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濕地生態治理 解決中國養豬污染問題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人工濕地生態治理 解決中國養豬污染問題

2016年09月09日
摘錄自2016年9月7日國際日報中國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豬舍內整潔乾淨,豬舍外人工濕地、菜園中蔬菜成長旺盛。午飯後,湖南寧鄉縣巷子口鎮官山村「小平豬場」內,陶小平從人工濕地旁的儲肥池中舀起一瓢水,給菜園澆起水來。 「現在豬糞變廢為寶了,生態環境搞好了,合作社社員致富了!」陶小平說。

養殖場成立初期,臭氣熏天,周邊民眾怨言不少。近幾年,養殖場全程採用微生態迴圈利用處理模式,豬糞堆積發酵後成了有機肥料,糞尿水通過四次凈化出來後水質清澈,魚兒水中暢遊。

中國每生產豬七億多頭,由此產生的豬糞污染也超過環境負載能力,成為養殖業工業化過程中面臨的大難題。 其中,生豬養殖大省湖南每年出欄生豬超過六千萬頭,大量生豬及肉製品遠銷外地。然而,養一頭豬日用水量達0.05噸,排出廢水0.04噸。一些養豬大村成了「豬糞村」和「污染村」。

為了減少污染,各地生豬養殖正在探索治污新路。寧鄉縣畜牧獸醫水產局與湖南山河美生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作,研發出了一套從飼料入手、全程微生物降解、機械化欄內採糞、室外微生物發酵、生態凈化池菌藻迴圈、水生動植物共生為主要內容的微生態迴圈利用模式。

該模式操作簡單、運行成本低,且易複製推廣,並專門申請國家發明專利,目前該方式已在寧鄉縣30餘個規模場進行了全面推廣。生態治理的投入,從規模、生態等方面促進養殖業的轉型升級。

多位環保專家也指出,豬糞污染的治理,可參照城市污水、固體廢棄物處理等機制,採取國家投入一點、當地政府補貼一點、農民自籌一點的辦法,完善排污溝渠,對集中起來的豬糞要進行無害化處理,鼓勵和扶持建設大型沼氣池和有機肥加工企業。

此外,專家還建議,應引導農民集約化、小區化發展養殖業,建設立體農業,一方面對新上大型養殖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另一方面要對已經建設的規模養殖戶推行限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