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6.29







近期活動

2012 高雄都會區生物多樣性調查計畫 7/14 (六) 「都市型」鳥松區勞工教育生活中心 - 澄清會館
中區幼兒環境教育教學工作坊暨教案徵選說明會
森林關鍵報告,帶您走入「森林人」的世界
「原住民環境議題溝通平台」座談會
【看見台灣:綠活影展Green Our Life 】《退潮》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
馬祖想念.島嶼想像──2012馬祖文學獎(7/16截止)
台灣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邀請您合辦【拒絕遺忘,與毒共存33載】系列講座,即日起至12月底止。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駁回!中平案不得變更土地利用 為特農區定調

陳錦桐攝

內政部區委會大會昨(28)日上午審查苗栗銅鑼中平工業區,經過2個小時討論,由於苗栗縣政府無法提出在特定農業區開發的必要性,選址不洽當加上基地形狀過於狹長,無法發揮經濟效益等因素,遭大會駁回,為此案劃上句點,此案也將成為日後其他特定農業區開發案的指標。

在區域計畫委員會討論過程中,工業局代表雖表示尊重委員的意見,卻指出特定農業區並不等於優良農地,許多特定農業區早就被工廠占用,或周邊工業區污染早已不具備優良農地的條件。只是,工業局說出農地遭污染,卻沒有先檢討自己的業務,似乎有失公允。多位區域委員隨後也發表不同意見。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特定農業區再開發? 必要性不足 苗栗推中平工業區再受挫

苗栗未開發?好風景的世界想像!

苗栗再推中平工業區 不符正義遭環評大會退件

中平工業區又來──小心!工業策進會的影武者

綠色電報∣聯合國定義Green Economy:綠色經濟是我們的特效藥!

作者:鄭紹鈺(TWYCC Rio+20青年代表)、方志豪

「我習慣把地球形容為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聯合國於1992年推出的 「Agenda21(21世紀議程)」,是一副良好的處方藥,保證藥到病除,但這20年來,病人竟然沒有乖乖吃藥,一拖再拖,於是在此刻性命垂危……」

聯合國綠色經濟計畫的推手,UNE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官員於6月14號的聯合國會場內,沉重的向我們訴說他的憂慮。這是由Green Economy Coalition(一個由GRI、UNEP、世界貿易協會等官方與非官方團體組成的組織)舉辦的周邊活動,UNEP的周邊官員是個中國人,用著淺顯的比喻來形容這次的綠色經濟。

精采內文

台灣堰壩的存與廢

作者:王筱雯、郭偉丞(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台灣河川坡度陡急、降雨分布不均,豐枯水期流量差異大,且地質脆弱,為有效利用水資源及穩定河床,在台灣的河川上分布了大大小小的堰壩等跨河攔水結構物,以作為防洪、蓄水灌溉、水力發電或防砂之用。就水利角度而言,堰、壩的功能為集水、蓄水及抬高水位,以供取水利用。

一般高大者、或是排洪時只可局部溢流或通洪者稱為壩,而低小或可全面溢流者則稱為堰,惟大小之間並無明確區分。若就功能而言,壩主要在蓄水形成水庫以供調節運用,而堰則只抬高水位以利引水,未有蓄水調節功能,且由於其抬高水位形成之水域有限,一般不稱水庫。如位於高雄縣甲仙鄉於1999年6月完工蓄水之甲仙攔河堰,在旗山溪豐水期時將雨水引入南部重要水庫之一的南化水庫儲存,以提供南部地區水源。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林子晴

馬祖博弈公投耍老千嗎?反賭博合法化聯盟昨出面指控積極遊說開發賭場的公司,根本只是資本額僅100萬元的紙上公司,但縣長不加詳查反倒配合,因此反賭聯盟要告他。而在澎湖的馬糞海膽大豐收,結果殺膽取卵棄殼卻成公害環保,該怎麼處理呢?漁民提議,將廢棄海膽殼回填大海,任由自行分解,但縣府卻擔心造成海洋二次汙染。台灣人很愛吃海鮮,但雲林麥寮七星鱸卻死光光,估計有近20萬尾死亡,養殖戶懷疑是六輕惹禍,台塑六輕表示,一切等環保局的檢驗報告出來後再定奪。

狗便便是城市人的煩惱,新北市為維護市區清潔,舉辦「撿黃金,抽黃金」活動,民眾在公共區域清除狗糞,即可向清潔隊換取摸彩券。在部落的故事還記得嗎?記述茂林、多納以及萬山下三社魯凱族民族植物的新書《串起莽噶艾》面世,告訴讀者好消息,本報也將從明天開始,於週六連載本書的精彩摘錄,敬請期待。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今年首場暴雨 民權國小挺住了

作者: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對氣象專家而言,六月初襲台的這場豪雨,即使來得又急又狠,但仍不能武斷地就說它和地球暖化有關。但對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而言,這座原始設計,就是作為極端氣候避難中心的建築而言,下在颱風季來臨前的這場驟雨,卻也讓它提前通過近千毫米雨量的考驗。

那瑪夏民權國小的舊校舍,三年前毀於莫拉克風災時帶來的土石流。政府在進行重建時,鑑於校舍原址離河床太近,在專家的建議下,選擇在部落後方相對安全的台地上重建。台達電子基金會是民權國小的援建單位,特別請來了曾設計過北投圖書館、花博新生三館的建築師郭英釗,為部落設計出一棟平時是節能的綠建築,災難來臨時卻能轉變為自給自足的避難中心。

鑑於過往許多災民撤離到避難中心安置時,空間上往往是缺乏嚴尊嚴與隱私的。因此郭英釗建築師利用布農族家屋的概念,將教室與走廊都蓋在一個大屋簷之下。當原鄉居民攜帶家當來學校避難時,每間教室就像是起居空間,據有一定程度的隱私;而當大家需要集會時,卻又能集中在公共空間裏的走廊,討論下一步該如何避災。

精采內文

 

駁回!中平案不得變更土地利用 為特農區定調

本報2012年6月2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中平工業區基地形狀呈狹長型,無法發揮經濟綜效。(圖片來源:苗栗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內政部區委會大會昨(28)日上午審查苗栗銅鑼中平工業區,經過2個小時討論,由於苗栗縣政府無法提出在特定農業區開發的必要性,選址不洽當加上基地形狀過於狹長,無法發揮經濟效益等因素,遭大會駁回,為此案劃上句點,此案也將成為日後其他特定農業區開發案的指標。

工業區未填滿不該土地變更

由苗栗縣政府主導、位於苗栗縣銅鑼鄉中平村的中平工業區,開發面積28.363公頃,其中農牧用地高達26.6公頃佔93.85%,雖3/4為公有地,仍有7公頃為私人農地須徵收。依據土地徵收條例第3之1條規定,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除非零星夾雜難以避免以及被列為國家重大建設,否則不得徵收。

又因本案基地呈狹長型,道路面積占全區面積20%、且道路與可使用之土地面積比約1比2,於土地規劃上無法達最佳綜效。即有區域計畫委員表示,狹長型基地經濟效益不彰,卻是對環境衝擊最大的,並不適合當作工業區。

此外,苗栗縣閒置工業區過多,似無變更土地目的開發新工業區之必要。再根據縣政府所做的調查顯示60%的縣民不支持、當地居民9成反對此項開發案。

凡此種種,苗栗縣政府幾次送審都無法提出足夠的說明,此次大會,每位區委都支持「不同意土地使用變更」,也就是不得開發為工業區。

土地利用應回歸國土規劃

歷經3年多陳情抗議,中平工業區開發案終於落幕,農民不需往返奔波於苗北。(攝影:陳錦桐)這一天,十幾位當地居民也到場表達反對開發的意見,苗栗縣銅鑼鄉民代表陳正欽表示,目前正是農忙時期,這些農民暫時放下田裡繁雜的工作也要爭取繼續耕種的自由。為了此案,他前前後後參加了7次,其他農民也都為此必須奔波於苗栗台北之間。他認為苗栗根本不需要工業區,而且銅鑼一帶幾個私人工業區污水排放問題,縣政府應該要優先解決,而不是再蓋個工業區來解決。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表示,該不該新編工業區,都應該回到國土規劃來看,國土規劃早已依據土地特質做為土地利用之管理依據,應依據這項規劃來使用編定的工業用地。「現在卻是工業區大量閒置,卻要動特定農業區的腦筋。」他認為苗栗縣政府最該做的就是檢討工業用地,進一步活化工業區。

特定農業區名不符實? 區委說清楚

在區域計畫委員會討論過程中,工業局代表雖表示尊重委員的意見,卻指出特定農業區並不等於優良農地,許多特定農業區早就被工廠占用,或周邊工業區污染早已不具備優良農地的條件。只是,工業局說出農地遭污染,卻沒有先檢討自己的業務,似乎有失公允。多位區域委員隨後也發表不同意見。

幾位區委指出,特定農業區是政府為了農業使用特地投入大量資源,將排水、灌溉等設施設備都考量進去;此外,特定農業區必須是1-8等則非常優良、適合耕種的土地,再下一等還有一般農業區,只到16等則,這些土地的編定都是經過相當條件的考量。即使工業區不足也應選擇丁種建地或一般農業區,何況工業區尚未使用飽和,應先把工業區填滿。

有一位區委也說,國外友人從飛機上看台灣,已呈現水泥叢林,縣市政府的思維仍認為工業區開發能促進經濟、增加就業機會,卻忽略了農業不但能養活很多人口,本身也創造很多工作機會;「觀念應該要改變。」

【相關報導】

Top

 

綠色電報∣聯合國定義Green Economy:綠色經濟是我們的特效藥!

作者:鄭紹鈺(TWYCC Rio+20青年代表)、方志豪

綠色經濟:一個新的經濟體,能夠讓人類文明永續發展下去,並取代現有的出口導向經濟,縮短貧富差距,挽救經濟頹勢,保護受創嚴重的自然環境。

如果你覺得這段定義很文言文,那很正常,因為那是原則上的說法。但這概念若運作起來,其實讓人很容易就清楚明瞭。

現況經濟:世界上有許多的資金→不好的用法、不好的結果(貧窮、環境破壞)

綠色經濟:世界上有許多的資金­→正確的用法、美好的結果

此文章將闡述聯合國官方對於綠色經濟的想法,透過接下來的文章,可以讓大家更深入的瞭解官方是用怎樣的觀點看待綠色經濟。

「我習慣把地球形容為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聯合國於1992年推出的 「Agenda21(21世紀議程)」,是一副良好的處方藥,保證藥到病除,但這20年來,病人竟然沒有乖乖吃藥,一拖再拖,於是在此刻性命垂危……」

聯合國綠色經濟計畫的推手,UNE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官員於6月14號的聯合國會場內,沉重的向我們訴說他的憂慮。這是由Green Economy Coalition(一個由GRI、UNEP、世界貿易協會等官方與非官方團體組成的組織)舉辦的周邊活動,UNEP的周邊官員是個中國人,用著淺顯的比喻來形容這次的綠色經濟。

「這個病人現在腎有問題,肝有肝炎,心臟也有疾病,到度都是病,而且快病死了,那怎麼辦?我們如果只專注治療其中一個地方,病人還是會病倒。那怎麼辦?我們必須要用一種特效藥來一次處理多個病灶。那個特效藥就是綠色經濟。肝病可以拿來指環境問題,心臟病可以是指政府運作的錯誤,腎病可能是指經濟的衰退,我們常說病從口入,於是我們吃什麼就很重要了,這個吃的東西就是全球的資金,若這筆資金用在錯誤的方向,我們越吃壞身體,若用在對的方向,那就是特效藥,也就是綠色經濟。我們有著多重目標,試著用經濟體轉型為綠色經濟這一個方法,來迎接世界的多重挑戰。」

根據UNEP的說法,綠色經濟,就是把原本用在錯誤方向的金錢,拿來用在對的地方。而他們有很多個目標,透過全球的經濟方向變革,可以一次完成。以台灣文化來說:「就是平常要節儉,把錢存下來,只把錢花在刀口上。」

如果事情這麼簡單,為什麼現在的談判進度會這麼緩慢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要指責什麼事是錯的,很容易,但要定義什麼是「對」的方向,則很困難,因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對正確方向的想像。再來是,如何分配這些金錢?分配給誰?誰該拿多少?拿到後怎麼用?用了怎麼知道有沒有效果?沒有效果的話,我們又該怎麼辦?

今年主題The future we want是個簡單易喊的口號,但是人類文明要達成The future “all people” want就顯得困難重重了。一個綠色經濟,世界各國各自表態,要如何達成共識呢?

想讓世界經濟轉型,並非問題的癥結點,世界的經濟在歷史上早就轉型過好幾次,問題在於,綠色經濟強調平等,要怎麼創造一個真的「平等」的社會呢?如何定義平等?

這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定義相差甚大,人與人之間的定義常常也南轅北轍。

在聯合國會場內,綠色經濟議題,其實就是平等問題,因為綠色經濟試著製造更多的平等到世界上。但是在討論的過程中,民間的聲音難以進入會場,平等嗎?國家與國家之間說話的份量的大小也不一樣,平等嗎?聯合國只有五個常任理事國,平等嗎?還是說,這些的不平等,這些弱肉強食的表現,才是聯合國認同的平等?我不知道答案。

目前的談判桌上,南北強烈對抗,因為一邊是不久前壓榨過對方的帝國們,一邊是歷史都被壓榨掉的殖民國們,兩方其實都支持綠色經濟,但兩方都無法認同彼此的平等。

TWYCC(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的Rio+20青年代表鄭紹鈺認為 「該憂慮的不只是錢該不該去哪,而是人類那顆永遠無法相連的心」。

我們期待著過往的帝國與殖民國都能找到方法化解不平等,就如圖片一樣,不同的石頭,總是有辦法平衡的。這個辦法,由青年們來想,最適合不過了!畢竟我們不能用產生問題的腦袋來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對吧?!

【推薦連結】

關注RIO+20 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 

TWYCC(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本文轉載自green inside

Top

 

台灣堰壩的存與廢

作者:王筱雯、郭偉丞(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堰壩的功能

台灣河川坡度陡急、降雨分布不均,豐枯水期流量差異大,且地質脆弱,為有效利用水資源及穩定河床,在台灣的河川上分布了大大小小的堰壩等跨河攔水結構物,以作為防洪、蓄水灌溉、水力發電或防砂之用。就水利角度而言,堰、壩的功能為集水、蓄水及抬高水位,以供取水利用。

一般高大者、或是排洪時只可局部溢流或通洪者稱為壩,而低小或可全面溢流者則稱為堰,惟大小之間並無明確區分。若就功能而言,壩主要在蓄水形成水庫以供調節運用,而堰則只抬高水位以利引水,未有蓄水調節功能,且由於其抬高水位形成之水域有限,一般不稱水庫。如位於高雄縣甲仙鄉於1999年6月完工蓄水之甲仙攔河堰,在旗山溪豐水期時將雨水引入南部重要水庫之一的南化水庫儲存,以提供南部地區水源。

甲仙攔河堰(由下游往上游看)甲仙攔河堰上下游空照圖(圖片來源:甲仙攔河堰管理中心)位於宜蘭粗坑溪之粗坑堰,現已淤滿,其壩體左側設有魚道,然已無功用

而就水土保持角度所興建之防砂壩,則是為了攔蓄河道泥砂、調節泥砂輸送、穩定河床及兩岸崩塌、防止侵蝕、沖蝕、抑止土石流所構築之橫向構造物。如位於宜蘭粗坑溪之粗坑堰,雖名為堰,但其實際為一防砂壩,由早期的臺灣省水土保持局興建,然此堰因壩基地質與漏水等因素,現已淤滿,僅有穩定河床、防止縱向沖刷之功能。

堰壩之現狀與問題

一般而言,堰壩的平均壽命約為50年,其結構完整性將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減少,因此需要經常性的維護。不可諱言的,堰壩提供人類社會重要的效益,但隨著堰壩結構物逐年老舊,維護及修復成本亦隨之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堰壩下游因砂源不足導致壩體基礎掏刷,使得潰壩的可能性增加,對下游生命財產造成威脅。再者,這些堰壩的建造與存在改變了河川的面貌,對於河溪生態系之架構組成與機能性均造成影響,包括:改變自然的水文循環、渠道及洪水平原的生物及物理特性,並切割原本連續的河道,造成廊道中斷,使得洄游生物路徑阻隔、魚類族群縮小與區隔化、魚類棲地單調化等。
時至今日,已有不少水工結構物超過使用年限、或是遭受嚴重淤積與壩體年久受損而逐漸喪失原有功能及經濟價值,對於這些問題,目前多數的思考方向是加以修復使其恢復功能,殊不知到達使用年限之壩體維修費用及經濟效益常常遠不如預期。

美國經驗

以國外經驗來看,美國在1950 年代所建的堰壩,至今據估計約有超過75000座的堰壩接近或已達到其使用年限,需要聯邦能源組織等相關單位核可發行續用許可,因此進一步促使了相關單位對水工結構物所造成環境生態系統可能有的衝擊進行詳細的檢查評估。當成本效益評估得到繼續維持或修復這些已近使用年限的堰壩所需付出的成本超過繼續營運所能帶來包括發電防洪灌溉等用途的效益,堰壩拆除的決策因此衍生而出。
以位於奧勒岡州(Oregon State)、因發電與供水需求而興建於1909年的Marmot壩為例,其壩高15 公尺,攔蓄泥砂量約75萬方。由於其在營運80年後已失去原本的功效,且因其營運執照使用年限屆滿,經過整體評估後,Marmot壩於2007年被移除。

Marmot壩的拆除方式乃先以土石材質之暫時性圍堰(coffer dam)將水導開,再對壩體進行氣壓鑽孔移除混凝土結構。生物學家同時先行遷移數百條在影響河道範圍的魚類,移至相關養殖區放置,以免在壩體移除後,泥砂所造成河道濁度標高,影響當地鮭魚。在Marmot壩之混凝土壩體拆除之後,上游的暫時性圍堰隨著一場颱洪事件而沖毀。根據相關調查,壩體拆除後魚類可往上洄游、多了近150公里的棲地可供利用,且已在原壩址上游發現為數不少的鮭魚。

Marmot 壩移除過程示意圖(資料來源:www.marmotdam.com)

              Marmot 壩移除過程示意圖(資料來源:www.marmotdam.com)

  Marmot圍堰沖毀後即時影像(資料來源:www.marmotdam.com)                

Marmot圍堰沖毀後即時影像(資料來源:www.marmotdam.com)

如Marmot壩的拆除案例,美國在橫向水工結構物移除的實際案例至今已累積無數經驗,這些案例在不同環境背景下之目的,包括壩體老舊的安全顧慮,或原有功能喪失時之重新思考,以提供洄游性魚類通道或擴增魚類棲地之用等。就如同每一座堰壩在當初興建時都有其獨特的背景需要考慮,拆壩亦是如此。

台灣案例

巴陵壩潰壩前後照片(圖片來源:水利署)以位於石門水庫上游的巴陵防砂壩為例,其功能為攔砂及穩定水流,減少砂石下移至石門水庫。2007年韋帕颱風所帶來之豪雨造成已淤滿的巴陵防砂壩潰壩,剩下的壩基又遭之後的柯羅莎颱風豪雨摧毀,洪水同時改變潰壩後的大漢溪水文巴陵壩潰壩前後照片(圖片來源:水利署)                   流向,巴陵壩長年承受千萬立方公尺的泥砂量,也順勢沖到下游。

建壩及拆壩對上游河床斷面變化的影響可用:「淤積一大片、沖刷一條溝」加以說明。當堰壩建好後,上游床坡開始趨緩,形成淤積河道,原本主深槽逐漸淤高後,就形成相對平緩的橫斷面,此時河寬加大,形成「淤積一大片」的河相型態。堰壩移除後,因下切沖刷而導致上游形成一條明顯沖刷溝,當這條沖刷溝下切到一定深度後,沖刷溝兩岸因無法阻抗土壓或洪水沖刷而開始發生崩塌,沖刷溝的深度得以減緩且其兩岸寬度因而擴大,此現象稱為「溯源沖刷」。

巴陵壩潰壩後上游淤積的大量泥砂在運移往下游的過程中是否會衝擊現有生物棲地,或河道淤積是否造成下游洪氾可能性提高等,已經是潛在的危險。類似巴陵壩的例子,還包括高屏攔河堰、榮華壩等,對於這些堰壩的處理方式值得深入探討,在重建修復之際,應審慎思考是否透過拆除或局部改善的方式達到最大效益。

另從雪霸國家公園轄區內的七家灣溪流域來看,此流域乃是目前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的唯一棲地。自1980年代起,由於防砂壩的建造與人為的開發等因素,櫻花鉤吻鮭的棲息地大幅銳減。為了提供鮭魚的洄游空間與改善棲地破碎化,雪霸國家公園於1996年起,開始對防砂壩拆除進行可行性評估,並於1999年至2001年共兩年半間,自最上游的第四號防砂壩為始、最下游的第一號防砂壩為終,陸續將七家灣溪支流高山溪上的四座防砂壩進行壩體的改善與拆除。

高山溪防砂壩拆除後,河床上大石頭的比率升高,形成較穩定的底質,深潭棲地的比率也變高。由於壩體上下游的河床坡度逐漸平緩,鮭魚得以順利迴游至壩體的上游水域。不過,隨著自然河道環境的演變,其中高山溪三號壩在拆除之後幾年,因颱風大水事件所攜帶而下的巨大樹幹橫亙而形成一臨時性結構,使上游產生約5 公尺落差並使得泥砂淤積在壩體上游,此一臨時性天然結構再次造成鮭魚迴遊之阻礙。其後續變化情形仍應長期加以觀測,以準確掌握拆壩對於河道及櫻花鉤吻鮭棲地所產生之衝擊。

至於七家灣溪主流上已淤滿的一號防砂壩,其高度13公尺、淤砂量約20萬立方公尺,壩基因受水流衝擊掏刷已被破壞,有安全上的疑慮,且由於其乃是七家灣溪流域最下游的壩體,因此成為鮭魚上溯的第一道屏障。為了安全的考量與台灣櫻花鉤吻鮭的棲地復育,雪霸國家公園匯集水利與生態專家學者以及相關研究單位討論之結果,提出對七家灣溪一號防砂壩進行壩體改善」之決議。

  

七家灣溪一號防砂壩及其上游淤積          七家灣溪一號防砂壩壩體改善後
  (圖片提供:王筱雯、郭偉丞)              (圖片提供:王筱雯、郭偉丞) 

由於在台灣壩體改善的案例相當有限,且七家灣溪一號防砂壩之體積、高度及淤砂量皆遠超過高山溪上已被拆除之四座防砂壩,加上高山溪防砂壩改善工程階段,缺 乏前後監測資料之建立與比對,其經驗無法完全應用至七家灣溪一號防砂壩之改善。因此,針對一號壩壩體改善的方式、時機、以及壩體改善後泥砂對下游河道之潛 在衝擊與生態系統之可能影響,經相關研究單位審慎進行評估與監測(七家灣溪一號壩壩體及棲地改善工程-泥砂衝擊物理模型及數值分析),以在充滿不確定性的 生態變動環境中,獲得適當之壩體改善策略,並盡量減少不可預期的負面影響。七家灣溪一號壩已於2011年6月1日完成壩體改善工程,目前相關單位持續進行 河相演變、水文、生態調查等各面向監測,以從此經驗中有所學習並有助於後續拆壩之研究。

壩體存廢之思考

就如同每一座堰壩在當初興建時都有其獨特的背景需要考慮,壩體改善亦是如此。在多數壩體之使用年限已久之當今環境背景下,包括壩體老舊的安全顧慮,或原有功能喪失時之配套,以及是否提供洄游性魚類通道或擴增魚類棲地之用等,皆需重新思考。有些壩的拆除會對河川與生態系統引起劇烈的變化、有些則沒有任何顯著影響、有些則是會引發新的問題,因此任何決策皆需要審慎評估。而且,壩體或維護或拆除的決策常需牽涉到許多相關的單位機關,例如七家灣溪一號壩的拆除改善需要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農委會林務局、退輔會武陵農場、經濟部德基水庫管理局、台中縣政府農業局等單位之共識與整合。

蒐集並檢視實際案例的經驗有助於瞭解堰壩存廢的方向,而在決策過程中針對河相面向的泥砂粒徑組成與運移等、生態面向之棲地與物種反應等、社會人文面向之觀感等、以及經濟層面之考量深入評估,有助於未來台灣進行相關工作的基礎建立。

※本文轉載自《科學發展》2011年11月,467期,52 ~ 57頁

※更多濕地新聞與文章,請見臺灣濕地網 http://wetland.e-info.org.tw/

Top

 
 

博弈公投耍老千? 反賭聯盟告連江縣長

摘錄自2012年6月28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馬祖將在7月7日舉辦首度博弈公投,反賭博合法化聯盟昨出面指控積極遊說開發賭場的「怀德聯合開發」公司,根本只是資本額僅100萬元的紙上公司,但馬祖縣長楊綏生不加詳查反倒配合唱作俱佳。

何宗勳指出,目前公投未過、廠商未定,怀德卻宣稱「興建南北竿跨海大橋、北竿4C國際機場」,有誤導民眾怀德為開發商之嫌;且怀德在說明會舉辦摸彩,又宣稱賭場興建後,只要盈餘達一定標準,便可發放居民數萬元不等年福利金,形同期約賄選。

何並指出,威廉懷德對外宣稱自行辭去金沙職務,但國外媒體報導卻指他是遭開除;但他仍大量使用金沙賭場的營運成果與照片印成文宣品與宣傳影片,對自己與公司的背景交代不清。

另外,民眾也爆料擔任怀德聯合台灣開發副總裁的李如易,100年才因捲入一起司法黃牛詐騙案被以證人身分約談。台北地檢署的起訴書顯示,李如易99年間為建築師林世華與冒充國安局特勤中心主任的葉步宏牽線,導致林被葉步宏、李昱丞以「喬」官司為餌騙走230萬元。此外,李如易另在100年幫涉貪的前營建署公關主任蕭文雄結識葉步宏、李昱丞,蕭同樣被騙走560萬元。

Top

 

馬糞海膽大豐收棄殼成公害環保警察開罰

摘錄自2012年6月28日中國時報報導

今年澎湖馬糞海膽大豐收,初估產量超過十多噸,漁民殺膽取卵,隨意丟棄海膽殼,各鄉鎮清潔隊為此拒載,成為善後最大困擾。環保警察甚至為此開罰,不少漁民發了小財卻賠了大罰單。

澎縣府推動海洋復育,馬糞海膽最有成效,澎湖水試所與水產種苗繁殖場成功培育馬糞海膽,去年兩次在各海域放流四千兩百多顆約三公分的海膽種苗,今年立即見成果。

正值澎湖海膽盛產期,漁民採集大豐收,初估收穫量超過十多噸,每天一大清早,漁村處處可見漁婦們手持工具掏挖海膽卵,海膽數量之多蔚為奇景。

只是廢棄海膽殼卻成漁民最大困擾,礙於數量太多、重量太重,陸續傳出各鄉市清潔隊拒絕清運,大量海膽殼被任意丟棄,酷夏天氣迅速發臭腐壞,孳生蚊蟲造成環境汙染。

有漁民提議,將廢棄海膽殼回填大海,任由自行分解,澎縣府卻擔心造成海洋二次汙染,到底要如何處理正傷透腦筋。

另有議員指稱,環保警察跨海稽查,接連開出多張罰單,漁民辛苦捉海膽發了小財,卻因為收到罰單賠了錢,一整天努力一下子全泡湯了。

Top

 

七星鱸死了了 養殖戶疑六輕惹禍

摘錄自2012年6月28日聯合報報導

雲林縣麥寮鄉養殖戶曾萬章21日發現自家的七星鱸魚沒動靜,隔天開始陸續暴斃,截至昨天近6萬尾魚翻肚,撈都撈不完,鄰近漁塭也有類似情形,估計有近20萬尾死亡。他懷疑魚群大量死亡,與六輕20日40個廢棄燃燒塔有關,將於7月3日到六輕抗議。

雲林縣環保局表示,25日接獲曾姓養殖戶通報,池內5萬尾七星鱸幼魚幾乎死亡殆盡,2日又有另一養殖池死了4000多尾成魚。雖然養殖戶搶救時已換水,環保局還是採集池水檢測,家畜所也帶回死亡魚隻,化驗結果預計要10天以上。

台塑六輕表示,一切等環保局的檢驗報告出來後再定奪。

台塑六輕20日發生跳電,導致32個廠區停工,所有未完成品都送至廢氣燃燒塔銷毀。雲林縣環保局統計,當天共有40個燃燒塔陸續作業。曾萬章21日發現自家的七星鱸魚像是失去生命力,隔天陸續有魚翻肚並浮出水面,「撈都撈不完,整個魚塭都死了了。」他質疑魚群會大量死亡,與遠在2.5公里外的六輕脫不了關係。

曾萬章指出,平常日偶爾會聞到從六輕飄散而來的酸臭味,20日風大雨大,40個廢氣燃燒塔所排放出來的塵埃,隨著風飄散,加上下雨,有害物質汙染漁塭水質,導致魚群大量暴斃,他將與其他漁民在7月3日到六輕抗議,要求給予合理賠償。

Top

 

新北撿狗糞 有機會得黃金

摘錄自2012年6月28日中央社新北市報導

新北市環保局今天說,為了維護市區清潔,鼓勵民眾隨手清理狗糞,舉辦「撿黃金,抽黃金」活動,民眾在公共區域清除狗糞,即可向清潔隊換取摸彩券,最大獎為黃金1兩。

新北市環保局今天表示,活動期間為7月1日起至10月底,民眾只要在新北市公共區域發現狗糞並清除,便可以狗糞向各區清潔隊換取摸彩券,撿越多換越多,統一於11月抽獎,頭獎1名可得黃金1兩,貳獎1名黃金3錢,參獎2名黃金各2錢,另有小家電等總計105個獎項。

環保局表示,新北市今年將「狗便清除示範區」擴增為40個里,由當地志工隊巡察社區,宣導民眾隨手清狗糞。另外,為了讓愛狗人士有足夠空間遛狗,市府也在碧潭及二重疏洪道規劃兩處寵物公園,希望打造新北市成為愛狗城市。

環保局提醒,飼主放任寵物隨地便溺未處理,可處新台幣1200元至6000元罰鍰。

Top

 

訴說生命莽噶艾 新書描寫下三社傳統智慧

本報2012年6月2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魯凱下三社位於高雄市茂林區一帶群山之間。(圖片來源:林務局提供)多年前,正當多納溫泉帶來部落一片好景氣時,筆者曾走訪多納,原始而整齊的石板屋,竟讓甚少接觸原住民文化的我,訝異的以為到了異國,全然不知台灣竟蘊含如此珍貴文化資產,多納之美,神祕難解。多年後閱讀記述茂林、多納以及萬山下三社魯凱族民族植物的《串起莽噶艾》,那段回憶又鮮明的重現,只是這次多納之美多了一份理解。

八八風災之後,溫泉被阻斷了,部落重要的觀光命脈消失了,族人是否能在災後尋找著僅剩的花草繼續串著莽噶艾,直到繁花再盛呢?

花環中的人生智慧

從布農族嫁入魯凱的Ese,賢慧持家,只因觸犯了魯凱的禁忌,落得趕出家門、寂寞以終,這種懷抱著期待、又不時落得絕望傷心的心情,隨手畫到石壁上,畫著畫著,孤巴察娥岩雕的由來也得到解答。《串起莽噶艾》書中描述了發生在下三社的神奇傳說,作者輕輕點到,又重複出現,為魯凱下三社豐富的文化資產下註解。

本書以八個故事貫穿三個部落生活場域,從一對新人婚禮開始,描述從舊萬山部落嫁到多納的Elen,雖然同屬魯凱族,但因語言上的隔閡,新婚之始,都以日語和夫婿 Baro溝通。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異族通婚所帶來的衝擊,就像貫穿這本書的那個古老的神話,但我們又如何體會,只是一村之隔,語言帶來的隔閡,再度印證台灣山地崎嶇所衍生的地理隔離,差異造就出語言的多樣化,形塑出魯凱下三社這三個獨特且美麗的小村莊。

「莽噶艾」就是多納語花環的意思,花環伴隨著族人一生中大大小小的事件,本書也藉由花環的概念,介紹下三社族人傳統生態智慧。

下三社既寬容又脆弱

作者在自序當中提到,下三社可能是魯凱族最早分化的部落,此處有別於其他魯凱和排灣族嚴密的貴族階級,與周邊部落頻繁互動以及通婚所展現的包容力,雖然提昇高度適應力,獨特的文化可能流失也快。

這種包容力也表現在頭飾植物上,各式花環就地取材,織入來自外來的園藝花種,打破禁忌,極其所能的展現族人的創意,這使得下三社的花環有別於階級嚴密的排灣族以及魯凱族其他部落,隨著時間演進,顯得繽紛耀眼。

多納黑米祭曾吸引遊客來觀光。(圖片來源:林務局)

崎嶇坎坷的族群未來

八八風災後,茂林、多納、萬山一帶族人面臨家園受創,連溫泉命脈也斷了,未來是要任由部落凋零,或重整旗鼓?又能拿甚麼重整旗鼓呢?族人面對的考驗,從來沒有間斷過,現代化對部落的影響和改變更是劇烈,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答,但書中提出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的觀念,不容忽視。

書中介紹了原住民族與社區保育區(Indigenous and Community Conserved Areas: ICCAs),保育的行動綱領,藉由「在地社群以及原住民部落對其周遭環境資源的自治與管理,由各地的原住民族或在地社區組成具有決策權的治理單位,以當地社群為主體,管理、維護與保育當地的生態資源。」

這項兼顧族人的生存與當地資源與環境的永續利用,是強調用傳統的生態智慧確保生物多樣性能在山林中維繫,確保當地族人要能有收益,森林溪流要能被保護下來。作者相信,長久以來原住民與自然相處之道,歷經時間洪流的鍛鍊,證明是可行的,藉由傳統的生態知識必能安然帶領人類走入下一個世代。

這或許點燃下三社以及原住民族群發展的薄弱微光。在生物多樣性公約裡也提到,對於願意保持傳統生活留在部落的原住民,政府不但應尊重其意願,甚至應該為了讓族人能維持傳統生活,提供必要的經費與資源。只是,在台灣,政府透過法令工具不斷掠奪原住民土地、不承認其在傳統領域的生活為合法,使得原住民的處境十分困窘,甚至被社會污名化解讀為依賴者。

作者以魯凱下三社自由採擷周遭美麗的花朵編織花環來訴說生命的智慧,誠如每個花環的獨特性,既象徵每個人的生命,也串聯部落、社會以及世界的共同命運,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系列介紹民族植物 董景生書寫持續不輟

繼《綠色葛蕾扇》記述南澳泰雅族民族植物、《走山拉姆岸》紀錄布農族的心靈故鄉、《邦查米阿勞》講述阿美族的祭儀生活,《串起莽噶艾》是這一系列作品的第4部,由董景生企劃主筆,從2004年至今,歷經8年持續不輟。

《串起莽噶艾》是董景生企畫的第四本民族植物書,關鍵人物一位熟知植物的老太太。(圖片來源:林務局)

董景生表示,八八風災之後,茂林幾個部落突遭天災,而有一些民間團體進入協助,計畫團隊成員透過多納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郁德芳穿針引線,得以認識許多下三社朋友,耆老們講述年輕時的往事,有些不同階層聯姻的夫妻,甚至必需透過日語溝通,遂成為魯凱下三社民族植物故事的開端。

以民族學為主的民族植物有別於重視植物分類學的民族植物態度,由於生活上的高度利用,植物擁有不同於傳統植物分類的命名系統。透過書寫南島語族原住民的民族植物,讀者因而面對原住民生活中的困境與喜悅,有助於瞭解與尊重在地族群,採取進一步的保育行動。

植物本事

下卷的植物本事中,比較熟悉的如拿來做吉拿富(cinabu)外衣的假酸漿,用來釀酒或加入小米的台灣藜,還有做為主食的芋頭、小米以及黑米,編織用的月桃;捕魚時用來麻痺魚類的台灣魚藤,只會毒昏溪魚,族人撈大魚,留小魚活路,讓河川資源永續。

假酸漿(圖片來源:林務局)龍船花。(圖片來源:林務局)腎蕨。(圖片來源:林務局)

用來入藥的羅氏鹽膚木、冇骨消、咬人狗以及藤相思樹,還有用作占卜用的鴨跖草、祈雨的茄苳葉,巫術或祭儀常用的五節芒;構樹用來編成堅固的繩索,青苧麻莖皮纖維則用來做魚袋,這些植物運用的智慧,超乎想像。

採集的以及部落園藝種植的萬壽菊、腎蕨、黃蝴蝶、台灣百合、黃水茄、毛玉葉金花、狹瓣八仙花、烏皮九芎、龍船花,多樣繽紛美麗的花朵,串起一串串的莽噶艾。

《串起莽噶艾:魯凱下三社群民族植物》

  • 作者:黃啟瑞、黃嘉隆、董景生
  • 譯者(英譯):鍾頤時
  • ISBN:9789860314991
  • 出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1年12月1日

※本報也將從6/30開始,於週六連載本書的精彩摘錄,敬請期待。

Top

 

論壇∣今年首場暴雨 民權國小挺住了

作者: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那瑪夏民權國小的教室,在六月份這波豪大雨中,為當地居民提供避災的場域。(圖由民權國小提供)對氣象專家而言,六月初襲台的這場豪雨,即使來得又急又狠,但仍不能武斷地就說它和地球暖化有關。但對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而言,這座原始設計,就是作為極端氣候避難中心的建築而言,下在颱風季來臨前的這場驟雨,卻也讓它提前通過近千毫米雨量的考驗。

六月九日,當南下的梅雨鋒面與北上的西南氣流,交會於中央山脈西麓之時,高雄那瑪夏鄉主要的聯外道路,開始面臨嚴苛的考驗。

連續幾天的超大豪雨,每天在那瑪夏的降雨都超過350毫米,讓從那瑪夏通往小林村的台二十一線溪底便道,再次被楠梓仙溪沖進灰濁的泥水之中。沿路十四座以上的橋樑也開始逐一崩壞。那瑪夏原鄉三個唇齒相依的部落,此時也分別進入孤島狀態,彼此雖能遙望卻無法通行。

政府的「預防性撤離」政策,在雨開始狂瀉時就已生效,除了病人預先就後送下山外,大部份那瑪夏瑪雅里的村民,是在里長林義山的帶領下,陸續駕車前往村落後山台地上的民權國小避難,人數最多時來到300多人。

那瑪夏民權國小的舊校舍,三年前毀於莫拉克風災時帶來的土石流。政府在進行重建時,鑑於校舍原址離河床太近,在專家的建議下,選擇在部落後方相對安全的台地上重建。台達電子基金會是民權國小的援建單位,特別請來了曾設計過北投圖書館、花博新生三館的建築師郭英釗,為部落設計出一棟平時是節能的綠建築,災難來臨時卻能轉變為自給自足的避難中心。

鑑於過往許多災民撤離到避難中心安置時,空間上往往是缺乏嚴尊嚴與隱私的。因此郭英釗建築師利用布農族家屋的概念,將教室與走廊都蓋在一個大屋簷之下。當原鄉居民攜帶家當來學校避難時,每間教室就像是起居空間,據有一定程度的隱私;而當大家需要集會時,卻又能集中在公共空間裏的走廊,討論下一步該如何避災。

在走廊的一側,郭英釗也設計了整面的階梯,讓學生可以坐臥其上或唱或跳。在這次大雨中,現場總指揮林義山里長除了忙著與外界聯絡,也在這片木質階梯主持長者的「口述歷史」比賽,讓它成為村民們度過「療傷系」時間的最佳場域,也讓村民們彼此的感情更加連結。

那瑪夏民權國由於小同時具備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系統,再生能源合計裝置容量為28.5瓩,平時與台電的電網併聯,若台電的輸電線路中斷,可以自動轉為與學校裏的柴油發電機併聯,延長柴油發電機的發電時間最高到十四天。在這次的避難期間,雖然還沒有到啟動柴油發電機的階段,但再生能源最高曾替代了17%的用電量,證明這套設計應是可行的。

這次的大雨,也摧毀了民權國小的簡易自來水取水口,但也沒有超出建築師之前的預期。除了校園最高點有座3.5噸的水塔外,水塔下方共埋設有170噸的儲水箱,假設每人每天節省地使用50公升的水,足以讓300人使用10天,這次也通過了考驗。

今年的第一波暴雨,總計讓那瑪夏瑪雅里的族人,在民權國小度過五天五夜的安置,直到十四日雨勢稍歇,兩條遠繞台南與嘉義的山區替代道路也搶通,避難中心才又回復成民權國小。此次雖證明民權國小確能勝任避難中心,然而台灣附近較往年為高的海溫,恐將為今年帶來更多的挑戰。在極端氣候的挑戰下,如何讓原鄉族人「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的想法真正落實,或許兼具避難中心的民權國小,將成為南部山區的一個指標案例。

※本文轉載自於低碳生活部落格,原題《今年第一場暴雨 那瑪夏民權國小挺住了》,刊登於6月24日出刊的聯合報元氣周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