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重生的大河 | 環境資訊中心
蘇逸平

一條重生的大河

2001年02月01日
作者:蘇逸平

美國的華盛頓州和奧瑞崗州間的界河是全美的第二大河,長約兩千公里的哥倫比亞河。

在美國的眾多河川之間,哥倫比亞河是一條豐饒之河。河邊林木蒼鬱,也因為古代造山運動之賜,河水在許多處因為落差而蘊藏無窮無盡的水力。在河中,更是充滿了無限的生機,根據印第安人故老相傳,數百年前每當秋季鮭魚回游時,因為魚的數量極多,本來青翠的河水會「為之盡墨」。

這樣一條豐饒之河,很難想像在廿世紀初曾經是一條死亡之河。

原來,在廿世紀初,美國西北區也和許多地方一樣,遭到了工業文明和產業革命的入侵。因為哥倫比亞河河畔有用之不竭的水力,又有採之不盡的森林,是以一間一間的鋼鐵廠、造紙廠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豐饒大河的河畔。

隨著工業的蓬勃發展,一開始也的確為西北區帶來了莫大的財富。但是,長年累月的廢水、廢料在河中囤積,這條豐饒之河卻逐漸出現死亡的跡象。據說,當時況狀最差的時候哥倫比亞河河水的含氧量是零,河水中完全沒有生物。一條活生生的魚放進水中,不到三分鐘就會翻白肚子窒息而死。

經濟和環保的考量在現代的臺灣是一個方興未矣的話題,但是美國在工業化的這條路上,走過的足跡要比我們早上許多。早在二次大戰之前,這類型的爭議便已經浮上檯面。金錢及經濟固然重要,但是能不能留給後代子孫一個乾淨可喜的自然環境,在當時的美國也逐漸變成許多人關心的議題。

於是,有一群來自奧瑞崗州的有心人士便開始大聲疾呼,運用一切方式,企圖救回這條曾在地球上豐饒千百萬年的大河。他們甚至動用了當時仍非常昂貴的彩色影片,拍攝哥倫比亞河的慘狀,送至全國各處播放。最後,終於引起了全國性的注意,經由輿論產生的絕大影響力,也促使美國國會帶動正式的立法,開始整治這條瀕臨死亡的大河。

整治哥倫比亞河並不是件立竿見影的工程,即使有了政府的支援幫助,也是件非常勞心勞力的工作。

首先,在哥倫比亞河畔造成污染的鋼鐵廠、造紙廠,經由政府的立法,這些廠房都必須加設污水處理的設備。有些廠商的財力不足,便由政府貸款添置污水處理設備,從「不再流出污水」的方式做起。

再來,經由環保人士的多方奔走遊說,設法將許多工廠遷移他處,不再污染河水。

事實上,這樣的過程非常的漫長,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事,算一算美國人總共花了三十年的歲月才將哥倫比亞河恢復舊觀。而那些當年大聲疾呼整治河川的人們,有很多在有生之年都沒能看見她再次重生。真正享受到河水甘美的,是他們的後代子孫。

現在,哥倫比亞河的河水已經恢復了往年的清澈,鮭魚也已經開始回流,雖然仍離千百年前「河水盡墨」的盛況有相當大的差距,但看著鮭魚在河水悠游的身影,也總會讓人萌生無限美好的生命之感。

這樣的努力,究竟值不值得呢?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因為在這場「還給大自然美麗面貌」的戰役之後,因而帶動出的環保氣息,已經使得哥倫比亞河沿岸的奧瑞崗州成為全美最著名的環保聖地。在城市中,奧瑞崗州民擁有全美國最乾淨美麗的市容,在山林中,處處可見參天的古木,迴流的鮭魚,以及全然不怕人的可愛動物。

現在,在哥倫比亞河的河畔只剩下為數極少的幾家造紙廠,整條大河的河水清澈如同既往,除了原先的水力及魚產之外,每逢假日還是民眾划風帆休閒的好去處。

而在上游的水壩更建造了讓鮭魚回流的「魚梯」(註)每年迴流的鮭魚可以順利到上游產卵。而且,奧瑞崗人更有一個理想,希望有朝一日甚至連水壩都要拆除,還給鮭魚一個自然的產卵環境。

這一切,當然要歸功於當年那些無怨無悔讓這條大河重生的人們。

古印第安人的傳說中,說河川是「天神最鍾愛的銀色腰帶」。聽了哥倫比亞河的重生故事後,在我心中想起的,卻是在臺灣大地上蒙塵的那幾條「銀色腰帶」。

千百年前,我們的大地之上,也一樣有著許多「銀色腰帶」在美麗婆娑之島上盤桓奔流。但是,隨著工業化步伐的起飛,這些河川已經逐漸蒙塵,有些逐漸污染變色,有些則永遠在大地上失去了蹤影,日後我們的子孫,就只能在紙上憑弔它們的光榮過去。

如果曾經含氧量為零的死亡之河仍能恢復舊觀,難道我們的淡水河、愛河就不行嗎?

曾經,在美國的西北大地上有一條長河由死裡復生,而現在兒童們已經又能在這條大河上戲水遊玩。在我們的心中,也有一個美麗的夢想,希望經由我們的努力,千百年後,我們的後代子孫也一樣能在淡水河、愛河、大漢溪、濁水溪中掬飲一瓢清澈甘甜的大地之水。

(註:鮭魚回流時必需溯湍急的河流而上,經過這樣的激烈運動後才能順利產卵,為了模擬這樣的溯流環境,便在水壩處建造『魚梯』,讓鮭魚可以拾級躍上。)


資料來源:蘇逸平著,「大自然洗滌心靈」,水晶圖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