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中質疑人民及政府的過去與現在 | 環境資訊中心

災難中質疑人民及政府的過去與現在

2001年08月13日
作者:蔡紹斌

我住的台中縣清水鎮是一個背山、靠海、坐擁一片海岸平原的城鎮,人口數雖名列全省鄉鎮市中的前五十大,人口密度卻在五十大之外,在近二十年來的人口數都保持在八萬多人,每月增減則多保持在一百人以內;近百年來造成本鎮最大傷亡記錄的天災是一九三五年芮氏七點一級的「中部大地震」,至於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當全省普遍缺水的時候,清水因飲用水的來源是地下水,所以不曾受到缺水之苦,加上本鎮位於大甲溪的出海口,自有清一代,在先民胼手胝足引進大甲溪水的努力下,建構起全鎮所需的灌溉系統,現代生活所需的電力、自來水、郵電及交通系統等,在日本時代均已設立,所以無論是就天然或人文的環境條件而言,清水都是全省少有的好地方。

然而在這一次桃芝颱風過後,長期不斷點滴累積對環境破壞的問題,像是在山谷中濫倒垃圾,以致改變水文,污染地下水;林木被燒毀後,不再重新造林,任雜草叢生而改變當地的生態消長過程;因國家重大建設的中二高施工後,不但造成沿線地表大面積的裸露,而且也不當的改變了沿線山區的大地排水系統,這一切對大地不當的改變,山林不語,自然也沈默的放任土石跟隨著大量的雨水滾滾而下,影響所及,清水市區、頂湳里客庄與山區的四條連絡道路全部中斷,其中的坑口公產業道路因土石崩落而斷,橋頭寮溪夾帶大量的土石沿觀音巷直奔市區的情景,在颱風當天還一度造成民眾的恐慌;太田產業道路除因路基被大水沖毀,而形成一處斷崖及一片開闊的河床卵石景觀之外,颱風天當夜所凝聚的大水,使得救難人員需開著救生艇在山區接送人員;至於海風農路在颱風過後所留下S形的土石流痕跡,讓人不得不佩服寫出「自然自會尋找她自己的出路」這句話的作者對自然肆虐環境的深刻觀察。

自八十四年底回清水至今,因為管理山坡地及保安林地加上推廣綠美化及生態保育工作的需要,使我的足跡遍及清水的每一個角落,對清水平凡樸素的小鎮景觀之美,傾心讚嘆不已,在清水的海邊,我們讓大安水蓑衣及雲林莞草所在的高美溼地重出江湖,在清水的平原,我們找到並重新跟鄉親介紹清水第一街、清水國小及陽明、果貿兩眷村,在清水的山區,我們找到了越戰遺跡的大楊油庫,並且慢慢的確認了山區對清水環境上的一些意義 - 她是清水的後花園、最重要的地下水補注區。然而因為對地方環境的漠視,讓清水這樣一個屬於大肚台地、最高點不過兩百公尺的山區,竟然因為中二高不到三年施工過程就讓清水山區的土石橫流!師父言猶在耳的話,沒想到竟然在桃芝颱風得到第一次的驗證:「絕對不要相信所謂的國家重大工程,因為國家越重大的工程,越有重大的問題在裡面!」

清水是一個不應該有天災的地方,然而當我們看到自日本時代經光復初期辛苦經營五六十年的相思樹保安林地遭中二高開膛剖腹而過,我的心好痛,我一直不解的問著自己:「國家不是要我們來照管這一片保安林地的嗎?可是為什麼中二高在清水種植的大樹不但少於它為開路而砍伐掉的樹木,更不及它所興建的橋墩數!」這樣一個工程對地方環境的長期發展到底是算建設還是破壞呢?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倒是以為:「人類不智,以自己為芻狗!」

當政府經數年都協調不出一套建設及經營管理計畫,老百姓當然有理由在高美溼地擺攤設販,隨便做點隨時都準備收攤的生意;當屬於中央政府的營建署都能帶頭不斷的以「水泥三面光」的河川整建方式封閉我們的河川生態系統,屬於民間社團法人的水利會當然更有理由以相同的水泥封死整個農田灌溉溝渠;當我們的老百姓都懶得澆灌門口的那一棵行道樹,有的甚至還欲除之而後快時,那麼說要種出一片森林確實就是一種不可能的任務了;我們始終相信:「一個沒有信念的政府,帶領不出一群有理念的人民;一個沒有心經營環境的政府,是做不出什麼像樣的建設的;一個老是忙著在處理善後工作的政府,又如何能帶給人民希望、快樂與信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