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也可以是大地主!-專訪王鴻濬談台灣國民環境信託的推行及展望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人民也可以是大地主!-專訪王鴻濬談台灣國民環境信託的推行及展望

2000年07月24日
作者:謝沐璇

「今年我才去了趟英國,拜訪英國國民信託組織(National Turst)、和由這個組織信託的幾個古蹟和景點。」,王老師微笑著說。這是一個盛夏的早上,我來到王鴻濬老師的辦公室,想和他聊聊台灣進行國民環境信託的近況。老師桌上擺放著由英國帶回來的冊子,封面印著National Trust,我知道自己找對人了。



國民環境信託是以民間的力量,進行自然及人文環境維護的工作。於1895年,英國的民間組織「共有地保存協會」,成功地將王室六千英畝的森林爭取成為共有地,開起了國民信託運動。隨著國民信託活動的發展,英國已有2.7%的土地交由民間組織信託管理,以Naional Trust為例,至今已擁有248000公頃的土地,相當於2.3個玉山國公園大小,成了英國民間最大的地主。目前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巴拿馬、史瓦濟蘭等國家已逐漸發展出國民環境信託的理念,民間團體開始推行環境所有權或管理權的信託運動,相關的研究也紛紛出籠。在民國84年,王老師在東華自然資源管理所指導研究生李秋靜從事「以國民環境信託進行自然保育之制度探討」,因為這篇論文,我得到前來拜訪王老師的動機。



「台灣人還習慣性認為保育工作是政府的事。但我們得仔細想一想政府部門的保育成效。」對於以民間、或政府力量從事保育工作的差異性,王老師提出了些看法。現今環境污染或資源破壞的議題,不僅牽連的區域廣,並且瞬息變化而難以預測掌握。政府主導的保育工作,屬於集權式的管理,保育工作機制的靈活度不高,往往影響了政策制訂、計劃推行的活力。相對的,民間組織的保育動力是自發性的,又能迅速結合專家的知識、技能、意見,以提高保育機制的靈活度,以順利推行適地適性的保育手法。民間力量的活力,目前政府行事的流程、規範仍望塵莫及。



在台灣,國民環境信託的概念仍非常新。80年代多為如愛鄉自救會類型的保育團體,多因為生活受脅而抗爭形成的團體,訴求的草根性強。一直到近幾年來,才有較多的保育團體推行國民環境信託的理念,並試著實踐。比方,以法人型式推行的魯凱文化基金會、樂山文教基金會、環境信託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等。另外還有有一群人積極推行分權式的保育工作,成立地方分權的自然保護區,如楠梓仙溪溪流魚類保護區、台東海端溪流魚類保護區等。以楠梓仙溪溪流魚類保護區為例,成立初期由農委會負責籌措五年的補助資金,但最終希望能全權由鄉公所負責管理,這和英國信託團體資金自籌的實作大不相同,也並未全權交由民間管理,雖不全然屬於國民信託,但在意義上是相關的。



國民信託的概念對台灣人來說,還非常陌生,推行的團體幾乎都有實行上痛苦的的經驗。以信託管理取代公營經管天然或人為的環境,還有很長的路要奮鬥。王老師對台灣眼前困境,提出了幾個團體或學者可以努力的方向。首先,各縣應建立出自己的特色文化;並成立各縣級的保育基金會。台灣民眾的觀念還普遍停留在集權式的生態保育、古蹟保存。當各縣推展自己的特色文化,成立縣級的保育基金會,由基金會負責經營管理,就能將分權管理的概念帶到民間。而公益捐獻仍趨保守的台灣社會,利用政府資金支助,再漸近過渡到地方團體獨立負責,也可疏緩信託初期不可避免的經濟壓力。在推行順利的案例中,甚至可以將信託工作全權交由民間負責,以民選學者及公正人士掌研究及管理等事務。另外,還得針對信託法裡的公益信託的部份進行修法。雖然在86年已通過信託法,其中第八章也針對公益信託有相關規定,但仍需要相關法條的配套措施。如野生動物保育法、野生植物保育法或國家公園法中授權條款的實行細則,或如英國修訂提供捐贈或接受信托者稅金減免的條款等,在台灣幾乎未起步,立法行政機關的主軸想法往往也成了推行的阻力。民國87年時修定國家公園法,台大法律系葉俊榮教授曾經提出包含共同管理、公共參與、及授權理念的修訂版本,但並未受到親睞因而胎死腹中。修法,給予國民環境信託法源基礎,政府部門也能依法行事,這是台灣在基本面上必須克服的技術性問題。



當我問及老師對推行台灣的國民環境信託的自我期許時,老師給了一個很肯定的回答。在東華大學的環境政策所,王鴻濬老師開了門課--環境問題專論,每一學期王老師會挑選一個環境主題作為研究主題,王老師計劃將國民環境信託做為91年本門課的研究主題。課堂上會對國民環境信託的起源及運作機制,進行分析比較,同時檢視台灣的現狀,提出推行國民環境信託的長期及短期目標。特別是課程設計要求學生實際付出環境行動,例如,可藉由寫信給立法委員遊說修法立法,也可利用召開記者會對民眾進行環境教育等。



「台灣發展出國民環境信託,只是遲早的事。」,王老師說。社會的發展從君主政治轉換為民主政治,公營事業轉換為民間經營的案例也日漸增加,說明分權管理的趨勢。藉由思考模式及價值觀的轉變後,期望人民也可以是大地主,以自己的、民間的力量管理,為台灣留下更美好環境,讓我們住得更舒適。我們付出,也樂觀的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