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malusu」 開啟賽德克部落學習之旅 體驗能高越嶺老故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一句「malusu」 開啟賽德克部落學習之旅 體驗能高越嶺老故事

2017年09月05日
本報2017年9月5日南投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電影《賽德克巴萊》重現霧社事件中日本人與原住民恩仇,透過鏡頭呈現賽德克人與山林互動,依靠山林生活所累積厚實的傳統智慧。而部落獨特的生活紋理,只有親身體驗,才能理解箇中滋味!由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三村六部落,這幾年在林務局計畫支持下,經過一年多的生態旅遊相關培訓,要將這些豐富的文化底蘊介紹給國人,透過可永續的生態旅遊,認識賽德克族以及傳統智慧。

已故的文史專家楊南郡形容能高越嶺道為「一條充滿故事的路」。要領略這句話,不如親炙一趟能高越嶺國家步道。步道附近三村六部落發展步道生態旅遊,經過兩年多來的培力,幾個部落成立協會,今年開始設計三村特色行程,即使氣候不佳無法上山,也能讓旅客盡興而歸!


到春陽部落廚房,自己動手做菜,還可以遠眺群山。攝影:廖靜蕙

這幾年陪伴部落的台灣生態旅遊協會副理事長郭育任說,能高越嶺道之旅原以步道為主、部落為輔的三天兩夜標準行程。推動一年後,因天氣狀況影響出團頻頻,連帶影響一連串工作人員。為此,團隊以及協會設計更彈性的部落之旅,以一村一特色、適合一天的行程,務必擄獲旅人的心。

從台中高鐵站坐上乾淨舒適的九人巴士,一路沿著快速道路、國道向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的村落前進,跟著解說員學「malusu」跟族人問好。

部落之旅:不上山  也能盡興

成為賽德克巴萊,始於認識賽德克傳統。擔任解說導覽的是「大寶」巫志忠,賽德克都達語系,都達村土生土長。他有說不完關於部落的故事,辛辣的獵首傳奇,過去族人最遠曾到大甲獵漢人的頭,巫師提醒著砍下來的人頭要帶回放在顱櫃,跟著獵人一輩子、帶來好運。

在賽德克族,獵人是尊稱,狩獵更是重要的技術,山上蛋白質有限,要吃肉得靠狩獵本事。勤勞的獵人可不能睡太晚,一旦讓繡眼畫眉叫醒,就代表今天不能打獵了!大寶一邊說著部落的規矩,沿途解說賽德克之路。沿著台14線64公里處,1857年是「人止關」,代表原漢交界處,漢人超過這個界限,腦袋恐怕不保。

從人止關到位於79.5K的霧社短短15公里路,日本人花了十年時間,才得以挺進霧社發展。路過霧社一定得走訪莫那魯道紀念公園,但賽德克人對他評論莫衷一是。午餐就到春陽的部落廚房享用部落創意料理,一起做菜一起吃,欣賞眺望奇萊山。

下午則是跟著賽德克張媽媽學織布,聽他說明賽德克族和泰雅族編織圖騰的差異。傳統賽德克服裝、日用的包巾背帶,都是以苧麻編織而成,日治時期才引入易取柔軟的棉線。跟著張媽媽學編織,聽他傳唱媽媽留下來的歌謠以及彈奏口簧琴。稍晚到史努櫻步道,這是霧社事件中花岡一郎故事發生的地點,聽部落族人說這段故事,為這一天留下美好的回憶。


到春陽部落可跟著張媽媽學習傳統賽德克編織。攝影:廖靜蕙

而這只是三村當中的一項行程!都達村和精英村精彩行程也不容錯過。郭育任說,到都達村沿著安靜的街道散步。雖然平地是炎熱的天氣,到了都達村,天氣涼爽宜人,在微涼的午後聽導覽員解說賽德克的起源,到都達國小跟著孩子們學習賽德克語,或學習製作傳統弓箭、試著射箭是否正中靶心。賽德克族也有射日的傳說,父子背著箭出發射日,讓好天氣有好收成。

位於精英村廬山溫泉一帶,原為莫那魯道居住的馬赫坡社,則可參與傳統屋製作,從採集木頭及撿拾石板開始,體驗賽德克族傳統建築的智慧。

三個村有四個部落廚房,未來也將發展在地食材特色料理,並就地種植傳統作物,遊客從採集食材開始,動手做簡易料理,並享用賽德克傳統食物,例如賽德克運用裡白八角金盤,包裹著點心,在山上奔走不怕肚子餓。

標準行程或兩天一夜遊程,可預約部落接駁車隊,可坐6位乘客,車資包括隨車解說員、工作人員陪同;一日遊只需4人即可成行,遊客可自行開車,收費約為一個人1200元,包括一餐及遊程。

今年是完成每個部落單日遊程設計、確認可行,接著再增加部落與部落串聯成兩天一日的行程,遊客可以從三村挑選適合的行程,或搭配能高國家步道屯原登山口到雲海保線所段行程。

10月甜柿、11月雪梨產季時,還可增加農事體驗行程,將種植曆的概念加進來,感受部落四季變化。


到都達村吃原生奇異果,以及當地生產的農作物。攝影:廖靜蕙

不只是生態旅遊  生產方式也正在轉型

郭育任表示,當地以農業生產為主體,過去雞糞化肥用得多,蒼蠅也多,一直希望能改變現況,也跟農民洽談友善環境的農耕,並代為尋找契作者;去年合作甜柿收購達30萬元,今年希望能增加椴木香菇的銷售,從去年三位農事生產者增加為6位,並逐年增加,降低農藥使用。

每年10月到隔年3月適合步道標準團三天兩夜行程,天氣不好或4月到10月間梅雨、颱風機率增加時,則以部落遊程為主。郭育任估算,若每周一團,約可提供解說員、部落廚房、住宿、交通、文化演藝者、農事種植者等6職種、28位夥伴每個月約14000~21000穩定的收入。

「生態旅遊是從部落內部產生文化、環境認同,認知部落族人彼此的尊嚴與價值,才能好好完成的事。」郭育任說。

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國有林班地和原住民傳統領域關係密切,當大眾談共管時,聚焦於狩獵、林產物採集這兩項自然資源外,古道、保護區的維繫保護也帶來共管可能性。

「當部落把傳統領域的土地照顧好,又能獲得經濟上的優勢,就會更用心照顧它。」林華慶指出,保有山林珍貴的環境財、文化財,發展生態旅遊就能為部落帶來經濟效益;而政府的角色是在不影響部落主體性下,給予必要的支持。


都達村一景。攝影:廖靜蕙

林華慶說,三村六部落發展生態旅遊的模式是重要的先驅計畫,這項計畫也期待拉近林務局與部落彼此的關係,建立更好的信任關係,在傳統狩獵、林產物採集上,有更多對話空間,也幫助林務局人員在過程中更了解、欣賞部落的文化底蘊。

註:「南投縣能高越嶺道生態旅遊推動發展協會」是南投林區管理處結合春陽村史努櫻部落、德魯灣部落,精英村波瓦倫部落、馬赫坡部落,以及都達村都達部落、鹿谷達雅部落等6個部落,自發性籌組,於去(2016)年12月11日宣布正式成立,以推動能高越嶺道的生態旅遊,以兼顧旅遊、保育與地方發展為目標。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