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光泥火山的開發威脅 | 環境資訊中心

電光泥火山的開發威脅

2001年03月09日
作者:楊宗瑋 (台東縣野鳥學會)

電光泥火山行政區屬於台東縣鹿野鄉瑞和村,清朝舊名為雷公火,位在海岸山脈西側之利吉層上。利吉層質地鬆軟,遇雨常有泥流現象,是以連外林道常處崩塌狀態,訪客必須步行一小時方能抵達,交通的不便恰好為此處提供了適當的庇護。

該地區目前為永豐餘造紙公司承租之造林地,總造林面積約三百餘公頃,所種之銀合歡等樹木,因木蝨蟲害及時空變遷使得紙漿工業原料改用進口木片,原引進之銀合歡卻變成一場災難。民國八十八年,除泥火山周圍五十公頃保留外,其餘皆全面以機械重新造林,種值櫸木等樹種。

依據鄭漢文等(1993)之調查研究,電光泥火山由大小六十三個噴泥口,不停的噴出泥水而匯聚形成,噴出泥水含鹽分、瓦斯及浮油,在台灣屈指可屬的泥火山中,有著最大的噴泥盾,最大者直徑超過三十公尺,裸露的泥流面積約四千三百平方公尺。近旁的鹽性植物群落更是特殊,動物生態亦富特色。整體環境敏感、珍貴,不論地質、地形、植物、動物均有特殊之保存價值。

林務局台東林管處九十年度已編列經費,預備在泥火山噴泥口附近周圍闢建欄杆棧道,改善聯外道路,美其名曰:防止遊客踐踏破壞泥火山,將此處闢為一處生態教學環境。

我們肯定林務局重視此處的態度,但是卻不同意其使用的方法:

1、泥火山的珍貴不只在噴泥口及泥流,而應包含整體的環境。林務局不應在沒有調查數據及整體規劃的情況之下,局部開發泥火山,興建公共設施。

2、林務局在沒有經營管理的機制下開發、開放電光泥火山,引入無法管理的遊客,反而將促使該地遭受破壞。

3、環狀的木棧道的施工,潛藏著無法預知的威脅。重機械是否引入? 基礎是否使用混凝土?混凝土預拌車是否將闖入?對環境生態或景觀將造成的衝突?泥流的變遷多久會掩埋棧道?

這樣的建設無法說服人民,這是面對敏感珍貴的生態環境的處理方式。墾丁國家公園內的出火景觀,在遊客的踐踏之下,出火口已大幅縮減,這樣慘痛的經驗,希望不要發生在此地。

我們呼籲台東林管處:請立刻停止進行本項建設。此處有足夠的條件劃為生態保護區,應請持續對此環境進行調查、監測、研究。在缺乏整體環境考慮的策略,沒有完善的管理維護條件的情況之下,維持交通不便的現狀,應是目前較佳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