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污染公開評比 浙江溫州最透明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中國城市污染公開評比 浙江溫州最透明

2015年09月03日
作者:劉琴(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

中國被評價的城市污染源資訊公開平均得分由去年的28.5分提高至今年的44分,重點企業排放數據公開和環評資訊公開這兩項亟待加強。

最新的這次評價涉及120個環保重點城市,得分最高的是浙江省溫州市69.3分。圖片來源:Malcolm Moore

8月11日公佈的最新 《城市污染源環境公開(PITI)指數評價報告》顯示,中國被評價的城市污染源資訊公開平均得分由去年的28.5分提高至今年的44分。得分低的主要原因是重點企業排放數據公開和環評資訊公開做得不好。

因為重點企業一般都是大企業,也是當地的利稅大戶,往往會受到當地政府保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這樣解釋。

PITI 的誕生起源於2008年5月中國開始實施的《環境​​資訊公開辦法(試行)》,這個辦法第一次對政府和企業環境資訊公開提出了較為系統的要求。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與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在2009年合作開發了PITI評價體系,並據此對113座城市2008年度污染源監管資訊公開狀況進行了第一次評估

最新的這次評價涉及120個環保重點城市。北京位居第四,得分67,得分最高的是浙江省溫州市69.3分。

溫州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林曙說,環保資訊公開得益於溫州市民的推動和參與。另外,溫州民間環保組織多,號稱「百團萬人」,即100多個民間環保組織,1萬多名環保志願者。

溫州的成功經驗是,環保部門把所有的案件處罰都公開,讓老百姓來監督污染企業到底有沒有整改。「資訊公開讓我們嚐到了甜頭,老百姓以前認為環保部門是污染企業的庇護者,現在覺得環保部門是真正在打擊污染、取締犯罪。」林曙說。

雖然平均得分還是44分,處於不及格水平,但7年來,中國環境資訊公開實現質的飛躍。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馬軍說,第一次PITI 評價發現各地環境資訊公開程度十分有限,內容也不完整。到2011年度評價則顯示,中國113個城市污染源監管資訊公開水平總體上持續提升,環境資訊公開制度基本確立。2013年,一些規範性文件的出台為社會公眾監督提供了資訊支持。陸續有地區開發了重點污染源自行監測資訊發布平台,向公眾公開重點污染源的實時排放數據。

馬軍說,中國環境保護多年來受制於三大難,即環境執法難、環境訴訟難和社會監督難。「深層次體制變革不是一夜之間可以解決,但擴大環境資訊公開是積極且穩妥的切入點。」 

IPE和NRDC組織專業人員組成評價小組,向所有評價城市進行資訊公開申請,根據溝通和反饋情況評價當地環保部門主動公開的環境資訊和依申請公開回复情況。

PITI指數對政府、企業也起到了推進作用。2011年PITI評價發布後,當年就有218家企業對其污染問題及整改情況做出了說明。

王燦發說,在剛開始做評價的時候,很多城市都在30分以下,這讓人很沮喪。但在國家的推動下,資訊公開有了很大進步。明年的指數還會更好,因為評價項目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要求重點企業做到數據公開並不太難。」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