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報報】從科學到政策 國際珊瑚礁研討會台灣不缺席 | 環境資訊中心

【你來報報】從科學到政策 國際珊瑚礁研討會台灣不缺席

2016年06月30日
本報2016年6月30日夏威夷訊,公民記者溫國彰報導

四年一度的國際珊瑚礁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ral Reef Symposium)24日於夏威夷檀香山落幕。這屆ICRS的主題為「建立科學到政策的橋樑」(Bridging science to policy),相關的子議題也很廣,小到從珊瑚疾病和微生物、珊瑚礁生物的生態習性,接到珊瑚礁和當地居民的關係,珊瑚礁的管理層面,最後到全球尺度的氣候變遷對於珊瑚和珊瑚礁生物的影響。

討論小組的狀況,許多參與者都熱烈的發表感想與問題。攝影:溫國彰。

討論小組的狀況,許多參與者都熱烈的發表感想與問題。攝影:溫國彰

科學如何與大眾接軌

許多相關科學研究人員和非政府組織也利用這個機會舉辦工作坊來互相交流,像是珊瑚辨認工作坊、珊瑚人工種植復育、科學寫作等。此外同時也有幾個公眾議題的論壇,以及紀念在這幾年過世的卓越海洋生物研究學者(Dr. Glenn Almany)的聚會。其中一個很有趣的論壇是關於科學家與大眾的溝通。在這個公眾論壇,蓋茨教授(Prof. Gates)提到過去幾年一些全球珊瑚礁議題像是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都有很激烈的正反辯論。有一定比例的大眾也不相信這個議題。所以蓋茨建議相關研究人員應該要走出實驗室,與大眾接觸和分享自己的研究。

另一個是上個月才來到台灣進行水下珊瑚礁虛擬影像的團隊XL Catlin Seaview Survey和Google合作進行的珊瑚礁影像建立,目的也是要讓大眾看到珊瑚礁的美好和被破壞的一面,畢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浮潛和潛水的經驗。同時Outrigger旅館事業的副總裁Bitsy Kelly也分享了旅遊企業如何可以利用自己和遊客密切接觸的機會來傳播正確的海洋生物和珊瑚礁知識,最後進而保護珊瑚礁。

如同往例,ICRS也邀請了許多在各領域突出的研究人員、非政府組織或是政治人物作為講者,這些演講也是這些人過去經驗的精華分享。第一天開場由帛琉(Palau)當選三次的總統Tommy Esang分享帛琉如何在保護珊瑚礁和漁業永續利用上的努力。如果各位都還記得幾個月前,帛琉因為覺得中國遊客的遊憩壓力太大會影響到珊瑚礁,而大量限縮名額。這就是這位總統果斷的決定。

當天中午有夏威夷Bernice Bishop博物館的魚類分類學者Jack (John) Randall, 達爾文獎(Darwin medal)的頒獎儀式和演說,92歲的海洋研究學者還是這麼投入這個領域,令人驚艷。隔天由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的資深學者Dr. Charles Birkeland在探討珊瑚礁現在遇到的狀況,並且用帛琉為例子說明在保護管理上的一些成功方式。台灣學者曾發表中國和台灣遊客對於珊瑚礁環境和魚類的傷害,有幸也被提及。

我的研究壁報,其中最後也提及環資和夥伴們對於環境的關心將是未來重要的一個環節。圖片提供:溫國彰。

台灣學者的研究壁報,其中也提及環境資訊協會的關心和行動將是未來重要的一個環節。圖片提供:溫國彰。

Dr. Birkeland也強調華人吃珊瑚礁魚類的文化和近幾年經濟起飛的中國遊客在各個珊瑚礁地區造成的壓力,將會是重要的關鍵。

之後幾天有澳洲昆士蘭大學的Dr. Peter Mumby討論加勒比海(Caribbean Ocean)和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s)珊瑚礁在大尺度的監測和模擬預估的狀況。美國華盛頓自然科學博物館的Dr. Nancy Knowlton,同時也是台灣中研院生多中心的外聘委員,並且和中研院陳昭倫研究員長時間合作在亞洲珊瑚礁進行研究。Dr. Knowlton則是討論珊瑚礁研究裡面長期被忽視的一群小型無脊椎生物。而這些無脊椎生物也是珊瑚礁魚類重要的食物來源。

其他如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的Dr. Janice Lough報告了化石證據指出現在珊瑚礁確實遭遇到嚴重的氣候變遷傷害。其中一個議程是幾位社會科學的珊瑚礁研究人員——Dr. Joshua Cinner, Dr. Ruth Gates, Dr. Ove Hoegh-Guldberg, Dr. Terry Hughes, Dr. Nancy Knowlton——起作為討論小組成員來和與會者討論現今珊瑚礁遇到的問題和看法。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看到幾位發展中國家的種植珊瑚小組和保育團體,不斷提出赤道地區發展中國家是珊瑚礁生態最豐富,但是也是最沒有研究經費和資源去進行保育,並且也是目前遭受到環境開發傷害最大的一群。可惜似乎這些問題也沒有人可以有答案。

南中國海漁業衝突 台灣學者不缺席

除了很多發了Science 或Nature的名人報告他們的研究外,最令我覺得需要重視的是南中國海的議題(Session 80, Offshore coral reef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ience, problems and solutions)。這個講廳由台灣中研院生多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和長期關心並研究南中國海議題的Dr. John McManus為主席。議程中的演講者有台灣中興大學的林幸助討論東沙的海草床,邵廣昭報告南沙太平島如何可能藉由保護區來弭平這個區域的爭論、接著,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黃暉和助理研究員張裕陽,也分別報告了西沙島的珊瑚礁狀況和海南三亞人為活動造成的海參爆發。

中國填海造島的一個例子。攝影:溫國彰。

中國填海造島的一個例子。圖片來源:CSIS Asia Maritim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 / DigitalGlobe

其中Dr. John McManus報告南中國海幾個島嶼被破壞和過漁的現狀。Dr. Kent E. Carpenter長期關注南中國海和西太平洋地區漁業活動和漁業權的衝突問題,而這次Dr. Carpenter則是討論南中國海因為一些國家為了爭取海權而進行人工造島的動作,而這些造島動作造成的沉積物,也嚴重影響菲律賓海域的生態。這也導致菲律賓和中國的衝突,並且說明國際仲裁法庭中兩國的狀況。國際法庭則會在接下來幾個禮拜公布仲裁的結果。

雖然現在全球珊瑚遭遇到許多不同尺度的傷害,從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到地區的沉積物和人為活動傷害,但是我們還是必須保持正面,持續的努力。前澳洲大堡礁管理人員Dr. Laurence McCook引述他四歲女兒的說法,「我喜歡你的工作,因為它讓這個海洋更好和避免被殺死。我希望我長大後也可以做一樣的工作。」(me like your work because it makes the sea grow better & not get killed as much. I wish could do that work when I grow up.)

Dr. McCook說,為了讓大家的後代都可以繼續享受和做這樣的工作,我們一定要確保我們的珊瑚礁健康。

Dr. Laurence McCook最後一個投影片感動人心。攝影:溫國彰。

Dr. Laurence McCook最後一個投影片感動人心。攝影:溫國彰。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