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態環境問題知多少?(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生態環境問題知多少?(二)

2001年07月20日
作者:林俶圭 (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

業上山對土地造成的傷害

[山坡地的崩塌]台灣的地質年輕,山勢陡峭,又處在地震帶上,原就容易崩塌,是不利開發的條件,絕對不適合以粗糙的工法加以開發山坡地。原來位在平原地區的農地,經常為了因應工業、住宅的需求而變更使用,導致農業用地不足,解決的方法就是往山區開發;另一方面是,生長在較冷涼地區的植物,因生長較慢而含有較多的糖分,廣受消費者的喜愛。因此,森林開始變成農地,首當其衝的是,地表裸露容易引起土石流、山崩等災害;其次,農業上山連帶污染也上山,包括肥料、農藥、農家的污染一再深入山區。

而農業的污染,或是直接隨著雨水的沖刷,進入溪流,引起水質惡化;或是滲透到土壤中,沿著地下水路,同樣會進入溪流,而這些惡化的水質,不僅影響水中生物的生存,也將進入水庫成為人類的飲用水,最終仍是危害到人類自身的安全。

岸溼地生態系的消失

過去一般人對於海岸地區、溼地環境等,都視同荒廢地,基於地盡其利的觀念,經常成為財團企業覬覦的地點,以填海造陸的方式開發成為海岸工業區。

事實上,這些海岸環境,不論是海岸溼地、河口溼地、河岸溼地,都是生產力極高的特殊生態系,不只供養各種溼地鳥類的覓食,更重要的是它們是經濟漁業的孵育場所,溼地的消失直接造成魚群的減少,漁獲量降低。同時,這些地區因為地勢低窪,在水量較大的颱風、豪雨季節,可以成為環境災害的緩衝區。填土之後,地勢改變,自然會造成鄰近一些原本不會淹水的地區,反而成了替代的浸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