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與社區發展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旅遊與社區發展

2001年02月15日
演講者:Randolph T. Hester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景觀建築與環境規畫系教授);翻 譯:宋廷棟;文字整理:吳怡佩

旅遊業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工業,以目前全球的比例來講,國民生產工業(GNP)佔10%。但是在台灣,觀光業的發展只佔台灣GNP裡面的1%,相對於全球的10%,是相當低的比例。如果我是一個聰明的生意人又有錢來台灣投資,以濱南工業和旅遊業讓我選擇,如果我是夠聰明又知道做生意的人,我會投資在生態旅遊業。

台灣有自然的景色,也有自己本身的文化資源,還有人文方面的資源等,本身並不需要經過任何的修飾,大致就可以形成旅行業的一種特色。就以台灣而言,我認為美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今天晚上我和我的太太瑪沙,她也是教授,以過去15-20年裡,在社區推行設計的旅遊業經驗來談,主要有三個觀點:

第一點是關於推展所謂的生態旅遊業,我們要做的是找出這個地方的特色,我們有什麼樣的東西,可以讓外地來的人,一起分享,使得他們也有興趣來玩。我認為外來的人基本上最想要看的是自然的環境,自然的環境資源也是發展生態旅遊最好的基礎,千萬不要讓自然的環境遭到破壞。發展生態旅遊業,最好是有一個較有主題性的東西,讓人會想要來看,讓人覺得如果沒有來這裡看的話就不過癮,如果沒來美濃看黃蝶的話,心裡就不覺得痛快。像黃蝶翠谷擁有這麼多種類的蝴蝶,就是很大的賣點。

今天我帶來很多的學生,去到黃蝶翠谷,大家都覺得那邊很有潛力變成一個生態旅遊的地方,有很豐富的資源可以發展,另外像開庄伯公、鍾理和紀念館、黃蝶翠谷的蝴蝶、鳥類等,我們都認為這些地方,不只台灣本土的人,甚至國際人士看到這些都會很感興趣。

第二點想要談的是,要去研究外地來這裡玩的人,他們想要來這裡做什麼,不要讓外地人來玩之後,破壞了我們的環境。什麼樣的旅遊業的觀光設施、建設,才是我們社區需要的,而不是只考慮外地來玩的人的需要,要我們自己本身有需要、有用處,不要喪失了本地的主題性,而完全去迎合外地來玩的人所建的設施。舉例來說,美國西北方華盛頓州以當地農業的景色作為生態旅遊的賣點。那邊種植水仙花、鬱金香之類等,在開花的時候,因為腹地很大,形成很壯觀的景色,他們就舉辦了一個鬱金香節,類似我們所舉辦的黃蝶祭。在1984年時,來參加的人有2萬-3萬人,但四年後1988年時,十八萬的人來此賞花,以賞花所產生的生態旅遊業,可以說是當地除了種植花卉之外的第二個產業,不止開拓了新的發展商機,讓花藝業能夠繼續生產發展下去,也為當地帶來新的產業經濟。

也許美濃鄉親也可以舉辦一個菸草節,對於來生態旅遊的人,可以讓他們參與摘收菸葉的過程,參觀這裡的人如何在菸樓工作,知道如何將菸葉上到菸架上,如何烘菸等等,都是很吸引人的點子。

第三點我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旅遊業也是一種工業,如果操作的不好的話,他所帶來的問題會比工業還嚴重。我們要搞清楚,我們如果要發展一個工業,在什麼樣的情形之下,對我們本身有利,又不會使我們的社區、環境、資源被外地來的人破壞,造成最後連我們自己原來的社區基礎,也就是他剛剛所說的文化的土壤,最根本的文化特色喪失掉,那樣的話就不是一個很好的觀光工業。旅遊業當然會大量的使用我們社區的資源,甚至是資源的浪費,但有時候我們可以用很少的成本去創造社區的利潤,還有社區本身的榮耀,甚至於還可以做為讓我們後代子孫繼續發展下去的基礎。

資料來源:美濃社區電子報 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boards/mpa/124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