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6.04







近期活動

嘉義布袋漁、農、鹽、溼地體驗五日暑期營隊
中華鳥會夏艷活力夏令營~GO!來去伯爾德(Bird)的Tea Hill!
當人類遇到蛇類(6/8截止)
6/15-17 裡山塾「卵石田埂 再現」囉!
高雄鳥會「青山仙公廟、仙湖農場鳥蛙爭趣」(6/8截止)
2012 夏耘草根訪調營隊│彰化溪州(6/15截止)
「濕地:鹽米之鄉的想像」系列講座(6/7、8/9、9/20)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爭議未落幕 美麗灣審查會決議補件再審

原住民把傳統竹船抬到縣府門口,
抗議美麗灣等海岸開發佔據傳統活動場域。

備受各方矚目的美麗灣重啟環評案,2日審查會會議中大批民眾各自發表意見後由環評委員提出其看法。最後擔任會議主席的台東縣副縣長張基義,做出補件再審的決議,要求美麗灣公司整理、回應民眾意見,並補齊環說書內不足之資料後於下次會議再審。

會前在台東縣政府外,原住民集結並將傳統竹船抬到縣府門口,證明海域是原住民傳統活動的場域,不應該被財團佔據。都蘭部落沈太木頭目拄著拐杖到場,以母語發表意見,並高喊「把海域還給我們Amis(阿美族)!」審查會開始時有民眾欲將民間團體意見書面資料提供給環評委員,但遭拒絕,甚至動用警力驅離,造成杉原部落居民林淑玲手臂瘀傷。同時間旁聽民眾並高聲質疑,已經蓋好的建築物的建築物才進行環境影響評估是無意義的。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民間團體提出26頁民間疑慮總整理

美麗灣環評重審? 環團:作弊抓到還補考

美麗灣改寫環評史  蓋好再環評、再評換萬坪

最高行政法院:美麗灣BOT須重作環評

【拒絕遺忘─台灣油症受害33年】看不見的毒害:訪私立惠明學校(上)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

1979年,我國中部地區台中、彰化一帶發生了喧騰一時的多氯聯苯中毒事件,據統計有2061人因誤食受多氯聯苯污染的米糠油而受害,包括以照顧盲童為宗旨的私立惠明學校的167個師生。這項被國外人士稱為油症的公害事件在1968年時也曾在日本發生,然國內患者平均比日本患者吸收更多的劑量。據研究者估計,日本油症患者平均每人吸收了633 mg的多氯聯苯與3.4mg的多氯夫喃;而台灣的油症患者則平均每人吸收了973mg的多氯聯苯與3.84mg的多氯夫喃。而且國內的患者所食之多氯聯苯所含的氯成分比較高。這些高氯的多氯聯苯一般來說,比日本患者所誤食的低氯多氯聯苯,更不易排除而易積存於體內,因此算是國際上知名的重大公害事件。然二十幾年過去,國內政經環境都已起了極大的變化,多氯聯苯中毒事件早已淹沒在時光的洪流裡,少人提及,更少人知道那些受害者目前的處境;而對那些受害者而言,那時空的苦痛,卻宛若凝固般地存於體內,一生揮之不去。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猿聲

採訪:于立平、陳佳利;撰稿:陳佳利;攝影:陳忠峰、簡正傑、鄭嘉明;剪輯:陳添寶

1980年代的野生動物飼養潮,近幾年陸續在收拾善後,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就救援了許多動物,少數人造成的爛攤子,卻由全民買單。野保所教授裴家騏表示,這顯示一般社會民眾的自我反省力量還不夠,常常把問題交給政府,等於變成社會大眾的負擔,因為政府經費來自納稅。

長臂猿分布在中國、東南亞、印尼等地,是亞洲才有的物種,野外的長臂猿以家庭為單位,業者想取得幼猿,就得獵殺牠的父母,當牠們成為商人的工具,野外族群也因而危機四伏,加上開發導致的棲地喪失,野生長臂猿處在瀕臨滅絕的險境裡。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去年在大家的幫助下,苗栗縣後龍灣寶農民保住了自己的家與地,這些農民組成「灣寶農學園」,雖然人力少,但同心協力,種植面積也漸漸擴大了,在地著名畫家洪江波也邀請各位民眾一起加入。而還在奮力對抗中科的溪州鄉,有青年效法「認股搶救白海豚」,發起「反中科戰士授田行動」,邀請認同的民眾一起「認穀」,短短5天,已有330多人響應,累積1000多穀。怎麼加入呢?快來看看。

2012年到底會不會毀滅?雖然我們還不知道,但是對於鮪魚來說,世界末日似乎不遠了,兩支大型船隊撈過界,滯留在地中海主要的黑鮪魚場兩週,此狀況代表捕撈壓力又回到數十年前,足以威脅整個黑鮪族群生存的程度

在抗議聲中,美麗灣重啟環評未做結論,然而在不遠處的東河國小上週啟用新校舍與幼兒園,40年舊校舍蛻變成依山面海的綠能建築,不但縣長黃健庭驕傲推薦,觀禮來賓更大讚「好想來這邊度假!」台東迷人之處是什麼,也許還要好好想清楚。在西台灣,充滿傳奇記憶的雲林拯民國小,不但前身是虎尾空小,校名紀念著黑蝙蝠中隊員,校園內茂密完整的森林林相,更博得森林小學之稱。不但獲得教育部100學年度競賽大獎,最近剛結束的駐校藝術活動,更呈現了拯民的孩子豐富多彩的創作力。讓我們看看,它有什麼特色?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美麗灣解套環評—「走鐘」的戲中戲

作者:munch

當官方自己都不清楚,美麗灣再環評的形式,算是「補作環評」,或是「重啟環評」,乾脆就以目的論,稱它為「解套環評」,用一個事後環評,來解決撤銷死當的環評。

六月二日,解套環評展開,台東縣府三天前才公告進行解套環評,規劃三小時環評會議,原本計畫最後做出結論來解套。沒想到事件曝了光,法院撤銷環評半年後,大家還是沒有遺忘,縣府想解套,卻引來更大的民意憤怒。

精采內文

 

爭議未落幕 美麗灣審查會決議補件再審

本報2012年6月4日台東訊,許惠婷報導

都蘭部落沈太木頭目高喊「把海域還給我們Amis(阿美族)」! (許惠婷 攝)備受各方矚目的美麗灣重啟環評案,2日審查會會議中大批民眾各自發表意見後由環評委員提出其看法。最後擔任會議主席的台東縣副縣長張基義,做出補件再審的決議,要求美麗灣公司整理、回應民眾意見,並補齊環說書內不足之資料後於下次會議再審。

2日的審查會中,意見相當多元,民眾也踴躍發言。長達2個多小時的民眾陳述,包括環評委員、正反意見,總共超過190個意見,經環評委員決議不做出結論。主持會議的台東副縣長張基義強調,這次會議讓大家充分的表達意見,希望美麗灣渡假村的問題能解決,達到雙贏。

會前在台東縣政府外,原住民集結並將傳統竹船抬到縣府門口,證明海域是原住民傳統活動的場域,不應該被財團佔據。都蘭部落沈太木頭目拄著拐杖到場,以母語發表意見,並高喊「把海域還給我們Amis(阿美族)!」

審查會開始時有民眾欲將民間團體意見書面資料提供給環評委員,但遭拒絕,甚至動用警力驅離,造成杉原部落居民林淑玲手臂瘀傷。同時間旁聽民眾並高聲質疑,已經蓋好的建築物的建築物才進行環境影響評估是無意義的。主席張基義則表示會議所有程序公開透明,但還是要回歸專業審查;而民間團體意見網路上都有,所以沒有必要帶進場內。

許多抗議美麗灣開發案的民眾聚在台東縣府大門。(許惠婷 攝) 民眾在台東縣府門口表達對美麗灣開發案抗議。(許惠婷 攝)

開發商簡報強調「開發不等於破壞」,表示當地海域豐富的珊瑚礁生態是需要保護的,並聲明他們不論是過去或未來都有做好環境保護,強調他們都有做好污水處理,達到零排放。期待能為台東縣旅遊發展盡份心力,會盡力愛護杉原灣,守護都蘭灣,將著重在生態環境與人文回饋。

民眾發言時間時富山村村長首先發言,表示他和大多數村民都支持美麗灣開發,他認為即使沒有美麗灣生態也同樣遭受破壞,下雨時雨水和污泥都直接沖到海裡。許多陸續發言的富山村民都表示生活窮困,希望美麗灣能帶來穩定的工作。也有美麗灣的員工表明身份,說明是美麗灣帶來了返鄉的機會。

但同時也有很多民眾提出質疑,認為已高度開發的西部地區,每家財團都聲稱會保護環境,但最後都是留下污染與破壞給當地。而雖然現在的確很窮,但美麗灣營運後經濟情況將不會有改善,更不知道未來該怎麼向孩子說明「即使我們住在鐵皮屋,但我們和隔壁那些帶著名牌包包住進美麗灣的人都是一樣平等的」。

傳統竹船抬到縣府門口,說明海域是原住民傳統活動場域不應被佔據。 (許惠婷 攝)

民間團體更進一步提出程序問題,認為建築體已經完成,此時進行環評完全違背環境影響評估事先預防破壞的精神;且質疑環評委員中缺乏人文社會背景專家,不符合法規要求。

台東縣議員林參天則表示,要和原住民站在一起,不要讓金錢權利被少數人壟斷。不只民意代表,也有就讀臺東大學、台東女中的學生到場參與社會議題討論;更有一名來自台北的高二同學遺憾表示騎腳踏車環島時來到過台東,但現在發現杉原灣的沙灘走過去不會留下腳印,因為都是水泥覆蓋了。年輕學子表現略顯緊張,在場民眾紛紛輕聲給予鼓勵。

民眾發言時間比原定議程延長許多,主席張基義表示為了讓民眾能充分表達意見,亦樂見大家理性溝通展現民主。在環評委員針對環說書的許多執行細節提出建議後,主席徵詢委員同意,決定不迴避後裁示本案應補件再審。

環保署:無強制應否登記為觀光旅館

另外,針對民間團體投書媒體,美麗灣飯店實際開發規模已達自稱的「國際級」,卻只登記為一般旅館,不願意登記為觀光旅館,要求「本案觀光旅館的規模及發展觀光條例之規定,依法至中央層級之環保署進行環評」,環保署發布新聞稿表示,已於今年初發函交通部觀光局,得到的回覆是「觀光旅館之籌設係許可制,並無強制多大規模一定要申請為觀光旅館。」

環保署強調,針對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規模是否已達觀光旅館建築及設備標準,該署已於2012年2月17日函詢交通部觀光局,該局2月24日函復表示,發展觀光條例第21條規定,「觀光旅館之籌設係許可制,並無強制多大規模一定要申請為觀光旅館」。此案既然是以一般旅館向台東縣政府申請許可,依環評法規定就該由台東縣政府審查。

民間團體已提出26頁的民間疑慮意見書,供環評委員與社會各界公評。下載網址http://goo.gl/DtmyM

Top

 

【拒絕遺忘─台灣油症受害33年】看不見的毒害:訪私立惠明學校(上)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

1979年,我國中部地區台中、彰化一帶發生了喧騰一時的多氯聯苯中毒事件,據統計有2061人因誤食受多氯聯苯污染的米糠油而受害,包括以照顧盲童為宗旨的私立惠明學校的167個師生。這項被國外人士稱為油症的公害事件在1968年時也曾在日本發生,然國內患者平均比日本患者吸收更多的劑量。據研究者估計,日本油症患者平均每人吸收了633 mg的多氯聯苯與3.4mg的多氯夫喃;而台灣的油症患者則平均每人吸收了973mg的多氯聯苯與3.84mg的多氯夫喃。而且國內的患者所食之多氯聯苯所含的氯成分比較高。這些高氯的多氯聯苯一般來說,比日本患者所誤食的低氯多氯聯苯,更不易排除而易積存於體內,因此算是國際上知名的重大公害事件。然二十幾年過去,國內政經環境都已起了極大的變化,多氯聯苯中毒事件早已淹沒在時光的洪流裡,少人提及,更少人知道那些受害者目前的處境;而對那些受害者而言,那時空的苦痛,卻宛若凝固般地存於體內,一生揮之不去。

2002年的5月20日的早上,我們來到了歷史現場之一,私立惠明學校,拜訪事發當時的老師與總務主任。該校正門位在大雅到潭子的一條大馬路上:雅潭路。在雅潭路上與該校為鄰的是幾家小工廠,更遠處才有住家。學校另一面則是一條通往田野的小路。

私立惠明學校(私立惠明盲童育幼院)是一所免費收容盲童的特殊學校(育幼院)。該校前身是由美國基督教兒童基金會(C.C.F)於1956年,因一位美國基督徒的遺囑託付,而於台北創設的「盲童之家」,收容視覺障礙學齡孤兒,後改名「盲童育幼院」。後因盲童人數增加且顧及尚有為數頗多的失學視障兒童極待接受教育,且當時中部尚無專收盲生的學校,而於1961年初遷至台中縣大雅鄉現址,並創辦第一所盲校:「私立光明盲童學校」。1968年初,C.C.F因鑒於本身業務的繁重及推展工作的方針有所改變,經與「西德基督教惠明盲人福利會」協調,於當年的10月1日改由該福利會接辦,並改校名為「私立惠明學校」(私立惠明盲童育幼院)。

惠明現在總共有238個學生。這些學生分成四類,一是盲、智力正常;二是盲、且多重障礙;三是盲多重障礙畢業的學生,給他們簡單的工作,照顧他們到25歲;四是政府委託的眼明、但有重度智障、且家住附近的學生。前面三種學生完全免費,而第四種學生則每個月酌收1000到2000元的收費,且不供應住宿,因為惠明的創校宗旨是免費照顧盲童。這些眼明學生雖然不住宿,但每天供應中餐,並接送上下學。

在我們進入校門後,只見幾棟乾雅素淨的建築物環繞著一片曠地,幾位學童們正與老師們在左側的建築物門口合影。照完相後,一位學童快樂地親了其中一位老師,後來我們才知她是我們拜訪的對象之一:陳校長。

陳校長很親切地接待我們,她本身在事發當時也是該校的老師,但她謙說最了解整個事情來龍去脈的是當時的總務主任,現在退休後仍在該校擔任義工的郭老師。在等到郭老師下課後,陳校長立即請郭老師跟我們會面。

郭老師在帶我們到一間較無人打擾的會客室後,立即切入主題,緩緩說出以下這一段歷史。

惠明對學童的吃、住與教育的費用全免,因此負擔相當重。在學校由C.C.F轉給「西德基督教惠明盲人福利會」經營後,由於德國總會給予他們的經費補助較C.C.F.少了許多,而在當時還不夠開明的戒嚴體制下,政府給他們的補助金連給付自來水費也不夠,因此當時身為總務主任的他總是能省則省。就有那麼一天,有一個人跑來跟郭老師說,他可以提供給惠明更便宜的食油。那時郭老師心裡起疑:「我買的油已經夠便宜了,他還能給我更便宜的油?」於是郭老師也不跟這個人問他可以更便宜多少,怕他只是來搶市場,而是問他的油一桶賣多少。結果那個人的價格一說出後,果然令郭老師嚇一跳,每桶竟然比他買的油還少500元(由於學校廚房是供應數百人用餐,因此買的油都是大桶的)。那時500元對他們可以說是一筆相當大的數目。他不禁心動,但又怕油品質不佳,因此先買一桶請廚房試用。結果廚房回他說很好啊,該食油色澤澄清,吃起來味道也不差。因此他就放下心來,開始跟這位經銷商訂購食油。

學童的皮膚開始出現問題是在食用該米糠油6個月後。而根據日本人的研究,吃有多氯聯苯污染的油要3個月後才會有症狀出現,因此他推論該食油應該是在吃了3~5個月後的那一批才開始有問題的。由於是夏天,本以為只是許多學童每年都會出現的痤瘡而已,因此只是將孩子送往醫院去就醫。但後來發現這次的皮膚病都不會好。一天,一位醫生檢查學童的指甲,發現指甲發黑,就跟他們說這可能是中毒,而不是皮膚病,因此他們馬上跟當地衛生局報案(1979年6月),並開始檢查食物來源,從醬油、食油這類有特定品牌的開始,且將所有的這類食物的品牌全更換了,並保留了一批原來食用的食品。那時他詢問各個食物的經銷商他們賣的東西是不是出了問題,只有食油的經銷商特別跟他擔保說沒問題,還強調他們都有送到台大去檢驗。

當時衛生署建議惠明在事情還未查清楚前,不要將事情公開,以免引發恐慌。因此在惠明學校師生已更換食油來源後的幾個月,仍有民眾繼續食用該食油。造成許多民眾的症狀更為嚴重。

而他們將食油等送到衛生局去檢驗,衛生局也跟他們說沒問題,反而衛生局官員懷疑他們使用的地下水出了問題,因此到處追查是否有附近工廠污染了地下水。郭老師感慨到,那時由於學校經濟較拮倨,因此沒用自來水,而是抽取地下水使用。

這次的中毒症狀不但是皮膚出現膿瘡、色素沉澱,眼睛也會有油跑出。還有時候腳會非常的酸、腹部絞痛以及末梢神經痛等。而皮膚出現膿瘡的部位也會有所不同,有的是在臉部,有的是在頸部,甚至隱私的部位,膿瘡形似粉刺,但擠出後會有惡臭。

由於衛生單位一直無法查出中毒來源,請大學教授檢查各食品也查不出什麼所以然。就有這麼一天,衛生局有人跑來跟郭老師說附近工廠有工人的症狀與他們學校的師生很像,那時郭老師一聽就立刻要求去那家工廠看看。因為他當時認為他們的中毒症狀一定有共同的來源,他想要去把這來源找出來。他與該工廠的會計一一比對食品來源,結果發現就是食油是向同一家經銷商買的,他心裡一亮,就是這個了。

他們馬上向衛生局報告是食油出了問題。在食油有問題的風聲傳了出去後,這一次,該食油的經銷商特別跑到工廠跟彰化油脂的總經理問油有沒有問題。那總經理很不以為然地從抽屜裡拿出一張紙,對著他說,總源公司(那時最大的一家食油公司)跟他們拿了一大批油,若他們的油有問題,那總源的油不就也有問題了。總源的油都是有檢驗的。

後來是因為衛生局的人回去後查文獻發現日本九州在11年前也有類似的事件,因此衛生署馬上派專人帶著患者血液與有問題的米糠油的樣品到日本去檢驗,才確定是多氯聯苯中毒。而郭老師後來才知道原來台灣那時根本沒有儀器可以檢驗到那麼低含量的多氯聯苯,那時學生血中平均多氯聯苯含量為150 ppb,郭老師體內為60-70ppb。

在確定是多氯聯苯中毒後,衛生署馬上查封彰化油脂及其經銷商(1979年10月)。之前,彰化油脂在聽到油有問題的風聲後,馬上換了一批儀器設備來改善,企圖毀滅證據。所幸衛生署從該廠泥土檢驗中發現了含量很高的多氯聯苯,而使事態明朗。(明日續)

轉載自看守台灣季刊 第六卷第一期

2012年5月7日美牛瘦肉精零檢出版本法案於立院初審驚險闖關、進入黨團協商候院會三讀通過。而值此亟需國人關注後續動態之時,近兩千多名油症受害存活者的健康正深受33年前的食品公害所苦,特刊出油症系列報導,提醒國人食品安全不容妥協,也呼籲政府落實油症受害者追蹤照護。

台灣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邀請讀者們一同關注:surviving1979.blogspot.com

Top

 

我們的島∣猿聲

採訪:于立平、陳佳利;撰稿:陳佳利;攝影:陳忠峰、簡正傑、鄭嘉明;剪輯:陳添寶

1980年代,長臂猿被帶進台灣的寵物市場,少數人的喜惡,成為牠們一輩子的苦果。該攀樹擺蕩的雙手,卻只能抓住鋼鐵牢籠,屬於熱帶雨林的聲音,卻在台灣迴盪...

5月初,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工作人員,來到台北外雙溪故宮的張大千紀念館,提前來與長臂猿熟悉彼此,要為2天後的搬遷做準備。

傑出畫家張大千,認為自己是黑猿轉世,因而鍾愛長臂猿,前後飼養了10多隻,長臂猿的靈巧身影,更是經常出現在他的畫作中。1983年,大師辭世,他的長臂猿也陸續死亡,紀念館中這2隻,是友人在1993年時,委由紀念館照料的,住在這裡將近20個年頭。

2009年,由於遭到動保團體質疑圈養空間狹小,違反動物福利,院方尋求改善,決定送往屏科大收容。

到了預定南遷的日子,兩位獸醫輕柔的握著牠們的手,趁機施打麻醉,在藥效發作之後,爭取時間量體重、檢查身體。完成檢查,移進搬運籠等牠們甦醒,再搬上車,一路疾馳南下,距離目的地有378公里。沿途只在一個休息站稍作停留。為了節省時間,工作人員連午餐都是買了帶在車上吃,並在途中決定將牠們命名為大大與千千。

抵達時,現場已經有好幾位照養員等著迎接牠們。小心翼翼的將牠們放進新家,千千毫不猶豫立刻往上爬,而大大則是躲著觀望,最後才被食物的香氣給吸引進去。新家是原本籠舍的20倍大,20年來,牠們第一次,有了擺盪的機會。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兩棲爬蟲類組長朱宏偉說,長臂猿在野外是擺盪行進,大部分時間不會到地面,就提供幾個讓牠擺盪的點。

接手的照養員擁有專業知識,而且還有滿滿的愛心,居住環境也比以前更接近自然,但從小被圈養的千千與大大,註定無法回到野外。除了牠們,另外還有20隻長臂猿也住在收容中心,每一隻都有自己的故事。

保羅是一隻稀有的雄性白眉長臂猿,住在台北市石牌的一個公寓頂樓,因為力氣大牙齒銳利,主人怕傷到家人,不得已將牠關在狗籠裡。

在野外為了聯絡彼此的叫聲,在城市裡變成干擾鄰居的噪音,因為鄰居抗議加上希望保羅能有更好的生活,飼主主動請求屏科大收容。

2005年來到收容中心的球球,原本是主人的掌上明珠,後來咬人、攻擊行為越來越嚴重,主人用上了鐵面罩還是無法控制,只好求援。球球的主人出資興建籠舍,也負擔照顧經費,有空還會經常來看牠,雖然球球住進了比較好的環境,但脊椎側彎還是困擾著牠。

像球球這樣,主人持續關注的只是少數,另一個籠舍裡的大憐小憐,不但是被棄養的孤兒,還有先天缺陷。朱宏偉組長說,97年接到台南市政府通報長臂猿被遺棄,發現小憐的時候大概2-3歲,全身髒兮兮,而且雙手大拇指沒有辦法活動 無法抓握擺盪,只能沿著網目行動。民國100年,另一隻大憐也在同樣地點被發現,牠左手手掌無法張開,只能握拳。

大憐小憐才7歲大,懷疑是在台灣出生或是在野保法實行之後走私的個體,但行政機關沒有積極追溯,牠們的身世永遠是謎。

1980年代的野生動物飼養潮,近幾年陸續在收拾善後,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就救援了許多動物,少數人造成的爛攤子,卻由全民買單。野保所教授裴家騏表示,這顯示一般社會民眾的自我反省力量還不夠,常常把問題交給政府,等於變成社會大眾的負擔,因為政府經費來自納稅。

長臂猿分布在中國、東南亞、印尼等地,是亞洲才有的物種,野外的長臂猿以家庭為單位,業者想取得幼猿,就得獵殺牠的父母,當牠們成為商人的工具,野外族群也因而危機四伏,加上開發導致的棲地喪失,野生長臂猿處在瀕臨滅絕的險境裡。

今天,長臂猿退流行了,明天,市場上還會有新寵兒,如果人們想飼養野生動物的心態不變,註定這會是一場永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曾為寵物,相伴的甜蜜成為往事,剩下的是孤獨的苦果。日復一日,長臂猿的歌聲,迴盪在收容中心,牠們將在這裡走完一生,雖然擁有妥善的照顧,但終究不如野外自由,歌聲悠遠嘹亮,卻永遠無法傳回家鄉。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今年夏天 跟著波哥種灣寶的米

「環境報導」2012年6月4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洪江波提供2011年4月14日,內政部營建署駁回「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苗栗縣後龍灣寶農民保住了自己的家與地。明明是特定農業區,但苗栗縣政府卻以當地休耕面積太多為由,硬是把優良農地說成產值低的廢耕地要變成工業用地。

灣寶一群農民有感而發,組成「灣寶農學園」,以行動實踐珍愛農地、提高糧食自給率,種西瓜、地瓜、無基改的黃豆及紅豆。幾位農友共同承租休耕地,農家人力少,但在這種分工有序的情況下很快就能完成農作。

近日則首度規畫「隨波逐稻」活動,8月邀請民眾到灣寶跟著名畫家洪江波(波哥)一起來種自己的稻米。首批募集200名農民一起種稻,希望能將種植面積擴大到一甲地。

跟著波哥來去種稻

洪江波提供從台北搭海線火車,過了後龍溪就知道家快到了,「只想畫故鄉,大山腳下的家,怎麼可以被徵收啊。」洪江波少小離家到台北學畫,12年前回到家鄉老家,夫妻、兩個兒子過著安靜的田野生活。

沒想到過不久就聽到家要被徵收的消息。丟了畫筆,上網找資料到處陳情,把灣寶拍到的鳥、作物上傳到網路,吸引許多人親近灣寶。就這樣八方來援,灣寶農民也憑著自己堅定保護家園的信念,成功留下了自己的家園。

接下來,波哥不只畫畫,也愛上種稻,剛開始種二分地,因為沒用除草劑、農藥,比正常一分地收1000、1200斤少一點,每分地收成800斤。自立品牌「波哥的米」,上網賣一下就被搶購一空,打開名氣。

波哥曾說:「希望借這個機會讓大家了解農村之美,農村不一定要產值多高,這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可以選擇這種生活方式,不能硬要人家改變。」

插秧囉!

今年波哥要種的是「台梗9號」米,預計在七~八月初插秧,每月安排除草,沒空的朋友則由其他農友代除草。農民參加每單位NT$2000元,收成後可擁有15公斤灣寶的日曬米,四口之家約可享用3到4個月。

詳細參加辦法請到「隨波逐稻」網站查詢 http://npo.url.com.tw/art/363 

※ 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認榖」發授田證 青年創意守護二林農地

本報2012年6月4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反對科學園區浮濫圈地,守護彰化農業用水與農地,除了上週六(2日)金曲獎歌手蕭澤倫等藝文團體在溪州水圳邊開唱「怪手不要毀家園」,日前也有一群青年組成「全國青年活化科學園區聯盟」,發起「反中科戰士授田行動」,效法「認股搶救白海豚」信託行動,邀請認同的民眾一起「認穀」,表達守護農地的意願,短短5天,已有330多人響應,累積1000多穀。

中科四期爭議不休,原本承諾進駐的友達已明確表達不進場,目前園區內沒有任何「高科技廠商」,行政院轉型構思未定案,彰化農田水利會仍配合施作供水措施,調撥莿仔埤圳農業用水,引發當地農民、環團與藝文團體「反搶水」、守護農業的呼聲。

行動發起人、全國青年活化科學園區聯盟成員林明樺表示,這是一種創意的連署行動,希望能吸引更多人來關心。

林明樺說明,「授田」行動的構想,發想自過去國民政府遷台時發給榮民「戰士授田證」的歷史,另外也參考多個環保團體聯合發起的環境信託行動,該活動號召民眾共同認購彰化海岸溼地,以公益信託的方式保護在地居民與白海豚等生物賴以維生的生態環境。

行動聲明指出,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占地631公頃,位於台灣中部重要農業生產區的核心地帶,在中部區域計畫中屬「黃金農業走廊」,提供全台230萬人糧食來源。 然而,2008年友達光電發文表示「有意願」進駐科學園區,政府便掌著「科技」大旗,為中科搶水、圈地、牽電、隨便安排廢水路線,破壞周遭優質農地。但4年過去,友達早就沒有進駐意願,預計投入500億的中科四期成了蚊子園區,面對無以為繼的瓶頸,國科會卻在6月提出中科四期轉型計畫,企圖讓中科四期偷渡轉型為一般工業區;因此發起「授田」行動,邀請民眾一同來「表達意願」,加入「一人一分,全民復耕」計畫,一起來認領農地,集結數千名小農的力量,完成活化園區、捍衛良田的雙贏任務。

林明樺表示,這活動是一種表達意願的「另類連署」形式,並非真的請民眾買地;將在國科會轉型計畫公布前將意願書送進總統府,表達中科四期轉型為優質農業園區的意願。

「認榖」行動線上提交表單 http://goo.gl/PeoBa 

Top

 

WWF警告:2012捕鮪狂潮再現

本報2012年6月4日綜合外電報導,李子昂編譯,蔡麗伶審校

圖片轉載自WWF網站。© Brian J. Skerry /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表示,兩隻非地中海大型船隊已經滯留在地中海主要的黑鮪魚場兩週之久了。在捕魚季發生這樣的情況引起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的關注,有些魚船可能已經違反了國際黑鮪保育規範。

非法外來魚船大量出現在地中海水域,加上相關國家管制漁獲效能的低落,不經讓人回想到90年代早期的情況。

世界自然基金會地中海漁業政策主管Sergi Tudela博士指出,「我們發現地中海漁船的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自動辨識系統)無線電訊號不斷重複出現。」他警告,「嚴密管制數年之後,捕撈壓力又回到數十年前,足以威脅整個黑鮪族群生存的程度了。」

第一隻船隊名為福遠漁號(Fu Yuan Yu,音譯),包含至少13艘的中國漁船,而第二隻船隊則為8艘懸掛不明旗幟的船隻,這些船隻都沒有經過授權可捕撈黑鮪魚。

Fu Yuan Yu船隊在5月26日前由蘇伊士運河橫越地中海,開往直布羅陀。在通過西西里海峽)之後,AIS無線電訊號斷訊了兩天以上。中國當局在被要求澄清時的答覆表示,該船隊正在往茅利塔尼亞的路上。

而懸掛不明旗幟的船隊也多次在地中海西部被發現,包括黑鮪的主要魚場之一,位於巴立阿里海(Balearic Sea)的西班牙漁業保護區。該船隊的大多數船隻出現在阿爾及利亞西岸靠近阿沃蘭海(Alboran Sea)的海域。

世界自然基金會隨即向保護大西洋鮪國際委員會(ICCAT)秘書處與歐盟執委會通報,呼籲相關國家之漁業部門登船檢查,以排除任何非法捕撈黑鮪的疑慮。

Tudela表示,僅管有許多非法捕魚的跡象,也多次即時聯繫有關單位,包括保護大西洋鮪國際委員會、歐盟執行委員會與國家如西班牙、義大利,但據我們了解,仍然沒有海上查緝工作開始進行。

最近加州海岸黑鮪魚受到放射性汙染的報告一出,很可能會影響日本消費趨向,導致對地中海黑鮪的需求量增加。目前,地中海水域圍網捕獲之活體黑鮪魚的價格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點。

Top

 

東河國小新校舍 節能綠建築

摘錄自2012年6月3日自由時報東河報導

台東縣東河國小新校舍、幼兒園2日啟用,40年舊校舍蛻變成依山面海的綠能建築,幼兒園則採蛋型風格設計,宛如將兒童呵護在掌心。

東河國小有91年歷史,舊有教室興建於民國63年,並於80年增建,為「老背少」建築,民國92年被鑑定為俗稱海砂屋的高含氯量建物,隔年先建了一期校舍共十間教室供師生使用。

二期校舍包括辦公室、保健室、電腦教室等,採挑高、斜屋頂建築,還有大面積窗戶,通風、採光佳,屋頂還建置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興建經費約兩千五百萬元,至於幼兒園興建經費約五百萬元。

縣長黃健庭指出,提供安全、舒適的教育空間與環境,是辦好教育的基本,台東縣有許多建物老舊的校舍逐年改善中,未來將持續爭取經費推動。

典禮結束後,小朋友們當起解說員,為來賓說明各種節能設施;由於東河國小僅七十位學生,綠地面積大,新校舍依山面海、設計很有休閒風,也讓來賓大讚「好想來這邊度假!」

Top

 

坐擁黑蝙蝠森林 拯民國小力爭校園特色

本報2012年6月2日雲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雲林縣虎尾鎮拯民國小。雲林拯民國小是個充滿傳奇的地方,不但前身是虎尾空小,校名是紀念黑蝙蝠中隊員,校園內茂密完整的森林林相,更博得森林小學之稱。近日卻因招生不足,經歷併校、校地轉移給縣立麥寮高中,並因興建新校舍需移植上百棵樹,引起社會關切。為了生存,拯民以自身優勢,發揮最大效能,不但獲得教育部(民國)100學年度競賽大獎,最近剛結束的駐校藝術活動,更呈現了拯民的孩子豐富多彩的創作力。

森林小學 每個學生有15棵樹

占地4公頃,1994年農林廳特定將校園規劃為公園式的讀書環境,栽植林木千株,目前學校內有800多棵超過2公尺的大樹,65位學生,平均每個學生可分得13-15棵樹,是雲林縣海拔最低的森林小學。學校保留了葉拯民紀念銅像、龜式防空洞以及紅瓦教室等歷史建物,未來與附近建國一、二村眷村保留結合,將成為文化產業的一環。

紅瓦屋校舍深具歷史價值。樹與房舍充分融合。

100學年度,拯民以黑蝙蝠光陰迴廊以及森活童趣兩項主題,與鄰近的光復、湖厝國小策略聯盟,參加教育部「百年整合空間資源暨發展學校特色計畫競賽」,在3000多所參賽學校中脫穎而出,獲得「特優」獎的殊榮。

以拯民之名尋覓黑蝙蝠發源地

黑蝙蝠中隊的圖騰,蝙蝠的翅膀衝破鐵幕,代表任務艱難卻士氣如虹的精神;以北斗七星天文方向代表航行,三顆大星星和四顆小星星代表第34中隊。隊徽選擇「蝙蝠」的原因,是因為蝙蝠夜間以聲波來辨位飛行,和該中隊雷達電子偵測工作原理相同,所以第34中隊又被稱為「蝙蝠中隊」或「黑蝙蝠中隊」。(拯民國小提供)拯民國小是紀念黑蝙蝠中隊最早殉職的隊員葉拯民,1952至1972年間,中華民國政府為了配合美軍而對中國進行偵測,因此發展了黑貓中隊以及黑蝙蝠中隊。隸屬空軍35中隊的黑貓中隊負責高空偵測,34中隊的黑蝙蝠則負責深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空低空夜間電子偵測任務,在任務期間,殉職罹難者共計148人,是空軍犧牲最慘烈的一支特種部隊。

黑蝙蝠中隊成為拯民國小的特色,學校特別以黑蝙蝠光陰迴廊,幫助學生了解這段歷史淵源,來到拯民,有如一座森林中的歷史教室。拯民國小主任高櫻芳說,學校還真的帶著學生到新竹尋訪黑蝙蝠中隊的發源地,以拯民之名來一趟尋根之旅,並拜訪李崇善中校,聽孩子口中的李爺爺訴說當時任務上遇到的險境。

自然而然的自然課

下午的勞動時間。下午兩點多,全校師生在廣播聲中,各就定位撿拾起校園中的殘枝落葉,或者是拔草整理環境。這些殘枝落葉集中在一起,是6年級學生堆肥實驗的材料。在落葉堆中,加酵素或加水,腐化的速度比較快呢?而這兩者形成的基質,哪一種讓菜圃的植物長得又快又好呢?學生自己堆肥自己種蔬菜,自己品嘗成果,就是實驗的目的,因為這些動力,學習的步伐似乎更加勤快了。

除了堆肥實驗,每個年紀似乎都要需要完成的任務。例如在樹林間設置誘食平台,讓孩子能觀察赤腹松鼠,記錄其食性;小小一塊生態池中,又有多少水生植物生生不息;首創的枯木大飯店,則是觀察枯樹如何執行大自然交代的任務;學校也打造了一座賞鳥平台,讓學生可以觀察身邊的鳥類鳥種。這種關心身邊環境的教學,是最好的學習動機,也讓學校成為環境教育的場域。

獨角仙。試試看用水或酵素腐化的速度比較快,又能種出好吃的菜!小小生態池又藏著多少祕密呢?孩子們很容易就可以在樹上找到甲蟲的足跡。

駐校藝術家來了!

龜式防空洞上豎起彩虹旗,原來是駐校藝術家來了!校園內有幾座龜式防空洞,其中一座防空洞上卻架了一支彩虹旗,本來讓人聯想起嚴肅的避難空間,現在卻多采多姿!4月8日學校來了一位藝術家,打掃過防空洞,帶著簡單的行囊住下來了。他是「駐校藝術家」李朝倉,11天的時間,和孩子們一起經歷不同的藝術行腳。

此次應邀到拯民駐校的藝術家李朝倉是雲林西螺人,他說,高櫻芳邀請他時說「希望有一個自由自在的方式,讓孩子認識藝術。」這句話打動了他,於是他來到學校,住了下來。

從4月8日住到19日,從認識孩子們到學校環境,以及和孩子們一起創作了無數作品,結合李朝倉的創作,先以海報的形式展出一個月,之後,編輯成限量的小冊子,讓家長紀念典藏。

駐校日記。
孩子們的畫作。

李朝倉的鍬形蟲。
笑臉旗。

校園裡豐富的林木正是創作的素材。有別於其他畫家,為了創作,過程中產生很多廢棄物,李朝倉反其道而行,將被視為垃圾的落葉、塑膠瓶等,盡情想像發揮,融入創作中。孩子們利用碎布剪成三角形,就地取材落葉殘枝,做成的笑臉旗,圍著集體創作的畫,好像開心地看著大家努力的成果;龜式防空洞上的彩虹旗,也是孩子們的創作。

李朝倉將藝術形容為互動式行為藝術,藝術就在創作過程、行為即藝術。

雖然是第一次拜訪拯民國小,李朝倉也為這片樹林所呈現的自然樣貌所感動,認為沒必要犧牲樹木蓋校舍,反而應留給孩子這片優質的學習環境。

高櫻芳表示,在這幾天駐校藝術活動中,全校師生都參與了,藝術家遇到不懂的事情,也會邀請孩子「你來告訴我這是什麼」,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習認識藝術,提供學生不同的選擇。而這也是數百位學生的大校所無法擁有的優勢。

隨著下個學年度來臨,高櫻芳不無招生壓力,但他認為保留拯民的特色以及優勢,盡情發揮,或許會有轉機。

【相關報導】雲林拯民森小成藝校 校園孔固力惹爭議

Top

 

論壇∣美麗灣解套環評—「走鐘」的戲中戲

作者:munch

當官方自己都不清楚,美麗灣再環評的形式,算是「補作環評」,或是「重啟環評」,乾脆就以目的論,稱它為「解套環評」,用一個事後環評,來解決撤銷死當的環評。

六月二日,解套環評展開,台東縣府三天前才公告進行解套環評,規劃三小時環評會議,原本計畫最後做出結論來解套。沒想到事件曝了光,法院撤銷環評半年後,大家還是沒有遺忘,縣府想解套,卻引來更大的民意憤怒。

於是,解套環評無法在小會議室閉門幽暗進行,改到大禮堂見光公開進行,接受社會的檢驗。

中午十二點半,數百人聚集縣府前,在遙遠的台東,匆匆的三天時間,一下子聚集這麼多人,讓人感動。更感動是,一位來自台北林口的同學,只因為去年騎車環台,來看了一下杉原灣,生命從此和這片海有了交集,看它面臨解套環評後的繼續開發,二話不說從北部前來相挺。

社會的輿論沸騰,門外的人群氣憤,讓主持解套環評的主席,台東縣副縣長張基義表示絕無預設立場,秉持公開、民主精神,以優勢警力來維繫解套環評會議的和諧進行。

一開始,環保人士想帶著資料,進去發給參與民眾,提供更多資訊,但是警方視資料如危險物品,二話不說把人抬出去,主席張基義依舊強調解套環評,絕無預設立場,秉持公開、民主方式進行。

會議開始,開發單位美麗灣渡假村進行簡報,一小時的簡報,真的很簡報,針對長達數年的海域生態調查爭議,甚至成為法院判決敗訴扯銷環評的問題,還是很簡報處理,甚至無視學者提出的珊瑚區位。對於全數送出的擴大開發面積,無法再堅持「零排放」污水回收的說法,改口透過「三級薄膜」處理,保證放流水合乎環保規章的海洋放流標準。

最後,說明回饋方式,保證當地村民進入海水浴場免費,用餐、住宿打九折,甚至三分之二員工聘用當地居民,甚至提供教育訓練,離職後也能找到好工作。

開發單位的說明,讓現場環境人士納悶,為何不針對已建建築,遭到撤銷環評後,公司的因應作法,反而是好像回到六年前,重新報告一棟即將興建的建築,甚至已經發生的環境問題,都沒有正面答覆。

開發單位簡報完後,輪到民眾登記發言,會議主席為展現公開、民主的解套環評會議過程,特別放寬發言時間,由原本表訂30分鐘,增長到50分鐘,並且限縮每位發言時間二分鐘,增加更多發言人數。

一開始,多位支持開發民眾,強調經濟發展的重要。一位自稱台東中小企業主的女士,表達蘇花快開發阻斷水脈,環評都能過,為何美麗灣建在沙灘就不能過,此言一出,引來現場驚嘆。另一位自稱台東愛護環境人士,說明杉原灣海域污染,不是從美麗灣開發開始,而是當地居民的生活污水,一些屎和尿就漂在海上,希望美麗灣開發後,一併解決當地污水、污染問題,他的發言讓地方居民深表不滿,要求拿出證據。

其中一位富山村居民,進入美麗灣渡假村工作,登記發言表達公司的愛護環境,以及富有崇高的社會責任。沒想到他的發言,引來另一位居民臨時登記發言,指控發言的員工,當初找他參加抗爭,反對美麗灣興建,沒想到美麗灣找他進入工作,立場即刻改變,留下他繼續抗爭,這番指控讓先前發言者惱羞成怒,二方開始對罵。

刺桐部落林淑玲起身發言,表示從美麗灣開發以來,已經撕裂部落情感,讓很多族人相互仇視。她也指控美麗灣渡假村,從未關心地方部落,甚至拿地方豐年祭來招攬遊客,完全不尊重部落居民。台東大學蔡政良教授,針對支持開發者置疑反對的人,都不是當地居民,特別從人文角度,解釋誰有權說自己是當地人,表示台東是一個移民社會,只要愛台東的都是當地人。

與會環保聯盟成員楊宗緯直指問題核心,質問舉辦環評為何三天前才公布,撤銷環評後為何不先處理違建部分,就想召開再環評來解套,他指著開發現場照片,指控許多污染是「已發生」,現在居然當「未發生」在討論,根本是睜眼說瞎話,大家都在演戲。

面對正反雙方的支持、反對聲浪,主持會議的副縣長張基義強調秉持無預設立場、公開民主方式進行,開始由現場環評委員提問,但是不提問還好,一提問就讓好不容易維持的公開、民主、無預設立場,開始掉漆、走鐘。

解套環評的五四三審查會議中,共有12位委員,五位官方代表,四位出席民間委員,海科大林教授等三位委員並未出席,改以書面提問,其中對污水處理、土壤液化等十餘項問題,要求開發單位進一步說明,甚至指出案件爭議過大,是否以重啟環評方式進行,必須進一步討論。

但是現場多位委員,並未針對疑點提問,反而以「改善」方式,要求開發業者修改設計,讓台下群眾竊竊私語,怎麼都還沒審查,就提供那麼多「改善」意見,彷如已經準備審查過關,只要業者進行改善。

甚至更讓人驚訝,一位官方代表的審查委員,直接勉勵美麗灣開發業者,「立足台東、胸懷亞洲、放眼全球,有這個企圖心才有辦法!並且將網站公開出來,讓關心者上網建議。」讓現場群眾啞口無言,分不清發言是審查委員或公關經理,為何遺忘審查身份,如此親密勉勵業者。

更奇特是台東縣環保局長黃明恩,以副主席身分參與審查,洋洋灑灑指出業者在開發、調查過程的不足,要求業者根據民間學者的意見,共組調查團隊進行調查以召公信。但是環保局長的發言,讓人納悶,以職權身份,有些發現後指出的缺失,早該開罰,調查不足的問題,早該「責成」業者進行,怎麼會在此時以審查委員身份進行「建議」,忘記自己是負責環保業務的官員。

現場委員的發言,讓人吃驚,更擔心主席張基義強調的公開、民主、無預設立場,開始掉漆、走鐘。

在結束時,張基義強調今天不作結論,只是聽取表達,環評會議將會繼續進行,希望環保團體繼續參加環評,提供更多意見,透過溝通方式,找出雙贏的解決之道。此時,才讓人恍然大悟,原來這場解套環評會議,每個人都有編定的角色,重要是大家先進來參加,確立環評會議的效力。

會後,媒體與環境團體上前詢問張基義,環評算「續做」或「補做」?張基義表示和之前環評沒有關係,環境團體續問即然沒有關係,這次環評算什麼名義?張基義支支吾吾不肯回答。此時,媒體發問,遭撤銷環評的違法建築,要如何處理?張基義回答,法院只有撤銷環評,沒有撤銷建造,但是一旁環保團體提醒,撤銷建造是縣府必須依法行政的工作,不是法院代行,政府為何不做?張基義先回答「由建管處認定!」隨後追問為何不認定,張基義又是支支吾吾。

最後,環境團體質問,依開發規模,美麗灣渡假村應送中央環評,張基義回答環保署已經說明交由地方環評,但是環保團體進一步追問,地方只能審查一般旅館,所以美麗灣的開發等級,算一般旅館?張基義又是支支吾吾。

會議結束後,環境團體召開記者會表示,先處理違建,再來談重啟環評,就算重啟環評,也要送中央環保署召開審查。

至此,解套環評會議的包裝性質,開始走鐘,原來它是定位不詳,不連結過去,無法定義渡假村開發等級,只能邀集反對的環境團體,配合要求「改善」的環委,一起進行一場「解套環評」的戲中戲。在抽離現實之下,環評無關沙灘已存在的大旅館,它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解套環評」,再將所得改善結論,回歸到現實中,針對沙灘大旅館及後續開發解套。

這種「先解後套」的戲中戲,很難演,因為要裝作建築不存在,遺忘環評被撤銷,甚至無視已存的污染破壞,然後大家共聚一堂討論一番,得出一個如何「改善」的結論。但是就是有人演不好,太過親密、太快洩底,讓整件環評走鐘、掉漆,顯露讓人擔心的預期結局。

四個小時,一開始的公開、民主、無預設立場,卻是經不起一再討論,因為戲台沒搭好,一上台就搖搖晃晃,讓人看得頭昏腦脹、心驚膽跳,會不會規劃解套,一經公民訴訟,又是撤銷,然後繼續解套,永無寧日。

該是面對現實,先處理撤銷環評的違法建築,再來談重新送案環評的可能。死當又給重考,小朋友都知道,真的不合邏輯!

附件:美麗灣解套環評後,台東副縣長兼環評主席張基義的說法。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