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8.26








近期活動

「步」可不知「道」──陽明山蝴蝶花廊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 誠徵助理研究員、專案助理
基隆七堵秀明自然農法一階課程:做聰明的消費者&花盆種菜(九月份假日班9/2、9/9)(8/30截止)
反核城市插畫海報聯展第一站,忠信市場v.s范特喜微展場(08/10~10/07)
財團法人樹谷文化基金會 招募志工(9/10截止)
屋頂音樂節╳陸君萍╳阿凱╳AMP台灣音樂環境推動者聯盟 特別企劃─【For a Better Tomorrow】明天會更好
九月底生態旅遊~自然學校(五天四夜 半自助旅行) 長野 蓼科・八岳・諏訪(9/10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濕地:鹽米之鄉的想像系列」講座:白鸛農法護水田
如何幫朋友免費訂閱《環境資訊電子報》!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我想我們會好好的

地球,藍色彈珠。作者:駱以軍

雖然
整片麥田的穗子都得了白化症
雖然
山無稜 江水為之竭
這樣的景觀真的在發生
雖然
有一天我們牽手去逛動物園
所有的班馬獅子長頸鹿大象
都用人類才有的表情在流淚
雖然
他們把髒汙的瀝青抹在少女白晰美麗的胴體
雖然
我們的腎上腺我們的淚腺我們的荷爾蒙小管
被他們玩成鏽鬆的水龍頭
每天溼淋淋鎖不緊所以變廉價的
這個被拍成了淫照的世界

精采內文

 

讀〈步甲蜂〉

作者:楊家旺

法伯說:「也許我可以寫一部有趣的書:《昆蟲的愛情》。以前這個主題就曾使我心動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我做過的記錄塵封在我資料堆的角落中。」我所知道的法伯,似乎沒有這樣一本專著問市,但我知道他《昆蟲記》第五冊的書名是《螳螂的愛情》。我想,法伯這些關於昆蟲的愛情故事,肯定分散地寫在了一系列《昆蟲記》文章的各個章節裏了。「昆蟲的愛情」這樣一個有趣的主題,我的書櫃上有不少本類似的著作,比如我特別偏愛的Olivia Judson《Dr. Tatiana給全球生物的性忠告》,張永仁則出過一本《蟲蟲之愛》,還有朱耀沂教授的《情色昆蟲學》,以及中國大陸的任桑甲和余瑋合著的《美麗的性》。這些作品都探討不少昆蟲性事,都是非常有趣的作品。

精采內文

 

在台南騎單車 低碳生活好悠閒

作者:阿酥(部落格「今が人生の花だ。」格主)

「天氣還真是熱啊!」每到7、8月總是反覆出現這樣的感嘆,倒不是埋怨,反而帶著些許竊喜,因為能夠在連一片雲也沒有的青空下騎腳踏車,是我每一日的幸福之一。因為我住在台南,因為這個城市很小、天氣總是晴朗,所以才能讓我除了腳踏車之外別無其他私人交通工具。所以這樣子的感嘆,也算是一種「炫耀」。

每每在「爬過」7、8月這個汗流浹背的高峰後,就開始期待冬日踩車的舒適季節,不過還要小心秋老虎亂咬人,9、10月有時候比盛夏還燥熱。舉例來說,7、8月的熱度像是烤箱裡的新鮮麵包,熱呼呼、軟Q有彈性,因為水分足夠;但9、10月的熱度則是放回微波爐再加熱的隔夜麵包,空有熱度卻乾巴無味。不過,9月初有個特別的日子,就是我在台南騎腳踏車的起點,3年前機車故障後不想花大錢買新車,便先買台腳踏車將就騎,沒想到踩下去就一直到現在。

精采內文

 

《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完成資源循環-塑膠的矛盾

作者:Susan Freinkel;譯者:達娃、謝維玲

寶特瓶涵蓋了一個成功的資源循環必備的三大要件,使其他任何塑膠製品都望塵莫及。首先,多虧每年數十億支的生產量,它很容易取得;其次,它很容易再加工;再來,它有眾多的次巿場。全球製造商都吵著要取得更多的寶特瓶,好讓他們可以製造T恤、地毯和更多的新瓶子,無論是街頭拾荒者還是資金千萬的大企業,對所有從事資源回收的人來說,即使是一支空寶特瓶都有它珍貴的價值在。

儘管如此,大多數的寶特瓶是沒有被回收的。

以美國來說,我們回收的寶特瓶只占總數的1/4而已,就像在我打字的此刻,我桌上就擱了一支600cc的健怡可樂空瓶,像圖騰般彰顯著我的每日罪行,這也是為什麼在全國生產的約720億個寶特瓶中,有將近550億個最後都進了垃圾掩埋場或者被隨意丟棄,這是足夠為每個美國人織出3件毛衣的聚酯纖維量,也是足夠為120萬戶家庭提供一年用電量的能源總和。無論從什麼標準看,550億個廢寶特瓶都是極大的資源浪費。

這是另一個「塑膠的矛盾」,寶特瓶是資源回收中最成功的故事,卻也是最艱鉅的挑戰。

精采內文

 
 

我想我們會好好的

作者:駱以軍

我想我們會好好的
雖然
有一些小小的我們壞掉啦
雖然
不再是那個鬃毛發光的我 眼波流轉的妳啦
雖然
被這個世界玷污的藤蔓刺青
洗不掉啦它秘密仍在咬著我們皺掉的皮膚
雖然
我的眼白像老房子的牆角那樣發霉發黃
我的肺泡像噴槍燒灼的保力龍蜷曲又粉碎
我的心啊
像一億年來隕石擊打的月亮表面 處處凹坑
我腦袋裡的電線斷掉啦
我們的孩子流掉啦
他剛長出小鼻子小手指短絨毛或貝殼回音
聽見深海鯨鳴的小耳朵

但我想我們會好好的
這在我們年輕時猜想之中
有一天妳不再芬芳
但那樣陰暗著臉講妳壞話的人就少一些
有一天妳走過街巷
男人們不再偷瞄妳窄腰長裙下的瘦腳踝
但那樣酸液般灼燒我鸛骨的焦慮
就淡一些
「花都枯萎啦」
但生命的流河它無止休
我想我們會好好的
第一次的迷路
第一次的臉紅
第一次吞下煙吐出來
第一次驚奇摸女孩兒的臉摸那鳥喙般的小乳蕾
第一次妳從街對面從光裡朝我走過來

它都是真的
它都是真的

雖然
整片麥田的穗子都得了白化症
雖然
山無稜 江水為之竭
這樣的景觀真的在發生
雖然
有一天我們牽手去逛動物園
所有的班馬獅子長頸鹿大象
都用人類才有的表情在流淚
雖然
他們把髒汙的瀝青抹在少女白晰美麗的胴體
雖然
我們的腎上腺我們的淚腺我們的荷爾蒙小管
被他們玩成鏽鬆的水龍頭
每天溼淋淋鎖不緊所以變廉價的
這個被拍成了淫照的世界

但我想我們會好好的
沒有彌賽亞
沒有約翰藍儂和瓊拜雅
沒有阿含經沒有若始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
也就是「未來」成了一隻沾著蛋殼和稠液的小鳥
小翅骨和眼睛還未睜開
我們就把牠在掌中捏死啦
「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人群圍著打他 吐口水
為一個變醜的世界真正害怕
他們想照幾千年前的古老方法
放火燒屋
燒掉整座災疫邪祟之城
砸爛已汩汩冒出黑液的老神祇
出埃及記
將這片文明廢墟成為棄土

但我想我們會好好的
「這是亂世」
我們在那晃盪的火車上
用外套蓋著頭在裡面親愛的接吻
我們為未來的孩子命名
而且決定教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溫柔盛大的眼神看
那些美麗的 朝花夕拾
在古老年代就被崇敬命名的事物
不該被羞辱
不該被剝奪
不該粗暴的買 悲哀的賣
不該是塌癟的謊言

妳說「看!!! 天上那像銀色魚鱗的颱風雲!!!」
我知道我們會好好的

著名的「藍色彈珠」照片,由阿波羅17號太空船於1972年拍攝,取自維基百科

Top

 
 

讀〈步甲蜂〉

作者:楊家旺

親愛的W:

今天,是來到婆羅洲的第十三天。一早,我回到古晉市,與一群剛從台灣飛抵的伙伴會合。我將與他們一起進入Ulu Ai,這一趟行程是由馬來西亞華人,鄭揚耀所帶領的。

搭乘巴士,我們先到菜市場買七天六夜所需的食物。對我來說,婆羅洲馬來西亞的市場充滿新奇與驚奇,畢竟許多菜都是沒見過、沒吃過的。其中,某種作為食物的昆蟲吸引了我。揚耀說,這是一種象鼻蟲幼蟲,這種象鼻蟲幼蟲以棕櫚為食。在市場販售的這種高蛋白質食物,價格並不便宜。最後,我們並沒有意願與勇氣去嚐試這種食物。

巴士無法載我們抵達目的地,若要繼續行程,我們必須棄車就船,搭乘長舟深入Ulu Ai,抵達第一住處時(七天六夜將歷經三個住處),一位自由導遊,手上正拿著我在市場看到的那隻碩大的象鼻蟲幼蟲。他將幼蟲的頸區放在齒間,但沒真的咬下去。這隻幼蟲像是他的表演道具似的,他一再反覆對著不同人表演將象鼻蟲幼蟲如照片一般放在他的齒間,並非常歡迎大家拍下他精彩演出的照片,於是,我也就欣然地拍下幾張。這種象鼻蟲幼蟲的頭非常碩大,大顎看起來相當有力。因此,他半咬著幼蟲的頸,肯定還要提防口腔裏幼蟲的大顎咬到他的舌頭才行。

同行伙伴徐基東老師曾對這種象鼻蟲幼蟲做過一些瞭解,他攤開隨身攜帶的筆記,讓我看這隻昆蟲的學名Rhynchophorus phoenicis,我同時看到他寫上的中文名「棗椰象鼻蟲」。他告訴我,種小名的phoenicis,就是棗椰的意思,所以他才稱祂為棗椰象鼻蟲。

我們住的地方,緊鄰河流,有一種幽靜的感覺。除外,風總是帶著溪流的清涼拂面而來,讓熱帶雨林的悶熱,有了一種舒服的緩解。我便哪兒也不想去了,只想坐在森林的包圍裏,吹著涼風,聆聽溪流輕唱。我在舒服裏打了一陣子瞌睡,實在美妙。後來,我索性繼續待著,不想出去自然觀察,拿出法伯《昆蟲記》第三冊第13章,開始讀了起來。這一章的標題是〈三種帶芫菁〉。我還記得第二冊的末幾章,法伯精彩陳述了西塔利芫菁和短翅芫菁的過變態生活史。而這一章法伯發現了他過去不知道的另一些芫菁的生活史。

法伯說:「我們似乎可以接受:在我國,芫菁科的所有生物,都攫取食蜜類昆蟲儲存的蜜食。這的確也是基礎最牢靠、推理最自然的一種歸納。很多人毫不猶預地接受了,而我也屬於其中一個。」然而,法伯這一回講的是,他意外發現了不是吃蜜,而是吃螳螂的謝菲爾蠟角芫菁。這些作為糧食的螳螂不是芫菁親自獵殺的,而是弒螳螂步甲蜂所獵殺的,原本預備作為步甲蜂幼蟲的食物,卻被謝菲爾蠟角芫菁給搶先一步吃掉了。而法伯當時就知道國外有不是吃蜜長大的芫菁,比如他舉了美國的一種芫菁是吃蝗蟲的卵長大的。至於其他關於芫菁的生活史,W,就容我不再多說了,因為祂過變態的生活史,在第二冊的末幾章,法伯已經精彩陳述過了。

但這一章有一段小插曲文字,讓我覺得極有意思。法伯說:「也許我可以寫一部有趣的書:《昆蟲的愛情》。以前這個主題就曾使我心動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我做過的記錄塵封在我資料堆的角落中。」我所知道的法伯,似乎沒有這樣一本專著問市,但我知道他《昆蟲記》第五冊的書名是《螳螂的愛情》。我想,法伯這些關於昆蟲的愛情故事,肯定分散地寫在了一系列《昆蟲記》文章的各個章節裏了。「昆蟲的愛情」這樣一個有趣的主題,我的書櫃上有不少本類似的著作,比如我特別偏愛的Olivia Judson《Dr. Tatiana給全球生物的性忠告》,張永仁則出過一本《蟲蟲之愛》,還有朱耀沂教授的《情色昆蟲學》,以及中國大陸的任桑甲和余瑋合著的《美麗的性》。這些作品都探討不少昆蟲性事,都是非常有趣的作品。

一般來說,台灣常見的芫菁有四種。一直以來,我都只拍到三種:豆芫菁、條紋芫菁和橫紋芫菁。大紅芫菁我則沒拍過,據說祂分布的區域範圍小,而我不曾到過那個區域,自然也就無緣見到。但今天我讀了法伯的〈三種帶芫菁〉這一章,讓我想到搭乘巴士的途中,我們曾在一家中途小吃店用餐,店門前有一截斷幹樹皮上,大家看見了幾乎和台灣的大紅芫菁一模一樣長相和習性的芫菁。我雖然還不確定婆羅洲的這隻芫菁是否和台灣的大紅芫菁同種,但心態上,我算是齊全了台灣四種芫菁的照片拍攝,也算是某種程度的滿足。W,附上我拍到的其中一張照片給妳看。

註:文中所引內容,摘錄自《法布爾昆蟲記》遠流出版社。

Top

 

在台南騎單車 低碳生活好悠閒

作者:阿酥(部落格「今が人生の花だ。」格主)

「天氣還真是熱啊!」每到7、8月總是反覆出現這樣的感嘆,倒不是埋怨,反而帶著些許竊喜,因為能夠在連一片雲也沒有的青空下騎腳踏車,是我每一日的幸福之一。因為我住在台南,因為這個城市很小、天氣總是晴朗,所以才能讓我除了腳踏車之外別無其他私人交通工具。所以這樣子的感嘆,也算是一種「炫耀」。

每每在「爬過」7、8月這個汗流浹背的高峰後,就開始期待冬日踩車的舒適季節,不過還要小心秋老虎亂咬人,9、10月有時候比盛夏還燥熱。舉例來說,7、8月的熱度像是烤箱裡的新鮮麵包,熱呼呼、軟Q有彈性,因為水分足夠;但9、10月的熱度則是放回微波爐再加熱的隔夜麵包,空有熱度卻乾巴無味。不過,9月初有個特別的日子,就是我在台南騎腳踏車的起點,3年前機車故障後不想花大錢買新車,便先買台腳踏車將就騎,沒想到踩下去就一直到現在。

「台南是一個很適合騎腳踏車的城市」,我常常這樣說。基本上若不考慮縣市合併後的大台南,以我較常出沒的東區、中西區來說,用腳踏車代步綽綽有餘。原則上市中心的路面大致平整無強烈起伏,只有由東往西、即是安平區方向騎去時是一路下坡,所以反方向回程變上坡會辛苦些。另外,台南市中心道路狹小,大馬路甚少規畫有人行步道或腳踏車專用道,騎車時要多留意路況。換個角度想,台南市內街道巷弄很多,同樣的起終點可以有好幾種不同的路線,通常我喜歡穿梭在各個巷弄間,但偶爾會遇上「此路不通」,只好傻笑兩聲再趕快走回頭路。

就我日常行動的範圍內,最喜歡大同路地下道到東門路之間的林森路,因為這裡兩旁設有專用的自行車道,路面比一般汽機車行駛的馬路高上幾公分,每次騎在上面總覺得「高人一等」,特別是遇到下班時間塞車時,腳踏車毫不受阻、繼續前進,感覺好得意。不過有時候會遇到機車停放佔道,或是汽車暫停堵住專用道入口,這時候就會有點不甘心,心想「騎腳踏車的人也有相同的路權吧!」

很多人說台南是很適合走路的城市,這點我也很認同。我曾好幾次跟朋友吃飽喝足後捧著圓滾滾的肚子走好幾公里路回家,本來只想走一小段路幫助消化,但夜裡的台南很安靜,兩三個人邊走邊聊,順便跟朋友介紹沿途經過的古蹟或老店,不知不覺就直接走回家了。

 

但如果是要去稍遠的地方,或是時間較趕沒辦法慢慢走路,騎腳踏車就是很適合的工具,例如去超市購物、去郵局辦事、去髮型店修剪頭髮。腳踏車的車速不太快、不太慢,恰恰好讓人可以欣賞沿途風景,也能有效率完成待辦事務。腳踏車能帶人到比一雙腿行動稍遠的地方,亦適合點與點之間的移動,例如在東區逛完書店、到中西區的老牌冰店吃個紅豆牛奶霜,踩踏回家時順便當作是運動,一舉數得。

提到運動,這也是我當初選擇腳踏車代步的關鍵之一。大家都知道,台南的小吃非常有名,牛肉湯、魚皮湯、鱔魚意麵、鹹粥、肉圓、芋粿、小卷米粉、米糕、蝦捲、杏仁茶、綠豆湯、冬瓜茶、粉圓冰……,可能寫上一整頁也寫不完的在地美食,加上近年興起的老屋咖啡館、台式碳烤、日式居酒屋,物美價廉的情況下,不只荷包不會扁,腰圍更在無形中漸漸寬廣。因此才要「痛定思痛」,每日以腳踏車代步,雖然路程不長,但多少流流汗、增加腿力、幫助身體代謝,又能節能滅碳愛地球,何樂而不為?  

再過幾天就是我在台南騎腳踏車生活邁入第4年的日子,感覺有點驕傲、也覺得不可思議,像我這種看來不愛運動又上網成癮的輕熟女居然能熬過「只有腳踏車」的健康生活!

從我來到台南的第一天,走下客運時吸入台南第一口「好有藝文氣息」的空氣開始,我就深深愛上這個地方,腳踏車「阿桃」帶我穿梭這城市的大血脈與小血管,滲透進連在地居民都不以為意、無意識的「巷子內」,而真正的台南美好風景就在這裡。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完成資源循環-塑膠的矛盾

作者:Susan Freinkel;譯者:達娃、謝維玲

假如資源回收運動要找個代表物,那肯定非寶特瓶莫屬。

這有一部分要歸功於PET分子的活躍性。PET是一種容易重製再生的聚合物,當初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兩家公司一推出寶特瓶汽水時,第一批空寶特瓶就回收成為打包帶和畫筆刷毛的製造原料,不過老牌的纖維製造廠威爾曼企業(Wellman Industries)卻發現一個更重要的次用途:製成聚酯纖維。威爾曼企業利用不合格的工業廢料製造聚酯纖維已經長達多年的時間──一種等於在告訴供應商:「我們喜歡你們犯的錯誤,可以再來一次嗎?」的遊戲策略,因此寶特瓶的降臨對他們來說簡直是意外之財、天賜甘露;突然間,他們多了好幾百噸低廉原料可以用來製造家具、衣料和睡袋填充物。

1990年代,威爾曼企業開始跟新英格蘭一家歷史悠久的羊毛廠和知名戶外用品製造商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參見《任性創業法則》,野人文化出版)聯手合作,利用回收的寶特瓶製造人造刷毛,同時掀起一波嶄新且至今仍蓬勃發展的綠色時尚主張,許多參加2010年世界盃足球賽的隊伍(至少NIKE贊助的那些隊伍),他們身上的制服就是用回收的寶特瓶做的。

寶特瓶涵蓋了一個成功的資源循環必備的三大要件,使其他任何塑膠製品都望塵莫及。首先,多虧每年數十億支的生產量,它很容易取得;其次,它很容易再加工;再來,它有眾多的次巿場。全球製造商都吵著要取得更多的寶特瓶,好讓他們可以製造T恤、地毯和更多的新瓶子,無論是街頭拾荒者還是資金千萬的大企業,對所有從事資源回收的人來說,即使是一支空寶特瓶都有它珍貴的價值在。

儘管如此,大多數的寶特瓶是沒有被回收的。

以美國來說,我們回收的寶特瓶只占總數的1/4而已,就像在我打字的此刻,我桌上就擱了一支600cc的健怡可樂空瓶,像圖騰般彰顯著我的每日罪行,這也是為什麼在全國生產的約720億個寶特瓶中,有將近550億個最後都進了垃圾掩埋場或者被隨意丟棄,這是足夠為每個美國人織出3件毛衣的聚酯纖維量,也是足夠為120萬戶家庭提供一年用電量的能源總和。無論從什麼標準看,550億個廢寶特瓶都是極大的資源浪費。

這是另一個「塑膠的矛盾」,寶特瓶是資源回收中最成功的故事,卻也是最艱鉅的挑戰。我們回收的塑膠材料遠少於任何其他商品材料——相較於玻璃的23%、金屬的34%、紙類的55%,它只占了7%而已。簡單來說,我們正在埋葬自己要花大錢鑿井、挖礦、炸山才能取得的同一種高能源分子,這如何說得過去呢?名牌包評論家羅伯特‧黑利(Robert Haley)曾經指出,當我們把珍貴的分子放到用途最簡單的產品裡,我們無可避免地會忽略掉它們的價值。我們忘了像廢寶特瓶這樣的東西其實是值得留住的資源,並不是用完即丟的垃圾,然而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扭轉這種心態,讓人們重新珍惜塑膠,而不只是把它當成一夜情?

相關文章:

《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作者Q&A

《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超越自然

《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如今人類也有點塑化了。」

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 

Plastic: A Toxic Love Story

作者:Susan Freinkel

譯者:達娃、謝維玲

出版:野人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8月3日

定價:360元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湯琇婷、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