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伐修枝製副產品 闢造林新財路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疏伐修枝製副產品 闢造林新財路

2017年07月06日
摘錄自2017年7月6日中國時報台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林務局獎勵全民造林計畫20年為一期,台南參與造林計畫的面積約有936公頃,其中以桃花心木樹種為大宗,經營林業相當辛苦,雖有補助金,但林農也常嘆回收利潤低,南市府農業局為幫助林農,邀來專家輔導林農製作木材加工副產品,開闢一條新財路。

林業試驗所中埔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景株表示,造林期間存活率若有達到標準以上、樹種正常平均分佈前,就可以做疏伐、修枝,將中小徑材拿來利用,像是工藝品、小家具等,樹葉、樹皮、小枝等部位也可以製成香料、茶包、化妝品、藥品或清潔用品等。此外,林木加工後剩下的木材廢料也可當生質燃料、蕈菇包;林農造林除了伐採木材賺取收入之外,其實副產物也充滿經濟價值。

農業局表示,為提升造林地多元利用,農委會已放寬「農牧用地」參加造林計畫的經營限制,在不影響林木正常生長及存活率的情況下,林農可在林間種植農作物,從事林下經濟行為,幫助林農在短、中、長期都有收穫,提升造林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