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講故事 為母職分憂解勞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爸爸講故事 為母職分憂解勞

2016年05月08日
作者:彭瑞祥(環境資訊中心主任)
身體裡的小精靈(們)。繪圖:小土彈(5歲)。
身體裡的小精靈(們)。繪圖:小土彈(5歲)。

「每個小朋友的身體裡都住了很多小精靈,他們有的喜歡吃飯、有的喜歡喝湯、有的喜歡吃玉米、有的喜歡吃青椒、有的喜歡苦瓜……」

「每一種健康的食物都要吃,這樣身體裡的小精靈才會健康又有力量,你才會有很多力氣可以繼續玩遊戲喔……」

「吃飯的時候要坐好,不要動來動去,哎呀,你看,這樣身體裡面的小精靈都摔倒了,他們要怎麼接住食物啊……」

「時間到了該躺好睡覺,身體裡的小精靈工作了一整天,他們想要好好的休息囉…」

小土彈是我五歲的孩子,從小到大,聽我講身體裡住著小精靈、要好好照顧他們的故事,不知道聽了幾百回,最近他突然畫了這樣一張圖送給我,收到時大為感動,把潛藏的驕傲感都逗出來了,「原來,爸爸說話你都有在聽啊!」

身體裡的小精靈是這麼來的

孩子總是黏著媽比黏著爸的時候多,吃飯懶得自己吃就想找媽媽餵、睡覺時就想纏著媽媽說故事、按摩什麼的,只有想玩打架遊戲時會主動找爸爸;心裡存著父職母職應分擔教養「勞務」的想法,孩子卻總是要找媽而不太聽爸的,為此對孩子動氣好幾回,自知理虧又對孩子道歉好幾回,反反覆覆好幾次,試過多種話術和姿態,某次靈光一閃,想出了小精靈這樣的說法,沒想到孩子倒是買單了,會開始想到小精靈的需要,只要經我一講,就會調整行為──儘管每次效期多久看運氣,呵。

如果教養孩子有所謂的派別,我們家應該是「故事派」的一員吧。老婆婚前是兒童文化研究社的成員,也熟悉華德福教育理念;前者倡導用繪本說故事給孩子聽,大人小孩一起學習,後者鼓勵家長用故事取代說教式的權威性和對抗張力。我在耳濡目染下,也漸漸體會到說故事的威力。

再舉一個例,我曾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講過一本人類製造大量垃圾讓動物受害的繪本《從山裡逃出來/垃圾,丟啊!》,這個故事有幾個畫面,因為東西很便宜,人類買一堆用不到的、容易壞的,然後「丟啊」「丟啊」,丟掉就不見了嗎?不是,它們燒成了灰,載到山林裡埋起來,於是土裡滲出有毒的汙水,動物展開大逃亡。每每遇到孩子想買玩具,我會用此故事提醒他,他也真能因此而接受不買的決定。

也推薦大家抽空看看《故事是教養的魔法棒》,這本書讓我學會了說故事的好處,還有自己編故事的技巧,雖然還不算是很熟練,但已經受益良多。而我當爸的,能夠不只是分擔家計、家務,而是真的掌握了該怎麼分擔教養壓力的方法,也感動成就滿滿。

說故事不是唯一的教養方式,但卻是很重要的元素之一。這是我在母親節,想分享給其他父親的心得。最後,祝福所有的母親母親節快樂。

作者

彭瑞祥

六年級生,曾在咖啡店當吧檯兼翻譯,十多年前受南方電子報、破報、國家地理雜誌啟蒙,希望也能自己做媒體關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