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真的需要美濃水庫嗎?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南台灣真的需要美濃水庫嗎?

2001年01月03日
作者:侯志仁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規劃博士候選人)

關係大高雄用水的「南化水庫與高屏溪連通管路計畫」預算,在立法院遭南縣立委執意刪除後,立即引起高市立委的譴責,一場隨時可爆發的南部水戰,也使美濃水庫議題再一次被挑起,但是這一波波的爭議中,卻沒有呈現出南台灣可能缺水的真正原因。事實上,只要目前南台灣以高耗水高耗能之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不變,即使有美濃水庫、越域引水,或是現有水庫加高,都無法解決其長期的供水問題。而興建這些設施所需付出的長期代價,更非短期供水的抒解所能彌補。不論是美濃水庫或是荖濃溪越域引水都將嚴重影響屏東平原的地下水補注,而斷層的威脅更影響供水的穩定性,與下游居民的安全。解決南台灣的水資源問題唯有調整產業結構,摒除高耗水高耗能與高污染的重化工業,特別是規劃中的七輕與八輕,以及加強省水措施與積極推動符合生態條件的蓄水方案,才是根本之道。

與南台灣同樣面臨缺水問題的美國加州,其近年來水資源經營的經驗可作為一個啟示。據研究,在一九七九年與一九九○年間,加州工業生產量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但同時工業用水量卻下降了超出三分之一,其主要原因即在於產業轉型,從高耗水的工業轉為高價值低耗水的產業。此外,用水效率的大幅提升亦是重要的因素。從一九八五年到一九九○年間,為因應新水價、水質標準以及污水處理成本,加上省水技術的改進,包括煉油、水泥、通訊、汽車、造紙、蔬果與飲料在內的工業,其用水效率均提高了百分之四十。積極的省水與回收循環,以及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聯合運用,也使多處地區避免了代價高昂的供水建設。在此同時,受到聯邦與加州法令的規範,原系統中還需挪出百分之四十六的用水,提供所謂的「環境使用」,即棲地的保育及野生動物生存的需要,這些均沒有影響加州經濟的持續成長,反而有助於提升當地產業的競爭力。根據專家的預測,加州在未來二十年後,人口將大幅增加百分之五十,但若有適當的因應措施,包括增加供水與配水的效率及回收循環,總供水量可維持在目前的水準。加州的經驗與台灣水資源單位所提出的需求量永無止境地成長的曲線圖,形成強烈的對比。

除此之外,透過民間與公部門的對話以及跨單位的合作,來對區域未來產業與水資源的發展與經營形成共識,更是加州因應缺水問題與多元民意的一項重要機制。在北加州的沙加緬渡河流域,十六個聯邦與州政府單位自一九九五年起,即建立與民間保育團體及農業、工商界與原住民代表間的對話機制,合作推動所謂的「CALFED灣區與三角洲計畫」,以整合性的多元方案,來因應區域未來各標的的用水供需、野生動物棲地保育、水質保護、防洪與地層下陷等相關性的問題。在南加州的聖地牙哥郡,為因應急速的人口成長,居民則在兩年前投票決定設立「區域規劃與成長管理審議委員會」,並進行區域成長管理策略的規劃,該計劃將水資源的經營納入區域發展的策略中,制訂零成長的規範,並藉此調整區域的產業發展方向,致力發展生化等高價值與低耗水的高科技產業。

加州做為美國經濟的重心,特別是高科技產業的中心,其發展經驗值得參考,而南台灣也有足夠的條件來實現類似的區域永續發展。例如以高屏溪與東港溪豐水期充沛的流量與屏東平原適當的地質條件,足以發展專家所提出的「平原水庫」與「地下水庫」等替代方案。而三縣市的對話與合作機制以及地方活躍的民間團體,亦有助於推動與落實區域永續發展願景的共識。從美濃水庫多年來的爭議中,我們看到政府長期以來沒有魄力調整產業政策,與地方合作推動多元與整合性的替代方案,才是真正問題的所在。美濃水庫的停建,代表著南台灣水資源保育與區域永續發展扣合的契機,但是在一波波的「水戰」中,我們只看到問題的失焦。如何重新認知南台灣水資源與區域發展問題,即時調整過時的政策與規劃方向,將是南台灣能否避開一場水資源爭奪戰的關鍵。


本文資料引自【美濃社區電子報】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against/2001/against-01010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