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08.19








近期活動

「紹興之夏——101年社區的記憶」畫攝展
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徵國科會環境教育專案人員
台灣生態登山學校誠徵行政專員(8/25止)
2012新原民美學畫展 優席夫【我聽見自己的聲音】(8/3~9/2)
二格山自然中心 誠徵工作伙伴
2012實構築ing(7/20 ~ 9/23)
反核城市插畫海報聯展第一站,忠信市場v.s范特喜微展場(08/10~10/07)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幫朋友免費訂閱《環境資訊電子報》!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空巢之謎 記2012夏

作者:孟琬瑜;攝影:陳理德

一隻親鳥餵食_另一隻持續整頓著巢的結構

親鳥從清晨就開始外出覓食,雛鳥的索食聲更為嘈雜了。三隻雛鳥有時會從巢中站起,探探頭、張開翅膀、自己理理羽毛。才出生約莫五天,昨天分明還見牠們禿禿的沒有多少羽毛,今天早晨的巢中景象,卻讓我大吃一驚,羽毛已經長出這麼多了啊!

阿德說,看牠們成長得這樣迅速,可能最慢到下星期,綠繡眼的雛鳥 就會開始離巢習飛。 其中一隻親鳥仍顯得十分謹慎,並且花費許多時間在整修巢的結構,可能是我所見過,對於自己織造的巢的品質要求最嚴謹的親鳥。

精采內文

 

讀〈步甲蜂〉

作者:楊家旺

法伯這一章最令人感興趣的是他描述到的食蟲植物。法伯不認為有食蟲植物,他認為食蟲對植物來說沒什麼好處,他反對達爾文學派所認為的這些植物具有食蟲特性。法伯會提到「食蟲植物」是因為他偶爾會觀察到狩獵蜂帶著獵物行動時,會被「食蟲植物」的黏液黏住。法伯說:「一位達爾文主義者認為植物有食肉型的,他應該拿出證據來。至於我,我不相信這種危險的話。波多雪輪屬植物上繞著黏帶。為什麼?我不知道。有些昆蟲落入牠的陷阱,這對植物有什麼用?什麼用也沒有,僅此而已。讓膽大的人相信這種奇特的言論吧,去把枝節滲透出來的東西當作是一種消化液,相信它會將捕獲來的小蠅蟲轉化成肉汁,為植物製造營養。我只想說,被黏上的蟲子並沒有成為糊狀,而是在太陽下毫無用處地被曬得乾枯。」我不知道法伯提到的這種他不認為是食蟲植物的「食蟲植物」長什麼樣子,不知法伯有沒有看過毛顫苔和豬籠草,因為我今天就看到這兩種食蟲植物。法伯似乎只要一講到演化論,就會言語激動,深深不以為然。以現今我們對這部份的了解來看法伯這一段,大概會有些驚訝吧!因為,我們這個時代應該沒有人會懷疑食蟲植物的存在才是。

精采內文

 

感謝有你!「普悠瑪號」衝第一!

作者:思乃泱

搭火車多了新選擇-普悠瑪號,讓更多人知道原住民 的部落名字與故事。(林冠志模擬設計)「普悠瑪號獲選了獲選了!」7月26號台鐵東部幹線新式列車確定命名為「普悠瑪號」的消息一傳來(台鐵新傾斜列車普悠瑪號報到),我們一群卯起來拉票的朋友們在臉書奔相走告灑花歡慶。為的是在那最後三天投票期限內強力動員、積極宣傳而終於帶來這打過美好一仗的結果,讓我見識到卑南族內部極高的歧異度以及不同部落族群互挺「普悠瑪號」與普悠瑪部落的團結力。更重要的是,趕在投票最後一天,普悠瑪部落青少年自發性到火車站展開一場最關鍵的拉票活動,更讓我看到年輕人行動的力量以及民眾集結創造奇蹟的可能性。

精采內文

 

《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如今人類也有點塑化了

作者:Susan Freinkel;譯者:達娃、謝維玲

女嬰艾美誕生於2010年4月,早產4個月,體重大約相當於兩個麥當勞大漢堡。她在華盛頓特區的國家兒童醫療中心一出生,就從產房直接被送到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

兩天後,我在加護病房看見她時,不禁倒抽了一口氣。她已經完美成型,看起來卻又如此不完全,手指小得像是春天新抽的枝椏,皮膚透明得仿如新生的葉片。她躺在封閉透明的塑膠保溫箱中,身上連接了一堆管子。纖細脆弱的眼睛上蓋著海綿墊,保護眼睛不受預防黃膽用的特殊紫外線光傷害。除了身下一層柔軟的毯子之外,她完全被包圍在塑膠之中。

粗心疏忽的行為迫使她提早來到世間。她的母親沒有任何產前照護,有吸毒問題,當她開始提早分娩時,她正因為吸食迷幻藥而欲醉欲仙。她懷的是雙胞胎,但艾美的手足是個死胎,艾美存活的機率不高。照顧她的護士說:「我們根本沒預期她能撐這麼久。」NICU的主治醫生比莉‧修特(Billie Short)評估她存活的機率為40%。艾美已經撐過最初幾天,而且可能隨之存活下來的事實,從許多方面看來,可算是聚合物科技的一項勝利。新生兒醫學和許多現代醫學一樣,在大大小小各方面都因為塑膠的問世而深深受惠。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湯琇婷、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