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10.2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捕撈無節制 台灣透抽快沒了

gckennyg攝影

台灣的國民美食「透抽」14年來從2萬公噸捕獲量一路下跌,去年甚至捕不到3000公噸,年產值也從20億元跌落至2億元上下,鎖管漁業資源量明顯減少與過度捕撈有關。水產試驗研究所昨(22日)發布「透抽小卷告急」新聞稿,呼籲遵守禁漁規範,免得撈不到透抽,漁民賺不錢,民眾也吃不到美味的透抽了!

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台北辦公室主任吳郁琪表示,燈火漁業要永續,必須有科學的基礎資料以及管理強度,例如燈光照度、減少船數、以及撈捕是否避開繁殖 季、允許撈捕天數、在撈捕天數中一天內多久時間、容許撈捕量等。漁業署長期來未做好基礎研究,只以撈捕量當作資源量,未有充分的基礎資料,無法談減量或禁 漁,因此無法永續魚類資源。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漁業大亨 變身北大西洋鮭魚的免死金牌手
300民眾排出年年有魚 籲政府正視過漁危機
WTO報告:終止漁業補貼 挽救漁業關鍵
誰偷走了海裡的魚?

生物簡介|托瑪斯的誓約:台灣黑熊

作者:呂軍逸(閱野自然玩學協會)

台灣黑熊--這帶著神秘而神聖的物種,和臺灣原住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人、熊之間的神話世世代代廣為流傳。雖然不同族的傳說多少有些差異,但不變的是,黑熊在原住民心中崇高的形象和地位。

布農族語中「Tutumaz」意指台灣黑熊,而其原意為「英雄」,漢名音譯為「托瑪斯」。相傳黑熊曾和布農族人一同抵抗外族及野獸侵襲,後來族人與黑熊訂下誓約,一同定居在玉山山脈中,讓黑熊至高處駐守,抵禦外敵且互不侵犯,從此布農族人在野外遇到黑熊也不再害怕,甚至成了牠們的守護者。

精采內文

祕魯公平貿易之旅|超越公平貿易?

作者:余宛如(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食物人類學碩士、生態綠創辦人)

在祕魯Puerdo Maldonado地區,因為採礦與木材行業興起,濫砍雨林成嚴重問題,祕魯政府不得不積極管理原始雨林,當地居民如果以撿拾巴西堅果為業,可以向政府租 地。承租政府土地的農民只有40年的權限,並且每五年檢查農民是否有其他不法開墾行為,並發放過樹苗,讓農民拿去雨林區種植。

不過,巴西堅果有時也無法養 活農民,一年只有一次的撿拾機會,當市場需求或是價格下降時,農民還是必須尋找其他收入來源,例如跟政府申請合法的砍樹、販售木材以求生存。巴西堅果的案 例也指出有機運動或著公平貿易運動,與經濟行為結合,也許為主流社會帶進環境保育、社會永續的概念與實際行動,然而面對雨林消失、多元生態消失、物種消滅 或是傳統智慧消失這種文化永續的問題,該怎麼辦?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白海豚已是數量稀少的動物,在中國珠海竟有漁民用炫風陣圍中華白海豚,當地管理局表示漁船是傳統圍補魚,海豚主動到網內吃魚,保育團體認為近年白海豚頻意外死亡可能是漁船太過密集的關係,呼籲當局認真看待,不然要拯救這些瀕危生物和棲地,有研究指出一年要花800億美元才可能減緩物種滅絕

國際志工到尼泊爾推廣改良的布衛生棉,可清洗重複使用,女性一生中平均會用掉一萬多片衛生棉,當中棉花成份少大多是塑膠,這些石化產品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汙染。廢棄物的掩埋也是很令人頭痛,掩埋場的廢水可能會汙染水源,像在竹北的掩埋場,居民擔心,也可能直接排到海裡,環保局表示廢水都有經回收再放流。若垃圾到了大海,連海洋當中的生物都會受到影響,高雄海洋局在旗津海水預場辦的海洋汙染防治教育,有講座、NGO擺攤,讓民眾了解海洋廢棄物,希望大家友善環境,減少對大海的汙染。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反公害,不反六輕!

作者:bk

我是一位六輕離職員工,由於六輕廠內無時不潛在之工安危機,因篤信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賺錢有數,性命要顧」之宣導標語,就早早請辭走人。我想,許多離職員工的真實動機和我差不多。

曾有從事勞工運動的朋友積極鼓吹我在六輕推動組織工會,但老實說,我被她挑起的熱情,還是被長期追隨我的怯懦,被從小乖乖牌的慣性給澆熄了!現在想來,或許不是怯懦,而是我始終不願在六輕久待,何必強出頭,最後徒落不負責任的評價呢?但是,六輕員工迫切需要組織工會,才能要求資方改善製程與工作環境,保障員工的安全與健康。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