是只有對核電所知無多的科學家,還有相關決策者或分到權利的人,但卻是附近幾百公里的居民都得承擔,在日本,福島核災毀了東日本許多地區,應該要搬遷的福島全縣2百萬人口,現在還有9成走不掉,繼續留在當地被曝,吃輻射食物,喝輻射水,就像車諾比附近的人,也只好吃遭嚴重污染的馬鈴薯或蘋果,明知那是毒薯,是毒蘋果,原本只想給仇恨的對象吃的,現在只好吞下去,黑色笑話都變成現實。

精采內文

 

北飛的旅途

作者:簡雅惠;攝影:林岳勳

度冬蝶谷(林岳勳 攝)四月的防風林,攀爬在木麻黃樹幹的羊角藤葉面上,一隻肉食性椿象若蟲伸長口器,刺入三齡雙標紫斑蝶幼蟲,黃綠色的肉體頓時蜷曲,生命逐漸消逝無息……;同一株羊角藤淡綠色的嫩葉上,一隻雙標紫斑母蝶壓低觸角勾起腹部末端,一顆米白色砲彈形蝶卵靜靜地立在陽光灑耀之處,生命再次被期待……

當蝶谷度冬行為隨著趨暖的溫度接近尾聲,也喚醒了斑蝶們暫緩的生殖慾望,在南台灣暖暖春陽中追逐、求偶、交尾,山澗溼潤了一地碎石,台灣鱗球花輕巧綻開,鋪陳一場美好的春之喜宴,待啟程的號角響起,交尾過的母蝶帶著精莢北飛,這一路上充滿挑戰與危機。

山澗裡吸水追逐求偶(林岳勳 攝)雖然斑蝶幼蟲因取食含植物鹼的有毒植物,造就斑斕亮麗的幼蟲體表以及成蟲飛行的優雅姿態,但還是有部分以蟲為食的天敵冒險捕獵,飛行時的空中殺手:白頭翁、紅嘴黑鵯、大卷尾……,蜜源補給時的埋伏者:螳螂、蜥蜴和蜘蛛等,都是移動斑蝶群的危機與挑戰。

而隨著人類居住環境與農墾及商業開發,台灣的自然綠地日益減少,讓北飛的途徑與人類活動空間有更多的衝撞機會,高架興建的道路是最好的例子,當人們因此得而目睹成千上百斑蝶如一條流動的蝶河從天漂過,我們興奮、我們追逐、我們狂熱,然而曾幾次目睹斑蝶在那生命的隘口前,折返、停留,卻因賞蝶人的追逐驚擾再度慌張起飛,蝴蝶與人類再一次衝撞。這一條路牠們究竟飛過多少世代?而人類善意營造的飛行路徑,又能彌補多少開發後的破壞?

小紫斑蝶初春的婚禮(林岳勳 攝)

還是來關心帶著精莢北飛的母蝶吧!牠們順應體內陸續成熟的卵子在飛行中尋找幼蟲寄主植物,斑蝶幼蟲寄主單一或寡食,植物分佈從中、低海拔至平地濱海地帶,是哪一組基因密碼告訴這些媽媽們該往哪裡飛才能找到寄主?

圓翅紫斑蝶初春的婚禮(林岳勳 攝)異紋紫斑蝶幼蟲體色鮮艷(林岳勳 攝)

還是牠們敏銳地捕捉到寄主植物飄散在空氣中的氣味?母蝶徘徊在寄主植物附近、停憩葉片以腳磨擦確認,再壓低觸角勾起腹部產卵,一顆蝶卵產下象徵著親代熬過蝶谷度冬的考驗,牠是飛行過程危機四伏的倖存者後代,更是尋獲寄主植物的幸運兒。曾經從國道撿拾的蝶屍中,發現一隻翅膀折損尚存一息的雙標紫斑蝶,是隻帶著精莢的母蝶,爾後在夥伴的悉心照料下母蝶奇蹟似的產卵,完成使命。這一隻虎口餘生下產卵的母蝶是幸運,而更多飛過重重生命隘口,能順利找到寄主植物繁衍下一代的母蝶更是何其不易。

相思林內大絹斑蝶殘骸(林岳勳 攝)國道的亡魂(林岳勳 攝)

一年多世代的度冬斑蝶,為了生存,啜飲生之毒,著一身斑斕,化四片彩翼,在季節遞嬗中繁衍生命,等待秋風招喚,群聚蝶谷,至翌年春天再啟航北飛,生命的循環在時間也在空間。我想在牠們的基因裡,一定留存著更多的堅毅、執著與耐力。北飛的旅途,一隻產卵的母蝶,偉大之處不僅是當下那一刻而已。

劫後餘生的雙標紫斑蝶幼蟲(林岳勳 攝)尋找寄主的異紋紫斑蝶(林岳勳 攝)

◎陽明山蝴蝶季 http://e-info.org.tw/node/77008

Top

 

從《螞蟻.螞蟻》到《超個體》

作者:楊家旺

2012年03月29日,我在簡體書店看到一本書,書名《超個體》,眼睛馬上一亮。我抽出這本書時,可以感覺到自己的手微微顫抖。當我將作者的名字以眼輕輕掃過時,我可以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加速且加重──伯特.荷爾多布勒(Bert Hölldobler)、愛德華.O.威爾遜(Edward O. Wilson)。我移動視線,看一下原文書名《The Superorganism》,猜想,如果這一本書是台灣繁體版翻譯的,可能會把書名譯成《超級有機體》,或者《超有機體》。我再將視線移到這本書的副標題──昆蟲社會的美麗、優雅和奇妙。還沒開始閱讀,我已被這本書迷得神魂顛倒了。

簡體版的《超個體》,翻譯出版的時間是2011年08月01日,而原文書出版的時間是2008年11月,相距不到三年,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外文書翻譯速度,量大且迅速。《超個體》之所以還沒開始閱讀就令我著迷,原因是這本書出版的18年前,也就是1990年,這兩位作者曾出版一本《螞蟻》(The Ants),得到普立茲獎,這本書「總共包含了732頁的圖表與雙欄位文字內容,精裝本的長寬各為31與26公分,重達3.4公斤」。這樣一本書,台灣並沒有翻譯的版本,因為,要翻譯這本書,需要很大的勇氣及許多時間的投入,而且,出版社會願意出版這樣一本幾乎註定虧本的書籍嗎?幸好,兩位作者擷取《螞蟻》一書的精華,寫成了另一本較親民普及的《Journey to the Ants》,於1994年出版。台灣則在2006年6月,由蔡承志中譯,遠流出版,書名《螞蟻.螞蟻》。

從我接觸昆蟲,到擁有《螞蟻.螞蟻》這本書後,它一直是我心目中最喜歡的一本關於昆蟲的書。2008年8月,中國翻譯出版了《眷戀昆蟲》後,我一度問自己,《螞蟻.螞蟻》和《眷戀昆蟲》,我比較喜歡哪一本?這個問題並沒有困擾我太久,因為我選擇的答案是:「繁體書裏,我最喜歡的昆蟲書是《螞蟻.螞蟻》;簡體書裏,我最喜歡的昆蟲書是《眷戀昆蟲》。」可是,此刻,當我擁有了《超個體》後,我在想,等我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會不會陷入該怎麼處理這三本書在我心中排序地位的困境呢?

我記得,看完《螞蟻.螞蟻》這本書後,我的感覺是,應該沒有任何其他昆蟲的生活史,能夠比螞蟻更複雜、更精彩、更有趣的。不過,我同時也意會到一點,那就是螞蟻的生活史是非常不容易觀察到的,尤其是台灣的螞蟻,種類雖然多,但辨識困難,而且許多生活是在地表下的活動,因此,那些複雜、精彩、有趣的行為,只能是閱讀後的畫面想像,無法變成實際的觀察經驗。這種落差,讓螞蟻書籍的閱讀,變得很像小說的閱讀,帶有虛構的想像色彩。其他種類的昆蟲書籍,讀起來比較像散文,因為許多有趣的現象,是有機會在野外觀察到的。若從書寫的角度來說,對我而言,要寫一些關於螞蟻的生活史文章,感覺比較像在寫小說,充滿想像與虛構的元素;寫其他昆蟲的生活史文章,在心裏的感受上,就覺得比較貼近散文風格,往往充滿實際經驗過的元素。

有一回,我在二手書店看見一本《螞蟻.螞蟻》,瞬時興起一股把它買下來的衝動。因為我覺得這應該是一本買到手就永遠也不可能把它再拋售出來的書。(當然,我知道這是我極為個人的觀點)評估我自己擁有的書籍,一半放在老家,另一半擺在現居處。而我也確實經常必須往返這兩個地方,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在兩處各放一本《螞蟻.螞蟻》,以利隨時想翻閱時,就可以從書櫃抽出來閱讀。我認為這個想法很實際,也很有道理,所以,我買下了這本二手書,就這樣,我擁有了兩本《螞蟻.螞蟻》。

就是因為對《螞蟻.螞蟻》的喜愛,造成了我對《超個體》這本書的期待。買回來後,我壓抑自己不要急著開始閱讀,應該等自己的心境和時間都感覺比較空閒時再開始閱讀。但是,隔沒兩天,我就忍不住翻閱它了。一旦翻閱,我開始焦慮了,我擔心如果一口氣讀完它,那麼這趟閱讀之旅的享受過程,將會很快結束,而我希望的是,這種享受過程,應該持續愈久愈好。那麼,我該怎麼辦呢?

我打開【前言】,刻意讀得慢。這還不夠,因為能夠多慢呢?我必須想想別的辦法,於是,我把閱讀過程裏隨時閃現的思維,寫在書頁的空白處,這樣一來就不可能快到哪裏去了。而這些寫在空白處的思維,又引發我寫這一篇文章的靈感。於是,我將書本闔上,中斷閱讀,寫起這一篇文章,讓這一本書的閱讀感覺,得以持續而緩慢地進行。撰寫這篇文章的此刻,我只讀完了《超個體》前言,所以我無法告訴你書籍內容。當然,撰寫此文的目的也不在分享讀後心得,而是,你應該大致能夠體會,因此,就說我這是一篇讀前感比較貼切吧!

我感覺到我所書寫的這一篇文章即將結束,這又讓我開始焦慮了。我會在這篇文章結束後隨即拿起《超個體》來閱讀嗎?如果會的話,那麼我該怎麼緩慢我的閱讀節奏呢?這真的是一趟既令人興奮,又令人焦慮且苦惱的閱讀之旅啊!

Top

 

我在三崁店驚見亞洲錦蛙(Kaloula pulchra)

作者:莊勝凱

日前好友在晚上騎著單車運動特別繞至三崁店,好友透過手機讓我聆聽三崁店諸羅樹蛙輕快的鳴叫聲與一種似牛蛙低沉具共鳴,神秘般的蛙鳴聲。

我們當時在電話中好奇討論,希望不會是亞洲錦蛙(Kaloula pulchra)。

好友單車上裝的手電筒不亮,加上時間過晚,好友沒有深入三崁店一探似牛蛙般神祕的蛙鳴到底是哪種蛙類。

2012年05月21日(星期一),晚上前往三崁店自然觀察,意外發現亞洲錦蛙(Kaloula pulchra)一隻。當晚我在三崁店遇見兩位學生,其中一位手持蛇勾工具,背包裡放著一本《台灣兩棲爬行類圖鑑》。在與這兩位學生聊天後,得知其中一位目前就讀國立台南大學,從事「水中生物」相關研究學習。兩位學生簡單穿著涼(拖)鞋,告訴我說,今晚臨時決定前來三崁店探勘,所以並沒有穿著雨鞋。

夜幕下,瞧見一隻似老鼠的生物從旁爬過去。手持著手電筒,馬上往突然出現的生物移動方向照亮。

哇,竟然是亞洲錦蛙(Kaloula pulchra)!只見它迅速的爬入淺水域環境中並立即發揮潛泳能力,在水中潛泳。

那兩位學生聽見我看見亞洲錦蛙(Kaloula pulchra)之後,馬上趕過來,步入水中,一手擒住在水中潛泳的亞洲錦蛙(花狹口蛙)!我請學生讓我先拍照紀錄,隨後學生從背包中取出塑膠袋子,將這隻亞洲錦蛙(花狹口蛙)裝入袋子中帶走它。

台南市永康區三崁店出現亞洲錦蛙(Kaloula pulchra),讓我非常驚訝!亞洲錦蛙(Kaloula pulchra)的族群已往北擴散到台南市永康區三崁店!

亞洲錦蛙(Kaloula pulchra)是自然生態界一生物,它在原來的分布地應有制衡它族群數量的天敵與生物。當它意外進入台灣野外自然環境時,缺少天敵的制衡,加上雌蛙驚人的繁殖力。讓它們的族群在屏東縣、高雄市、台南市均可輕易發現。

三崁店的亞洲錦蛙(Kaloula pulchra)族群會對原本棲息於三崁店的兩棲蛙類有什麼影響?
我當下不知道,但我知道而且要呼籲,台灣政府對外來種生物的管制、監測、防治,應立即有相關對策因應!台灣人民不應隨意買賣、走私、飼養、棄養、繁殖或放生外來種生物!

亞洲錦蛙(Kaloula pulchra),它是野生動物,為了生存,它沒有錯!或許,人類才是地球最大的錯!

本文轉載自愛戀沙灘.愛戀台灣

Top

 

【車諾比的悲鳴】車諾比的悲劇不斷重演中

作者:劉黎兒

25年前發生在車諾比的,現在在福島重演中,或許明天在台灣。

我跟大部分日本人一樣在福島核災之後,才開始回頭去看25年前的車諾比核災,也才從至今依然深受輻射污染之苦的白俄羅斯或烏克蘭人所遭遇悲痛的核災的部分真相,知道同樣的慘劇現在正在福島上演,許多福島小孩在討論死亡、畏懼死亡,擔心自己能活幾歲,半夜被看不見的輻射塵的惡夢驚醒,他們說:「我們沒做錯任何事,為什麼是我們要承受這樣的後果?」小朋友的眼淚真的哭到可以把雪人都溶化掉的,但卻無法溶化那些搞過核電、還想繼續搞核電的大人的心嗎?

在車諾比也是一樣,有的人或許聽當局說,認為是科學家的錯,為何要他們承擔這樣拋棄家園、人生、記憶,乃至為子女出殯的後果?錯誤當然不是只有對核電所知無多的科學家,還有相關決策者或分到權利的人,但卻是附近幾百公里的居民都得承擔,在日本,福島核災毀了東日本許多地區,應該要搬遷的福島全縣2百萬人口,現在還有9成走不掉,繼續留在當地被曝,吃輻射食物,喝輻射水,就像車諾比附近的人,也只好吃遭嚴重污染的馬鈴薯或蘋果,明知那是毒薯,是毒蘋果,原本只想給仇恨的對象吃的,現在只好吞下去,黑色笑話都變成現實。

輻射物質最可怕的是看不見,無色、無味、無聲、無形,遭輻射污染的世界表面上是很和平的世界,沒有輻射偵測儀器就不知道輻射的存在,如果看得見,還知道怎麼怕,因為看不見,不知從何怕起,只好從受害的結果來認識。輻射除了爆炸那瞬間,是很安靜地,輻射雨徐徐溫柔地降下來,但卻會殺人,而且是慢慢地殺,車諾比核災究竟死了多少人?蘇聯聲稱只有31人當場死亡,後來才知道是數百人,而各國長年調查,知道因遭輻射污染而致癌死亡超過百萬人,雖然也有算法是十幾萬人或幾十萬人,還有很多人無力遷移,生活在污染環境,因輻射污染死亡至今增加中。

不管核災前或核災後,各國當局都說很多謊言,只要跟核電相關,許多都是黑盒子作業,承受後果的居民結果從家人的死亡、自己的病變以及自然的異狀等才能確認輻射殺人的實態。

許多人相信當局的話,以為有些地區附近是安全的,但結果一家人都生病了,反覆住院,有辦法的人相繼離開,跟福島現在的狀況一樣,許多福島人說:「離開是難,留下也是難。」政府為了維持國家體制以及不肯承認推進核電的政策錯誤,讓居民留在跟醫院X光室等輻射管理區域一樣的地方過著多重被曝生活。

福島核災現在放出輻射物質已經不會輸給車諾比了,雖然日本過去曾遭二個原子彈轟炸,但規模與性質很不同,車諾比核災才真正是福島核災的鏡子,車諾比核災災民至今還在受苦受難,像白俄羅斯至今還有2百萬人生活在污染地區,其中50萬人是兒童,當地兒童被說是99%都是生病的,心悸頭暈,悲劇還沒落幕;而車諾比核災現場現在也還有4千人在維持,石棺老朽,不斷還放出輻射污染來,要做第二石棺,未來還要做第三石棺,大概現在活著的成人看不到車諾比收拾完畢的模樣。

福島核災也是,核災還是現在進行式,三個爐心下落不明,不知熔穿、熔出到哪裡去,要很多年後才能用石棺來蓋,然後過30年建第二石棺,再30年建第三石棺,現在活著的人也看不到福島核災收拾完畢,輻射不滅,無法用化學物品中和、紓解掉的,跨世紀也解決不了的。

未來幾年,福島周邊也會車諾比周邊一樣,將有無數的甲狀腺癌手術在進行,歐洲的專家也估計未來福島也將有百萬單位的人因輻射污染而致癌、死亡;現在日本政府能強制搬遷的能力很有限,避難及搬遷範圍還不如車諾比時的蘇聯。而且普通人一年不能遭到1毫西弗以上的輻射被曝,但日本政府未經修法便輕易地把成人跟小孩的被曝上限都提高為20毫西弗,比許多國家的核電工還要高,殘忍無比,核災讓政府更加走樣,人民若不自己認清事實尋求自保,結果成為想維持體制的公權力的犧牲品。

核災是最恐怖的戰爭,比戰爭還兇狠。戰爭還能投降,但核災發生,被剝奪生命、健康、身家財產的災民,跟誰投降也沒用。輻射佔領地面、海洋以及天空,無所不在,遭輻射污染的土地,幾百年無法恢復原狀,是半永久的喪失,這跟所有火車相撞、工業災害等有改善餘地以及隨時復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規模跟時間都是幾萬倍的。

核災在一夜之間顛覆至今所有健康、環保的概念,當地農民等辛苦耕種、畜養出來的成果,變成輻射米、輻射牛,超標嚴重,根本不是食物,成了輻射廢棄物,這種沒天理的事每天都在發生,沒人能得到答案,為什麼是這些普通人要遭受這樣殘酷的打擊,而且福島的悲劇過幾年才會開始,就會像車諾比般「附近每個家裡都有人死亡」,找不到有元氣的人。

但冷血的擁核的人卻依然昧著良心,說福島核災沒死一人(明明也已有核電工因急性白血病死亡),車諾比只死31人,福島核災的爆炸宛如兒童氫氣球爆炸等,一滴眼淚也不掉,這些人都應該搬到車諾比或福島去住,讓他們跟當地災民一樣,用自己的身軀來確認輻射污染的恐怖,才會聽見這些發自車諾比或福島的人們的悲鳴吧!

書名:車諾比的悲鳴(Voices from Chernobyl)

作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
譯者:方祖芳
出版社:馥林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14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076220
定價:280元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慘烈的反應爐事故發生在車諾比。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劇之一。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訪問了上百位受到車諾比核災影響的人民,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徵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他們的故事透露出他們至今仍生活在恐懼、憤怒和不安當中。

《車諾比的悲鳴》將這些訪談以獨白的方式呈現,鉅細靡遺的寫實描繪,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細膩的獨白讓人身歷其境卻又難以承受。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副刊責任編輯、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