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告急 | 環境資訊中心
選讀國家地理

穿山甲告急

2016年12月17日
撰文/攝影:肖詩白

攝影:肖詩白

對於一個盜獵者來說,若捕獲一隻穿山甲,就意味著獲得了他一家三口一年的生活費,這或許是中華穿山甲極度瀕危的主要原因。

據說穿山甲的肉必須要帶血才最可口、營養最豐富、醫療效果最佳,中國華南的做法通常是先將穿山甲放血,將牠的一部分血液滴在待蒸的米飯中,然後保留穿山甲體內的部分血液,將其肢解分塊,拿來紅燜,再搭配用血液蒸熟的泰國香米。很多廣東人和海南人都認為這種食品可以大幅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穿山甲背部的鱗片由角蛋白組成,很多動物保護者因而認為其成分和人類的指甲沒有區別,但中國人無法在心理上接受這件事,傳統中醫認定這種高溫膨化後的鱗片有治療乳腺癌的奇效,因此這些鱗片仍被視為名貴中藥材。

如今在中國大陸的安國藥市,穿山甲的鱗片售價已飆升到1公斤1萬2000元人民幣。非法穿山甲的貿易價格迅速升高的原因,主要在於政府禁止買賣穿山甲及其身體的各個部位,因而誘發黑市價格暴漲,還有就是相關直屬林業機構並沒有真正實施這些禁止條例,穿山甲的保護宣傳反倒將牠們本身的稀有特性昭告天下。

救援技術匱乏

越南和中國都是消費穿山甲最嚴重的兩個國家,邊境貿易自然屢見不鮮,想在兩廣與海南買到穿山甲也不是什麼難事,只要經當地朋友介紹的「地下餐廳」都有出售。邊境走私販在運輸途中會被抓獲,實際上是出於內部問題,這是一條貫穿這個地下行業的潛規則:警方的情報來自其他走私販的舉報。對於走私野生動物的人來說,在中國大陸進行非法運輸或買賣,更應該提防的是自己的同行,警方成功的破獲行動應該歸功於走私者之間的鬥爭。

多數穿山甲在來到中國之後的命運無疑都是被肢解,而看似僥倖被拯救的個體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國際上很多個人和組織都很關心從盜獵者手裡拯救出來的穿山甲將何去何從。這些穿山甲的理想狀態是在人工環境下恢復健康,再放歸野外,但中國大陸的環境複雜得多,問題首先來自飼養條件和技術層面的限制。

南寧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並沒有相對應的穿山甲飼養獸舍,衛生條件也很糟。由於穿山甲只吃螞蟻,中國大陸又沒有從馬來西亞引進適合穿山甲用舌頭舔食的蟻製流食,因此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被查獲的穿山甲死於脫水、驚嚇和外傷感染。中國大陸的做法通常是直接將這些穿山甲冷凍封存,然後做成標本。

就中華穿山甲而言,越南菊芳國家公園和臺北市立動物園已經具備相對成熟的救助和飼養經驗,目前廣東省深圳市野生動物保護站也已開始引進臺灣的飼養經驗。

然而,很多東南亞的動物專家並不了解中國大陸的管理體制,即使在未來,這些在大陸被拯救的穿山甲具備放歸野外的條件,但在大陸還會牽涉到外來物種或重引入物種的複雜問題,因此距離真正意義的救助還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