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的鳥巢》 居住在「人類空間」的鳥兒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城市裡的鳥巢》 居住在「人類空間」的鳥兒

2017年05月13日
作者:范欽慧(自然作家/教育電台「自然筆記」製作主持人)

記得有一年夏天,我帶著孩子去大安森林公園尋找一種都會型的猛禽——鳳頭蒼鷹,我望著牠就佇立在和平東路的一個水銀路燈上,周遭車水馬龍,下班人潮絡繹不絕,而牠只是高高在上,像是紅塵隱士,以高姿態來綜觀一切。然而,以猛禽靈敏的感官設計來說,我想所有的一切牠都看在眼裡,聽在耳裡。大部分的人雖然無視牠的存在。但是從我發現這隻鳥的那一刻起,過去習以為場的生活空間,居然有了全新的感受。

長久以來,我們總以為,城市是人類居住的地方,一切的設施都是針對人類自己的需求所量身打造,但是自然萬物卻不因為人類的忽視而缺席,牠們依然奮力的在都會的夾縫中生存,並且在人工建物中卻創造自己獨特的棲地,於是,那些紅綠燈的管柱裡,高架橋底下,甚至是屋簷騎樓間,都是牠們世代繁衍的基地,在那裡,牠們築起自己的洞房,育嬰室、甚至發展成一整個社區。就跟人類一樣,那裡有著牠們生生世世的情節,恐怕也有牠們的悲歡離合。偶爾我們可能會瞥見牠們的身影,以為牠們是城市的新住民,卻忘了其實最早是人類剝奪了自然的版圖,而這些生命只能自尋出路,發揮高度創意與膽識來融入新天地,甚至,人類也為牠們創造了不一樣的選擇,然而,這份意外的「美意」,恐怕只有這些生命才會知道。

 城市,原本就是許多生物的「家」,生態學英文Ecology,其中字首「ECO」,就是拉丁文的「家」,所以生態學所關注的就是一門關於「家」的學問,包括生物如何在現有的環境下,努力讓自己的家活下去的生存策略。於是,這本繪本所展現的視野,其實是讓人既驚嘆又感慨。如果你熟悉自然本貌,曾經看過野地鷦鶯所築的巢時,再回來看到牠們在人類的手套與破鞋子築巢時,你甚至會敬佩起這隻母鳥的幽默與實驗精神。這本繪本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韌性與可能,不僅可以讓我們理解到自己跟其他生命共享了同樣的生活空間,更可以因此展開非常獨特的「都會自然觀察學」。你會看到,書裡所描繪的鴿子與家燕,都是在台灣可以見到的常客,但是也有不一樣的種類,卻有著同樣的故事情節,比如躲在我們紅綠燈裡的不是朱雀而是八哥,畢竟人類都市發展的模式大同小異,生物間可利用的環境十分類似,那份堅毅也是一致的,不過,我相信當我們對牠們有更多的了解時,是不是有機會幫助自然更多些,比如多創造出更多不一樣的「棲地」,讓更多的美麗與繽紛能回到我們的身邊。

內容試閱

2017 UrbanNest 城市裡的鳥巢試閱


《城市裡的鳥巢:鳥兒們「窩」在哪裡?》

Urban Roosts: Where Birds Nest in the City

作者/畫者:芭芭拉‧貝許(Barbara Bash)

譯者:蔡宜容

ISBN:978-986-93438-8-6

出版社:步步出版

從虛擬到現實,從文學到自然科學,
每一種鳥類都有自己的故事。
故事不一定以「從前從前」的形式呈現,
當知識的傳遞引發趣味與想像,
如果這不是故事,什麼才是故事?

窗戶托座上、大橋底下、雕像頭上和路燈裡面,許多不同的鳥類在城市裡這些地方、那些地方,建立屬於自己的家。這裡是玻璃與水泥的世界,生活環境有時相當嚴酷,倉鴞與朱雀、鴿子與烏鴉——牠們與其他鳥兒在這個都市找到存活的方法。

原來,嘈雜庸碌的生活中,有這麼一群可愛又可敬的鳥兒們也與我們一起呼吸,一起努力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