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格塞塞獎】印度男子古普塔 用二手衣翻轉施捨文化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麥格塞塞獎】印度男子古普塔 用二手衣翻轉施捨文化

2015年12月21日
本報2015年12月14日綜合外電報導,江佳芸編譯;蔡麗伶審校

從遠處看,相機捕捉到一幅令人驚嘆的景象:在印度新德里的路上,一名男子騎著人力車,載著他的妻子與小女兒。但更靠近一點看,古普塔(Anshu Gupta)這位年輕的自由攝影師明白,這是愚弄眼睛的把戲。再仔細看人力車上的標語,他得知照片中的男子Habib是「撿拾被遺棄的死屍的人」。

但更讓古普塔吃驚的是,男子的女兒說:「當我覺得冷時,我會抱著屍體睡覺。這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大不了,因為屍體不會轉身。」

就是這件事情開啟了古普塔的構想。他現在44歲,是今年榮獲麥格塞塞獎(堪稱亞洲諾貝爾獎)的五個人之一。

Luca Cerabona(CC BY-NC-ND 2.0)

在施捨的文化下,尊嚴往往被忽視。圖片來源:Luca Cerabona(CC BY-NC-ND 2.0)

古普塔在1991年和小女孩的對話,讓他明白了印度貧窮社區最迫切的問題。

「一個人最基本的需求是食物、衣服和庇護所。但綜觀發展議題有從家庭暴力到全球暖化,衣服卻被視為理所當然。」古普塔謙遜的說道。

古普塔獲獎是因為他翻轉了印度的文化並找回窮人的尊嚴。他創立了非政府組織Goonj ,透過回收將有用的二手衣服與家用品給需要的窮人。

67件衣服的起點

Goonj 開始於 1998年,起點是古普塔和他妻子Meenakshi(曾任職於英國廣播公司)的家庭。他們決定拿出衣櫃裡舊的和沒穿破的衣服,這對夫妻起初收集了67件衣服分發給印度的窮困人家。

從1998年到2003年,古普塔和妻子在自家運作這個組織,並沒有明確的經費來源。

古普塔表示,Goonj從未有集資單位監督組織的財務狀況。他說:「談論資金,不是單一個人的責任。」Goonj運作的一半資金來源是印度一般的老百姓。「有成千上萬的捐獻,我們甚至都沒有尋求過金錢。」他說。

古普塔的目標不是讓一個組織成長,而是讓一個想法擴大。因此Goonj在印度12邦建立12個辦事處後,已經停止擴張。現在,他主要倚靠團隊中300多名志願者。

「我們希望讓這個想法擴大,這樣就會有更多人從事我們所做的事。」古普塔說。

「給予」的新意義

古普塔和他的機構希望改變給予的意義。

「當人們說『我想要捐贈衣服。』這是一個錯誤的說法,言過其實了。你並不是捐贈一件穿了半年的T恤給別人,它實際上是丟棄而非捐贈。」擁有經濟學碩士學位以及新聞與大眾傳播學位的古普塔表示。

心態要有所改變,他說。「對我們來說,尊重使用二手材料的人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他說。對Gupta而言,機構捐贈衣服,也不僅僅是衣服而已。

在印度的偏遠村莊,鄉村百姓從來不會乞求,不像城市那樣。因此,Goonj確保收到衣服的人感覺他們是應得的。古普塔概念化一個「工作換衣服」計畫:能收到衣服的家庭是有參與社區發展計畫的家庭。

「這無關乎捐贈者的自尊,而是接受者的尊嚴。」他說。

古普塔(Anshu Gupta)於麥格塞塞獎頒獎典禮上發表感言。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古普塔(Anshu Gupta)於麥格塞塞獎頒獎典禮上發表感言。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活得有尊嚴,才是改變社會的開端

他回憶到,一個傍晚,他和他的團隊在新德里分發用羊毛做的毯子和衣服給無家可歸的人。這是一個沒有公開的活動行程。

一位領到衣服的老人在古普塔團隊準備離開時,他舉起他的雙手,比出尊敬的手勢,並用印度文說:「現在對我來說是開齋節。」

古普塔說明,在世界各地,一個節日代表著有一套新衣裳。「儘管他們貧窮,但他們有著相同的渴望。」他說。

古普塔指出,在印度和其他地方對貧窮人不平等的心態甚至更加糟糕。「世界的問題就在於,我們希望自己能過好生活,而別人僅僅是生存就好,這就是鴻溝產生的原因。」他說。

古普塔從衣櫃裡的67件衣服,到現在Goonj成長到能提供超過1萬公斤的衣服。

古普塔也把捐贈品中不能穿的衣服作為乾淨的布料,以提供村莊婦女製成衛生護墊。在印度,有數以百萬計的花費在生育健康與女性照護上,對村莊婦女來說,用髒布料製成衛生護墊是很常見的事,也因此造成很多疾病的溫床。

「當我們希望他人能活得有尊嚴,這才是改變的開始。慈善與尊嚴才會來到。」古普塔說。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