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12.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鼓勵餵獼猴? 國家風景區凸槌

東管處文宣品出現鼓勵餵食獼猴的文案

長期以來高 雄柴山的人猴衝突令主管機關頭痛不已,究其原因,遊客餵食台灣獼猴的行為是原因之一,監察院最近建議農委會,應在《野生動物保育法》增訂罰則,或輔導地方 政府訂定自治條例,明令禁餵獼猴;但最近有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卻將餵食獼猴列入宣傳資料,明顯未借鏡柴山經驗,令保育團體搖頭。

登仙橋是著名的賞猴地點,近年來因餵食導致人猴衝突的報導逐漸增加,恐怕成為柴山第二。但東管處與東河鄉公所「登仙橋遊憩區」都出現疑似鼓勵民眾餵食的文案。東管處副處長林維玲表示,將馬上修改行動APP以及網站相關的文字,至於文宣品的部分,未發放的資料將人工訂正、刪除以及加註。他說,文案是委託外包廠商,審稿時未注意而造成,未來將加強把關。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台東獼猴愈來愈多 遊客別再餵食

不餵才是真愛 柴山獼猴特別凶?餵出來的!

【特稿】台灣獼猴:殺或保育?

我們的島:猴平相處(影音)

生物簡介|沙灘上的保齡球:濱刺麥(上)

作者:陳彥樺(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研究員)

能生長在沙丘上的生物都有特別本領!例如沙丘植物多半要面對多鹽霧、被沙湮埋、強風、沙地營養貧瘠且少水乾燥,甚至有時會被海水淹沒等等不穩定的環境。其中「鹽」可是植物的頭號敵人,能生長在沙丘的植物也大多演化出可以適應海邊高濃度鹽分的特殊生理機制,減少鹽霧對莖或葉的傷害。

濱刺麥(Spinifex littoreus)是充分展現沙丘性格的植物。它又稱濱刺草,要是在海邊沙岸漫步或遊憩,也許叫不出它的名字,但對它不友善的外表應該會印象深刻:因為走路時,手腳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被它刺到,因此濱刺麥又稱為貓鼠刺,對旅人來說實在不討喜。

精采內文

書齋|【自然觀察達人養成術】餐桌上的觀察

作者:黃一峰

談到居家的自然觀察,一定少不了餐桌上的觀察。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大家為了要做菜,就得上菜市場或超市,而這兩個地方也是非常棒的自然觀察站,無論從南到北、從西到東甚至從世界各地來的各種食材都匯集到菜市場,所以這也是讓我們觀察各種植物和動物的自然教室。

吃飯的時候,還是可以做自然觀察,比如在吃雞翅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禽鳥翅膀的構造,那一啃就斷的中空骨頭,為的是減輕重量而讓鳥類可以飛行!剝蝦子的時候,也可以觀察一下牠的腹節和腹足,順便研究一下牠是怎麼游泳和移動的。吃魚的時候也可以慢慢且細心地用筷子夾取魚肉,最後觀察一下魚骨的構造。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韓國三星女工罹患乳癌死亡,官方確認與其工作還經有相當的因果關係,認定為職業傷害,而三星發言人表示不會對此提出上訴。這是三星爆發職災爭議以來少見支持勞方的判決。勞工是工業的重要基礎,反對血汗經濟,勞委會表示勞工要有更好的薪資,產業才能真正升級

世代務農的居民,因政府一紙公文恐失去他們的家園。竹東的二重埔自1981年被劃定為都市計畫範圍以來,居民為土地抗爭戲碼不斷上演,至今都還沒結束。寄居蟹也失去家園,在海邊竟看見走動的水龍頭,凸顯無殼寄居蟹的處境,有人發起「還給寄居蟹一個家」活動,將吃完的螺清洗乾淨放回沙灘,更重要的是在海邊不要將貝殼帶走,讓寄居蟹有家可歸

台中民間團體組成的「台中市政預算公審聯盟」,對市府預算做票選,第一名的烏龍預算是「企鵝館再編2000萬」,透露出預算的荒謬性,這是需要政府重視的,應該將錢花在刀口上而不是任意揮霍。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深度報導|科學渴望參與

作者:李河清(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今年COP18-在卡達杜哈舉行的氣候談判會議進展緩慢。這次會議最多只能定位為「期中」會議,因為原本2012年效力屆滿的京都議定書,在去年德班會議中延長至2015年。這得來不易的三年緩衝期,雖然爭取到排放大國包括中國與美國的全體參與,卻將談判實質進展向後推遲三年。

一片慘澹氛圍裡,仍有亮點。亮眼的成果來自於公民社會行動者(Civil society actors),特別是科技社群的邊會討論。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是氣候談判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科技社群,由兩千多位自然、工程、生態以及人文社會的學者所組成。事實上,IPCC本身不做研究,而是就特定議題的相關科學文獻進行系統性地整理與評估。其中,最活躍的第一工作小組(WG-I)分別在1990、1995、2001、2007發表四次科學評估報告,第五次評估報告也即將在2013-2014年完成。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