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與台灣的水稻田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自由貿易與台灣的水稻田

2005年12月23日
作者:波特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搭配著南韓農民在香港街上檯神轎抗議衝撞,與楊儒門在土城看守所絕食,世界貿易組織香港部長級會議於18日落幕,作出在2013年底前取消所有農產品出口補貼的決議。取消所有在農業上的補貼,這種話在國際上已經談了很多次,但這次不同。這次會議立下了2013年這個時間點,窮國與富國也已經做了籌碼交換,大勢若定,只是,不管誰最晚放手,農民與環境總會受傷。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前一陣子發起一項行動,要求歐盟進行共同農業政策改革時,取消糖業補貼。歐盟農業的高補貼政策向來為人詬病,共同農業政策經費一直以來都是歐盟所有政策項目的預算中,比例最高的一塊,在2005年,歐盟拿了幾近70%的預算,去供養僅占歐盟人口5%的農業從業者。而糖業的問題在於,歐盟補貼歐洲糖農以壓低其售價,這一來使得國外的糖無法賣到歐洲,二來讓歐洲糖農也在有種有補貼的誘因下,耕種方式顯得為侵略性,不但大面積種植甜菜與甘蔗,擷取大量灌溉水源,更在溼地、河口開闢田地,破壞原有地景與生態。

WWF抗議歐盟糖業政策乃是為了非洲小農的生存,他們認為非洲小糖農的低密度生產方式,才是對環境友善的方式,不該被扭曲的關稅壁壘阻隔在市場外。不過抗議歐盟糖業政策最力的,其實是澳洲、巴西、泰國等國,他們大部分都是大面積耕種方式,種植甘蔗的耕作方式,並沒有比歐盟要永續到哪裡去。將來若是歐盟糖業放棄補貼,澳洲等國的糖才是第一順位進入歐盟的產品,絕非是非洲小國的永續良心糖。所以說,歐盟糖業現有的補貼傷害了環境,取消補貼以後也不見得對環境有益。

由此看來,對環境的殺傷力似乎並不在於農業有否獲得「保護」,而在於農業貿易自由化之後,「獲得利益者」是怎麼樣的人。不幸的是,我現在就可以描繪出這些獲益者的面貌:他們是大面積機械耕作降低生物棲地多樣性,使用方便使用的化學性農藥增加環境污染,以及擁有足夠的資金購置機械與抗病蟲害種籽的農業集團,他們可以生產出廉價但品質穩定的農作物。這樣的特質,就是把農產品當作工業產品一樣生產與販賣,也正符合自由貿易的利益計算。

傳統的小農,不管你的農作物多好,在全球化惟低價是圖的玉律之下,很抱歉,你們沒有生存空間!當台灣失去了小農,不但稻米產業根本不必玩了,水果產業也將受到衝擊。台灣的農業是建立在小農生產上,成本壓不下來,而政府的補貼也終有一天要撤守,這樣的農業困境早已非一日之寒。

殊不論白米炸彈客的社會正義訴求與現行農民經濟如何疲軟,農產品貿易自由化還隱含許多難解的環境問題,但對台灣衝擊最大的可能在於,到了2013年,各位現在看到的台灣水稻田與農業景觀,將有徹底改變,而既有的農田水域生態,也將一並葬送。當大量的小農因為無法生存而將水田改成旱作,或是廢耕,或是賣給土地掮客蓋成工廠或住宅,水田這種半人工水域環境的地景便會逐漸消失在我的四周,也會失去它在氣候調節、水土涵養、水生生物保存的諸多功能。若是這些土地在未來都變成工廠、或鋪上水泥,絕對是平地生態的另一場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