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缺席環保大獎 中國公民環保共識難凝聚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柴靜缺席環保大獎 中國公民環保共識難凝聚

2015年06月18日
作者:劉琴(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

中國環保界授予柴靜大獎。中國經濟學界泰斗吳敬璉認為,從中國公眾對柴靜的討論和指責來看,目前中國要形成公眾參與環保的共識很難。

第六屆阿拉善SEE生態獎獲獎者合影。圖片來源:阿拉善SEE公益機構官方微博

獨立調查記者、前央視主持人柴靜,因其拍攝的一部轟動中國互聯網的環境紀錄片《穹頂之下》,獲得了中國環保界大獎——SEE生態獎。但在6月5日世界地球日這天,她並未親臨現場接受頒獎,而是委託朋友代領。這部紀錄片目前已經在中國網絡禁止播放。

中國經濟學界泰斗吳敬璉在頒獎典禮上說,從大家對柴靜的討論和指責來看,目前中國公眾要形成參與解決環保的共識很難。公眾已經偏離了治理霧霾的討論,而是在討論柴靜。「這顯然是很不好的結果。」

中國首創生態環保獎 SEE生態獎

「SEE生態獎」是中國大​​陸首個由民間環保團體設立的生態環保獎,由中國企業家群體於2005年創立,每兩年舉行一次。SEE目前集聚了400位企業家會員。

《穹頂之下》2月底播出之後,中國觀眾立刻發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支持的和反對的。一周之後,《穹頂之下》視頻被禁止在中國互聯網觀看,直到目前,中國民眾還無從知曉為何這部紀錄片被禁。有猜測是因為觸動了相關部門的利益;有猜測是因為柴靜接受了國外資助;還有認為這部紀錄片影響太大,已經蓋過了中國政府部門發出的聲音。

官方禁止《穹頂之下》播放,官媒人民網對柴靜本人的專訪也被刪除,顯然是中國宣傳部門希望公眾能夠淡忘《穹頂之下》和柴靜。

在柴靜慢慢退出公眾話題之際,SEE生態獎又把柴靜推向了公眾視野。

中外對話向SEE現任會長任志強先生詢問,SEE給柴靜頒獎,擔不擔心會再度引發柴靜熱,而這可能恰恰是政府部門的擔憂。「我們(SEE)不擔心。」任志強說。

紀錄片被禁之後,一些受訪官員極力撇清和柴靜的關係,表示並不支持柴靜拍這個紀錄片,也不贊同她的觀點。但任志強表示:「前幾天我在環保部開會,沒有一個人要跟柴靜撇清關係。」

《穹頂之下》播出第二天,履新48小時的環保部長通過媒體向柴靜表達了感謝和敬佩。任志強透露說,SEE每個會員都認為應該給柴靜頒獎。

SEE頒獎詞認為,柴靜和她的團隊,用獨立視角和扎實的調查走訪,傾其所能地讓每個人有機會了解到,關乎自身健康的那些環境問題背後的真相。

中國公民形成環保共識很難

中國經濟學界泰斗吳敬璉認為,環境的參與必須要有全民的參與,但是,從柴靜霧霾紀錄片事件可以看到,在中國要形成公眾參與環保的共識很難。

「《穹頂之下》播出後,大家討論的已經不再是霧霾,而是柴靜。這是很不好的結果。」 吳敬璉說。

吳敬璉說,中國靠投入資源的辦法來實現經濟的發展和增長,這樣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就注定了會破壞中國的生態環境。中國政府在1995年就正式提出要轉變這種發展模式,但是到2005年並沒有解決。除了政府層面的體制障礙外,必須要有全民參與,但這在中國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