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的海洋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看見台灣的海洋

2015年06月01日
作者:邵廣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執行長)

※ 本文原刊於 自由評論網

台東海岸線。攝影:楊維晟
台東海岸線。攝影:楊維晟

日前行政院舉行民國103年國家永續發展獎的頒獎典禮。在教育、企業、社團和行動計劃4類的11位得獎單位中,和過去一樣,幾乎沒有一個得獎的事蹟是和海洋永續發展有關。

從民國93年起,迄今11年來在總共114個獲獎的團體或計劃的名單中,只有內政部營建署民國95年的「研訂自然海岸總長度的指標計劃」,以及民國98年的「濕地保育計劃」這兩項因與海岸有關,勉強算得上是對海洋永續發展的貢獻。換言之,以海洋永續發展為目標的得獎比率,竟然連2%都不到,充分反映了政府對於海洋永續的不關心和不重視。

最近,「台灣海洋教育推廣協會」首映了一部《還島》的紀錄片。這是繼空拍的《看見台灣》之後,再以徒步方式讓大家看見台灣海岸破壞的真實面貌。然而在低潮線以下的海洋,除了極少數資深的潛水朋友外,絕大多數國人都無法親眼目睹海洋生態遭受摧殘毀損的真相。

去年聯合國剛公布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四版」,對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所訂的20項「愛知目標」作了期中的評估,結果發現只要是和海洋相關的項目,不是落後就是毫無進展。因此全球永續發展最重要的議題,除須面對「氣候變遷 」的威脅外,過度捕撈、棲地破壞、污染等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漁業資源枯竭和海洋保育問題,已是嚴肅、迫切的議題。

行政院此次組改中,原本馬總統的「藍色革命、海洋興國」政策使各界期待能成立「海洋部」,但最終仍決定改設「海洋委員會」,同時將海巡署降為三級機關。雖然海洋部無法一步到位,台灣終向海洋跨出了一步。組改最重要的一步,則為海委會下增設「海洋保育署」及「國家海洋發展研究院」。此一行政立法兩院協商的決議,當可彌補我國海洋永續未受重視和保育執掌分散各部會,甚至於相互推諉,無法有效整合的缺失。

籲請行政和立法兩院應儘速通過海洋委員會、海巡、海保及研究機構等4個組織法,加速整併與成立這些機關(構),落實海洋永續發展。(作者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行政院永續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