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3.3.11







近期活動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環境教育講座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石梯坪水田復耕 種出自信與健康

3月初,花蓮豐濱鄉石梯坪旁,港口部落的水梯田只剩下幾塊田尚未插秧,接近傍晚,仍有幾位農民在田裡操勞,只見動作熟練地完成插秧工作,一轉眼一小塊地就整齊的排列秧苗。今年共6甲地加入水梯田復耕,比去年多了1甲地。去年海稻米銷售一空,讓族人增加不少信心,復耕團隊在未申請多元就業計畫補助下,招募6位農民加入,決心靠著生產糧食的收入維持生活。

部落也嘗試多品系混種,多了台稉2號。這是比較久的品種,耕種、管理方式發展得比較純熟,在分糵、產量預估等品種特性,都可掌握;在抗病性,則對各種病蟲害都有部分抗性,即使感染也只會輕度感染,是具有水平抗病性的品種,特別適合有機耕種。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海稻米」添新品系 水稻混種少病害

「海稻米」產銷靠自己 石梯坪微型產業成形

港口部落為釀酒種糯米 古法育苗彎腰插秧

溼地裡的舞者與老鷹 呼喚人們重回與土地的連結

我們的島|非核不可?

採訪:胡慕情、林燕如、于立平;撰稿:胡慕情;攝影:柯金源、陳慶鍾、張光宗 陳添寶 陳志昌 陳忠峰

海天一線的鹽寮海岸,曾經是烏魚的故鄉。每年冬天,烏魚游過雙溪河口來到這裡,養活世世代代的貢寮漁民。1980年,行政院宣佈要在貢寮興建核四廠,引發居民抗爭,因為核二廠興建之後,排水口附近,出現了秘鯛魚。

日本東洋大學地質學者渡邊滿久,在福島災後沉痛表示,台灣和日本一樣多斷層,實在沒有興建核電廠的本錢。「在多斷層的地方蓋核電廠的,就是日本跟台灣。其他國家都是蓋在非地震帶上。如果在這蓋核電設施,很容易出事,台灣跟日本根本都不適合。」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徐琬婷

地球溫度飆升,據研究指出,現為過去4000年來最熱的時候。而北極熊數量持續減少,除了受到氣候變遷影響,也遭受到人類獵捕的威脅,7日舉行的華盛頓公約大會,美俄聯手提案禁北極熊買賣,卻遭否決,加拿大認為獵捕是文化的一環,但面對北極熊消失嚴重,難道我們還要再等20年才要開始做出行動嗎? 而為求在都市增加更多的綠地生態環境,新北市啟用首座都會型漳和人工溼地,將透過環境教育,讓學子們尊重每個生命存在的價值。

在中國,近期頻發的灰霾令專家憂心大城市大氣污染會出現質變,所以更應降汙減排,推進清潔能源發電成為當前主流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我們的島|凱道的一天~廢核遊行實錄

採訪:郭志榮、林燕如、于立平;撰稿:郭志榮;攝影:陳志昌、柯金源、陳慶鍾、陳添寶、陳忠峰、劉啟稜;剪輯:陳志昌

一波波人群,不斷走上街,彷彿沒有盡頭的人龍,309全台廢核大遊行,創造反核運動的高峰,也寫下公民運動的歷史...當「我是人‧我反核」的口號,響徹島嶼天空,為何核災讓人心不安?為何人民期待非核家園的到來?

309全島廢核行動,一波波自發上街的群眾,寫下台灣公民運動的歷史,開創反核行動的高峰,但是這不是終點,面對公投的算計,反撲的勢力,反核依舊必須相攜前行,永不止息。

精采內文

論壇|核電是歧視的象徵

作者:宋竑廣(文字工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在燃料開採階段,便有多起犧牲礦區原住民的案例,如在印度的Jadogoda地方,因開採鈾礦又被棄置核廢料的關係,多人罹癌、流產,或產下畸形兒等,有醫生統計,400名孩童有12名先天異常,又,從長期追蹤核輻射污染的記者森住卓所拍攝的照片可見,一名13歲的青少年蒙托唇嘴巴與右鼻孔沒有隔閡,上齒列與嘴唇因此歪斜亂長,整個成為不規則的朵形,遠超出一般唇顎裂的程度,或者有少年腳大姆指長成大大的L型等等,讓人觸目驚心。本地距核廢料棄置場5公里內有15個村莊,人口約3萬人。

在廠址選擇階段,因為貢寮抗爭運動的關係,是台灣人比較熟悉的部份,前面說「核電是歧視的象徵」,是日本核工學者小出裕章早年參加偏鄉抗爭核電後的感觸;日本祝島反核運動者富田貴史來台演講時,不但告訴我們綠色心形般的祝島遭受核電威脅,還指出許多鄉鎮在接受核電後,農漁產品信譽喪失,在地產業崩潰,形成難以脫離的共生關係,一個機組回饋金用完了再蓋一個,如惡性腫瘤不斷增生。

精采內文

 

石梯坪水田復耕 種出自信與健康

本報2013年3月11日花蓮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3月初,花蓮豐濱鄉石梯坪旁,港口部落的水梯田只剩下幾塊田尚未插秧,接近傍晚,仍有幾位農民在田裡操勞,只見動作熟練地完成插秧工作,一轉眼一小塊地就整齊的排列秧苗。今年共6甲地加入水梯田復耕,比去年多了1甲地。去年海稻米銷售一空,讓族人增加不少信心,復耕團隊在未申請多元就業計畫補助下,招募6位農民加入,決心靠著生產糧食的收入維持生活。

不施肥 質量並重

復耕團隊農民賴昌春十年前回部落,一開始跟著自己的父親務農,做了兩年之後,就不再做了,之後接一些零工,農事一停就是8年,因為喜歡無毒的生產方式,今年決定加入農耕的行列。他說生產的1.5噸繳公糧,其餘的都歸自己。不過他十分擔憂,稻子會生病影響產量。

花蓮區農改場今年仍持續協助水梯田復耕團隊農業技術諮詢,這一天,助理研究員林泰佑帶著可用於有機農田的「亞磷酸」,教導農民使用,為植株打預防針,增加抗病性。

石梯坪這一帶農地,有機質檢測達到6的等級,尚不需肥料幫助。事實上,有機肥料價格太貴,復耕團隊也買不起。

不用苦茶粕,除了價格昂貴,還會傷害用皮膚呼吸的水生動物,復耕團隊的靈魂人物舒米如妮除了負責產品包裝與行銷,仍不放棄農業工作,和伊瑪(母親)每天都到田裡撿福壽螺,只是此非長久之計。過完年後,舒米如妮帶回一批剛出世的小鴨子,經過40多天細心呵護,等秧苗再長大一點,小鴨子們將到田裡服務。

多品系的海稻米

今年,水稻品系多了台稉2號。雖然品種有些差別,不過族人似乎認為田間管理的差異不大。

台稉2號也是有機農民常選擇的品種。林泰佑說,台稉2號是比較久的品種,耕種、管理方式發展得比較純熟,在分糵、產量預估等品種特性,都可掌握;在抗病性,則對各種病蟲害都有部分抗性,即使感染也只會輕度感染,是具有水平抗病性的品種,特別適合有機耕種;他說,只要農業技術以及田間管理的好,都能種出不錯的成績。去年十大經典好米,即有台稉2號入選。

產銷班行不行

稻田裡保有原始的田埂青翠,有別於慣行農田殺草劑留下的裸露的土地。堅持無毒耕種,舒米如妮常勸誡夥伴,千萬不能用化肥,一使用就全軍覆沒了;20-30年沒有水的水圳,林務局都已經修好、打好基礎,不應荒廢,否則對不起納稅人。

今年1月就開始翻耕整地,但是部落很多翻耕機不願意來。田埂太高、泥土太軟、區塊太小,以至於發生過翻耕機陷入泥土必須請車子吊起來。海邊的水梯田,耕作上似乎具有相當的難度,農民們憑藉毅力,一一克服,不過時間相對拖延了。

花蓮場建議翻耕後一個月插秧,但是如果按照這個時程,恐怕3月底都無法完成。不得以只好翻耕完一周就插秧。復耕團隊希望自購一部中型的曳引機,也考慮成立產銷班,取得相關的資源。

產銷班的成立必須具備10位農友或10公頃,復耕團隊顯然都不符合其中一項,而且申請產銷班需要提出地籍資料,原住民一聽到要繳地籍資料給政府,根本不願意,過去常因不熟悉漢人法令屢屢吃虧,觀念已經根深蒂固,農委會能否贏回族人的信心,有待檢驗。

保價收購種出信心

舒米如妮打造的米粑流品牌,將以保價收購的方式,跟每位農民收220包(60公斤/包)乾穀、約可輾成800公斤白米。目前雖尚未進行有機認證,但種出來的成果,舒米要求需通過花蓮場的檢定。

年初幾個朋友邀請舒米如妮到台北說明海稻米,不少人已經掏腰包認購預定8月出品的海稻米,附近一家知名民宿,也認購3.2噸,雖然米還沒種出來,就收到一部份支持者的訂金,這些錢也分給農民,讓農民有信心種出好米。

Top

 

我們的島|非核不可?

採訪:胡慕情、林燕如、于立平;撰稿:胡慕情;攝影:柯金源、陳慶鍾、張光宗、陳添寶、陳志昌、陳忠峰

海天一線的鹽寮海岸,曾經是烏魚的故鄉。每年冬天,烏魚游過雙溪河口來到這裡,養活世世代代的貢寮漁民。1980年,行政院宣佈要在貢寮興建核四廠,引發居民抗爭,因為核二廠興建之後,排水口附近,出現了秘雕魚。

貢寮居民吳文通說,鹽寮對漁業的依存度很高,早期貢寮有七、八成都是漁民。核四宣佈在貢寮興建時,有教授提到,核四將造成生態破壞、漁業會蕭條,所以漁民便開始集結抗爭。

1994年,為了避免反核人士不斷包圍立法院抗議,國民黨違反預算法,一次通過8年的核四預算,貢寮居民和民進黨合作,發起核四公投。2000年,民進黨執政、宣佈核四停建。立法院進行杯葛,110天後,核四復工。核四復工後,國民兩黨聯手追加核四預算。2003年,核四的核子反應爐機組來台,意味著能源政策的方向底定,但核四廠坐落的地質,危機四伏。

地調所長林朝宗指出,核電廠地質調查不管做得再好,也只做了一半,無論哪一國,幾乎完全忽略海域的地質調查。台灣東邊海域有許多正斷層,「只要是正斷層,都可能是活動斷層」;此外核四廠附近,又有海底山崩,也有可能會引發海嘯。

日本東洋大學地質學者渡邊滿久,在福島災後沉痛表示,台灣和日本一樣多斷層,實在沒有興建核電廠的本錢。「在多斷層的地方蓋核電廠的,就是日本跟台灣。其他國家都是蓋在非地震帶上。如果在這蓋核電設施,很容易出事,台灣跟日本根本都不適合。」

2012年夏天,福島事故調查報告出爐,報告指出,斷層引發的地震,是核災主因。日本政府停下所有電廠進行體檢、提升防震設計。因應福島核災,台電公司也追加102億預算,加強核電廠耐震度。曾擔任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的土木學者陳慈慧卻說, 過去幾年,他一直要求核四要裝設強震儀,但台電裝設以後所量測出來的,跟電廠的防震設計圖,根本不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核四廠不只先天不良,還後天失調。光2010年,就爆發兩次大火、一次爆炸、兩次跳電、兩次電纜鋪設錯誤的工安事故。2011年,核工專家林宗堯發佈核四論指出,缺乏建造核電廠經驗的台電,擅自變更一千多項電廠設計、造成工序紊亂、工安不斷。

儘管如此,總統馬英九還是希望核四完工。馬英九表示,將要求相關單位進行更完整、更嚴謹的運轉測試,並且透過政府分層監督管理機制與公正的國際機構的評估與視察,確實符合安全至上、穩定商轉的目標,才會讓核四運轉。

為了興建核四,政府第五度追加預算,經費上看3300億。經濟部長張家祝,親自前往核四視察工程進度後,預計將核四錯誤施工的部分歸零重來,再邀請國際專家世界核能營運者協會WANO,協助監督核安。但前法國核能安全署長拉寇斯特指出,福島核災發生前,WANO也曾前往福島電廠巡查,不過監督報告只提供給電廠,而且WANO關心的重點,也不在於核安監督,或是電廠設計,而是營運情況。

3月3日,金山居民舉辦遊行活動,訴求核一、二廠除役、儘快將用過的燃料棒移除。因為台灣用過的燃料棒,和福島電廠一樣,都放在反應爐旁的冷卻池。曾預測福島電廠爐心熔燬的日本核工專家小出裕章指出,至今這些燃料棒的輻射物質,依然不斷外洩,而燃料棒所散發的銫含帶,是廣島原爆5000顆的量。

3月7日,來自蘭嶼、台東的原住民,也站上街頭,要求廢核。因為目前為止,全世界都還找不到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小出裕章說,日本一座已經屆齡超過13年的電廠,至今無法順利除役,關鍵就在於,世界各國,都無法處理核廢料的問題。小出裕章說,以台灣現在六座機組、運轉40年的情況來看,鈾的釋出量,大概是福島的十倍,初步估計,要一百萬年才能解決。

農曆年前,年貨大街上,出現了怵目驚心的核災裝。這是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學生周韋婷的作品。她本來對核能全然無知,福島核災發生後,才意識到核電對生活的影響。原本她只默默地吸收核電資訊,直到畢業展覽製作,才想到用服裝設計來傳達核電的可怕。

周韋婷一共設計了六套服裝,每套都有防毒面具的元素,其中一套有孕婦意象的,是她最喜歡的設計。這套服裝上有一個血淋淋的洞,「我是用圓的保麗龍挖空再上色。想表達,她是孕婦,但肚子已經因為輻射,受到傷害。一開始她是要摀住自己,不想讓自己吸入核輻射,但她肚子已經暴露出來了,所以她想要把防毒面具塞進去肚子,但又不知道該遮哪邊。」

環保團體穿著周韋婷設計的核災裝,到年貨大街發傳單,呼籲民眾參加3月9日的廢核大遊行、正視台灣不適合發展核電的事實。但政府卻說,一旦廢核,全民就得接受電價上漲的後果。

台電估算,未來天然氣一度成本是5.7元,核一、二、三廠每度電是0.69元。核一、二、三廠共發400億度電,一旦除役,每年發電成本將多出2004億元。至於核四發電成本,是一度2元,核四的發電量是193億度電,一旦停建,用天然氣取代,每年發電成本將增加714億元。台電指出,台灣若要非核家園,未來每度電要多付1.36元的成本。

綠盟副秘書長洪申痛批,經濟部根本是用錯誤的電價計算方式,來恐嚇民眾,為的就是要追加預算、來續建核四。環保團體批評,核四根本是大錢坑。台電卻宣稱,核四停建,不但全民將付出100億的違約賠償、台電還要虧損3300億,恐怕破產。況且為了預防尖峰用電需求,必須維持15%的發電備載容量,由於陸續有火力電廠除役,一旦核四停建,台灣恐怕面臨嚴重限電的危機。

但分析目前全台發電佔比,燃煤火力發電是27.8%,燃油是8.5%、天然氣是36.6%、水力9%、太陽能和風力0.2%、汽電共生6%,核一至核三是12%,備用容量,超過20%,而2012年最尖峰的用電量,甚至不需要核電,就可以滿足。環保團體指出,用電零成長已經是國際趨勢,台電如果不願意朝這方面努力,永遠都會有缺電危機。

綠盟理事趙家緯說,依照目前政府提出來的能源規劃,即使蓋了核四,仍然沒有辦法滿足未來15年間,會增加50%以上的用電成長。以台電估計的用電成長幅度來看,未來台灣還要在13年裡,蓋5座以上的核四廠,或是2座台中火力發電廠,才會滿足。「所以政府高估了用電需求,才來跟我們講說不蓋核四,沒辦法填補這些用電需求,根本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拿著香、捧著土地公,一群來自中山大學和高雄大學的學生,在3月4日,發起廢核行腳活動,希望和核電有關的資訊,可以廣為人知。這趟路程,長達五天,但這些學子,不以為苦。這些年輕人一邊行腳,一邊唱著「我的未來不是夢」,因為廢核、走向綠能,早已是國際上不可逆的趨勢。

2012年11月,聯合國能源政策顧問麥可施耐德受邀來台,針對後福島的各國能源政策進行專題演講。麥可指出,隨著各國對核電廠安全越來越重視,核電成本只會節節攀升,不可能降低。

麥可施耐德進一步統計2004年到2011年間,世界各國對能源的投資金額,再生能源的投資比例年年劇增,核電只有小幅成長,甚至在福島核災之前,投資金額就開始下降。世界各國退出核電市場,主要原因,在於投注核安的成本過於龐大,一投注新的設備,就又有新增風險,成為惡性循環。

過去政府宣稱,台灣只能逐步廢核,核四廠是核一、二、三廠除役之後的過渡能源,不能停建。趙家緯反駁,依照國際趨勢來看,停建核四、發展再生能源,才是台灣邁向非核家園的關鍵。

「我們台灣的核電技術,是GE這家美國奇異公司而來的,美國奇異公司去年接受訪問指出,在未來整個能源趨勢上面,它們很難證明說,繼續發展核電,是有存在合理性的。因為它認為在價格方面,是沒辦法和其他能源加以競爭的。另一方面,核電發展是會排擠其他能源的,因為再生能源跟核電都有一個特性,就是它們一開始的建造費用是昂貴的,後面的營運過程費用是低的,所以你一開始在同一時間我們丟三千億在蓋核電的過程中,等於就減少了三千億能夠去放在再生能源上面。」

「我住淡水,我支持非核家園,所以想來參加這個活動。而且我還這麼年輕,我不想太早死,我連戀愛都沒有談過。」這一天,行政院前聚集了許多民眾,用麥克筆寫上反核心聲,貼在「反核,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的旗子上。這是今年初一位咖啡店老闆發起的懸掛反核旗活動,至今已經超過上萬民眾響應。

綠盟理事長賴偉傑直指,民主是多層次的,包括代議政治、公眾參與、資訊公開,也包括政府應該提出完整的能源政策。目前台灣好不容易因為福島核災,才能比較理性地討論核四問題,政府部門不該用算計、卸責方式,來剝奪人民的權力。

賴偉傑的批評,是因為目前的公投法,存有許多瑕疵。根據公投法第30條規定,如果要停建核四,總投票人數必須過半,以台灣投票人口1800萬人來計算,就得有900萬人出來投票。此外,還要過半數的人同意核四不續建,公投才會成立。律師詹順貴認為,公投只是掩飾政府強推核四的工具。

綠盟秘書長崔愫欣認為,執政黨是為了紓解反核壓力,才提出公投的議題,希望民眾不要被政治算計模糊焦點,呼籲民眾在3月9號站上街頭,表達心聲。

3月9日,豔陽高照,反核的民眾,沒有被公投議題攔阻腳步,他們高聲吶喊,告訴政府,廢核,是台灣公民的責任。

根據主辦單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估計,這次的廢核遊行,全台約有20萬人走上街頭。有別於過去其他遊行,這次的遊行隊伍,有許多母親和小朋友挺身而出。在3點09分,廢核民眾,拉起長達5公里的封鎖線、包圍總統府,要求政府,立刻廢核。

「核災警戒、封鎖特區,終結核四、核電歸零」!民眾一次又一次複誦廢除核電的心聲。只因福島核災,歷歷在目。滿坑滿谷的人潮、堅定的吶喊,在首都街頭持續不斷。看在貢寮居民吳文通眼裡,情緒複雜。

「心理當然是喜悅的、覺得開心,但也覺得憂慮。因為是日本人、福島人的犧牲,才讓我們有這個機會,讓台灣人覺醒到核能是危險的,所以往好處想,對我們自私來想是好的。但對目前受害的福島人,我們應該用更慈悲的心,去為他們想,所以台灣人更要禁止下一個福島災難發生。」

走了漫長25年反核路的貢寮居民知道,這次遊行,不會是反核的最後一哩路。但只要有越來越多公民願意和他們站在一起,願意記得,福島災民還在受苦,希望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的心願,有一天,會實現。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地球飆溫 四千年來最熱!

摘錄自2013年3月10日自由時報報導

根據一項針對地球過去1萬1千年氣溫資料所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地球溫度正從原本長達數千年冷卻期急速升溫中,現在是至少4000年來最熱的時候,再次證明全球暖化並非自然現象,而是自250年前工業革命開始以來,地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所導致。

科學家表示,全球冰河面積僅次於南極大陸和格陵蘭的加拿大冰河融化已無法逆轉,本世紀結束前恐會減少五分之一,並造成海平面上升達3.5公分,加國北極地區的氣溫更可能升高攝氏8度。

根據這項發表在「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科學家利用來自全球各地的微型海洋生物化石試圖重建地球溫度,並一路上溯至距今1萬1000年前的最後一次冰河時代末期,結果顯示地球溫度近數千年來一直在持續冷卻中,到了20世紀卻突然開始史無前例地劇烈反轉上升。

據研究主筆人、奧勒岡州立大學教授馬可特指出,從化石研究中可發現,自1900至1910年間是地球過去1萬1300年以來最涼爽的時期,氣溫比其餘95%的時期更低。但100年後,自2000至2010年間卻是地球最溫暖的時期。全球溫度紀錄只從1880年開始,而這些紀錄也顯示,過去10年也是這100多年中最熱的時期。

馬可特表示,地球溫度在100年間從最冷的一端轉到最熱的一端,過去即使是在冰河時期,全球溫度也從未出現過這麼急劇的改變。化石資料顯示,地球溫度花了4000年時間,直到距今7000年前才上升了1.25度,自距今6000年起則開始緩步降溫。但化石資 料也顯示,自1920年代至1940年代,地球溫度只花了一個世代的時間就到達類似的暖化程度。

Top

 

保育公約會議 美俄聯手提案禁北極熊買賣 遭否決

本報2013年3月11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藍巧軒編譯;蔡麗伶、莫聞審校

在阿拉斯加努皮亞克小屋裡的北極熊毛皮。(攝影:Travis S.)為了自北極獵人手中搶救北極熊,美國和俄羅斯兩個冷戰對手最近在《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簡稱華盛頓公約),聯手對抗加拿大,提案禁止加拿大獵人出口北極熊的毛皮、熊掌與熊牙,但此案在7日遭各國政府否決,也使得許多努力遊說將北極熊列入保護名單的動物福利團體感到失望。

多年來持續資助在加拿大進行北極熊研究的「國際野生動物關懷組織」(CWI),其執行長Philip Mansbridge表示,「北極熊值得、也需要我們的保護,所以這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動物而言是個相當難過的日子。根據估計,到了2050年有2/3的北極熊都會消失,所以,難道我們還要再等20年才要開始行動嗎?」

178個國家代表最近在泰國曼谷舉辦華盛頓公約締約國會議,美方提案若通過,加國獵人可繼續捕獵北極熊以維持生計,但不能出口販售北極熊的皮毛與部位。此項貿易禁令案在會中成為爭議話題,並一度讓各國外交氣氛急遽凍結;雖獲得俄羅斯等國的支持,但反對方除了遭加拿大,歐盟5日也試圖封殺美國提案。

全球總數約2~2.5萬的北極熊族群,約有3/4居住於加拿大領土內,且加拿大是唯一允許出口北極熊商品的國家。加拿大獵人為了熊皮、熊牙與熊爪,每年約獵殺600隻北極熊。

美國談判團領隊、聯盟漁業及野生動物局局長Dan Ashe表示,「最佳科學證據表明本世紀中期將有2/3的北極熊消失,如何有永續的商業交易?」並指出「科學為北極熊描繪了一個光明的未來,一份出口禁令可以給北極熊一個機會繼續留存在這個世界上,直到我們找出面對氣候變遷的辦法。」

加拿大反對這項議案,他們主張氣候變遷所造成北極海浮冰減少才是影響北極熊最大的問題。他們駁斥「並未有充分的科學證據」 顯示北極熊族群量將在未來數十年下降超過半數,且商業交易「並未對北極熊造成危害」,而帶頭進行狩獵的伊努特人(Inuit)有適當的控制北極熊的數量,獵北極熊是他們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環。

加拿大北極地區的原住民國家組織代表Terry Audla表示,把北極熊列入保護對伊努特人造成嚴重傷害,而且也無法保護北極熊,他們還是會遭到相同程度的獵捕。

美國與所有專家都同意氣候變遷導致北極海冰消失是對北極熊最大的威脅,北極熊需要海冰才能獵食海豹。美國代表團指出,指出補獵行為將這些岌岌可危的熊類推向滅絕的邊緣。但加拿大認為縮減的海冰(在2012年達到破紀錄的低點)對北極熊的衝擊是「不確定的」。

俄羅斯代表團成員、首席北極熊專家Nikita Ovsyanikov駁斥所有加拿大人的論述。他表示:「那都不是事實,北極熊已為了生存苦苦掙扎,若將牠們陷於被獵殺的處境將促使牠們滅絕。」

Ovsyanikov補充,每年在俄羅斯約200隻北極熊被非法盜獵,並使用偽造的加拿大證件進入合法市場販售。「販售加拿大的許可證現在也變成一種犯罪事業,如果美國的提案通過的話這樣的許可證將會失效。」

包括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ce Council)及國際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在內的保育人是關注的議題則是隨著北極熊越來越少,牠們的皮毛越來越值錢。CWI執行長Mansbridge也表示,「貿易量增加的跡象顯示,北極熊毛皮的價格近年來翻漲了一倍。所有證據都顯示再這種狀況是難以為繼的,北極熊的數量已經在減少,持續允許這種行為是相當愚蠢的,我們也不應該繼續無視下去。」
CWI引用報告指出,在2001到2010年間,有3萬7400種北極生物被交易。也就是說,有5680頭北極熊遭獵殺,一年平均超過500頭、每天將近2隻被殺。其中93%的毛皮都被拿去出口販賣。

日本是這些毛皮的主要進口國,另外還有中國和其他歐洲國家。

北極熊19個亞族群的現況由於難以調查的特性一直存有爭議,雖然其中少數數量上升,但多數是下降的。加拿大聲稱 他們會調整每年的狩獵配額以確保北極熊的續存,;但批評者指出2011年在努納武特地區(Nunavit)相較於聯邦政府及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 的建議,採行了3倍於建議值的配額。「即便是現行值都不永續的前提下,增加狩獵配額將導致過渡獵殺且更不可能讓北極熊續存。」

努納武特地區團體表示,提高捕捉量肇因於北極冰況不尋常,致使更多的北極熊進入他們狩獵區內,而非高皮毛價錢所驅使。

【參考資料】

Top

 

交流道間綠意 漳和溼地啟用

摘錄自2013年3月10日中央社新北市報導

位於車水馬龍的北二高中和交流道下所建構的「漳和溼地」今天啟用,環保局長劉和然表示,這是新北市首座都會型人工溼地。

劉和然表示,延續以往大漢溪人工溼地的經驗,首次與國道高速公路局合作認養車流量繁忙的國道3號(北二高)中和交流道北上環道下的綠地,構築為新北市首座都會型人工溼地。

他表示,溼地總面積6.7公頃,水域面積為1公頃,以低碳節能的自然淨化工法建置,配合既有地形地貌施作,不僅保留生物棲地,更能淨化部分生活污水。

他說,「漳和溼地」未來將與位於「四三五藝文特區」內的「溼地故事館」結合,規劃導覽參訪課程,讓學子們透過觀察、體驗、實作的過程,認識生物多樣性,也學會和大自然的每一個生命和諧相處,進而尊重每個生命存在的價值。

環保局表示,漳和溼地位處避風的環道谷地,適合蝴蝶棲息,溼地動線內也種植約46種食草及蜜源植物,可望形成蝴蝶棲息與繁殖的良好生態。

Top

 

鐘南山:擔心中國大城市大氣污染出現質變

摘錄自2013年3月10日羊城晚報報導

8日上午,在廣東團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再次呼籲,政府應該轉變發展觀念,重視空氣污染問題,因為灰霾比非典還可怕。

「PM2.5,就是2.5毫米的細懸浮微粒,它可以一直進到支氣管,一直進肺泡,進到肺泡後相當一部分不出來。PM2.5是個載體,它會含有硫酸鹽、硝酸鹽,甚至含有病毒,還有致癌物質。它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對腫瘤,對母嬰等影響非常大。」

鐘南山用了很長時間,用北京等地的數據証明,空氣污染能增加肺癌等疾病的發生幾率,他提供的美國對幾十萬人進行26年的跟蹤顯示,每立方米空氣PM2.5增加10微克,肺癌的病死率增加15%-27%。

鐘南山說,他很擔心大城市的大氣污染會出現質變,「質變是有可能成為一個幾何級數的增高,或者出現像洛杉磯或者日本的化學中毒的事件。在這個情況下會導致更大的社會不穩定,後果的嚴重性遠遠超過非典。」

Top

 

中國代表委員呼籲:為清潔能源發電「開綠燈」

摘錄自2013年3月8日新華網報導

新華網北京3月8日報導發展清潔能源,實現未來環境安全,需要有新思路、新舉措。」來自中國能源保障大後方內蒙古的全國人大代表、中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總經理杜吉洲說。他建議,從加快天然氣田建設、開發利用好風能和太陽能資源、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等幾方面加大支持,讓清潔能源更好為人們服務。

然而目前,中國清潔能源利用還存在很多問題。如以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發電效率不高、發展受限。特別是部分區域煤價、氣價上漲預期明顯,將給發電企業經營帶來壓力。

據統計,中國火電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82%左右,每年消耗電煤16億噸左右。近期頻發的霧霾讓火電發電飽受詬病。降汙減排,推進清潔能源發電成為當前主流。

據預測,到2020年和2050年,中國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將分別達到7.5億千瓦和21.5億千瓦,佔總裝機比重分別達到37%和54%,清潔能源發電量比重分別提高到26%和42%。

Top

 

我們的島|凱道的一天~廢核遊行實錄

採訪:郭志榮、林燕如、于立平;撰稿:郭志榮;攝影:陳志昌、柯金源、陳慶鍾、陳添寶、陳忠峰、劉啟稜;剪輯:陳志昌

一波波人群,不斷走上街,彷彿沒有盡頭的人龍,309全台廢核大遊行,創造反核運動的高峰,也寫下公民運動的歷史...當「我是人‧我反核」的口號,響徹島嶼天空,為何核災讓人心不安?為何人民期待非核家園的到來?

日本福島核災後,核災的恐懼,化為真實場景,反核力量不斷擴大。2013年3月9日這天,來自台灣各地的民眾,從四面八方湧來,為反核走上街頭,準備寫下歷史的一天。

309廢核大遊行,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辦,一百多個民間團體加入發起,主辦單位鼓勵參與者,自製反核道具上街。在台北的反核隊伍,分成「核電災民大隊」、「藝術行動大隊」、「陽光親子大隊」、「我是人大隊」、「社團大隊」、「政黨大隊」。

藝文界組成的「我是人大隊」,出席者有發起藝文界反核行動的柯一正導演,長期關心社運的戴立忍導演,以及李烈、鈕承澤、阮經天等知名藝文界人士現身加入,吸引媒體關注。

最受人矚目的是陽光親子大隊,許多家長為了保護下一代而反核,帶著孩子上街,成為反核隊伍中,最動人的身影。

父母陪伴孩子上街反核,成為一股巨大力量,旅日作家劉黎兒以日本經驗為例。她說,福島核災後,許多母親站了出來,為保護家人安全努力,成為動人的「母親革命」,現今台灣也開始顯現。

隊伍整理後,準備出發,走在第一大隊的蘭嶼反核廢青年聯盟,以達悟驅逐惡靈的動作,宣告心中的憤怒。這群以年輕人為主的組織,成為蘭嶼反核廢的新興力量。

存放核廢,成為蘭嶼的恆久惡夢,老一輩不斷抗爭,新一代繼續接手,達悟青年無奈的表示,連這種抗議行動,都要代代傳承。

不斷湧現的人群,佔滿整個街道,並且不斷行進,綿延不絕,主辦單位估計台北場人數,已經超過十萬人。

同樣的反核人潮,也在台中、高雄、台東三地顯現。在台中的廢核大遊行,吸引了三萬多名群眾參加,生態保育專家陳玉峰在現場,以慈悲之心念,呼籲反核就是一種大愛。

在高雄,地球公民協會同步推動廢核遊行,原本報名人數才二萬多人,沒想到現場估計來了七萬多人。

為了讓民眾瞭解,核四是個大錢坑,活動會場特別製作金條道具,希望讓民眾瞭解,核四耗費了多少金錢。

在台東,因為蘭嶼、南田都面臨核廢問題,也特別在地方舉行廢核遊行,吸引三千多人參加,希望突顯東部面臨的核廢料危機。

在台北,為了讓參加民眾,更瞭解核災對農業的破壞,邀請了農陣進行街頭開講,理解福島核災後,農業受到的重創,造成的生活崩解。

遊行結束,民眾坐滿凱道,參與廢核音樂晚會。晚會一開始,綠盟崔愫欣宣布,309全台廢核遊行,人數總計破20萬,創造反核新高峰。

多年來,綠盟崔愫欣堅持反核,四處奔走演講,維繫反核的力量,現今衝出新的反核氣勢。她感嘆地說,人民都看清核能危機,為何政府看不清。

更感傷是貢寮居民,20多年一路艱辛的反核,如今社會挺身支持,貢寮反核前輩吳文通,帶著鄉親上台,表達深深的感激,並且誓言反核到底。

晚會中,許多音樂團體上台演出,帶動現場氣氛,也表達音樂界挺身反核的決心。

天亮後,凱道上升起反核旗,宣告反核決心。綠盟賴偉傑表示,309全台廢核行動,不只是人數上的突破,也是公民行動的展現。

309全島廢核行動,一波波自發上街的群眾,寫下台灣公民運動的歷史,開創反核行動的高峰,但是這不是終點,面對公投的算計,反撲的勢力,反核依舊必須相攜前行,永不止息。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Top

 

論壇|核電是歧視的象徵

作者:宋竑廣(文字工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取自台灣插畫家反核海報集創作者:零四一六

不管是朋友邀約,或跟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重新思考零核電巡迴講座,出去分享非核見聞,我常依邀請人的特性量身訂作,最近,到同志諮詢熱線與致力於愛滋平權的小YG行動聯盟宣講時,我特別把題目定名為「核電是歧視的象徵」,早已有人指出,核電,是從燃料開採、廠址選擇、運轉,到善後等過程中,都充滿歧視與迫害的電力來源。

在燃料開採階段,便有多起犧牲礦區原住民的案例,如在印度的Jadogoda地方,因開採鈾礦又被棄置核廢料的關係,多人罹癌、流產,或產下畸形兒等,有醫生統計,400名孩童有12名先天異常,又,從長期追蹤核輻射污染的記者森住卓所拍攝的照片可見,一名13歲的青少年蒙托唇嘴巴與右鼻孔沒有隔閡,上齒列與嘴唇因此歪斜亂長,整個成為不規則的朵形,遠超出一般唇顎裂的程度,或者有少年腳大姆指長成大大的L型等等,讓人觸目驚心。本地距核廢料棄置場5公里內有15個村莊,人口約3萬人。

在廠址選擇階段,因為貢寮抗爭運動的關係,是台灣人比較熟悉的部份,前面說「核電是歧視的象徵」,是日本核工學者小出裕章早年參加偏鄉抗爭核電後的感觸;日本祝島反核運動者富田貴史來台演講時,不但告訴我們綠色心形般的祝島遭受核電威脅,還指出許多鄉鎮在接受核電後,農漁產品信譽喪失,在地產業崩潰,形成難以脫離的共生關係,一個機組回饋金用完了再蓋一個,如惡性腫瘤不斷增生。

進入運轉後,需要大量底層核電工做維護工作。攝影師樋口健二追蹤日本底層核電工快40年的時間,留下許多紀錄,職業訓練闕如,無風險告知,因此極度倦怠(輻射疾病「怠惰症」)、罹癌甚至死亡的工人比比皆是,這樣危險的工作一般人不會去做,在樋口健二與BBC合作的紀錄片〈被隱藏的被曝勞動~日本的核電底層工~〉裡,可以看見農漁民,還有正睡在路邊報紙堆裡的遊民作證。2011年樋口健二在演講中說,像這樣過度被曝的核電工多達40萬人,還有被歧視的部落民,未成年人等弱勢牽涉其中。

核電工人缺乏工安的狀況,在台灣也可以見到,去年爆出蘭嶼核廢料處理不當的照片裡,有未著防護衣的工人正為桶子刷漆,也有工人應佩帶在身上輻射偵測器被掛在門後,以規避被曝標準;另外,研究過台灣底層核電工的法國學者彭保羅,在蘋果日報的專訪中曾指出類似的糟糕狀況。

而最後的善後工作,目前全世界矚目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工人的勞動條件屢遭指控,日本公民記者奧村岳志訪問一位到第一線工作的工運人士,指出核電底層工大包商ATOX,旗下工人幾無防護,且多是在非典型就業環境下的20多歲年輕人;而即便由外包公司片面紀錄工人被曝狀況,人力消耗仍然快速,如果未來日本54座機組要進行長時間的廢爐工作,可能要動員到數百萬人力,等於吞噬新貧階層,形成世代不正義與貧富差距問題交集下的沉痾。

自行政院長江宜樺拋出核電公投後,各方非議紛起,有論者以為安全不能公投,而我相信以核電犧牲弱勢的程度與規模而言,誠如貢寮居民多年來拒絕全國性公投,若藉此獲取正當性,恐造成人權一大爭議。

日本歌手中島美雪有一首以核電為主題的歌曲〈暴風雪〉,和一般反核歌曲控訴政府欺騙愚弄人民的內容不同,借江戶時代殺嬰控制人口的風俗為比喻,寫著:「被眾人決定犧牲的孩子的標誌,不會在人們能看到的地方。」若想到Jadogoda村往年不許外國記者接近、樋口健二紀錄片被NHK封殺等核電集團封口手段,更覺得歌詞把核電的歧視本質寫得淋漓盡致。 

或許有人覺得,就像血汗工廠等議題,我們總是不斷造著犧牲他人的共業,是非善惡損益利害難分高下,但姑且不論區別,社會在遇到類似爭議時,有的人積極作為,有的人頂多──像日本經產省對底層核電工紀錄片的態度一樣──拒絕評論,但若在意識到對弱者的深重危害之後,仍認為集體投票有這樣的權力,我想,未來「加害者們」大可不必保持緘默,而能在輕薄的審議與票票等值的決定裡,將共業化整為零,消歧視於無形之中。

這是日本反核學者小出裕章參演的短劇中的一段,講述他反核的理由,即文章標題「核電是歧視的象徵」推進戰隊 黑字底中字版 Cut from nmi on Vimeo.

※ 本文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

※本文作者將於3/27(三) 15:20~17:20、致理技術學院人文大樓三樓K31教室(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1段313號 近捷運新埔站)分享以同志為例 看中島美雪歌曲對弱者的啟發,講題為「嫁不到總經理王子的乞婆」,詳情與報名請見:http://blog.roodo.com/honkwun/archives/21325178.html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徐琬婷、葉人豪、詹嘉紋‧網編:徐琬婷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