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之鳥第五處紀錄在南韓 經驗不同吸引專家關注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神話之鳥第五處紀錄在南韓 經驗不同吸引專家關注

黑嘴端鳳頭燕鷗保育研討會系列報導(上)

2017年11月13日
本報2017年11月13日連江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繼馬祖列島、中國浙江韭山島、五峙山以及澎湖列島後,第五處記錄到黑嘴端鳳頭燕鷗,座落南韓西南端無人島上,2016年以來連續兩年都傳來紀錄。與前四處混居於大鳳頭燕鷗不同的是,這次「神話之鳥」混居的對象是黑尾鷗。此項紀錄也是目前已知黑嘴端夏季繁殖的最北界。

上週五(10日)於馬祖舉行的「2017黑嘴端鳳頭燕鷗保育研討會」邀請來自台灣、中國、美國以及南韓的保育研究人員,就彼此保育經驗交流。


10日舉辦的黑嘴端鳳頭燕鷗保育研討會,與會專家合影。攝影:廖靜蕙

在南韓與黑尾鷗混居 已知繁殖地最北端

韓國生態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y)初級研究員(Junior Reseacher)李玧庚(Yunkyoung Lee)在會議中分享韓國黑嘴端鳳頭燕鷗(Thalasseus Bernsteini,下稱黑嘴端)保育經驗,自從發現黑嘴端,其所在的島嶼立即列入保護區受環境部保護,文化部也將之列入自然文化遺產保護。

李玧庚表示,南韓國內有1000多個離島,2015年有245座島嶼受法令保護,去(2016)年進行無人島調查時,於4月26日首次發現黑嘴端蹤跡及巢位,兩周後再發現第二個巢位,立即申請為保護區、對外封鎖相關消息,小心翼翼就怕出差錯。此後隨即開始雙周一次的監測,6月28日證實其中一處黑嘴端巢位孵化成功。

目前記錄為2016年發現五隻、2017年六隻;觀測一次成功繁殖的紀錄。

這項紀錄有幾項重要的發現,發現的島嶼位於南韓西南端,是已知的繁殖棲地最北界,也是第一筆在黑尾鷗的繁殖棲地發現黑嘴端的紀錄。這座島上同時有黑面琵鷺、唐白鷺(Egretta eulophotes)的紀錄,但韓國境內並沒有大鳳頭燕鷗(簡稱大鳳頭),過去只知黑嘴端與大鳳頭共域,忽略了其他可能,南韓的經驗也使研究人員得以檢視其他可能性。

李玧庚表示,南韓政府相當重視這項保育研究計畫,未來研究內容包括兩個方向,首先是尋找其他黑嘴端潛在島嶼,目前鎖定1507個無人島,初步調查列出27座潛在島嶼進行調查。


南韓國家生態研究院研究團隊參訪CCT棲地,李玧庚(右)為主要研究者。攝影:廖靜蕙

其次是對已知的棲地持續監測,並進行基礎調查,包括解開黑嘴端和黑尾鷗交互關係,牠們混居是長久就有的行為,還是最近的事?他們也計畫比照馬祖、韭山列島經驗,於明年以社會招引(Social Attraction),期能吸引更多燕鷗來訪。

李玧庚接受採訪時表示,研討會中認識許多研究關注黑嘴端保育的國外專家十分驚喜,對未來的研究很有幫助。南韓自從發現黑嘴端之後,也試圖了解其他人怎麼做,包括認識在台大博士班就讀的洪崇航,得到很多幫忙,並透過國外期刊、報告了解相關訊息。未來會與其他繁殖地及遷徙路線國家合作,分享南韓的研究成果,也期待與其他國家搭建網絡、資訊共享。

南韓國內只有一種在湖邊繁殖的燕鷗,黑嘴端是第二種燕鷗紀錄。由於牠的繁殖地並不多,加上南韓發現黑嘴端的經驗與眾不同,與黑尾鷗共域這件事也覺得很有趣,針對這個現象將進一步研究監測,了解黑嘴端與黑尾鷗之間的競合。

以社會招引研究燕鷗:招鳥不難留鳥難 持續監測才是重點

雖然社會誘引在韭島及馬祖獲得回響,不過持續監測記錄相當重要。美國奧勒岡大學漁業與野生動物學系教授丹尼爾羅比(Daniel D. Roby, Ph.D.)即分享美國為了復育裏海燕鷗使用群聚誘引的過程與初步結論。


美國奧勒岡大學漁業與野生動物學系教授丹尼爾羅比(Daniel D. Roby, Ph.D.)(中)前往CCT棲地觀察。攝影:廖靜蕙

社會招引的濫觴始於奧杜邦學會(National Audubon Society)1980年代嘗試在緬因灣附近的一座小島,復育北極燕鷗(Arctic Terns,Sterna paradisaea),而使用誘餌及聲音回播系統,並獲得極高的成功率。在此之前,這座島上已將近百年沒有北極燕鷗停駐。

另外,在北美候鳥遷徙路徑上,社會招引則用於裏海燕鷗(Caspian Terns,又名紅嘴巨鷗,Hydroprogne caspia)復育及棲地重建,這項計畫的目標是建立16座裏海燕鷗的棲地,成功率達94%。

放假鳥、播鳥聲固然能吸引鳥類靠近,但光是讓鳥類靠近是不夠的;棲地經營管理才重要,例如營造不同種類燕鷗喜歡的棲地,或移除、修剪不利於保育標的停歇的植被。丹尼爾羅比提到幾個成功的案例,他們在一處裏海燕鷗遷徙路徑上的湖面興建浮島,提供海鳥繁殖棲地。他們不但整地,也需移除會吃燕鷗蛋、攻擊性強的海鷗。

在這些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近距離觀察監測裏海燕鷗族群,因此他們在較大的浮島上蓋小屋,監測人員甚至整個繁殖季的夏天住在島上,持續驅趕海鷗、經營管理棲地;這段期間不見天敵靠近,但只要人類一離開,天敵就聚攏。人類的存在相對提供燕鷗安全的守護,也提供燕鷗族群穩定的成長。

面對持續擴增的族群,研究人員繼續造島、撥鳥音誘引鳥類到其他島上,使得族群分散;他在回答與會者提問時表示,當族群擴增到一萬隻時,研究人員就進行誘引,讓每座島維持約3500隻的數量。

另一處位於奧勒岡湖上的假島,位置比較小,無法讓人在監測小屋住下來。即便如此,研究者仍每天前來觀察。而燕鷗迫於沒有其他選擇,很快就聚集過來。在約4分地大的島嶼上,記錄到400對裏海燕鷗、海鷗以及鶿鵠。

這幾年社會招引再度使用於黑嘴端保育,鐵墩島的案例即說明持續監測的重要性。從2013年開始,每年5月到8月,浙江省自然博物館與國際鳥盟的科學家,都會到鐵墩島放置假鳥、播放鳥音進行社會招引,由於黑嘴端與大鳳頭共域,雖招引大鳳頭,其實也期待招來黑嘴端。

第一年的招引相當成功,數以千計的大鳳頭及16隻黑嘴端來訪,並記錄到黑嘴端繁殖成功的紀錄。2015年國際專家也來此繫放黑嘴端。

但是,2016年繁殖季開始短短兩周內,燕鷗就離開鐵墩島,整個繁殖季乏鳥問津。情況雖令人氣餒,但研究人員不放棄,持續留在島上觀測,最後終於發現問題。

原來是大國王鼠蛇(錦蛇)作怪,只要燕鷗生蛋就來吃掉,以至於燕鷗不得不放棄這個棲地。研究人員為此找專業捕蛇人,移除島上所有錦蛇,共抓走17尾。2017年大鳳頭和黑嘴端再度來訪。


黑嘴端鳳頭燕鷗與鳳頭燕鷗。攝影:蔣功國;林務局提供

「如果沒有當時的觀測者留在島上持續監測,就無法得知原因進而解決。」丹尼爾羅比說,利用社會招引的知識和技術,吸引鳥類到島上不難,但如何讓鳥持續在島上繁殖育雛成功才是挑戰。

如何使社會招引成功?他建議,設置地點必須離岸邊一公里以上,讓陸域捕食者無法登島;清除島上肉食掠食者;島上底質需適合燕鷗棲息。此外,必須密切地監測鳥類,最好是住在島上觀察;棲地經營管理很重要,例如植被會不斷長出來,因此要不斷評估移除。而國際合作夥伴關係的建立更具關鍵地位,才能使黑嘴端更具保全性。(系列報導未完,閱讀下篇

黑嘴端鳳頭燕鷗保育問答集
Q:為何要進行社會招引?
A:社會招引主要的目的是易於管理。由於大鳳頭和黑嘴端每年到訪繁殖棲地時,每年不定選擇礁島下蛋繁殖,但這個地點卻不見得適合研究人員進行巡護與研究監測,特別是數量極少的黑嘴端更是難以掌握動態。
因此設置假鳥通常選擇在具合適繁殖的島礁,藉此吸引偏好群聚的燕鷗到特定的島上繁殖,研究團隊也同時使用聲音回播讓假鳥更具擬真效果,能使誘鳥繁殖更為順利,進而助於後續工作的進行。
Q:攻擊黑嘴端的物種,不也是生態系的一環,為何要移除?
A:由於黑嘴端(或其他保全對象)的族群數量過於稀少,因此,在其數量穩定健全前,不得不驅趕天敵、甚至移除;台大森林資源系教授袁孝維表示,這些舉措可視為階段性作法,目標是有一天讓生態系健全;丹尼爾羅比也表示,保育裏海燕鷗的過程,雖需移除具攻擊性海鷗過程,不過海鷗很快就知道不要靠近,達到驅趕、移除的目標。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