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11.2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美麗灣第二?」 未得邵族同意 向山旅館BOT三闖環評未過

照片提供: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日月潭向山觀光旅館BOT案昨(28日)第3度進入環評專案小組審查,主辦單位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開發單位仲成大飯店,再因開發基地位於邵族傳統領域,卻未諮詢並取得邵族部落會議同意,而做成「補件再審」的決議。

在第二次專案小組審查時,行政院原民會官員就曾提醒,開發前一定要諮詢並取得邵族同意,旅館建物及飯店設施也要能傳承邵族文化,避免成為「美麗灣第2」;但在昨日的環評會議上,開發單位再因相同的原因遭砲轟。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港資BOT日月潭傳統領域 邵族人憂存亡
開發潭邊最後一窪地—日月潭向山BOT的港資進擊
BOT港資也參一腳 向山旅館環評初審未闖關
日月潭向山旅館BOT案 須邵族點頭

環球360°|27萬噸遺存核廢料該何去何從?

作者:Olivia Boyd;譯者:李楊

核廢料是名副其實的揮之不去的問題。即便全世界現在立即停止全部核專案,但各國仍然需要解決過去的核電站運營所遺留的核廢料問題。根據世界核協會(WNA)的統計,全世界約有27萬噸高放射性核廢料等待進一步處理,而且每年還會新增一萬噸。

其實掩埋核廢料並不是迫切要完成的工作。核電站核廢料在長期封存之前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冷卻,而且畢竟其中一部分乏燃料還會被迴圈再利用。但是在沒有遠期解決方案的情況下臨時儲存大量核廢料的做法至少從政治上說是沒有好處的;如果考慮到去年福島核事故中,使事態大大惡化的正是不穩定的核廢料池,情況就更是如此。用日本原子能協會主席的話說,核廢料是對福島核電站的最大威脅。

精采內文

綠色影展|《部落之音》:最最遙遠的路

作者:林木材(影評人)

《部落之音》在作者偶爾利用巴亞斯犀利言詞旁述的貫穿下,不僅僅得以讓影片形式更加活潑,同時也補足了一般紀錄片僅用字幕敘事的不足,部落內部的分裂與鬥爭,也更顯得可笑與可悲。在觀點的詮釋上,多半客觀而中立,影片中許多畫面的補捉,不僅僅蘊含了諸多對現實的諷刺,同時更像是揭示了人性。掌權者的不願意下放權力,自私的想法總是拖累著整體,一種故步自封的心態,也成了每次災難過後,首當其衝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

觀看紀錄片,很多時候是一種溝通,一種吸收知識的方法,許多人因為紀錄片的「真實」而感動流淚,誓言實踐一些想法,但更多時候,這個「真實」則是透露了現實的無奈與悲哀,不為什麼,因為那就是「真實」。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台南二仁溪過去因燃燒廢五金等工業汙染,河床地留下大量有毒廢棄物,還導致「綠牡蠣」汙染事件,在12月起台南市府將整治挖除。一樣在南台灣,高雄茄萣的114道路開發有許多爭議,若道路開發將破壞茄萣濕地的網整性,環團建議道路擴建銜接台17線作為替代方案,既可滿足居民交通需求也可保護濕地。

歐盟環境署發表報告,說明氣候暖化使冰河融化、永凍層化等影響歐洲快速變化,熱浪、洪水及乾旱等極端氣候在歐洲各地導致鉅額成本支出,而新加坡總理對於全球暖化卻視為是一個轉機,氣候暖化造成北極融冰後,過去必須繞道航行的歐洲船運業,如今可以縮短20天航程抵達日本,新加坡以港口營運為發展重點,若歐洲船隻取道北極走省時、省錢的路線,對新加坡有很大的影響。歐盟正視海洋環境汙染議題,打算徵收航海碳稅,並立法將航運業納入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削減航運業碳排放。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深入報導|杜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COP18觀戰重點

作者:劉仲恩(台達電子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

聯合國的氣候變遷大會(COP18)在11月26日在卡達首都杜哈揭幕,上萬名各國代表飛往這個富裕的中東小國,展開為期2週的談判會議。

去年在南非德班舉行的大會,《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得到確認,同時建立了所謂的「德班平台」(Durban Platform for Enhanced Action),在2015年前協商出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新國際協議,於2020年以前生效。各界多半視德班大會圓滿成功,推動氣候談判到一個新的進程。今年各國能否把握去年的好氣氛,協商出具體成果,成了各界密切關注的焦點,在此我幫讀者整理本次談判的觀察重點。

精采內文

論壇|「不合作主義」在江汀村風起雲湧

作者:江和

Shin Yong-In教授於2012年11月公開發表:為了和平解決濟州島海軍基地計畫所造成的衝突,以及為了實現正義的法律,將加入江汀村的「不合作主義」運動,直到政府以及海軍停止強制執行海軍基地建設案。

每日在江汀村海軍基地前以血肉之軀阻擋各式工程車進出海軍基地建設地的和平活動家們所阻擋的「不法工程」在韓國最高法院的判决出爐後,更鞏固了韓國警方對於和平活動家「和平非暴力阻擋工程建設的行動」上所扣的「妨礙業務」之罪名。並依此罪名進行掃除、逮捕、起訴、拘留等行動。5年間江汀村突起的驚人高犯罪率,以及濟洲道監獄「人滿為患」的諷刺情況讓許多隱藏的事實呼之欲出。

精采內文

 

「美麗灣第二?」 未得邵族同意 向山旅館BOT三闖環評未過

邵族:非抵制開發單位 風景區管理處應負責 本報2012年11月2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日月潭向山觀光旅館BOT案昨(28日)第3度進入環評專案小組審查,主辦單位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開發單位仲成大飯店,再因開發基地位於邵族傳統領域,卻未諮詢並取得邵族部落會議同意,而做成「補件再審」的決議。

日月潭向山觀光旅館BOT案第一期。(網路截圖)香港寶聲集團之仲成大飯店,獲選開發日月潭向山觀光旅館BOT案。(網路截圖)

此次審查會議是繼去(2011)年11月23日今年2月10日第二次專案審查會議後第3次闖關未竟。在第二次專案小組審查時,行政院原民會官員就曾提醒,開發前一定要諮詢並取得邵族同意,旅館建物及飯店設施也要能傳承邵族文化,避免成為「美麗灣第2」;但在昨日的環評會議上,開發單位再因相同的原因遭砲轟。

邵族:填土區屬傳統領域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日管處)表示,本案基地為日月潭畔僅存大面積素地,開發案土地是台電的填土區,原來規劃屬於電力事業用地,日管處則計畫開發為旅館,2004年已進行都市計畫土地變更。

然而,根據原民會資料顯示,日月潭全區皆位於劃定及公告之邵族原住民傳統領域、「原住民族地區」範圍內。另,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

開發單位雖口口聲聲表示此案帶來的效益,包括上百個就業機會,但與會邵族人卻認為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幾位族人遠從日月潭參加環評審查,邵族族群委員石慶龍表示,填土區原本是邵族傳統領域,是個美麗的地方,電力公司為了使用而填土,現在又要蓋飯店,從日治時代蓋水庫,邵族的傳統領域就不斷減少,開發單位應找出歷史沿革好好研究對日月潭有幫助、能永續的發展。

原基法子法未完備  仍應秉持立法精神

目前原基法相關子法未完成立法,在解釋原基法21條,政府部門出現不同「見解」,即使法務部應日管處的需已正式回應,認為有關「原住民民族參與方式」、「相關利益」等諸多內涵、均不明確且難以執行,但行政院政務委員卻認為再不濟也不該違背立法精神。

原民會土地管理處副處長謝亞杰表示,行政院於8月1日由政務委員楊秋興召開的會議中決議,應基於原基法21條立法精神進行溝通。

謝亞杰指出此案公民參與不足的現象:9月21日開發單位舉辦的說明會,邀請對象只針對政府機關為主體,例如村長辦公室,當天能出席的只有7位,很難體現邵族多數意見。他建議開發單位應廣徵邵族人民意見,妥適有效的公民參與方式,確實與當地原住民溝通,以創造族群和諧與觀光發展的雙贏局面。

開發單位在環境影響評估方面的相關描述,只對居住現況和歷史描述,卻未對開發行為進行評估,也缺乏無形的文法資產調查。謝亞杰說,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條,除了古蹟、遺址、歷史建築等有形的文化資產之外,還包括文化景觀,例如神話、傳說、事蹟、歷史事件、社群生活或儀式行為所定著之空間及相關連之環境;以及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之傳統技藝與藝能,包括傳統工藝美術及表演藝術。開發單位在環評報告中卻未加以呈現,對於預測開發行為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衝擊,並沒有加以評估,要求補充。

「行政院法規會建議參採原基法第21條第1項立法精神,諮詢當地原住民族意見後,讓其有參與的機會,亦符合環評法參酌當地居民所提意見」,謝亞杰建議將當地居民所提意見處理情形,納入環說書中。

環評委員劉益昌認為日管處代表的發言純粹是站在觀光局的立場思考,缺乏從文化、歷史的立場出發,這種思維也引發杉原海岸一帶原住民抗議開發的原因。他建議日管處要調整腦袋,多認識原住民族。

水淹之處仍是傳統領域

劉益昌表示,完全認同原民會意見。環說書在原住民族、文化資產方面的資料是不夠的,而且有錯的。他說,邵族因日治時代蓋水庫,整個地形提高30公尺,使得多數傳統領域遭水淹,開發位址雖強調是填土區,卻無法忽視此地原本為水岸凹地,也是傳統領域一部分的事實,「傳統領域不會因水淹而消失」。至於法令的競合關係,他認為主管機關應把話說清楚。

開發單位認為回填土區不是傳統領域,環評委員林慶偉直斥「說這句話的人沒大腦」,此案雖為BOT,他主張日管處應負起開發單位的連帶責任,不該委辦出去就事不關己。對於開發區位東方和東南方的順向坡,應加入營運後監測。

日月潭蓋飯店C級景觀  環委不買單

回填區不但讓開發單位將之排除在傳統領域思考之外,在景觀、綠建築等級都以此為託辭降等,引發環委不滿。環委李素馨即表示,日月潭具國家級景觀代表,何以開發單位以C級景觀視之?而在綠建築也只承諾取得「銅級」候選綠建築證書及綠建築標章,遭環委指正,認為至少需取得銀級綠建築標章。

另外,當地民眾憂心的水質保護,幾位環委要求雨水和污水管應分流,對於水質回收應確實做到,而非預估。環保署綜合計畫處科長俞振海說,開發單位在環說書上的事項是承諾,而非預估,因為是未來監督的依據。

觀光人數節節上升 日管處窮開發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2010年遊客人次高達713萬人次,其中包括146萬人次的陸客數,遊客逐年成長,依投資計畫書內容顯示,本案將分二期開發,分別投入新台幣12~13億元、5億元,開發具有265間客房之觀光旅館,平均房價約在新台幣3,979元以及101間高品質客房,包含連棟度假小屋(Villa)及會館,平均價位不詳;興建期4年,營運期46年。

日管處副處長洪維新表示,國家財政困難,當地住宿費,民宿約6000元,飯店約上萬元,非常昂貴,觀光人數今年已達800萬人次,周邊設施十分凌亂。以BOT興建觀光飯店可促成當地原住民就業機會,解決國家財政。

洪維新說,說明會之前曾請鄉公所調查有無民族議會,也通知當地102戶邵族人,沒有限制參加,也沒有勉強。他也說,日月潭纜車帶來商圈繁榮,造成坍塌是在開發之前的一次颱風。

只是凡此發言,都引發族人抗議。全球邵族之友會代表鄭空空指出,坍塌是在纜車蓋好的當年卡玫基颱風來襲時發生,並非如洪維新所言;而且日管處明明知道有民族議會,何須挨家挨戶通知,邵族民族議會議長高榮輝也表示,當地根本沒有這麼多戶邵族人,日管處資料明顯有誤,應該到當地與族人好好溝通。

邵族議會聲明:日管處應為造成對立負責

環評會後,邵族民族議會、邵族文化協會以及邵族族群委員會發表「日管處要為邵族抵制向山BOT案負最大責任」聲明,聲明稿指出,此案討論之初,因日管處未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與邵族溝通,逕行通過、招商,簽約後也不聞不問,將責任推給開發單位,未善盡其做為主辦方與法律規範之職責。

聲明稿指出,日管處並非不知道邵族有民族議會與文化發展協會等對外溝通窗口,也未向原住民主管機關徵詢,卻刻意迴避與邵族舉辦公聽會。質疑日管處挑起開發單位與邵族之間對立的居心,懷疑日管處的目的在於透過此案突破法令限制,以便日後取得更多邵族土地進行開發。

聲明稿表示,中央政府5年前己核定通過的「邵族文化傳承發展區計畫案」應先落實執行,讓邵族獲得最後喘息的生存空間,不應縱容中央與地方政府掠奪壓縮邵族傳統土地生存空間。

※ 注解:

文中所使用BOT原意為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是一種公共建設的運用模式,以英文簡稱「BOT」稱之,即 Build(興建)、Operate(營運)以及 Transfer(轉移)三個單字的縮寫。  

Top

 

環球360°|27萬噸遺存核廢料該何去何從?

作者:Olivia Boyd;譯者:李楊

麗蓓嘉•哈姆斯從18歲就開始為德國的核廢料存放而奔走。這位來自綠黨的歐洲議會議員不久之後即將迎來她56歲的生日,但德國掩埋放射性核廢料的計畫仍未取得任何進展。在對德國北部一處古鹽丘的鑽探工作時斷時續地持續了十年時間、耗費了十多億歐元之後,德國聯邦政府去年宣佈將重新開始尋找適宜儲存乏燃料的「深地質處置庫」。

图片来源:Koeberg Alert Alliance

受同樣問題困擾的不僅僅是德國。「50年前就開始使用核裂變發電的國家中沒有一個具備合格的核廢料處理和最終存放方案。一個都沒有!」現居布魯塞爾的哈姆斯說,聲音聽起來有些疲倦。雖然哈姆斯堅定地反對核電,卻積極贊成在德國建立地質處置庫;具體地說也就是在基岩中挖出一個大洞,將德國核電站產生的高放射性核廢料密封其中,讓它的同位素在長達數十萬年的時間中慢慢衰退(實際上相關法規規定核廢料處置庫要達到保證最多一百萬年安全的標準)。「這方面的工作我已經做了幾十年了,我相信這是最好的辦法,」她說。

有很多人贊同她的看法。除德國之外還有幾個國家在籌畫建造自己的深地質處置庫。但他們的計畫進展也頗為不順。本月,此前一直積極爭取英國核廢料處置專案的三個地方政府突然臨陣退縮,最後時刻取消了允許鑽探的決定,給英國的深地質處置計畫前景蒙上了陰影。2010年,美國能源部在花費了超過120億美元工程費用之後叫停了內華達州尤卡山核廢料儲存設施專案,理由是反對者的阻力使該計畫根本無法進行。

即便在獲得進展最大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核廢料處理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芬蘭預計將於2020年在翁卡洛正式啟動世界首個深地質處置庫,而鄰國瑞典也將於2017年開始本國處置庫的建設工作。但瑞典科學家近日對將用來盛放核廢料的銅質桶的穩定性提出了質疑。作為回應,負責核廢料處理的瑞典核燃料及廢料管理公司(SKB)正在進行實驗室測試。

核廢料是名副其實的揮之不去的問題。即便全世界現在立即停止全部核專案,但各國仍然需要解決過去的核電站運營所遺留的核廢料問題。根據世界核協會(WNA)的統計,全世界約有27萬噸高放射性核廢料等待進一步處理,而且每年還會新增一萬噸。

其實掩埋核廢料並不是迫切要完成的工作。核電站乏燃料在長期封存之前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冷卻,而且畢竟其中一部分乏燃料還會被迴圈再利用。但是在沒有遠期解決方案的情況下臨時儲存大量核廢料的做法至少從政治上說是沒有好處的;如果考慮到去年福島核事故中,使事態大大惡化的正是不穩定的乏燃料池,情況就更是如此。用日本原子能協會主席的話說,乏燃料是對福島核電站的最大威脅。

核廢料掩埋是正道,但埋在哪兒是個問題

各國政府都意識到這點了,而正因為這樣,許多國家正在試圖解決這一問題:在歐洲,歐盟新出臺的規定要求各成員國在2015年之前制定出處理核廢料的遠期方案,給各國政府施加了不少壓力。雖然諸如「把核廢料埋在海底」這樣的新奇想法層出不窮,但目前最受官方青睞的仍然是地下掩埋方案。只要掩埋地點選在地質條件穩定的適當區域,一般認為這是安全的解決之道:把所有廢料都埋在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然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但是埋在哪兒呢?這就比較難辦了。

德國自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為核廢料地質處置庫選址。哈姆斯說,正是整個專案選址過程的不透明造成了今天德國面臨的諸多問題。政府隱秘行事的做法和一系列被指為重政治輕安全的決定削弱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80%的德國人持反核立場)並最終引發議會的調查。今年九月,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本人接受了質詢,被問到上世紀90年代是否曾就戈萊本作為核廢料掩埋地的適宜性問題向公眾撒謊。

德國《鏡報》詳細記錄了鑽探隊1976年初次來到下薩克森州的過程:他們打著鑽探石油的旗號而來,但實際的目的卻是為了尋找適宜作為核廢料處置庫的舊鹽丘。當地居民後來發現了真相,奶農因擔心自家奶牛產的奶會受到污染而爆發了大規模抗議。之後政府決定將注意力集中在戈萊本一個地方——該地區人口相對較少,因此項目受到激烈反對的可能性不大,但地質學家卻對選在戈萊本建核廢料處置庫的恰當性提出質疑。根據《鏡報》的報導,其中最主要的不利因素就是當地的鹽丘臨近天然氣田,因此存在爆炸的危險。《鏡報》在一篇2010年的報導中稱:「新發現的檔案以及對當時親歷者的訪談已經表明,從尋找核廢料永久處置地的專案啟動開始,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黨派和政治因素,而不是地址和核子物理考慮。」

現有的Asse II鹽礦核廢料儲存設施面臨核洩漏的危機,這進一步引起了公眾的擔憂。2011年11月,政府宣佈將重新開始尋找永久性核廢料儲存地。

有關核廢料儲存設施選址長達30年的紛爭已經造成了損失:巴登-符騰堡能源公司(EnBW)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相關機構已經在戈萊本項目的研究上花費了15億歐元。政府21世紀初在該專案上的退縮令各核電企業大為光火,以至於他們拒絕參加政府組織的討論另外選址的圓桌會議;這對於核問題的公開對話大大不利。

自發接納核廢料

德國的核廢料處理充滿神秘色彩,而瑞典和英國在同樣的問題上則將公眾參與發揮到了極致——兩國都邀請地方社區自願接納核廢料處置庫。

負責處理瑞典核廢料的瑞典核燃料及廢料管理公司(SKB)發言人珍妮•雷斯表示,這一方式在瑞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瑞典政府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通過定期舉辦會議、與居民組織座談和邀請民眾參觀核廢料處置設施等方式向公眾徵詢意見(「人們會把我們請到家裡做客」)。經過這一漫長的過程,某市政府已經提出在當地修建核廢料儲存設施的申請,並且經過了市民公投的同意。許可證申請已經提交,SKB希望2017年開始施工——不過前提是銅制容器的問題不會影響計畫的進展。該公司委託進行的最新一次民調顯示,當地對專案的支持率達到80%。

「當然,每個國家都得自己決定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但我可以說的是,這個法子在我們這兒很有效。我的建議是,盡可能保持開放,傾聽民眾的意見,對公眾開放設施,騰出時間回答各種問題,」雷斯說。

包括英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當然注意到了瑞典的成功範例。但一些早期的跡象表明,整個過程在英國可能不會進展得太順利,其原因就在於有意願接納核廢料處置設施的地區太少。今年九月,英格蘭南部的謝普韋因調查顯示63%的居民反對而退出,餘下的最後三個地方議會也推遲決定——它們全都位於北部的坎布里亞郡,該郡已經建有一個核電站了。即便選址工作能按計劃進展,仍然存在不確定性——比如發現候選地的地質條件不適宜。或許這種程度的公共參與最終只能是一個錯誤?

「很顯然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如果你能徵得社區居民的同意,專案就能順利進行。但在核廢料處置庫的選址中,技術因素十分重要,這樣一來選擇就更少,」該項目一位不願具名的諮詢師表示。「這個流程是他們確定下來的,但是如果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他們應該反思一下策略是不是有偏差。」

幹嘛非要埋起來呢?

有些人根本不認為應該把核廢料埋起來。「很多人都在說應該把核廢料埋在地下,好像它對人類是個巨大的威脅似的,我反對這樣的說法,」支持發展核能的環保主義者馬克•林納斯說。「這是反核組織幾十年來一直在爭取的不理性政策的產物。在我看來,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人,沒有任何生物曾受到過核廢料的傷害,而且將來也不會。」

林納斯認為,與其爭論在哪兒建設核廢料處置設施這種「無休無止的無聊問題」,政府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迴圈利用乏燃料上。 Prism快堆能夠實現這一目的,英國政府目前正在審核這項技術。

核電產業的高級業內人士也認為,推進乏燃料迴圈再利用是未來核能發展的關鍵。推動快堆發展的通用電氣-日立公司的高級副總裁凱文•沃爾什今年九月在參加世界核協會大會時發言表示:「在過去幾代人中,我們這個行業都將核廢料看作是一個麻煩的包袱。或許這正是環保組織不能像我們一樣將核電看作清潔能源的最重要原因。」

相關連結:

核廢儲存安全性再爆疑慮 韓福德雙層儲存槽首次發現滲漏

【台灣必須廢核的10個理由】台灣成了劇毒核廢料之島

全球最大核廢儲存場興建案 爆核安隱憂

美國田納西州小鎮 恐淪為全球核廢料傾銷地

戈壁小城「鯨吞」國際核廢料

科學家抨擊:美國核廢料小組忽視人們的恐懼感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發表日期2012年10月24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綠色影展|《部落之音》:最最遙遠的路

作者:林木材(影評人)

地震使得大地滿目瘡痍,房傾地塌;外界善心的賑災物資,在災民深怕資源分布不均下,卻也始料未及的搞得族群分裂、人心惶惶。毀壞的部落可以重建,但因分化而逝去的情感,是否也能盡釋前嫌,撫平撕裂的傷痕,回復到原本平靜和諧的狀態呢?

一對已分居的夫妻因為地震而重新相聚,自組協會帶領著居住在組合屋的人們重建;年紀較長的吳主任則是自救會的總幹事,他們皆犧牲奉獻為了部落,但在許多層面卻意見相左,針鋒相對。於是在重建的過程中,泰雅族的雙崎部落不僅僅分化為組合屋與非組合屋,同時也分為上雙崎與下雙崎,族人們口中不停講著我們、他們,老一代、中生代…原本美麗的部落,在流言蜚語中分裂,人心的分化內耗著領導者的心力,他們承受著比一般人更多的責任與心酸,「人性」似乎成了比「地震」更須克服的問題。 

地下電台主持人巴亞斯利用廣播方式告訴族人部落重建的情形,有天在備感無奈的心情下,點播了現代民歌運動「第一代」健將胡德夫演唱的《最最遙遠的路》,表達對於重建遙遙無期的看法,而這首《最最遙遠的路》在推行原住民運動的當年,卻是用來激勵原住民學生奮發向上的歌曲。

《部落之音》在作者偶爾利用巴亞斯犀利言詞旁述的貫穿下,不僅僅得以讓影片形式更加活潑,同時也補足了一般紀錄片僅用字幕敘事的不足,部落內部的分裂與鬥爭,也更顯得可笑與可悲。在觀點的詮釋上,多半客觀而中立,影片中許多畫面的補捉,不僅僅蘊含了諸多對現實的諷刺,同時更像是揭示了人性。掌權者的不願意下放權力,自私的想法總是拖累著整體,一種故步自封的心態,也成了每次災難過後,首當其衝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

在觀賞《部落之音》時,其實是夾雜著個人對於地震與賑災的某些印象,回想起九二一過後,賑災物資與捐款源源不絕,台灣滿是愛心與團結,總令人充滿著許多熱情希望。當愛心物化為金錢與物品,這樣的舉動總是帶著對於社會的一點關懷與責任,但當捐贈完畢之後,對於社會的責任是不是也跟著完結了…

觀看紀錄片,很多時候是一種溝通,一種吸收知識的方法,許多人因為紀錄片的「真實」而感動流淚,誓言實踐一些想法,但更多時候,這個「真實」則是透露了現實的無奈與悲哀,不為什麼,因為那就是「真實」。而這個世界正如影片中一樣,那麼多的紛擾、那麼多的無能為力,但如果連那一點自省的能力,都不肯正視與實踐,那麼觀看他人的生命,也只成了一種消費、一種發洩。

《最最遙遠的路》歌詞其中一段這麼寫著:
這是最最遙遠的路程,來到以前出發的地方。
這是最後一個上坡,引向田園絕對的美麗。
你我須穿透每場虛幻的夢,才能走進自己的門,自己的田。 

這麼一條最最遙遠的路,勢必是要我們一起攜手,堅持、實踐的。而這個「我們」,則是包含了與這塊土地息息相關的所有人呀!

※本文轉載自於「電影‧人生‧夢」部落格

Top

 
 

二仁溪重汙染物 南市府將挖除

摘錄自2012年11月28日中央社台南報導

二仁溪台南市河段沿岸在20多年前因燃燒廢五金等工業汙染,河床地留下大量有毒廢棄物,市府將從12月起整治挖除。

台南市政府水利局副局長彭紹博28日表示,二仁溪沿岸早年有許多燃燒廢五金、電鍍、酸洗等工廠,產出工業廢水排入溪水中,曾在民國76年間導致「綠牡犡」汙染事件。彭紹博指出,在政府強力取締廢違章工廠,並輔導業者後,已大幅減少汙染行為,但仍偶爾有不肖業者任意棄置廢棄物或傾倒金屬渣在河川兩岸。他說,市府在民國98年完成汙染場址調查報告,發現二仁溪橋下約3300平方公尺的河床內,埋有重約3270公噸五金廢棄物;其中包含1155公噸有毒廢棄物,整治挖除作業已經發包。

彭紹博表示,整治挖除作業將自12月起執行,預計在102年4月中旬完成有毒廢棄物處置;隨後再視作業情況,進行後續清除與維護工作。

Top

 

反茄萣濕地開路 環團提出替代方案

摘錄自2012年11月28日自由時報高雄報導

茄萣114號道路開闢問題吵得沸沸揚揚,市議員陳明澤理光頭表達要求闢路的決心;多個環保團體也發表聲明,強調114號道路開闢將破壞茄萣濕地完整性,建議以內灣路擴建,銜接仁愛路及台17線做為替代方案。

環保團體認為,114號道路規劃雖然是在茄萣濕地劃設為國家重要濕地之前,但如今時空條件改變,對於當地民眾交通需求,可由替代方案來紓解。建議可擴建內灣路,向西銜接下茄萣市場,往南接仁愛路,通往台十七線,既可滿足居民往南交通的需求,又可保護茄萣濕地不受道路開闢而被切割,是雙贏的方案。

對於民代堅持開路才能繁榮地方,環保團體提出「七股經驗」,強調七股原本要開發鋼鐵煉油廠,但各界一致反對,後來發展生態旅遊和復育,如今已是世界級重要黑面琵鷺的棲息地,每年吸引上百萬遊客飽覽珍貴鳥類和紅樹林,同樣能帶動社區經濟發展。

目前市府已劃設82公頃茄萣濕地公園,副市長劉世芳則重申,茄萣濕地是國家重要濕地,道路經過得經過環境影響評估,市府正進行相關程序,並未否決道路開闢的計畫。

Top

 

氣候暖化致使歐洲迅速變化

【UNFCCC-COP18】系列 摘譯自2012年11月26日ENS比利時,布魯塞爾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歐盟環境總署發表新的評量報告,說明氣候變遷正以冰河融化、格陵蘭冰蓋縮小、海平面上升、積雪減少及永凍層融化等形式影響全歐洲。

這份報告由50位作者共同撰寫,名為《氣候變遷,歐洲的衝擊與弱點2012》(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vulnerability in Europe 2012),在卡達杜哈召開的年度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前發表。報告中表示整個歐洲都觀測到平均氣溫升高的現象;而降雨量則是呈現在南歐下滑北歐上升的趨勢。

 西班牙南部半沙漠區Bardenas Reales的Pisquerra地塊(攝影:Bruno Barral)

歐盟環境總署執行主任Jacqueline McGlade表示,「氣候變遷是真實的全球現象,且變遷的範圍與速度變得越來越明顯。也就是說在經濟體的每個層面(包括家庭)都需要減少碳排來因應。」

災害頻發區  人類活動增加確定是關鍵因素

近年來,包含熱浪、洪水及乾旱等極端氣候在歐洲各地導致鉅額成本支出。

由於預期極端氣候將更頻繁且劇烈的發生,估計未來的氣候變遷將增加脆弱性。如果歐洲社會不因應,損失將會繼續攀升。

根據歐盟環境總署的這份報告,整體趨勢中氣候變遷扮演的角色究竟佔多大成分,或許需要更多證據確認,但在易發生災害地區,人類活動增加確實是關鍵因子。

報告中表示,一些地區會較其他地區更難適應氣候變遷,整個歐洲的經濟狀況不一是部分原因,而氣候變遷會強化這些差異。

世紀末  歐洲氣溫增加2℃以上

歐洲有史以來最暖的時刻發生在過去十年間(2002~2011年),相較於工業革命前溫度上升了1.3℃。根據不同模式預測結果,本世紀末,歐洲氣溫相較於1961~1990的平均值,將上升2.5~4℃。

過去十年間熱浪發生的越來越頻繁,且時間越來越長,導致數萬人死亡。報告中表示,除非社會因應,否則接下來的數十年更多的熱浪將導致更多人死亡。但相對的,在許多國家因寒冷天候而死亡的人數則會下降。

根據預測,由於溫度的升高加強了水循環,氣候變遷也將使河流氾濫增加,尤其在歐洲北部。

在南歐河流乾旱似乎變得更加嚴重及頻繁。預測在南歐及歐洲的其他地方夏季河流最小流量會減少。

海平面每年上升3公釐

北極暖化的速度比其他地區快。海冰的歷史新低分別發生在2007年、2011年及2012年;約只剩1980年代最低點的一半。

格陵蘭融化的冰河開闢出通往海洋的新路徑(攝影:Giovanni Paccaloni)從1990年代起,格陵蘭的冰帽融化速度倍增,2005~2009年約以每年2500億噸的數量流失;1850年起,阿爾卑斯山的冰河約損失了2/3,而這樣的趨勢仍將持續。

海平面則是上升中,致使沿岸地區在風暴侵襲時面臨更多的風險。20世紀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7公釐,近數十年間卻每年上升3公釐。

即便對未來的預測有極大的變異存在,但21世紀海平面上升幅度極有可能大於20世紀。海平面上升在歐洲各地差異很大,舉例來說可能會受到區域性土地位移的影響。

報告中表示,結合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資料,氣候變遷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影響,除了冷、熱溫度的直接影響外,其他間接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

氣候變遷使得硬蜱分佈向北蔓延、隨著越來越溫暖的氣候使得歐洲更多區域成為蚊、蚋等疾病帶原昆蟲分佈範圍更廣、花粉季除了比50年前提早了10天外,影響時間還拉長了,這些都會衝擊人類健康。

許多研究測量植物和動物特徵的變化結果表明,植物提前開花的年份,淡水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的發生高峰也會提早。

而隨著原棲地溫度提高,許多動植物向北或更高海拔遷移;一些物種遷移的速度跟不上氣候變化的速度,可能會迫使這些物種滅絕。

雖然南歐區能用於農業的水會變少,但其他地區的生長條件將得到會改善。歐洲數種作物的生長期已經增長,且預計這個趨勢將繼續維持;可耕種區域也往北擴充。但在歐洲中部和南部的熱浪與乾旱將致使某些作物的產量下降。

另一方面,溫度上升導致取暖的需求會下降,將會節省能源。但相對的,這部分的能源減少將會被炎熱夏天的降溫需求所消耗的能源抵銷。

這份報告目的在於呈現氣候變遷對整個歐洲的影響,也已提交到歐盟執委會將在2013年3月出爐的「歐洲調適策略」(European Adaptation Strateg)。

要查閱更詳細有關氣候變遷調適措施的訊息,可參考歐盟環境總署建置「氣候適應」網站http://climate-adapt.eea.europa.eu 

Top

 

全球暖化 李顯龍視危機為轉機

摘錄自2012年11月28日聯合新聞網報導

全球暖化,可能會是新加坡的另一個「轉機」,新加坡打算爭取成為第一個成為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觀察員的近赤道國家。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昨天在他臉書上表示,氣候暖化造成北極融冰後,過去必須繞道航行的歐洲船運業,如今可以縮短20天航程後抵達日本。這個現象對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城市之一的新加坡,「短期內還看不出影響,但長遠來說就不知道了」。

如果港口營運是新加坡繁榮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歐洲船隻取道北極走更省錢的路線,長遠來看,對新加坡的影響不言可喻。

李顯龍指出,儘管新加坡幾乎就是位於赤道上的國家,仍將爭取成為「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這個提議本月稍早曾由副總理張志賢提出,李顯龍昨天正式定調。「北極理事會」目前由加拿大等8個北極國家組成論壇;法、德、荷、波、西及英國則是觀察員。

李顯龍在臉書上貼了英國廣播公司的新聞照片,一張希臘籍載運天然氣的油輪本月初駛離挪威,已穿越俄羅斯北部朝日本航行。這艘船預定下月初抵達目的地,且比以往繞道航行快了近20天。

油輪公司表示,開發北方航路是因為北極冰雪融化的科學記錄,他們研究報告後發現,冰層融化越來越有利於航行,一般可縮短4成的航程。

Top

 

航海碳稅 歐盟蠢蠢欲動

摘錄自2012年11月29日台灣新生報報導

當前國際正視海洋環境汙染議題,尤以歐盟付諸實際行動,從徵收航空碳稅再到徵收航海碳稅。歐盟蠢蠢欲動,似有意掀起碳貿易戰,航海碳稅對海運業市場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使得除船舶大型化趨勢外,船舶技術改進,高附加價值船舶也將成為未來市場主流。

歐盟先前發表聲明,明年初將引入針對航運業的措施,用以監控、核查和報告航運業溫室氣體排放。該措施為建立未來可能市場機制邁進第一步,這些市場機制包括將航運業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藉推動碳稅措施,擬緩解龐大財政赤字壓力。

聲明指出,到今年底,一旦航運業碳減排在國際海事組織(IMO)層面仍未達成共識,歐盟需提出立法,將航運業納入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削減航運業碳排放。

歐盟徵收航海碳稅,無疑對亞歐航線影響最大。亞歐航線競爭激烈,擁有充足貨源,但如果徵收航海碳稅,勢必增加船公司成本,在以低成本為競爭優勢航運業,有利於高市場佔有率船公司轉移成本。

Top

 

深入報導|杜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COP18觀戰重點

【UNFCCC-COP18】系列 作者:劉仲恩(台達電子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

卡達副首相、本屆大會主席Abdullah Bin Hamad Al-Attiyah於開幕式中發言(照片取自卡達COP18官方網站)聯合國的氣候變遷大會(COP18)在11月26日在卡達首都杜哈揭幕,上萬名各國代表飛往這個富裕的中東小國,展開為期2週的談判會議。

去年在南非德班舉行的大會,《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得到確認,同時建立了所謂的「德班平台」(Durban Platform for Enhanced Action),在2015年前協商出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新國際協議,於2020年以前生效。各界多半視德班大會圓滿成功,推動氣候談判到一個新的進程。今年各國能否把握去年的好氣氛,協商出具體成果,成了各界密切關注的焦點,在此我幫讀者整理本次談判的觀察重點。

《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

在京都框架之下,發展中國家並不需要承擔減量目標,未簽署條約的美國原本就置身事外,目前只有歐盟和澳洲明確表示參加第二承諾期,一些原本的簽約國,如日本、俄羅斯、加拿大和紐西蘭都已經表明不會加入。去年的談判尚未訂出新的承諾期是5年還是8年,減量目標為何,也未釐清第一承諾期所剩餘的配額(AAU)的處置方式,本次杜哈會議將會討論出京都第二承諾期的具體細節。不過由於眾多國家退出,這第二承諾期包涵的碳排放僅約有全球總量的15%,但可被視作連結2020年新國際協議的過渡。

CDM和市場機制的未來

(照片取自卡達COP18官方網站)透過京都議定書之下的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發達國家可以在發展中國家投資減碳項目來抵換本國的減量目標,以低成本的方式減碳,並協助發展中國家以低碳路徑發展。從多年發展經驗看來,CDM可說是毀譽參半,這機制造就了蓬勃的碳金融產業,其減量單位(CER)連結了國際碳交易市場,成功促進了資金跟技術的流動。但因為一些減碳項目的實施方式令人詬病,且多數資金目集中在中印巴西等國,最低收入國家並未從中受益,而飽受批評。

隨著《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即將在2012年末結束,聯合國核發的CDM減量單位(CER)有了爆炸性的成長,由於供給遠遠大過需求,鉅額的減量單位在市場上乏人問津,今年減量單位的價格跌到了歷史新低。CDM將何去何從,本次杜哈大會是一關鍵時刻。有關CDM的討論,也將左右未來「市場」在減碳工作中的定位,新一輪談判中的「新市場機制」(New Market Mechanism)是各方聚焦的重點。

綠色氣候基金

在2009年哥本哈根大會中,各國提出了「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的構想,目標在2020年每年籌集100億美金,協助發展中國家的減緩與適應氣候變遷的工作。這個基金在去年德班大會正式成立,今年中,各國協議將祕書處設立在韓國仁川,算是又把這議題推進一步。杜哈大會中將討論這「綠色氣候基金」的治理結構,並討論資金的來源,除了傳統多邊與雙邊國際合作之外,在各國政府緊縮金融支出的當下,私人資本看來將在這資金中扮演一定角色。

邁向德班平台

甫屆滿一歲的「德班平台」,目的是在2015年前協商出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新協議,於2020年以前生效,這談判平台首度消弭了長久以來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界線,將談判帶入一個新軌道。不過這個平台目前僅僅是政治上的宣示,具體內容還有待漫長的協商角力,今年杜哈大會將為預計2015年出爐的協議鋪路,台灣長期推動參加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對於德班平台的最新發展,以及可能參與的方式,更應密切注意。

政治決心的去向

過去一年,美國選民以選票支持歐巴馬連任,中國也誕生了新的領導班底,這兩個在氣候政治具有重要地位的國家,是否能提出什麼具體承諾或策略,仍舊讓人期待。由於下個國際協議拉到2020年,因此各國更有時間討論,如何填補目前減碳承諾與科學家建議值的差距(Emissions Gap),這可能會促使各國在往後幾年提高2020年的減碳承諾。

總之,今年的杜哈大會主要是一次承先啟後的會議,承先在於延續京都議定書第二期,啟後在於為綠色氣候基金和新協議打下基礎,並不容易有令人意外的突破進展。國際談判進展緩慢,卻又步步關鍵,讓我們仔細關注今年的杜哈大會,希望大會成功。

※ 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論壇|「不合作主義」在江汀村風起雲湧

作者:江和

Shin, Yong-In教授於海軍基地前宣示加入不合群主義運動Shin Yong-In教授於2012年11月公開發表:為了和平解決濟州島海軍基地計畫所造成的衝突,以及為了實現正義的法律,將加入江汀村的「不合作主義」運動,直到政府以及海軍停止強制執行海軍基地建設案。

「我將以我的身體阻擋工程車輛進出海軍基地,」Shin Yong-In教授說。

為何在江汀村推行「不合作主義運動」?

Shin Yong-In教授表示:「當所有試圖阻止非正義支配性強權的所有法律上的努力變得無意義,對於強行進行中的海軍基地建案,再沒有甚麼是身為一位法學院教授以及一位律師的我可以做的了…。」

2009年濟州道江汀村438名居民針對國防部長官提起訴訟,並要求法院判國防部取消濟州海軍基地建設計畫,對此,法院判決:韓國國防部於2009年時,在並未切實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的情況下批准建設專案實施計畫,因此這一計畫無效。

然而,2012年7月,韓國最高法院推翻原審中被告敗訴的判決,宣判國防部建設濟州海軍基地案為「合法」。韓國最高法院所做出的最新判決意味著,韓國國防部將可如期推進濟州海軍基地建設項目。

合法與違法的定義在當權者的權勢下可一日變動,然而動搖不了因江汀村海軍基地一案而集結的維護正義與和平的意志。

每日在江汀村海軍基地前以血肉之軀阻擋各式工程車進出海軍基地建設地的和平活動家們所阻擋的「不法工程」在韓國最高法院的判决出爐後,更鞏固了韓國警方對於和平活動家「和平非暴力阻擋工程建設的行動」上所扣的「妨礙業務」之罪名。並依此罪名進行掃除、逮捕、起訴、拘留等行動。5年間江汀村突起的驚人高犯罪率,以及濟洲道監獄「人滿為患」的諷刺情況讓許多隱藏的事實呼之欲出。

端坐在海軍基地前的和平活動家所舉的抗議標牌中總少不了「釋放良心犯」之標語。這些人有人坐鎮工程現場,有人上法庭,有人蹲牢房,無一不是以身犯險。「這些人不顧遭受懲罰的風險,即便只能延遲工程速度5分鐘之久,仍義無反顧。他們是遵循『良心法』的人們,這些人已經實質上在進行一場和平的『不合作主義運動』。他們的勇氣讓曾經受到法律侷限的我感到羞愧,也促使我問自己:究竟何為『真法』,」Shin Yong-In教授表示。

Gureombi  不合作主義運動

和平活動家在海軍基地前靜坐以及在工程車通行之道路上作畫事實上,在Shin Yong-In教授公開賦予此和平運動為「不合作主義運動」之前,反對濟州島海軍基地運動中的許多村民以及和平活動家們早已以各類方式持續不斷地實踐此「不合作主義」運動之實際內容。

江汀村的「不合作主義運動」紮紮實實地奠基在這許許多多有名、無名的小人物上,是一個自發性、草根性且具多元性以及創意性的「不合作主義運動」,依其獨特性又稱其為「Gureombi不合作主義運動」。

為阻擋工程,為了維護自然、生命與和平的「Gureombi不合作主義運動」之型態多元如百花,在反對海軍基地運動的各式挑戰中綻放。

譬如在海軍基地前靜坐,在工程車的通行之道路上唱歌跳舞、騎腳踏車、吃飯、舉行宴會、進行宗教儀式(禮拜、彌撒…)、創造大型藝術品、遍地作畫等等,搞地警察與工程保全人員頭昏腦脹,也有的人在可能的衝突現場進行「一步一和平」的「三步一拜」活動,為混亂的現場增添一絲平靜。

作家們在工程車通行的道路上擺上自己的書,以「和平圖書館」阻擋車輛通行「一步一和平」的「三步一拜」活動

除了陸上的活動,反對海軍基地運動的「不合作主意運動」自然少不了水上活動。然而遭到政府貼上不良標籤的和平活動家,在海警以「防止未來犯罪」的名義下,竟連獨木舟都被強性禁止出海,不只是獨木舟遭禁,連游泳都不准。

此舉非但剝奪了人民的自由,更剝奪了江汀村「Save Our Sea(SOS)海上不法工程監視團」出海監視海軍基地海上工程所造成的環境影響之權力。事實上,SOS團體已多次揭發了海上工程在違反環境影響評估的情形下祕密進行的不法案例,因此海警無理由地阻擋行為更是剝奪了市民進行環境監測的權力,也間接地為不法的環境破壞工程護航。

陸警阻擋SOS的獨木舟下水海警阻擋SOS獨木舟出海

在陸警以及海警合力阻饒下仍持續入海的SOS團體,曾經發起各式有趣的「海上不合作主義運動」。包括宣示海為萬物所共有的「海上Olley散步小路(註三)」活動、帶領市民透過海路再次佔領Gureombi岩石的海上獨木舟計程車活動等等。

註一:Gureombi為江汀村Jungdoek海岸上的巨大火山岩塊,是許多村民的精神寄託。

註二:「Gureombi不合作主義運動」之一般訴求有:

  • 政府應該尊重憲法之規定:尊重人民的基本權利
  • 濟州島海軍基地計畫應該被撤回
  • 刪除2013年濟州島海軍基地計畫之2009億預算
  • 濟州島海軍基地計畫應該蓋立即停工,因為此計畫的正當性是在謊言、背叛、法律規避(Evasion of Law)以及暴力下強制實行,因此也清楚的證明了其不法性。
  • 政府、海軍以及警察應該立刻停止暴力
  • 釋放所有良心犯
  • 濟州島海軍基地計劃案的相關員工應針對國會對政府官員之審查中,所揭露出的問題負責

註三:Olley小路為濟州島註明的環島健行步道。

※ 本文轉載自Save Jeju Now網站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