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決空污紫爆 北京如何展現「禁煤」決心?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對決空污紫爆 北京如何展現「禁煤」決心?

北京禁煤探訪之旅,系列報導一

2016年11月15日
本報2016年11月15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當缺電的秋天遇上紫爆,該怎麼辦?台灣還在爭議燃煤電廠何時可不可以降載時,北京預告在2017全面關停燃煤電廠的新聞格外引人注目。

關停燃煤電廠僅是北京清潔空氣行動計畫的一環。其他還包括淘汰1200家佈局分散、環保設備差的污染企業;取消民生炊事用煤等多項措施,從電廠、企業、民眾無一不包。

但是,將燃煤改為燃氣電廠將衍伸天然氣供應、電價等問題;淘汰1200家企業可能引爆失業與抗爭;要求百姓添購新設備要承擔龐大的社會輿論。禁煤,如此難的決定,何以北京能?

北京經驗對於空污問題嚴重的台灣能有所啟示嗎?雖然兩岸政經社會背景與天然資源環境大不相同,但如果僅以「兩岸政治背景不同」一語帶過,恐是太過簡化這件事情的複雜程度。

霧霾下的北京 攝影:劉欣恆

霧霾下的北京。攝影:劉欣恆

大陸電力供應無虞

9月底,記者實地參與數場座談,走訪北京燃煤熱電廠外圍後,確認了燃煤電廠關停消息。而在居民電熱設備更新的部份,根據當地居民與環保團體表示,此工程無法於短期內全面更新,但他們見證電熱設備已逐區更新中。

在台灣,燃煤電廠要降載、關廠,最受挑戰的便是缺電問題。但令人訝異的是,北京不缺電。今年發表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6)》,更直指中國電力過剩

201609 北京空污行

台灣的空汙緊扣電力問題 圖為2016/10/20中部環團要求中火降載減空污,但因電力吃緊,中火無法降載。圖片提供: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不過,北京有另一個問題。其冬季極冷,有供應暖氣(供暖)需求。目前相繼關閉的幾家燃煤電廠,都屬「熱電廠」,主要供應蒸氣。經過轉換,到了家戶,就變成熱水,提供冬天暖氣。平時也供應工廠製程所需的蒸氣,發電僅是次要功能。

熱電廠關閉後,蒸氣改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熱電中心提供,部分民眾也改採電暖設備(簡稱煤改電)。

企業關廠配套多  員工抗爭少

關閉燃煤電廠的另一個面向就是電廠員工抗爭問題。

9月底,台化彰化廠因生煤許可證到期關廠,引發一連串衝突,殷鑑不遠。中國呢?據了解,北京電廠多屬國有企業,配合中央政策較無問題。

走訪北京熱電廠時,受訪的電廠員工大多未對關廠表示異議。他們說,單位都會予以安排。電廠從燃煤改成燃氣後,公司會安排去燃氣廠或其他廠上班、有些人則選擇退休、或是領稍低的薪水等待退休,也有人另找工作等。

高井熱電廠的燃煤機組完全關閉,改用天然氣發電。攝影:吳慧君

高井熱電廠的燃煤機組完全關閉,改用天然氣發電,單位會安排員工去處。攝影:吳慧君

在淘汰上千家民間汙染企業的部分,記者無法實地查證。不過,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董連賽從政策與產業面來解讀。

董連賽說,不少小鋼鐵、煤礦業早已因產能過剩而面臨虧錢、停工、積欠工資的困境。這時政府準備一筆資金協助關廠,小企業也就順應時勢配合關廠,員工反而還可領取遣散費。

但董連賽也提醒,雖然北京大力在關停燃煤電廠,但因煤碳價格低,2014年、2015年中國其他地區的燃煤電廠還是有擴大產能的趨勢,這主要是企業投資行為,與北京「煤改氣」屬政府調控行為,兩者間有很大的差異。

居民全面廢煤難度高  政府強力補助設備與電價  

北京全面關閉燃煤熱電廠改由燃氣熱電中心取代的同時,居民傳統以燃煤為主的供暖方式也面臨全面改革。受影響範圍之廣,人數之多,難度不亞於電廠變革,政府如何爭取民眾配合?

世界資源研究所能源項目主任苗紅解釋,北京的暖氣供應分為集中供暖和非集中供暖兩種。集中供暖的區域只要改採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熱電廠提供就可以,相對容易。但在較舊城區的胡同或平房,因為沒有集中供暖設備,居民以往多燒煤取暖。為了將傳統煤爐改為用電,政府大量投資新設變壓站、配電變壓器、電錶等設施,居民則需配合添購電暖設備。

2016北京空污行

胡同沒有集中供暖,所以須購買電熱設備,政府也須加裝輸配電設施。門口上方為智慧電錶。攝影:陳文姿

為避免增加民眾負擔,電暖設備由政府大力補助,居民只須負擔1/3的費用。此外,居民用電還可享離峰優惠電價(每度0.3元,約台幣1.4元)。部分地區政府補助更多,甚至可低達0.1元(約台幣0.5元)[註]。

即便不為這些優惠所打動,苗紅指出,居民所使用的蜂窩煤(或稱煤球)銷售點都已關閉,想買煤球也買不到。使用電暖設備後,不僅衛生又很方便,政策在城中區獲得許多支持。

但在北京郊區的散煤治理(包含家庭取暖及炊事、餐飲、小型工業鍋爐等)部分就不是這麼順利。由於郊區人口分散管理不易,再加上煤碳的購買管道還很暢通,目前的進展較慢。

北京財政支撐治霾的高成本

從輔導關廠、設備與管線更新、到電價補助,北京治霾政策背後是龐大的財政支出。錢從哪裡來?所接觸的環保團體私下反映,中國一般所得者約繳年薪的1/4,跟台灣所得稅相比高出甚多。

從國家整體來看,根據中外對話的報導,北京市副市長黃衛曾估算過,將熱電廠全部改為燃氣發電,依當時氣價、電價、熱價水準來算,發電虧損將超過150億元(人民幣)、供熱虧損將達到35億元(人民幣)。而天然氣價格上揚後,虧損將會更高。

北京還是花了這筆錢,甚至補助鄰近京津冀地區進行區域共同治霾。北京的決心何來?

2016北京空污行

北京霧霾。攝影:陳文姿

中央治霾的決心與執行

北京的決心從何而來?這一點各方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政治因素居多,多位使館或是外商工作人員表達因霧霾拒絕到北京就任,北京作為中國的門面,有不得不為的壓力 。也有人認為這是民眾覺醒,加上經濟條件好轉後,就想要藍天。但無可否認的,這套政策是中央下的指導棋。

2013年9月,國務院頒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明確提出10條35項重點任務措施,並要求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而北京市更被要求,必須將細懸浮微粒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公尺。

國務部也與全國31個省(區、市)簽署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制定考核辦法,將防治空污成績列在官員的政績裡。

董連賽指出,過去官員的政績是看GDP成長數字,但現在不只看 GDP,「環境做得不好,也是要丟官。」

從北京到台灣

北京治霾的社會、經濟、政治背景都與台灣不同,台灣面臨的缺電危機、天然氣進口、電價問題也與大陸不同。台灣高喊的紫爆(PM2.5達71微克/立方公尺)跟北京動輒數百微克/立方公尺的霧霾更是小巫見大巫。即便如此,北京在政策制定的配套措施與決心仍有值得參考之處。

台灣新社會協進會理事長劉欣恆認為,中國政府做到這一步顯示非常大的決心。中國是世界最大產煤國,約占全世界五成,背後有龐大的煤產業利益團體。中國不顧這些壓力,堅持將減煤擺第一、而不是把GDP擺在第一,反觀台灣,石化集團所帶來的GDP占比並不是很高,台灣政府應該也能做到。

民間團體「自從六輕來了」成員吳松霖指出,台灣政治人物做太多承諾與喊太多口號,沒有達成也無所謂。而中國將數字明確列入指標,考核結果也緊扣官員的前途,這一點也很值得學習。

註:台灣電價採分段收費,120 度以下部分是 1.63元, 120-330度部分為2.1元(非夏月)2.38元(夏月) (2016年10月新費率)。
北京平時電價每度0.48元(約台幣2.3元),利用離峰時間(22時至次日6時)加熱蓄能式電暖器,電價為每度0.3元(約台幣1.4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