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9.2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北極海冰覆蓋面積 有紀錄以來最低

2012年9月16日的衛星資料,顯示北極海冰範圍的新低紀錄,黃色線區域是過去30年最低記錄的平均。圖片由美國航太總署(NASA)哥達德科學顯影動畫(Goddard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tudio)提供。

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的科學家表示,目前北極海冰的夏季覆蓋面積,已降至1979年開始利用衛星記錄以來的最低覆蓋率。該最新數據暗示北半球可能會面臨嚴酷的冬季氣候,也促使保育人士整合國際行動來面對極地危機。他們憂心,「我們大部份人對於實際發生的迅速變化,並沒有心理準備。」

今年6月美國康乃爾大學在《海洋學》發表研究,詳加解釋氣候變遷導致北極海冰融化可能會引發骨牌效應,提高北半球中緯度嚴酷冬季氣候發生的機率。我們回想2010年2月,癱瘓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末日暴雪」(Snowmageddon)就可以理解了。最新的極地觀察,是「北極震盪」的新變形。科學家說,「現在我們面對的是氣候系統的改變,特別是在北極,北極震盪傾向讓冷空氣向外擴散,造成嚴酷的冬季氣候,這可能就是我們這幾年所面臨的。」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北極年終報告書:北極地區持續趨暖、轉綠
北極融冰 開啓大型油輪新航道
融化的北極冰川正釋放有毒物質
工業進逼 北極13個地區急需保護

工作假期|墨西哥太平洋海岸 守護海龜工作假期

作者:周昭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

「對我來說,最難忘的經歷是看著小海龜從沙灘中冒出來,並且安全的返回海洋中。這就意味著我們參加此工作假期所付出的辛勞努力已經有了成果」曾經參與海龜與海岸生態保育工作假期的志工Helena表示。

一隻海龜從孵化到成龜,並且回到原生地產卵需至少20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除了躲避海中的掠食者外,還要防止誤觸漁網以及人類的獵殺。過去,1950年以前在墨西哥,遇到欖蠵龜(Lepidochelys olivacea)的繁殖季時,可以看到大量的母龜擠滿墨西哥南部太平洋沿岸的沙灘上產卵。

精采內文

有機農業Q&A|(4) 現在是轉型有機的最佳時刻嗎?

作者: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

由慣行農法轉行進行有機生產,一般而言,由於化學肥料與農藥的停止施用,但是土壤的健康還沒有完全康復,製造肥料與防治病蟲害的有益生物也還沒有回來,因此前三年的產量會相當低落。要讓有機農業的產量達到正常的狀況,需要一段長時間。

我國推展有機農業二十餘年,有機耕作面積目前僅佔耕地面積的0.5%,顯示努力的空間甚大。歐盟因為提供轉型期的補貼政策,讓轉型期間農民有額外的收入來彌補產量的損失,因此有機農地面積比率已接近5%,比我國多出10倍。但是5%仍然偏低,因此不論是我國或歐洲。都需要診斷出其癥結,才有辦法有效促進有機農業的採行。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中秋節將至,月餅、蛋黃酥的禮盒開始在家中出現,而太多的包裝常是家裡增加許多垃圾也造成環境的負擔,環保署舉辦了綠色包裝設計競賽,參賽者發揮巧思設計出簡約又美觀的環保作品,希望這些設計在未來可以運用,不失禮又可以愛地球。而說到中秋節大家連想的活動就是烤肉了,但大家集體烤肉對空氣的汙染是滿嚴重的,有環保團體呼籲大家中秋節不烤肉、不放煙火,若真得要烤也有營養師建議,以「素烤」代替肉類、海鮮,那素烤的蔬菜安全嗎?農委會說未來農藥殘留的檢驗天數,從20天所短為3-5天,有效攔截不合格產品,保護大眾的權益

日本將下水汙泥提煉出氫氣,可當作動力車的燃料,而日商也步入研究階段,真希望可以研究成功,未來運用在生活中,增加一個可用能源也減少廢氣排放,打造綠色交通。而最近的影展也很綠色,不論是高雄電影節或是記錄片國際雙年展,都有規劃與環保相關的專題競賽,在關渡自然公園的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將播放23部獲得綠色奧斯卡獎項的生態紀錄影片,影展時間到10月14日,有興趣的話也可以上關渡自然國家公園的關網查詢喔!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深度報導|為「河」而戰 濕地保育與治水的天秤(下)

作者:許薔、許文娟、林慧貞

五十多歲的鍾魁上年輕時因為五溝水產業沒落,被迫離鄉出外打拼,如今為了家中四合院修葺而從桃園回鄉兩年,與外地比較後,深刻體悟家鄉之美,他積極參與五溝水開發案的村民大會,擔心政府會把永久屋居民的生活汙水排到溪流中,讓清澈河流變得臭氣薰天。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有豐富的社區營造經驗,長期幫助五溝水守護工作站工作。執行理事溫仲良指出,許多當地人都「知道」這塊濕地,但不明白它的重要性。未來必須讓更多外地人來到五溝水,肯定濕地的重要性,居民才會發覺原來自己生活的土地這麼有價值。

精采內文

論壇|美麗灣大告官—讓包庇護航者,一個都不能躲

作者:munch

台東美麗灣違法開發事件,發展至今,在接連幾件公民訴訟終審下,已經確立先期開發一公頃面積下,興建完成的飯店,屬於不合法的超級大違建。在訴訟期件,開發業者發現訴訟結果不利,再度緊急送出總開發面積六公頃的總體開發案,將原先已開發的一公頃飯店區包含其中,以大包小,以新開發包藏舊違法,希望透過新環評或再環評,一次讓全案過關。

美麗灣不是竊佔、偷蓋,而是在一關關政府審查下,卻是一關關過關。從最早2004年美麗灣開發,總開發面積超過六公頃,業者提出先期開發0.99公頃飯店區,可以免作環評,政府如何不知總開發面積達六公頃,早已該送環評,竟然同意一公頃免環評,讓業者動工。

精采內文

 

北極海冰覆蓋面積 有紀錄以來最低

摘譯自2012年9月19日ENS美國,科羅拉多州,波爾德報導;林雅玲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的科學家表示,目前北極海冰的夏季覆蓋面積,已降至1979年開始利用衛星記錄以來的最低覆蓋率。該最新數據暗示北半球可能會面臨嚴酷的冬季氣候,也促使保育人士整合國際行動來面對極地危機。

「我們現在來到未知疆域。雖然我們早就知道當地球逐漸暖化,北極是最早被影響、也是影響最明顯的地區,不過我們大部份人對於實際發生的迅速變化,並沒有心理準備。」NSIDC執行長賽瑞茲(Mark Serreze)如此表示。


2012年9月16日的衛星資料,顯示北極海冰範圍的新低紀錄,黃色線區域是過去30年最低記錄的平均。
圖片由美國航太總署(NASA)
哥達德科學顯影動畫(Goddard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tudio)提供。

9月16日,北極海冰面積降至341萬平方公里,這是有衛星記錄以來,夏季的最低覆蓋面積(可參考NASA哥達德太空飛行中心提供的動畫:http://www.flickr.com/photos/gsfc/8003901788/)。

NSIDC科學家指出,這只是初步數據,變化中的氣候條件可能會讓海冰面積下降。目前北極海冰融化的速度,比過去氣候模型預測的還要快。

賽瑞茲說,「很多人在談論『西北通道』的開通,也就是穿越加拿大的北極島嶼和沿著俄羅斯海岸的北海通道,20年後的8月天裡,我們可能可以搭船直接穿越北極海。」

北極海冰在冬季進入數個月永夜期時會結冰,在夏季永晝期會融化縮小。每年北極海冰在9月會達到最小面積。

今年夏季北極的海冰面積突破最低紀錄,比1979年~2000年最小面積的平均,還少了一半。NSIDC科學家麥爾(Walt Meier)說,「海冰面積在夏季尾聲大幅縮小,顯示海冰層有多薄。當秋季到來進入永夜期,海冰一定是非常薄才會持續融化。」

根據NSIDC科學家觀察,北極通常會有多層海冰,或者是長久不融化的海冰。但是近來北極隨季節變化的海冰增加,而且夏季時大範圍的海冰已經注定會完全融化。

危機來臨  還有人想著去鑽油

9月19日,綠色和平組織的執行長奈多(Kumi Naidoo)和國際環保組織「350.org」創辦人麥奇本(Bill McKibben)與NASA氣候學家韓森(James Hansen),在美國紐約斯堪地那維亞餐廳舉辦的綠色和平論壇討論極地的緊急狀況,希望號召並協調國際對於極地危機的回應。

奈多表示2012年8月1日,挪威斯瓦巴群島附近的北極浮冰,照片由奈特(Randy Knight)提供。,「我們今天的號召是人類歷史上的決定性時刻,不過30多年時間,我們已經改變地球從外太空看起來的模樣,而且不久後夏季時的北極海冰可能會完全融化。」「目前各國領袖的反應是觀望北極海冰的融化,等著後續分配戰利品,而不是處理氣候變遷的根本原因。」

麥奇本也指出,「北極真是地球上最反諷的地方。我們的反應不是提出警告、驚恐或急迫感,反而是『一起去挖石油吧!』這真是我們無能解決最嚴重問題時,最為諷刺的控訴。」

綠色和平組織正急於在北極無人居住的地區創造避難所,並且取締在北極進行有違永續經營的企業活動。

自從2012年6月,已經有超過180萬人加入綠色和平組織「拯救北極」的活動(savethearctic.org),該團體計畫明年在北極海床鋪上「北極名冊」,寫下破壞極地的企業名稱,以抗議這些商業利益的行為。

NSIDC科學家史多福(Julienne Stroeve)目前正與綠色和平組織共同航行在挪威斯瓦巴群島附近的北極海域,研究該區域破紀錄的海冰融化狀況。

史多福說,「新的紀錄顯示北極正進入一個全新的氣候時代,更薄的海冰以及更溫暖的空氣與海溫,導致夏季海冰更加縮小。這將會導致北極大氣異常的溫暖,接著影響北半球的氣候模式,最終可能造成持續的極端氣候,例如乾旱、熱浪和洪水。」

美國首都暴雪  疑骨牌效應導致

今年6月美國康乃爾大學在《海洋學》發表研究,詳加解釋氣候變遷導致北極海冰融化可能會引發骨牌效應,提高北半球中緯度嚴酷冬季氣候發生的機率。我們回想2010年2月,癱瘓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末日暴雪」(Snowmageddon)就可以理解了。

康乃爾大學的地球與大氣科學家格林恩(Charles Greene)說,「每個人都認為北極氣候改變是遙遠的現象,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但是發生在遙遠北極的事件,是我們這裡氣候改變的壓力。」

北極震盪讓冷空氣外擴

最新的極地觀察,是「北極震盪」(Arctic Oscillation,AO)的一個新的變形。北極震盪是北半球氣候模式的一種自然變異,在人類造成地球暖化以前,北極氣候系統自然地在偏好或不利冷空氣外擴的狀況下震盪。

格林恩表示,「現在我們面對的是氣候系統的改變,特別是在北極,AO狀態傾向讓冷空氣向外擴散,造成嚴酷的冬季氣候,這可能就是我們這幾年所面臨的。」

上一個冬季,擴張的冷空氣在2012年1月中旬降到中歐和東歐,不但氣溫降到-30℃,雪甚至積到屋頂高度。

過去兩年,美國東部城市都有暴風雪的紀錄,包括華盛頓、紐約、費城,以及很多其他東部的沿海地帶。

歐洲和美國阿拉斯加在冬季都經歷破紀錄的暴風雪,而全球在2012年的3月平均溫度,是1999年以來最低的。

格林恩說,「很多時候人們都說:『且慢,那以後是會更冷還是更熱?』嗯,這有賴於許多因素,我猜我們經歷的上一個冬季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可以預期,未來北極將傾向帶來更嚴酷的冬季氣候。」

Top

 

工作假期|墨西哥太平洋海岸 守護海龜工作假期

作者:周昭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

「對我來說,最難忘的經歷是看著小海龜從沙灘中冒出來,並且安全的返回海洋中。這就意味著我們參加此工作假期所付出的辛勞努力已經有了成果」曾經參與海龜與海岸生態保育工作假期的志工Helena表示。

Organization for Tropical Studies拍攝,符合cc授權一隻海龜從孵化到成龜,並且回到原生地產卵需至少20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除了躲避海中的掠食者外,還要防止誤觸漁網以及人類的獵殺。過去,1950年以前在墨西哥,遇到欖蠵龜(Lepidochelys olivacea)的繁殖季時,可以看到大量的母龜擠滿墨西哥南部太平洋沿岸的沙灘上產卵。欖蠵龜產卵的習性非常特別,習慣於白天產卵。大量的海龜先在近海區集結,並集體上岸產卵,使得盜獵者非常容易竊取到其龜卵,並將母龜殺害,造成欖蠵龜的數量急速下降。雖然墨西哥政府已經在1990年下令全面禁止捕殺欖蠵龜,但由於拖網捕撈、盜獵以及沿海發展的影響,欖蠵龜在未受保護的海域及沙灘,仍有被獵捕的壓力。

英國專門辦理海外志工工作假期的機構Project Abroad,成立於1992年,目前在世界各地辦理各類型的志工服務項目,包括環境保護、考古、教學、獸醫及動物關愛等等。而Project Abroad對環境保護的承諾,受到了墨西哥環境與自然資源部肯定與認同,並將位於科利馬洲內的保護區中,一段約24公里的海岸線委託給Project Abroad管理。Project Abroad除了在保護區內設置營區,並聘請當地人進行海龜的保育外,也辦理「海龜與海岸生態保育假期」,邀請志工一同參與海龜以及海洋生態的保育行動。

Organization for Tropical Studies拍攝,符合CC授權由於在墨西哥當地,仍有人會食用龜卵,因此為了避免龜卵遭到盜獵或破壞,工作人員會將龜卵集中至營區旁較安全的沙灘孵化。進而增加幼龜的孵化率,並減少幼龜入海前的傷亡。而參與此工作假期的志工,主要的工作就是進行沙灘巡邏,和當地的工作人員一同尋找成年的母龜,或母龜產卵後所留下的蹤跡。找到後,將龜卵收集起來,並帶回營區附近較安全之處,依照當初母龜掩埋龜卵的深度重新埋好,並做資料的記錄。埋好的龜卵,需要約六個星期的時間成熟並孵化。此時,志工需將孵化的小海龜野放回海中。除了保護小海龜出生外,保護區內的營區也是少數海龜的庇護所。受傷的海龜被工作人員或志工發現,並帶回營區照顧,等待日後的野放。

Rainbirder拍攝,符合CC授權志工除了參加海龜的保育計畫外,在距離營區約20分鐘車程,有一處由墨西哥科利馬洲政府所設置的鱷魚園區。Project Abroad在此參與了兩種瀕危鱷魚,美洲鱷(Crocodylus acutus)及瓜地馬拉鱷(Crocodylus moreletii)的復育行動,以及規劃鱷魚的野放計畫。而志工們,需在一星期中選一天,到鱷魚園區幫忙各式各樣的工作,包括準備鱷魚的食物,協助維護園區的環境,並在園區附近的潟湖進行野生鱷魚的數量普查等等。近幾年來,Project Abroad已成功繁殖了一些小鱷魚,並等待野放鱷魚的許可。

而在此工作中,除了海龜及鱷魚的保育外,Project Abroad於2006年開始,在靠近營區的「El Chupadero」潟湖進行生物多樣性的調查。透過志工協助此調查資料的收集,「El Chupadero」潟湖已在2009年依據拉姆薩爾公約(Ramsar Convention)被列入國際級重要濕地名單,或稱拉姆薩爾溼地(Ramsar Sites)。而Project Abroad也發現,在一年四季當中,都能觀察到海龜上岸產卵,包括稀有的綠蠵龜以及巨型革龜都有逐漸增加的現象。

有機會到墨西哥遊玩的朋友,不妨將此工作假期,安排至旅遊行程當中,一起協助保護海洋。更多有關「海龜與海岸生態保育工作假期」的詳細資訊,可以上Project Abroad的官網查詢喔!

Top

 

有機農業Q&A|(4) 現在是轉型有機的最佳時刻嗎?

作者: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

※進口的糧食還很便宜,何不等石油缺乏時再轉型有機?

廢油桶 攝影:木板皮由慣行農法轉行進行有機生產,一般而言,由於化學肥料與農藥的停止施用,但是土壤的健康還沒有完全康復,製造肥料與防治病蟲害的有益生物也還沒有回來,因此前三年的產量會相當低落。要讓有機農業的產量達到正常的狀況,需要一段長時間。鑒於石油缺乏與糧食危機可能在最近的將來會出現,因此需要儘快採納有機農業。若等到易開採的石油沒有了才不得不採用有機生產,將無法應付糧食的需求。

※政府該如何推動有機農業?

攝影: Gimi Wu我國推展有機農業二十餘年,有機耕作面積目前僅佔耕地面積的0.5%,顯示努力的空間甚大。歐盟因為提供轉型期的補貼政策,讓轉型期間農民有額外的收入來彌補產量的損失,因此有機農地面積比率已接近5%,比我國多出10倍。但是5%仍然偏低,因此不論是我國或歐洲。都需要診斷出其癥結,才有辦法有效促進有機農業的採行。

這個癥結在於各國政府農業政策的無法「轉型」。在大多政策仍然持續補助慣行農業的情況下,有機農業當然無法大步邁進。這有賴於全民的共識下強力立法要求政府的政策轉型,作為推動有機農業的首要工作。

具體而言,政府應該著力於如下的工作:1.調查有機農業的實施情況,俾能提出規展計畫;2.廣泛設置有機農業生產區,監控改善機農業區之環境,俾能順利有機生產;3.獎勵有機農業轉型、加強有機農業生產之災害救助、設置有機農產品銷售管道、進行民眾機食品教育推廣,俾能鼓勵農民轉型有機農業;4.鼓勵有機驗證人員的培育,俾能應付需求;5.提升有機農業科技研發、教育、推廣的能力。6.其他。

Top

 
 

設計一紙成形 包裝美觀又環保

摘錄自2012年9月25日台灣立報台北報導

環保署今日(9/25)舉辦「綠色包裝設計競賽頒獎活動暨得獎作品展示」,獲獎作品中有一紙成型的多功能購物包裝袋、極簡設計兼具環保,或以無油墨印刷呈現美感的作品。

為降低糕餅、化妝品、酒、3C產品等商品過度包裝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環保署自95年起以法令限制產品包裝,且於96年舉辦綠色包裝設計競賽。本年度綠色包裝設計競賽分為學生組及社會組,共205件作品參選,其中學生組作品有6件獲獎,社會組則有8件。獲選作品皆以「省資源」、「易回收」、「低污染」的綠色創意突破傳統的包裝觀念,展現新穎且兼具環保、美觀及實用的綠色包裝設計創意。

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三年級的蕭本貴,將課堂上的作業改良,以回收市面上的瓦楞紙及牛皮紙,製成一紙成型、少油墨、載重高的購物袋,拆卸和組裝只要短短幾秒鐘,榮獲學生組金獎。他說,起初設計目的是為了幫助果農方便包裝水果,減少對塑膠袋的使用,才會構思出以方便收納及環保的「再生袋」。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四年級的羅晨恩設計的「補天樂」,外盒為繪本上的不周山,內容物則以天穿日當天客家人所食用的年糕,比喻客家人吃年糕幫助女媧補天,食用完後,外盒還可做盆栽使用,利用生物分解技術,外盒遇到高溫會碎化、埋入土堆1到2年完全分解,拿下學生組佳作。

Top

 

環團號召中秋不烤肉

摘錄自2012年9月25日中國時報台南報導

30多年的一支醬油廣告,意外讓烤肉成為中秋節的全民新活動。為了挑戰這項「不健康」的新習俗,環保團體24日公開呼籲民眾中秋節「不烤肉、不放煙火」,營養師也號召以「素烤」取代肉類、海鮮。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李建畿表示,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因此台灣上空總是霧茫茫。有鑑於此,環盟呼籲民眾中秋佳節不要燃放煙火、燒紙錢、集體烤肉,禮盒包裝也盡量減化,以減少環境負擔。

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王雅如建議,中秋烤肉應以低碳食物「素烤」,取代肉類及海鮮,盡量避免過度加工的油炸豆包、素丸子、素甜不辣、素雞、素香腸、素火腿等,因為此類產品經常添加過多的鹽分和調味料。

王雅如提醒,一般市售的烤肉醬口味鹹、含鈉量高,對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患者都是負擔;同時,熱量也相當高,多刷1次烤肉醬就增加15大卡,因此建議將烤肉醬加開水稀釋。

Top

 

農委會:農藥殘留抽驗 縮短為5天

本報2012年9月2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

農委會一向為人詬病的農作物農藥殘留採樣及檢驗時程過長,導致消費者蔬果吃下肚才知道吃下多少農藥殘留。防檢局25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已能將檢驗天數由20天縮短為3-5天,更有效攔截不合格產品上市,對於消費者權益較有保障。

民間陸續揭發市售農產品農藥殘留過當,凸顯農產品源頭管理問題,而農委會每年雖會進行農產品上市前的農作物農藥殘留監測工作,只是常常都長達20個工作天,無法及時反應農藥檢驗結果,導致農藥檢驗出爐前,超過8成蔬果已收成,無論合格與否,全都流入市面。依照法規,不合格蔬果是不得採收的。今年2月8日監察院即通過對農委會此項事由之糾正案。

現在,抽驗檢驗時間縮短為3-5天,將可更有效的攔截不合格產品上市。農委會也將持續落實不合格案件查處及安全用藥宣導工作,確保農產品衛生安全與消費者權益。

此次之所以能縮短抽樣檢驗時程,是依據田間作物生長特性、農藥使用種類及食用方式等來分類,並且針對生食及連續採收高風險蔬菜,重新規劃適當採樣時機、重點檢測作物及縮短檢驗時程等措施。

農委會表示,將另行針對豆科蔬菜等連續性採收作物編纂病蟲害之發生與管理宣導教材,積極研擬建立健康生產管理模式,並舉辦講習觀摩會

推動作物生產專區約束農民用藥

農委會也同時推動作物生產專區,以契作收購來約束農民用藥,例如推動芒果、木瓜、荔枝等供外銷果園,以及毛豆、胡蘿蔔、馬鈴薯等作物生產專區,讓專區內的用藥種類一致,並以契作收購方式有效約束農民安全用藥。

後續並於田間、集貨場等地進行採樣,在上市前即時檢驗把關,提升農產品安全品質。

非法用藥損人害己

農委會呼籲農友,依據《農藥管理法》規定,非法使用農藥,最高可處新臺幣15萬罰鍰。請農友不要使用禁用、標示不清或來源不明的農藥,更不應為了搶收作物而未確實遵守使用方法及安全採收期之規定,以免觸法又損人害己。

農委會防檢局也提供免費植物病蟲害診斷服務專線,農友如有作物病蟲害防治問題,可撥打0800-069-880洽詢。

Top

 

用下水污泥煉出氫動力車燃料 日商步入研究階段

本報2012年9月26日綜合外電報導,徐婉螢編譯,翁御棋審校

日本Japan BLUE Energy Company(JBEC)、DaiwaLease、豐田通商和三井化學四家公司,攜手合作發起「氫氣創新城市」(Hydrogen Innovation Town)事業研究社,利用下水道污泥製造氫氣。

「氫氣創新城市」事業研究社是由JBEC等四家公司發起的計畫,利用生質瓦斯「BLUE塔技術」,不用目前一般使用的化石燃料來製造氫,而是要從絕大多數都被燃燒處理的下水道污泥中製造出氫。

BLUE塔技術的特色,是使用被當成熱媒介的氧化鋁球。靠著熱分解器將木片和下水道污泥等原料,觸碰高溫加熱的多氧化鋁球,進而產生甲烷等生質瓦斯。接著利用改變物質特性的機器,將生物燃料氣體接觸更高溫的氧化鋁球和水蒸氣,再經過水蒸氣物質改變反應,最後製造出生質氫。

該研究會位於JBEC的所在地島根縣出雲市內, BLUE塔的實驗工廠正著手進行以下水道汙泥當作原料製造生化氫的試驗。今後,此工廠將會進行持續運轉試驗研究,希望在建立生質氫技術的同時,慢慢拓展成商業規模的生質氫製造工廠,目標是能建構此領域的成功實例。

轉載自Response網站

轉載自Response網站

※ 參考資料:日本goo新聞報導

Top

 

綠色奧斯卡關渡登場 虎鯨孤兒帶來「愛」的課題

本報2012年9月2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最近的影展很綠色,除了即將登場的紀錄片國際雙年展、高雄電影節都規劃了有與環保、311等相關專題與競賽,不管是電影、動畫、紀錄片都百花齊開。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也在9月22日至10月14日的關渡自然公園,總共將播放23部獲得綠色奧斯卡獎項的生態紀錄影片。

拯救路納劇照,野望自然影展提供

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源於創始於1982年的Wildscreen雙年影展,每兩年於英國的布里斯托(Bristol)舉辦,是全世界最重要、最盛大的自然生態環境影展,有生態紀錄片的「綠色奧斯卡」之稱。今年更有46國、超過500件的作品參賽,競爭相當激烈。而這次引進來台灣放映的23部得獎作品,許多都是在臺灣難得一見或者是第一次上映的作品。

開幕片〈拯救路納〉(Saving Luna)便討論了人與野生動物該有的距離。劇情講述一隻離群的虎鯨「路納」迷航到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的海灣,虎鯨的壽命與人類接近,因此4、5歲的路納,猶如幼稚園中小班的孩童親人貪玩,但牠該怎麼獨立生活而存活下來呢?加拿大漁業及海洋部執行了一個名為「Tough Love」的計畫,禁止人類與路納有任何的接觸,非但不得有肢體的碰觸,連眼神的相望都被不得容許。要的是人類克制住對路納的情感。他們為了愛,而堅忍住、不能表現出對牠的愛。

有趣的是,本次野望影展放映的關渡自然公園,也正在迎接2012台北賞鳥博覽會。觀影者不但能在大螢幕上看到高畫質影片,也可藉機走入臺北都會的綠色寶石濕地,重新省思人類與其他物種,以及環境間相互交織的關係。

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在9月22日至10月14日的關渡自然公園辦理,僅需購入園門票,即可免費欣賞優質好片。詳細的影片播映時間表,請上關渡自然公園官網查詢 http://your.gd-park.org.tw/ind/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632 或請電洽2858-7417。

Top

 

深度報導|為「河」而戰 濕地保育與治水的天秤(下)

一條河,兩樣情

然而,就如同水泥與綠帶的差別,長期受淹水所苦的農民和當地主張保育生態的年輕人,對於興建工程的態度相當兩極化。

以朱玉璽_劉晉坤等在地青年為主的_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積極對外發聲,希望由外來眼光肯定五溝水價值,讓居民重視自己的家園。走進蜿蜒的巷弄中,眼見所及盡是紅色土磚屋或牆面斑駁的平房,一棟名為「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的木造嶄新小屋突兀佇立其中,與傳統瓦舍形成強烈對比,似乎也代表村落的思維與知識上的代溝。

2011年4月,在屏東縣政府的支持下,以朱玉璽、劉晉坤等在地青年為主的「五溝守護工作站」正式成立。他們致力於歷史聚落修繕紀錄、水圳生態營造、五溝野溪復育等社區活動,期望能引入外界資源,帶動聚落發展。而這次,「五溝水守護工作站」搖身一變,成為反對排水工程的強力基地。

「我們想要把最新、最完整的資訊帶到村內。」守護站站長劉晉坤說。為了搶救五溝水濕地,找到排水工程的替代方案,守護站的人員四處奔走,尋求專家學者支援,也積極對外發聲。牆邊一落落的「守護五溝」社區報自2011年4月創刊,從7月開始,以「五溝面臨的衝擊-新赤農場聯外排水」、「100多位中南部民眾共同呼籲保護五溝湧泉濕地」等專題,連續關注排水工程開發,文內充滿了憂心及呼籲。

守護站、環保團體與專家學者認為,政府應該要「保水」而不是「排水」,傳統拓寬河道、新建堤防的開發方式只增加了排水量,無法儲蓄水源、根治水患,政府應改以順應自然環境的方式,將上游赤山農場原本4.2公頃的滯洪池擴大一倍,以「空間換取時間」,增加滲透進入地下水層的時間和面積,一來可以補充地下水,二來可以降低地面涵管及河川排洪的壓力;同時徵收佳平溪五溝段兩岸的農田,讓河水自由氾濫,擴展為五溝水湧泉濕地的腹地,做為生態緩衝區,一舉三贏。

丁澈士也贊成以上游滯洪池取代排水工程。他指出,屏東平原總共1210平方公里,扇頂有500平方公里,枯水期的地下水位大概在30到60公尺之間,若乘以當地孔隙率0.15,總共有3億噸的空間可以儲存地下水。而且赤山農場的岩石孔隙大,地下水滲入速度一天可達17公尺。「上游儲水若做的好,湧泉就不怕沒水,也能減緩沿海地層下陷問題。」丁澈士認為,水利工程注重快速排水,水資源工程卻希望儲水,兩者幾乎沒有交集。

河岸旁的居民認為五溝長期遭受水患之苦,對於排水工程自然舉雙手贊成。70多歲農田地主劉世良就堅決贊成政府建水泥堤防。劉世良以前種植稻米,年歲漸大後,因檳榔的低勞動力與高度經濟價值將農田轉型成檳榔園。

「五溝水是我們的母親河,」劉世良眼中流露出對五溝水深深的依戀。很久以前五溝水是倚賴著水牛從河道搬運貨物而繁榮,劉家在此傍水生活逾百年,但是從民國96年起,母親河變得陰晴不定,只要颱風季節一到,劉世良都要擔心著自己河岸旁3分大的檳榔園被淹沒,洪水甚至湧進家中,逼得他年年上呈陳情書給屏東縣政府,就盼水患問題能快點解決。

「但是環保團體與村裡的年輕人卻一直擋整治工程,我的良田都被沖掉了!」肉眼就可發現,田地裡為抽取地下水設置的高壓電線桿,如今緊挨著河道,因基地流失呈30度傾斜,隨時有倒塌的可能。劉世良氣憤地講:「好不容易縣政府有錢解決水患,卻突然有人說要保育什麼濕地。」所以當立委造訪五溝水時,劉世良甚至下跪陳情,要求進行整治工程。

77歲的李石台從校長職務退休後,決定落葉歸根,在環境清幽的五溝水河道旁定居。但只要豪大雨一下,溪水溢過馬路,李石台全家就得逃難到二樓,「人命難道不如生態重要?」李石台質問。

但事實上,五溝水村內當初會突然淹大水,正是工程的結果。以往河道兩岸雖會淹水但並不頻繁,民國96年水卻突然高漲到村內。根據鄉公所的調查顯示,當時屏東縣政府為擴增可利用土地面積,於是進行工程縮小佳平溪河道,並增高河堤,也就是所謂的「束水高堤」,目的在於增加使用面積。不料後來因為東港溪河道淤塞,導致洪水倒灌,使佳平溪嚴重潰堤,而當年「與河爭地」的最大受災地區就是劉世良所居住的大林村。

劉晉坤表示,當時因淹水資訊不透明,村民直覺性地將河面上的水草及狹窄的河道視為洪患禍首,卻不明白兩岸檳榔植栽會使土壤流崩,堵塞河道,居民也不瞭解行水區附近不應蓋房子。以致每當位於河流氾濫區裡的檳榔園及房子遭受洪水侵襲時,「整治河道」的聲音愈發強烈,終於在這次排水工程中爆發。

村內溝通過無數次,但正反兩方的意見中間總有著難以跨越的世代鴻溝與知識差距。村內支持工程的老人家十分不諒解五溝水守護站的行為,除了對於淹水的恐懼,深植人心的長幼倫理也是原因之一。「年輕人哪懂治水,我從小在這裡長大會比他們不懂嗎?」

來自長輩的壓力透過父母和親戚滲進年輕人的心中。朱玉璽坦言,支持工程的長輩常常對父母施壓,家人曾經苦口婆心勸他不要再插手。還有些平常感情不錯的長輩甚至會面露凶光大聲斥責他,這種態度上的轉變讓朱玉璽無所適從,他形容自己「宛如來到了異世界但是四周卻又是熟悉的面孔。」

見林,卻不見樹

對五溝水居民而言,水像空氣一樣都是天經地義的存在。一個老婦人聽到外地人說:「來看美麗的五溝水濕地時」,她露出疑惑的表情,輕聲道:「我都不覺得美麗耶……。」對五溝水居民來說,「生態」就是密密麻麻的水草,河裡抓不完的魚蝦。當地居民鍾學富也說,常常有人稱讚五溝水十分清澈乾淨,養出來的吳郭魚比外面還要鮮嫩甘甜,但他卻不懂外地人為何要如此驚訝。

「你看那水泥堤防上不也都是綠油油的一片?生態絕對不會滅絕啦!」在老人家的生活記憶裡,不管是灰色光禿的水泥堤防,或洪水過後寸草不生的河道,都會被漸漸蔓生的水草再度占滿,年復一年「春風吹又生」的經驗,使他們堅信「工程導致生態滅絕」絕對是誇大其詞的說法。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一旦施工,原本低棲於石縫間的蝦虎會因上游挾帶下來的泥沙而無法生存,在河岸土堤上挖洞築巢的翠鳥將被迫改以水泥管為巢,探芹草和類雀麥植物,會被強勢的外來白頭天胡荽、異葉水蓑衣、大萍、水蘊草排擠生存空間,使得物種趨向單一,「只怕完工後,五溝水濕地『全國生物多樣性第一』的美譽就不再了。」劉晉坤擔憂地說。

「五溝水,有夠水!」即使離鄉數十年了,家鄉的美麗仍深深烙印在返鄉遊子鍾魁上的心中,他豎起大拇指讚道。

鍾魁上家中137年的古井到現在仍有源源不絕的泉水,出外打拚後他才深深體悟到自己家鄉的美麗。五十多歲的鍾魁上年輕時因為五溝水產業沒落,被迫離鄉出外打拼,如今為了家中四合院修葺而從桃園回鄉兩年,與外地比較後,深刻體悟家鄉之美,他積極參與五溝水開發案的村民大會,擔心政府會把永久屋居民的生活汙水排到溪流中,讓清澈河流變得臭氣薰天。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有豐富的社區營造經驗,長期幫助五溝水守護工作站工作。執行理事溫仲良指出,許多當地人都「知道」這塊濕地,但不明白它的重要性。未來必須讓更多外地人來到五溝水,肯定濕地的重要性,居民才會發覺原來自己生活的土地這麼有價值。

「其實就是出口轉內銷啦!」溫仲良認為,當環保團體拒絕政府的破壞性工程入侵時,也必須回應社區對於發展停滯的恐懼及焦慮,要先讓村落因五溝水濕地有正向改變,居民才會真正地認同它。

重新繫起人與自然之情

長期的水泥化工程限縮了人們的想像,整治河川意味著一段一段水泥堤防,但在越來越極端的氣候變遷下,人們需要重新思考大自然本身的調節機制,尋找治水與生態保育的平衡點。

作為「大地之腎」,五溝水濕地為台灣涵養純淨的水源,更承載重要的物種基因庫。在夏雨冬乾的南台灣,五溝水濕地保存了一定體積的地下水庫,並且留住洪水,減緩重大災害的發生。當南台灣煩惱著日漸稀少的水資源,卻又得在每年夏天面對洪患威脅,五溝水濕地正是一個新的解答。

2012年3月30日,內政部提出濕地法草案,為守護五溝水濕地的行動注入一劑強心針。草案中將濕地分為地方、國家與國際三級類別。邱郁文參考評定條件後認為,五溝水濕地應是國家級重要濕地,是全台灣人民的寶貴資產。「我們希望讓五溝水濕地成為濕地保育的典範。」劉晉坤也堅定地說。

五溝水孕育了百年聚落,開發與整治卻撕裂了人們與河川相容共處的機會,然而,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不該是敵對,邱郁文走在大雨滂沱的濕地上,他總是笑著說五溝水很安全。原來,人與水的距離並不遠,連結彼此的,是那條叫做信任和尊重的臍帶。(全文完,3/3)

Top

 

論壇∣美麗灣大告官—讓包庇護航者,一個都不能躲

作者:munch

台東美麗灣違法開發事件,發展至今,在接連幾件公民訴訟終審下,已經確立先期開發一公頃面積下,興建完成的飯店,屬於不合法的超級大違建。

在訴訟期件,開發業者發現訴訟結果不利,再度緊急送出總開發面積六公頃的總體開發案,將原先已開發的一公頃飯店區包含其中,以大包小,以新開發包藏舊違法,希望透過新環評或再環評,一次讓全案過關。

美麗灣開發業者鑽營、貪婪,屬於財團本性,不幹這檔事,有愧鑽法財團的天生性格。

問題是管制的政府,為何沒有攔阻,一再放縱。

美麗灣不是竊佔、偷蓋,而是在一關關政府審查下,卻是一關關過關。

從最早2004年美麗灣開發,總開發面積超過六公頃,業者提出先期開發0.99公頃飯店區,可以免作環評,政府如何不知總開發面積達六公頃,早已該送環評,竟然同意一公頃免環評,讓業者動工。

接續,美麗灣飯店開發期間,環境團體已經發現上述違法現象,不斷抗爭、提出公民訴訟,縱使2007年業者補送環評,縣府未依法在環評通過前,勒令業者全面停工,甚至前三次環評皆未通過,業者持續動工,縣府僅開罰30萬,變成環評邊動工的違法現象,直至第五次環評,才有條件通過。

在其次,環境團體針對環評程序、環評內容提出撤銷環評、要求停工等行政訴訟,2010年9月最高行政法院首度判決美麗灣需停工,顯見美麗灣開發違法,縣府未作緊急處分,竟然在同月底,發出使用執照。

最後,在撤銷環評、要求停工等最終判決陸續定讞下,美麗灣開發已屬違法,但是台東縣政府不依法行政拆除已經建好的違法飯店,甚至以「補作」環評方式,讓違法開發完成的飯店,可以補考過關。

美麗灣一路的開發史,與其指責業者貪婪鑽營,反倒更應該追究政府放縱之責。這件違法開發案,不是突然才被發現違法,而是從開發之始,就被發現、檢舉、抗爭、訴訟,期間任何一個節點,政府都應針對錯誤採取緊急處置,但是在業者執意開發下,縣府竟然像「拖屎連」的發照動工、補送環評、核準使用、重作環評,一路護航業者掩護過關。

到現今美麗灣開發,已經不是單純環境破壞事件,而是對於環境破壞的管制機制,全面崩解的問題,因為美麗灣的環境正義要不回,無異為台灣數以千件的開發案,大開巧便之門。

美麗灣再財大氣粗,依舊必須接受法律管制,問題在執法者的心態與作法,是否依舊枉法詮釋,一心掩護過關。

所以現今重心,不再是業者的鑽營,而是縣府的放縱,抗爭該指向執法的縣府,不只要求監院針對違法過程進行調查,更該針對涉嫌包庇、瀆職的官員,提出刑事訴訟,調查公務員違法失職情事,讓未依法行政、扭曲法律的經手、審核、決策等官員,面對法律刑期的責任,而不是躲在「依法」背後,繼續「玩法」。

面對司法定讞,台東縣府有太多因應方法可作,應該依法先拆除違建,再行新案環評,或是依台東焚化爐模式,解除BOT契約,再釐清責任分擔,甚至拆除美麗灣飯店,商討移轉焚化爐補償改建飯店可能,太多的補救方法可作,但是縣府只想原地過關。

這個司法底定的時刻,不該錯失,讓業者與縣府藉「再環評」,又想矇混過關,拖過憤怒輿論的鋒頭,隱瞞被揪出錯誤。當所有判決、社會輿論,都已認定美麗灣飯店為違法飯店,先拆除成為依法行政的司法正義,已經沒有再拖或補作環評的空間。

縱使開發業者辯詞不斷,但是面對定讞的法律,台東縣府已無轉圜空間,再不執行拆除,就該集體控告相關官員,發動大告官行動,讓違失官員面對刑法刑責,就算再久,也要討回公道,讓後世官員警惕,不敢有樣學樣,一路枉法,一路護航,毀壞已經夠脆弱的保護環境機制。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