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真的來了──台灣NGO工作者李明哲失蹤案看中國「境外NGO管理法」效應 | 環境資訊中心
環保撬動中國

狼真的來了──台灣NGO工作者李明哲失蹤案看中國「境外NGO管理法」效應

2017年03月23日
作者:林吉洋
編按:最近發生台灣NGO人士入境中國疑似「被失蹤」的事件,在兩岸環保NGO交流日趨頻繁的現今,恐將對環境等各領域的兩岸民間交流,形成一股低霾的氛圍,長期關注中國環境議題的「環保撬動中國」專欄作家林吉洋,提出了他的觀察。

海外報導指出,台北文山社區大學工作人員李明哲在3月19日從澳門入境中國以後失去聯繫,疑似李明哲已遭到中國警方扣押,台灣政府透過台北駐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要求澳門警方協尋當中。

報導指出李明哲曾擔任民進黨黨工,而後任職於NGO組織「台北文山社區大學」,長期與中國非政府組織交流,關注中國民間社會的發展。文中引用文山社大主任鄭秀娟提及李明哲長期關注非政府組織的交流活動,但本次李明哲入境中國應該是私人行程,家屬與社大已經透過各方管道尋人聯繫。

據推測,李明哲可被指控的違法行為可能是備受爭議的《境外非政府組織(NGO)境內活動管理法》(簡稱境外組織管理法)。在《境外組織管理法》通過生效後,李明哲是第一位被失蹤的台灣NGO工作者,因此本案格外受到矚目,被認為是衝擊兩岸民間交流網絡的指標案件。

赴中NGO人士「被失蹤」引起的寒蟬效應,恐怕連環境教育交流活動也遭衝擊?(資料照片)
「被失蹤」引起的寒蟬效應,恐怕連環境教育交流活動也遭衝擊?(畫面為資料照片,非本文當事人)

境外組織管理法

2016年4月通過的《境外組織管理法》自2017年元旦起生效,有關非註冊於中國內地的NGO組織不得在中國境內活動,境外NGO組織於中國境內活動均須向公安部申報註冊。任何被懷疑有涉嫌危害國家安全、顛覆政權、分裂國家的NGO組織活動將被要求停止或驅逐出境。

立法通過後,許多不願配合的海外基金會、國際NGO組織紛紛撤離中國。,也有NGO人士認為,中共當局認為海外NGO的資金挹注或觀念培訓,已形成一股官方備感壓力的民間自主力量,因此該法是在阻斷境外的資金與援助,使民間力量不得自主運作必須配合官方政策所用,以免對當局形成進一步挑戰的勢力。

李明哲被捕的寒蟬效應

李明哲失蹤事件的消息已在網絡遍傳,往返兩岸、在中國有項目執行的台灣NGO人士皆關注本案發展。有看法認為本案是當局藉故「抓人」來釋放訊號,為將來的兩岸民間交流畫下紅線,目的是收斂日趨熱絡的兩岸公民社會往來。

由於官方始終未提出拘禁或關押李明哲的消息,現在仍無法得知李明哲究竟是否遭當局以間諜罪或「境外法」拘捕控制。但筆者認為,本案似乎透過網路渲染形成一種在中國活動的恐怖氛圍,往返兩岸的NGO活動者人人自危,形同告知海外包括台灣在內的NGO人士當局劃設新的紅線,或已成功達成對「境外法」的有利威嚇效果。

透過逮捕畫下紅線

中國自2008年北京奧運以後為展示自信與開放,開始釋放民間社會活動空間,使得NGO組織大面積萌發,許多歐美國際組織皆紛紛透過NGO組織形式挹注並培訓中國本土NGO的發展,試圖透過民間自主力量影響中國的變革與公民社會力量的形成。

然而自2013年下半年起開始,陸續有社會意見領袖因案被捕。2015年7月9日起,各地維權律師紛紛被捕,被稱為「709大抓捕」,這些案子都是有意的向民間社會透露官方容忍的範圍,使民間可活動的自主空間越來越少。

從現有跡象判斷,這些民間人士遭到逮捕並非隨機而是計畫性,而這些被捕者原先從事的工作範圍原本都是官方所強調的「健全法治社會」或是官方容許的言論自主空間;換句話說,適法性並不是民間許可活動的範圍的唯一考量,而是出於當局控制社會組織發展的政治性考量。

在習近平上任以來,多次未經告知的突發性逮捕,已成為官方向民間「釋放風向球」、「劃設紅線」的有力威嚇方式,也讓中國的NGO發展受到挫敗。

人權志工遭逮捕,恐壓垮兩岸關係

文山社區大學作為教育家黃武雄老師所創設的台灣第一所社區大學,長期關注台灣民主化、人文精神復興與自然生態教育,曾多次邀請中國民間人士來台訪問交流,目前仍持續在台北運作。

李明哲本身作為社大工作者但同時是國際人權《兩公約》志工,透過關注中國民間社會發展與維權人士權益,以實現其對民主與人權的信念,而這類關於人權行動觸及當局容忍底線,可能是導致其失蹤的主要原因。

李明哲失蹤事件,將使得台灣社會關注中國改革進程的民間人士感到失望,進一步阻斷兩岸民間社會的交流。由於政治上的僵局,民間社會的交流曾被視為是兩岸相互理解的可能渠道。李明哲失蹤案發生後,可能導致低迷的兩岸局勢進一步破局,加深台灣社會對中國改革風向的悲觀論。

台灣作為最後一道華人民主之窗?

不少中國民間人士也嚮往台灣公民社會的成熟,由於語言文化的相近,使得經驗的轉譯成本相對低廉,台灣成為中國民間NGO組織海外交流的優先選擇,如台灣行之有年的社區營造、社區大學、垃圾分類、無痕山林等運動,皆有中國民間組織來台交換經驗。

官方方面這些年陸續有各省市組團來台訪問觀摩,交流地方治理與產業發展經驗,而政治上台灣選舉年的激情與造勢活動,甚至成為陸方私下指定觀摩的活動之一。無形中透過台灣社會的訪問經驗,激發中國內部的改革意識,而這個積極的交流經驗不論官方或民間都是難能可貴的借鏡。

然而在李明哲案曝光以後,對關注兩岸公民社會交流的有關人士,已經造成寒蟬效應,不少組織都在私下流傳並關注本案發展。筆者認為,本案將具有指標性效果,且將帶引兩岸關係進入一個不容樂觀的時代。

台灣社會將進一步增加對中國的反感,執政黨得以合理卸責與中國官方善意協商的挫敗,而僅存的民間社會交流將倒退並限縮於經貿領域,進一步加深台灣社會對對於兩岸政商網絡的不信任感。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過去香港人曾認為香港的法治經驗可以做為中國的經驗移植對象,但是直到發生銅鑼灣書店遭越境逮捕事件,法治神話破滅,導致引發香港輿論譁然以及街頭遊行抗議,最後香港書商雖獲釋放,然而兩地社會的情感裂痕已經無法挽回。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這句話曾經在台灣318太陽花學運,以及香港雨傘革命的討論中得見,隨著李明哲案發生,現在恐怕已經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成為現實。只是這句預言來的居然比想像中還要快、還要更令人措手不及!

而從台灣社會而言,曾經認為這種事件絕對不會發生在台灣人身上,如今李明哲案發生後,將導致兩岸民間交流嚴重倒退,影響甚至擴及政治僵局進一步惡化。如果此事無法獲得妥善處理,將導致台灣社會對中國的恐懼與反感走入無可挽回的局面。

作者

林吉洋

原籍滬尾現移居嘉南平原,關注風土人文與城鄉環境變遷。曾任職於社區大學,跑過業務打過選舉,2012-13年獲選浩然基金會第5屆國際志願者,派駐於中國環境組織北京「自然大學」,2015年、2016年以環資專欄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榮譽,2019年起在《上下游》擔任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