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多吃?世界大不同!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少吃?多吃?世界大不同!

少吃肉,利益全球(上)

2006年10月29日
作者:Mark Gold、Jonathon Porritt;編譯、圖片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The Global Benefits of Eating Less Meat (Source: 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20世紀中葉以來,世界各地肉類生產驟增5倍;每人平均肉品消耗量較過往成長2倍以上,雖然農業的工業化可以用相對較小的區域豢養大量的動物,但工廠化農場裡的動物們不能像往常一樣覓食或靠殘羹剩飯維生,於是,廣大的土地用來種植飼養牠們的作物,畜牧生產成為全球農業用地最大宗的經營型式。

為滿足人類的飲食需求,農場動物的族群數量急遽擴張,不斷增加的人口已超過了60億--與近10億頭豬、13億頭母牛、18億頭綿羊和山羊及154億隻雞,瓜分著地球上有限的資源。就拿﹙特別是﹚在世界上許多地區蓬勃發展的集約家禽產業來說,目前地球上的雞隻數目,已比要吃牠們的人類多出了2倍;乳製品、雞蛋及海鮮的消耗量,也同樣地快速增加。

1990年代以前,富有的國家是大多數動物產品主要的消費者,然而近10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漸漸接受歐美的飲食方式;雖然貧窮國家的牛肉、豬肉及雞肉平均每人消費量仍然只有工業國的1/3,但已在短短10年內成長了1倍。所有的跡象在在都顯示了:在可預見的將來,這樣的趨勢必定會隨著政府及國際間農業上的龐大利益而持續上升。

現今的政策無法永續

若不是工業化農場經營方式的發展,肉品生產效能是無法明顯增加的畜牧規模的擴張不僅無法永續,要能健康餵養不斷成長人口的前景也十分堪憂。在已發展國家,不當的飲食習慣逐漸被認定是導致疾病和不健康的原因。肉類、肉類製品和乳製品占人們飽合脂肪攝取的最大比例。營養學家們已有普遍共識,認為這是導致數種已達流行程度慢性疾病的重大原因,所有的見解都強調我們應減少消費動物產製品,轉而增加攝取富含纖維質的碳水化合物與新鮮蔬果,使罹患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甚至是某些癌症的風險降低。

將動物性產品置於糧食政策的中心,也降低了我們提升供養全球人口能力的可能性。如同人口的成長不可避免地造成地球資源利用的吃緊﹙致使許多專家認為人口數量的控制對於對抗飢荒甚為重要﹚,持續上升的農場動物族群數量,也威脅著資源的穩定性。除了被放養在作物很難生長的土地,或是靠殘羹剩飯維生,成為混合輪作一部份的動物之外,農場動物所生產出來的肉,其實是食用更多卡路里的食物所換來。肉品是最昂貴的糧食資源,因為牲畜在消化和維持身體機能的過程中,耗費了牠們原先攝取的食物中大多數的能量和蛋白質;人類直接取用土地上所種植的作物其實可獲得更多的糧食。

農場動物也和人們爭奪其他寶貴的資源,特別是水。水資源的匱乏在目前被公認是可耕地產量的一大威脅,開發對水資源依賴程度最小的糧食生產系統因而變得至關重要。每一卡路里的肉品比起穀類需耗費更多的水來生產,因此,要用較少的水來生產較多的食物,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降低對肉品的依賴。

超過承載的大量牲口,正醞釀著對環境毀滅性的影響。畜牧也是促成全球暖化的因素--排放了10%的溫室氣體,其中最關鍵的甲烷約占總排放量的25%,且農場動物每年產出約130億公噸的廢棄物,即使是在污染防治措施嚴格的國家,仍無法避免氨及硝酸鹽對土地、水和空氣的高度污染。過度使用化學肥料和殺蟲劑種植動物的飼料,對環境造成了更深的傷害。

工業化的生產模式忽視了動物們的權利和需要其他的生態問題則因個別區域而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中南美洲的雨林因飼養製作漢堡的肉牛或栽種餵食動物的大豆而滅絕,以及部分非洲地區因超限放牧而沙漠化。

若不是工業化農場經營方式的發展,肉品生產效能是無法明顯增加的,傳統的飼養型態並無法養肥數量龐大的動物族群;但工業化的生產模式忽視了動物們的權利和需要,使他們失去展現自然天性的機會,運動、新鮮空氣和社會性互動被認為是不必要的。動物們因違反自然規律的急速增長,身體許多部位的健康問題也伴隨而來,特別是腿部畸形和心臟衰弱。

1997年起,歐盟已承認農場動物是具感知能力的生物,決策者須禁止嚴重損及牠們天性及基本福祉的生產方式。唯有透過降低動物的繁殖、飼養及屠宰的數量,也就是降低肉品的生產和消費,才有可能達成。

全球糧食生產可預見的未來

不管是談地球上人類的健康、資源的永續利用、環境保護或者動物福利,人類減少對動物性產品的依賴都是刻不容緩的;然而根據權威機構的預測及跡象顯示:這警告似乎未獲得應有的重視。世界銀行在2001年11月公布的《畜牧發展—農村貧窮、環境和全球食品安全﹙Livestock Development - Implications for Rural Poverty, the Environment, and Global Food Security﹚》中提到︰「全球肉品需求預計將從1997年時的2.09億公頓,增加到2020年時的3.27億公頓﹙56%﹚。同時期,全球牛乳消耗量預計也將從約4.22億公頓,增加到6.48億公頓﹙54%﹚。」

農場動物是具感知能力的生物這巨大的增加比率與我們過去40年來所見到的情形幾乎是相同的,而同樣的情形也預測將在短短的20年內發生。預計這樣的增加,大部分是來自於工廠化畜牧,且多數出現在發展中國家。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與工業化國家每人肉品消耗量從75公斤增加到84公斤相比,發展中國家每人的肉類消耗量將從25公斤增加到35公斤。

如果這預測屬實,到2020年時,全世界增加量的80%將在發展中國家出現,屆時他們將須為全球產量的65%負責。世界銀行亦指出,增加出來的牛奶產量,95%將是來自於發展中國家,約佔全世界消耗量的57%。

雖然《畜牧發展》的作者們意識到此擴張「可能會嚴重影響全球食品安全、自然資源存量以及農村公平」,但是他們排除了合乎邏輯的回應--即「抑制肉類和乳品的需求」--將之視為「一個無法實行的選項」。(待續)

本文摘錄自《少吃肉,利益全球》摘要

少吃肉,利益全球中文書封少吃肉,利益全球》 
The Global Benefits of Eating Less M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